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火災事故情況列表及消防應急疏散預案(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54456
2023-09-20
9頁
48.40KB
1、企業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一、編制目的為加強*公司的消防安全工作,提高全體員工對突發火災事故的快速反應能力及處置能力,維護人身、財產安全,遵循以人為本、依法依規、符合實際、注重實效的原則,明確各級人員應急職責,規范應急程序,細化保障措施。二、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19年4月23公布實施)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61號令)社會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編制及實施導則(GB/T 38315-2019)。三、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公司內任何區域發生的火災事故。根據公司建筑規模和使用性,依據社會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編制及實施導則分級標準,根據設定災情的嚴重程度和場所的危險2、性,從低到高依次分為以下五級: a)一級預案是針對可能發生無人員傷亡或被困,燃燒面積小的火災的預案; b)二級預案是針對可能發生3人以下傷亡或被困,燃燒面積大的火災,燃燒面積較小的高層建筑、地下建筑、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重要場所等特殊場所火災的預案; c)三級預案是針對可能發生3人以上10人以下傷亡或被困,燃燒面積小的高層建筑、地下建筑、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重要場所等特殊場所火災的預案; d)四級預案是針對可能發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傷亡或被困,燃燒面積較大的高層建筑、地下建筑、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重要場所等特殊場所火災的預案; e)五級預案是針對可能3、發生30人以上傷亡或被困,燃燒面積大的高層建筑、地下建筑、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重要場所等特殊場所火災的預案。四、應急工作原則本預案的實施應遵循分級負責、綜合協調、動態管理的原則,全員學習培訓、定期實戰演練、不斷修訂完善。五、單位基本情況5.1企業簡介略5.2平面圖5.2.1總平面圖略5.2.2一層分區疏散平面圖略5.2.3主樓標準層疏散平面圖略5.3火災危險源:由于人員誤操作、設備缺陷、違規用火、自然災害、消防意識淡薄等引起的火災,主要包括吸煙不慎、違規用火、電器老化或超負荷、天然氣、油煙、雷電等。5.4公司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防排煙系統、消防廣播系統、自動噴淋系統、水炮系統、4、防火卷簾系統、室內消火栓系統、室外消防栓系統等,共有室內消火栓274組,室外消炎栓6個,4公斤干粉滅火器640具,2公斤二氧化碳16具。微型消防站設于消防控制室,配有必要有消防器材和裝具。六、火災情況設定6.1火災事故情況列表序號區域引火源可燃物危及范圍可能造成的后果備注1包裝車間電器設備及線路老化、違規用火生產材料、電器等著火層上層和下層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庫房遇水燃燒的化學品,電器設備及線路老化、違規用火各種原材料,化學品及電器等庫房及其相鄰機房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有爆炸可能情3食堂廚房天然氣、油煙、電器設備及線路老化、違規用火天然氣、食用油、裝飾材料及電器等廚房及整個餐飲區域人員傷亡和財產5、損失有爆炸可能情4.辦公及后勤區域電器設備及線路老化、違規用火裝飾材料、電器設備等整樓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5各機房天然氣、電器設備及線路天然氣及電器設備、布草整樓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有爆炸可能情6停車場車輛用油、自燃,吸煙和違規用火車輛、油類停車區、地下室后勤區七、組織機構及職責7.1應急組織體系圖7.2組織機構總指揮:總經理副指揮:供應鏈副總成 員:指揮部設在消防控制室。電話: 滅火行動組:微型消防站成員組 長:成 員:通信聯絡組: 由消防控制室當日值班人員組成組 長:成 員:疏散引導組:組 長: 成 員:各樓層(區域)領班安全保衛組:組 長: 成 員: 防護救護組:組 長: 組 員: 后勤保障6、組:組 長:成 員: 7.2.1當總指揮和副總指揮不在時,由當日值班經理替代指揮。