有毒有害氣體場所評審工作把握重點培訓課件(92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2392
2023-09-18
92頁
13.91MB
1、有毒有害氣體場所評審(咨詢)工作應把握的重點,一、有毒有害氣體基本情況二、安全風險辨識 三、現場環境要點四、非常規作業(有限空間作業)五、管理要求六、應急救援,主 要 內 容,一、有 毒 有 害 氣 體 基 本 情 況,窒息性 典型氣體:氮氣、二氧化碳、甲烷、氬氣、水蒸汽等。,1、危害類型 毒性典型氣體:硫化氫、氨、一氧化碳、苯和苯系物、氰化氫、磷化氫等。,一、有毒有害氣體基本情況,硫化氫(H2S),無色、有毒氣體,比空氣重,易積聚在低洼處。硫化氫易燃,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遇明火、高熱等點火源引發燃燒爆炸。低濃度:明顯的臭雞蛋氣味,可敏感地發覺;濃度增高,產生嗅覺疲勞或嗅神經麻痹;濃度超2、過1000mg/m3時,可致人閃電型死亡。易存在污水管道、污水池、煉油池、紙漿池、發酵池、醬腌菜池、化糞池等富含有機物并易于發酵的場所。,氮氣(N2)無色無臭。低濃度,“氮酩酊”,胸悶無力、煩躁、神情恍惚、步態不穩,昏睡或昏迷。高濃度,迅速昏迷、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急救 迅速轉移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通暢。呼吸困難,輸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事故救援要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一、有毒有害氣體基本情況,2、狀態特性 狀 態液體蒸氣:苯、甲醇散發的蒸氣;液 化:液氨、液氯;氣 態:氯氣、氨氣、氯化氫、硫化氫、一氧化碳。,氣體密度比空氣重還是輕可通過查閱MSDC(空氣=1)3、估算;,一、有毒有害氣體基本情況,3、危害 中毒 窒息 火災爆炸,一、有毒有害氣體基本情況,4、應急處置的基本要求 泄漏處置 應急器材 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防護服通風設備應急照明,二、有毒有害氣體場所風險辨識,(一)安全風險類別 中毒缺氧窒息燃爆腐蝕灼燙(低溫凍傷)等。,缺氧窒息,空氣中O2含量 20.9%,缺氧:O2含量低于 19.5%。,引起缺氧幾種情形生物的呼吸作用或物質的氧化作用,有限空間內的氧氣被消耗導致缺氧 典型事故:燃氣熱水器安裝不當的中毒事故存在二氧化碳、甲烷、氮氣、氬氣、水蒸氣和六氟化硫等單純性窒息氣體,使空氣中氧含量降低,造成缺氧。引發缺氧典型物質:二氧化碳、甲烷、氮氣、氬氣4、等。,(二)安全風險辨識 1、物質危害特性 1)固有危害特性中毒 Cl2、NH3 缺氧窒息 N2、Ar燃爆 CO、CH4腐蝕 HCl,二、有毒有害氣體場所風險辨識,(二)主要安全風險 2)物質狀態溫度液化氣體的低溫凍傷;高溫液體、蒸汽的燙傷。壓力,二、有毒有害氣體場所風險辨識,物質風險辨識要關注物質的來 源物料泄漏散發:原料、產品、副產物、廢棄物有機物分解產生相連接的設備設施、管道泄漏,二、有毒有害氣體場所風險辨識,失誤 物料反應產生 硫化鈉遇酸產生硫化氫(NaS+HCl=H2S+NaCl)。電鍍含氰堿性廢水遇到酸性廢水產生劇毒氣體氰化氫。次氯酸鈉遇酸產生氯氣。操作失誤 設備故障,二、有毒有害5、氣體場所風險辨識,(二)安全風險辨識 2、生產工藝操作過程生產工藝操作風險操作規程教育培訓 防護設施應急處置方案,二、有毒有害氣體場所風險辨識,(二)安全風險辨識 3、生產作業場所布置建筑結構通風疏散,二、有毒有害氣體場所風險辨識,(二)安全風險辨識 4、設備設施設計選型、材質密閉性能安全附件檢測檢驗,二、有毒有害氣體場所風險辨識,(二)安全風險辨識 5、周邊環境和自然條件周邊環境影響自然條件影響,二、有毒有害氣體場所風險辨識,(一)總圖位置1、GB50187-2012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氧(氮)氣站:吸風口應位于乙炔站和電石渣場及散發碳氫化合物設施的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壓縮空氣站:避6、免靠近散發爆炸性、腐蝕性、有害氣體、粉塵等場所并應位于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產生高溫、有害氣體、煙、霧、粉塵的生產設施,應布置在廠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三、現 場 環 境 要 點,(一)總圖位置 2、GB50489-2009化工企業總圖運輸設計規范 3、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廠布置設計規范 可能泄漏、散發有毒或腐蝕性氣體、粉塵的設施,應避開人員集中活動場所,布置在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全廠性控制室: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生產裝置的全廠性控制室應獨立布置、位于爆炸危險區范圍以外,并宜位于可燃氣體、液化烴和甲、乙類設備以及可能泄漏、散發毒性、腐蝕性氣體、粉塵及大量水霧設施7、的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三、現 場 環 境 要 點,(一)總圖位置 總變電所:不宜布置在易泄漏、散發液化烴及較空氣重的 可燃氣體、腐蝕性氣體和粉塵的設施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 上風側和有水霧場所冬季盛行風向的下風側。液氨儲罐、實瓶庫及灌裝站:應布置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與人員集中場所距離不宜小于50m;小型不宜小于 25m。液氯儲罐、實瓶庫及灌裝站:布置在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及地勢較低的開闊地帶。遠離廠區主干道、易燃和易爆的生產、儲存和裝卸設施,與人員集中活動場所不應小于 50m。,三、現 場 要 點,(二)管道敷設要求 GB50187-2012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 GB504898、-2009化工企業總圖運輸設計規范 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廠布置設計規范 有可燃性、爆炸危險性、毒性及腐蝕性介質的管道應采用地上敷設。散發比空氣重的可燃、毒性氣體的場所,不宜用管溝敷設,否則應采取防止氣體 積聚和沿溝擴散的措施。具有可燃、爆炸性及毒性介質管道,不應穿越與其無關的建構筑物、生產裝置、輔助及倉儲設施等。,三、現 場 要 點,(二)管道敷設要求 易燃易爆氣瓶倉庫排風系統應設置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排風管應用金屬管道,不得穿越人員密集作業場所、防火墻,應直接通向室外安全地點,不應暗設。甲乙類、腐蝕及毒性介質管道,除使用該管線的建構筑物外,均不得用建筑物支撐敷設。進鍋爐房的室外9、燃氣母管上,在安全和便于操作的地點裝設與鍋爐房燃氣濃度報警裝置聯動的緊急切斷閥,閥后應裝設氣體壓力表??缭降缆返墓艿纼舾卟坏眯∮?m,在道路上方的管道不應安裝閥門、法蘭、螺紋接頭等可能泄漏的管件。,三、現 場 要 點,三、現 場 要 點,(一)管道敷設要求,(三)裝卸 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槽罐車應安裝阻火器;裝卸場所應設置靜電接地裝置;裝卸鶴管應采取靜電消除措施,液化烴、液氯、液氨應采用金屬萬向管道裝卸,嚴禁使用軟管。液化烴裝卸管道上設置緊急切斷閥。非防爆運輸車輛不得在甲、乙類倉庫、堆場內裝卸。禁止使用鏟車、翻斗車等裝卸、搬運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三、現 場 要 點,(四)輸送裝卸鶴管應采取靜電10、消除措施,嚴禁用不導電塑料軟管裝卸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裝卸管道上應設置便于操作的切斷閥。易產生靜電的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不應采用非金屬管道輸送。液化烴、液氯、液氨不得采用軟管輸送。易燃氣體、液化烴管道應設置靜電跨接和防靜電接地措施。,三、現 場 要 點,(五)儲存1、共性 與周邊環境的防火間距應滿足標準規范要求。分區分類儲存,不得超量、超品種儲存,禁忌物質不得混存混放。