7.2.2本預案由安保部負責組織實施。7.3職責a)指揮機構由總指揮、副總指揮、消防歸口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指揮調動,協調事故現場等有關工作,批準預案的啟動與終止,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組織保護事故現場,收集整理相關數據、資料,EHS部門對預案實施情況進行總結講評;b)通信聯絡組由現場工作人員及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組成,負責與指揮機構和當地消防部門、區域聯防單位及其他應急行動涉及人員的通信、聯絡; c)滅火行動組由控制室值班操作員、現場員工和微型消防站以及志愿消防員組成,負責在發生火災后立7、即利用消防設施、器材就地撲救初起火災; d)疏散引導組由指現場員工、安保部員工和志愿消防員組成,負責引導人員正確疏散、逃生; e)防護救護組由行政人事部或指定的具有醫護知識的人員組成,負責協助搶救、護送受傷人員; f)安全保衛組由保安人員組成,負責阻止與場所無關人員進入現場,保護火災現場,協助消防部門開展火災調查; g)后勤保障組由財務、工程、總經辦相關人員組成,負責搶險物資、器材器具的供應、后勤保障及對外聯絡。八、應急響應1、響應措施本預案保持與轄區消防救援機構預案密切配合、無縫銜接,并加強協同演練,根據現場火情變化及時變更火警等級,響應措施如下:a)一級預案應明確由單位值班帶班負責人到場指8、揮,撥打“119”報告一級火警,組織單位志愿消防隊和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員到場處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火災擴大,人員疏散區域為著火層本或本區域;b)二級預案應明確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到場指揮,撥打“119”報告二級火警,調集單位志愿消防隊、微型消防站和專業消防力量到場處置,組織疏散人員、撲救初起火災、搶救傷員、保護財產,控制火勢擴大蔓延,人員疏散區域為著火層本層、著火層上層和著火層下層;c)三級以上預案應明確由消防安全責任人到場指揮,撥打“119”報告相應等級火警,同時調集單位所有消防力量到場處置,組織疏散人員、撲救初起火災、搶救傷員、保護財產,有效控制火災蔓延擴大,請求周邊區域聯防單位到場支援,人員疏9、散區域為全樓疏散;2、指揮調度(1)明確統一使用對講系統進行通信聯絡。指揮部與各行動小組之間使用統一的對講系統進行指令發布與接收。(2)在滅火疏散行動中應對各種可能的通信用語進行規范,通信用詞應清晰、簡潔,指令、反饋表達完整、準確。(3)按照公司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演練組織程序明確各環節、場景下的指令、反饋環節,確定不同情況下下達的指令和做出的反饋。(4)應急指揮部可通過現場指揮人員的報告和視頻監控真實了解現場火情,科學下達指令,使到達一線參與滅火行動的人員位置、數量、構成符合滅火行動需要。(5)應急指揮部應了解起火部位、危及部位、受威脅人員分布及數量,科學下達疏散引導行動指令,使到達一線參與疏10、散引導行動的人員位置、數量、構成符合疏散引導行動需要。3、通信聯絡(1)消防控制室操作平臺應張貼預案中涉及的相關人員、電話號碼表,便于使用。(2)通信聯絡組承擔任務人員做好信息傳遞,及時傳達各項指令和反饋現場信息。(3)通信聯絡組組長要將本組人員進行任務分工,當對講系統不能滿足信息絡時,要滿足途步、電話等各項通知任務同時進行的要求。(4)通信聯絡組應明確規范向總指揮、副總指揮、消防部門、區域聯防單位等報告火情的基本話術,保證準確傳遞下列火災情況信息: a)起火單位(*工廠),詳細地址(*); b)起火建筑結構(框架剪力),起火物(原材料、電器、天然氣、油煙等),有無存儲易燃易爆危險品(無); 11、c)起火部位或樓層(按實際部位和樓層說明); d)人員受困情況(有無人員被困,困幾人,受傷情況); e)火情大小、火勢蔓延情況、水源情況等其他信息。4、滅火行動(1)公司自動消防報警系統要始終保持自動狀態,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應在火災確認后及時確認設備是否啟動。(2)各類自動消防設施的啟動按照消防自動報警系統預設的先后順序、啟動時機、方法、步驟自動進行,提高應急行動的有效性。(3)為保障一線滅火行動人員安全,本著以人為本、先重點后一般、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所有火災在蔓延趨勢快、無法控制且燃燒時間超過9分鐘的火災時應放棄滅火,所有人員應盡快撤離。如系天然氣等危險物品火災,不具備專業級滅火條件的火災12、應按照指揮部指令放棄撲救,盡快撤離 。所有人員進入火災現場必須穿戴消防戰斗服,并佩戴自給式空氣呼吸器。