設置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消防設施和洗眼器、沖淋器。易燃易爆儲存場所入口處設置人體靜電導除裝置。設置安全標志標識、安全周知卡和裝卸操作規程 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以及防毒面具、防護服等個體防護裝備。,三、現 場 要 點,三、現 場11、 要 點,(五)儲存 2、倉庫:應設置溫濕度計并每日記錄,庫房內溫濕度控制。設置通風設施 3、堆場:液化烴、液氯、液氨等氣體鋼瓶不應露天存放。4、儲罐區 進出管線、電纜應從防火堤頂部跨越。必須穿越時,用不燃材料嚴密封堵。儲罐溫度、壓力、液位檢測,并具有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儲罐的液位報警聯鎖切斷。罐組內不同物料的儲存要求。,三、現 場 要 點,(五)儲存氧罐間距,液氧儲罐周邊5m內不應有可燃物和瀝青路面。液氧儲罐與泵房的間距不宜小于3.0m??側莘e3m3 液氧罐與其使用建筑的防火間距:獨立的一、二級專用建筑內,不小于10.0m;面向使用建筑物一側用無門窗洞口防火墻隔開,防火間距不限;低溫儲存的液12、氧儲罐采取防火措施時,不應小于5.0m。,注:1m3 液氧折合標準狀態下800m3 氣態氧。,三、現 場 要 點,(六)生產使用1、共性 與周邊環境的防火間距應滿足標準規范要求。設置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消防設施和洗眼器、沖淋器。易燃易爆儲存場所入口處設置人體靜電導除裝置。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及安全附件等特種設備定期檢驗合格,取得使用登記證。設置安全標志標識、安全周知卡和裝卸操作規程 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以及防毒面具、防護服等個體防護裝備。,三、現 場 要 點,(六)生產使用 1、氨制冷加工間、冷庫或庫房貼鄰氨機房、控制室,控制室貼鄰氨機房,變配電室貼鄰氨機房,應采用防火墻分隔。控制室貼鄰氨機13、房時設獨立出口;觀察窗需甲級固定防火窗;連通門需開向機房的甲級防火門。氨機房、控制室、變配電室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氨機房不少于2個安全出口,水平距離不小于5m。面積小于150可設1個??焖賰鼋Y裝置應為單獨作業間,作業人數不得超過9人。,三、現 場 要 點,(六)生產使用1、氨制冷氨管道不得通過有人員辦公、休息、居住的建筑物以及人員密集場所。氨機房、凍結作業間應設防爆型事故排風機和氨氣濃度檢測報警裝置。氨氣濃度檢測器安裝在氨制冷機組、氨泵、貯氨器上方。泄漏噴淋吸收裝置。制冷機組設在室外時,貯氨器應通風良好的遮陽設施。構成重大危險源的應設置視頻監控報警系統。制冷裝置應采用專門鋼制閥門,不14、應使用灰鑄鐵閥門,三、現 場 要 點,(六)生產使用1、氨制冷貯氨器液位高度不應超過80%;低壓循環儲液桶、氨液分離器、排液桶的液位高度不超過容積的2/3,且不應超過高液位報警線;中間冷卻器及時排液。泄壓管口高于周圍50m范圍內最高建筑物(冷庫除外)的屋脊5m,有防雷、防雨水和雜物落入措施。氨機房內不得存放冷凍油、易燃易爆物品。廠區內顯著位置應設置風向標。,三、現 場 要 點,(六)生產使用1、制 氮 小型吸附制氮機組制氮機組所在建筑通風排放,三、現 場 要 點,2、氨分解液氨鋼瓶應放置在距工作場地至少5m以外的地方。液氨儲罐周圍應設置圍堰,并在圍堰的不同方位上設置不少于2處越堤人行踏步或坡道15、。氨罐、液氨鋼瓶應設置防曬設施和水噴淋。溫度、壓力與進氨量聯鎖,與使用設備連接、氫氣放空管道上設置阻火器。,三、現 場 要 點,2、氨分解放空管應引至室外,管口高出屋面2m,設防雷接地、防雨水進入措施。氮氣不得在封閉或半封閉廠房內直接排放,應引至室外。設備、管道應進行靜電跨接、接地??扇肌⒂卸練怏w檢測報警裝置、防雷防靜電裝置、防爆電氣、沖淋器、洗眼器等。顯著位置設置風向標。至少配備兩套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和重型防護服、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等防護器具快速堵漏工具。,三、現 場 要 點,3、噴涂作業 噴漆室、調漆室、烘干室和油漆(溶劑)倉庫內嚴禁設辦公室、休息室。噴涂廠房用單層建筑或獨立廠房。多層建筑布置16、在建筑物上層。廠房內靠外墻(邊跨、頂端)布置。噴涂作業場所、烘房與周邊作業區用阻燃材料分隔,相鄰車間之間的隔墻用不燃燒體實體墻。噴涂場所應不少于2個安全出口,設向外開常閉防火門。疏散通道不得被占用。噴涂場所、油漆(溶劑)倉庫內不得進行調漆和分裝作業。,三、現 場 要 點,3、噴涂作業 進入烘干室的涂漆工件不得有余漆滴落。涂漆工件自然干燥的應放在通風良好場所,室內應專室存放;室外周圍5m內不得有明火或火花。噴涂作業中不得使用無導靜電性能的塑料容器、管道和油抽等設備設施。噴漆室應設有機械通風和漆霧凈化裝置。噴涂通風系統排風口直通室外不可能遇到火花的地方。爆炸危險性混合氣體排放管應接在引風機前(負壓17、段)。,三、現 場 要 點,4、氯氣使用100kg、500kg、1000kg裝氣瓶應采用起重機械裝卸,不應使用叉車裝卸。氯氣瓶應專庫儲存,不應露天存放。500kg、1000kg裝的實瓶應橫向臥放,存放高度不超過兩層。實瓶和空瓶應隔離貯存,并設置明顯標志。實瓶存放期不應超過3個月。液氯氣瓶附近不得放置有油類、棉紗等易燃物。50kg、100kg裝的氣瓶應直立使用,采取防傾倒措施;500kg、1000kg氣瓶應臥式使用。氯氣瓶不應設置在樓梯、人行道口和通風系統吸氣口等場所。不應用氣瓶閥直接調節壓力和流量。,三、現 場 要 點,4、氯氣使用不應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熱氣瓶,可采用40以下的溫水加熱。氣瓶與18、使用設備之間設置截止閥、止逆閥和緩沖罐,防止物料倒灌。禁止液氯1000kg的容器直接氣化,盤管式或套管式液氯氣化器的氣化溫度不得低于71;采用特種氣化器(蒸汽加熱)時,溫度不得大于121,氣化壓力與進料、氣化溫度與蒸汽聯鎖。氣化器等壓力容器應設安全閥、壓力表、液位計、溫度計,壓力、液位、溫度具有遠傳、報警功能。氯氣輸入、輸出管線應設置緊急切斷設施。氣瓶泄漏禁止直接噴水,轉動氣瓶使泄漏部位位于瓶的氣相空間。,三、現 場 要 點,5、氣瓶使用 氣瓶存放 應儲存在專用倉庫或場地內,通風良好,設置遮陽設施。氣瓶不得暴曬。氣瓶應隔離儲存,禁忌類瓶隔開或分離儲存。易燃氣體與助燃、劇毒氣體不得同儲。氧氣不得19、與油脂混合物混合儲存。實瓶和空瓶應隔離貯存,并設置明顯標志。氣瓶防傾倒。,三、現 場 要 點,5、氣瓶使用 禁止用鏟車、翻斗車等卸車、搬運和拋甩、滾翻、拖滑氣瓶。氣瓶間距 氣瓶使用不應靠近熱源,10m內不應有明火作業。氧氣瓶與乙炔瓶之間不應小于5m,與動火點不應小于10m。室內(現場)使用氫氣瓶不得超過5瓶,與易燃易爆、可燃物、氧化性氣體的容器和氣瓶間距不小于8m,與明火、非防爆電氣間距不小于10m,與空調、空壓機和非防爆通風設備等吸風口間距不小于20m,與可燃氣體儲存點不小于20m。,三、現 場 要 點,5、氣瓶使用氧氣或其他強氧化性氣體氣瓶的瓶體、瓶閥不應沾染油脂或其他可燃物,操作人員工作20、服、手套和裝卸工具、機具上均不應沾染油脂。,三、現 場 要 點,6、燃氣使用 天然氣燃燒器操作部位應設可燃氣體泄漏報警和聯鎖切斷裝置;燃燒系統應設熄火緊急切斷裝置。(燃燒系統沒有設熄火緊急切斷裝置屬工貿企業作為重大隱患),三、現 場 要 點,(七)尾氣和事故吸收處理,RTO噴淋吸收氯氣氯化氫氨 高空排放,三、現 場 要 點,(八)氣體報警系統,GB/T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標準,GBZ/T223-2009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222-2009密閉空間直讀式氣體檢測儀選用指南,氣體報警系統由氣體探測器、現場警報器、報警控制單元組成。,21、三、現 場 要 點,供電:一級負荷中的特別重要負荷,UPS供電源,1、氣體探測器選用類型,散發可燃氣體可能達到報警濃度的,裝可燃氣體探測器散發有毒氣體可能達到報警濃度的,裝有毒氣體探測器同時屬可燃、有毒氣體的,裝有毒氣體探測器多組分混合氣體,泄漏時可能同時達到可燃、有毒氣體報警濃度的,分別設置可燃、有毒氣體探測器,三、現 場 要 點,三、現 場 要 點,2、氣體探測器安裝點,加熱爐與可燃氣體釋放源之間,與加熱爐邊5-10m。爆炸區域2區內的在線分析小屋,設可燃、有毒和氧氣探測器??刂剖?、機柜間的空調新風入口設可燃、有毒探測器。需要安裝的,選用固定式;臨時檢測,可選用便攜式,3、氣體探測器安裝高22、度,三、現 場 要 點,4、報警,三、現 場 要 點,采用二級報警,三、現 場 要 點,(九)建構筑物,有限空間封閉還是敝開結構 充裝站密度等于或大于空氣的可燃氣體廠房、庫房內采用不產生火花地面。地面不得設地溝,如必須設置時,填砂充實并加蓋板,或強制通風。鋼架結構防火保護。采用敞開式建筑,門、窗向外開啟,有安全出口。頂棚平整避免死角。有泄壓設施。鍋爐房燃LPG鍋爐間和LPG管道穿越的室內地面,嚴禁設通向室外的管溝(井)、地道等。,56,有限空間作業動火作業臨時用電盲板抽堵作業,四、非 常 規 作 業,57,有限空間事故統計,2011年全國工貿企業發生有限空間作業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23、別占工貿企業較大以上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的37.5%和35.0%。,2012年以來發生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別占工貿企業較大以上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的37.0%和37.0%。,安監總管四201293號,2010至2013年,全國工貿行業共發生有限空間作業較大以上事故67起、死亡269人,分別占工貿行業較大以上事故的41.1%和39.9%。,安監總管四201437號,有限空間作業過程及其風險防控,1)作業審批階段,制定作業方案明確人員職責確定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現場負責人和監護人員可以為同一人作業審批 簽字確認,2)作業準備,1)安全2)設備檢查3)封閉作業區域及安全警示4)24、打開進出口 作業人員站在有限空間外上風側存在爆炸危險的,應采取防爆措施;可能涌出有毒有害氣體的,應佩戴呼吸防護用品。5)安全隔離6)清除置換,2)作業準備,7)初始氣體檢測 檢測氧氣、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硫化氫和一氧化碳)。檢測點代表性:上、中、下。8)強制通風爆炸環境應使用防爆通風設備送清潔空氣,禁止通純氧防止有害氣體循環進入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全程運行 9)再次檢測 10)佩戴個體防護用品與安全防護設備,66,總局令第59號令,第十條 工貿企業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將有限空間作業方案和作業現場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業人員?,F場負責人應當監督作業人員按照方案進行作業準備。25、,第十一條 工貿企業應當采取可靠的隔斷(隔離)措施,將可能危及作業安全的設施設備、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的空間與作業地點隔開。,67,總局令第59號令,第十二條 有限空間作業應當嚴格遵守“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檢測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規定。,第十三條 檢測人員進行檢測時,應當記錄檢測的時間、地點、氣體種類、濃度等信息。檢測記錄經檢測人員簽字后存檔。檢測人員應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發生。,未經通風和檢測合格,任何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檢測的時間不得早于作業開始前30分鐘。26、,68,總局令第59號令,第十四條 有限空間內盛裝或者殘留的物料對作業存在危害時,作業人員應當在作業前對物料進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換。經檢測,有限空間的危險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一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第十五條 在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工貿企業應當采取通風措施,保持空氣流通,禁止采用純氧通風換氣。發現通風設備停止運轉、有限空間內氧含量濃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高于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限值時,工貿企業必須立即停止有限空間作業,清點作業人員,撤離作業現場。,69,總局令第59號令,第十六條 在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工貿企業應當對作業27、場所中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時檢測或者連續監測。作業中斷超過30分鐘,作業人員再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重新通風、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GB30871,4、受限空間安全作業證,內容不符合GB 30871要求,如作業票僅有一聯,編號非流水號,安全措施內容填寫不全,簽字處無具體時間。受限空間安全作業證無氧含量分析數據。,3)安全作業,1)實時監測2)持續通風3)作業監護4)緊急撤離,76,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52號,第二十五條 需要進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設備、容器或者狹窄封閉場所作業時,用人單位應當事先采取下列措施:(一)保持作業場所良好的通風狀態,確保作業場所職業中毒危害因素28、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二)為勞動者配備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防護用品;(三)設置現場監護人員和現場救援設備。未采取前款規定措施或者采取的措施不符合要求的,用人單位不得安排勞動者進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設備、容器或者狹窄封閉場所作業。,3、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確認,3、有限空間作業主要事故隱患排查,五、安 全 管 理,安全管理工作內容1、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2、安全管理制度3、操作規程4、教育培訓5、隱患排查治理和風險管控6、安全投入7、設備設施管理8、重大危險源管理9、應急管理,六、事 故 應 急 救 援,1、救援方式 1)非進入式。條件:受困人員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帶,且通過安全繩索與外面連接29、。受困人員位置與進出口之間通暢、無阻擋。2)進入式 確保救援人員自身安全,(一)有 限 空 間 事 故 救 援,2 應急救援裝備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大功率機械通風設備照明工具通訊設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一)有 限 空 間 事 故 救 援,3、救援注意事項,1)杜絕盲目施救 80%的事故由于盲目施救導致傷亡人數增多有限空間作業事故致死人員中超過 50%的為救援人員。減輕傷害。,2)迅速救治脫困人員 轉移脫困人員至空氣新鮮處,現場正確有效的救護。,(一)有 限 空 間 事 故 救 援,(一)有 限 空 間 事 故 救 援,(一)有 限 空 間 事 故 救 援,90,總局令第59號令,第二十三條 有限空間作業中發生事故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警,禁止盲目施救。應急救援人員實施救援時,應當做好自身防護,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一)有 限 空 間 事 故 救 援,91,泄漏源沒有效封堵控制前,不能隨意滅火。救援人員防護;風向。,(二)氣 體 火 災 事 故 救 援,92,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