(4)滅火行動組在接到通知或指令后應在3分鐘內到達現場。(5)公司全體員應熟悉本區域和場所的滅火器材的位置,針對不同性質的場所火災使用不同的滅火方法。油鍋著火用滅油并明確一線滅火行動可使用的滅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設施、器材,指出迅速找到消防設施、器材的途徑和方法。(6)完成滅火任務的微型消防站人員應確認無燃點隱患后利用對講機向指揮部報告現場情況。5、疏散引導(1)堅持疏散引導行動應與滅火行動同時進行的原則。著火點區域人員第一時間發現火災后按照在場人員分工同時進行人員疏散和火災撲救。(2)所有人員13、在疏散至集合點后要對人員進行清點。消防控制室負責對進入火場的微型消防站人員進行登記,各部門對本部門當日在崗員工進行登清點,務必核對所有人員疏散完畢,并向指揮部報告。(3)所有人員疏散必須通過疏散樓梯進行疏散,禁止乘坐電梯,如有被困人員須設法發出求救信號。訪客根據接待員工的引導通過疏散樓梯或通道進行疏散。(3)堅持消防廣播與人力引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疏散。各車間及辦公樓區域必須由所在部門安排專人對疏散區域進行檢查確認并做出標記,務必保證所有人員撤離。(4)應急廣播的啟動結合火情實際,按照先急后緩的原則,第一時間疏散著火層本層、著火層上層和著火層下層。后根據火勢情況,根據指揮部指發出相關區域或全樓疏14、散的指令。播音內容:先生們,女士們!因本大樓發生火警,情況不嚴重,有關消防安全人員正在對火災進行處理,為了您的安全,請您攜帶好自己隨身物品,在有關消防安全人員的引導下撤離到安全地點,請您不要驚慌,不要乘坐電梯,聽從消防安全人員的疏導,有序的從安全樓梯撤離。謝謝合作!(6)各部門應結合本部門疏散引導組人員崗位經常位置,疏散引導組在接到通知或指令后1分鐘內到達現場進行疏散引導。(7)疏散引導組人員的站位原則應為走廊拐角和安全出口。現場指揮疏散用語應規范,如:“現電梯已經停用,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在這邊,請沿疏散樓梯有序撤離”。疏散人員必須采取保護措施,用濕毛巾或防煙面具做好防護,保證疏散引導秩序井然15、。(8)疏散引導人員完成任務后向指揮部報告,聽從指揮部指令到疏散集合點集合,由小組長負責清點人數。6、防護救護(1)對事故現場受傷人員進行救護救治,由安全防護救護組將受傷人員通過擔架或背、扶的方式轉移至安全地帶進行簡單處理,待120急救人員到達后交120醫務人員處理。(2)緊急救護場地設于打卡室對面東側道沿上,便于救護車輛接轉。(3)危險區為燃氣調壓站,發生火災時,卡室崗負責對該區域用警戒帶進行隔離,隔離區域為卡室外墻至鍋爐房水箱間外墻。事故現場由安全保衛組進行警戒隔離,各出入口由小組成員負責警戒,控制人員進入,其他區域利用警戒帶進行區域劃定,并安排人員現場維持秩序。7、與消防隊的配合(1)應16、時刻保持消防車通道暢通,嚴禁設置和堆放阻礙消防車通行的障礙物。火災發生時,安全保衛組人員應在路口迎接消防車,為消防車引導通向起火地點的最短路線、樓內通徑、消防電梯等。其他人員應積極協助消防隊開展滅火救援工作。(2)總指揮或副總指揮或授權專人負責向到場的消防隊提供如下信息: a)火災蔓延情況,包括起火地點、燃燒物體及燃燒范圍(火焰、煙的擴散情況等)、是否有易燃易爆危險品或其他重要物品、是否有不能用水撲救或用水撲救后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危險化學品以及起火原因等;b)人員疏散情況,包括是否有人員被困、疏散引導情況以及受傷人員的狀況等; c)初期滅火行動,包括初期滅火情況、防火分隔區域構成情況、單位固定17、滅火設備(室內消火栓、自動噴水滅火設備和緊急用滅火設備等)的狀況等; d)空調設備使用及排煙設備運行情況,包括空調設備的使用、排煙設備運行、電梯運行情況以及緊急用電的保障情況等; e)單位平面圖、建筑立面圖等消防隊需要的其他資料。九、應急保障1、通信與信息保障 由機電部弱電電工負責通信系統的維護,由當日值班經理負責與政府部門、上級應急指揮機構以及組織協調系統內外部門和人員的聯絡。行政部負責收集并定時更新公司主管級(含)以上人員的通訊錄。所有主管級(含)以上人員手機必須確保24小時開機并保持暢通。事故情況下,由值班經理直接匯報總經理或應急指揮領導小組。2、應急隊伍保障 按照分工,公司成立應急指揮18、部,各部門成立應急小組,詳見部門安全員兼志愿消防隊員名單。各部門根據人員變動情況,及時對人員進行調整補充,并主動向行政部報備調整補充人員的通訊錄。各部門應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學習相關預案,熟悉應急程序。根據公司人員實際,為保證最基本的要求,微型消防站人員保持每班有4人在崗,分別為控制室2人,滅火行動2人。其余各部門在崗員工根據其部門預案分工開展工作。微型消防站填寫微型消防站值班記錄。3、物資裝備保障安保部負責公司各區域消防設施、器材按照國家有關要求配置,每月有定期檢查,隨時更換不合格滅火器材;維保公司和工程部負責對消防報警系統、消防水泵、發電機的維護保養,定期進行測試,發現缺陷及時消除,做好記錄。19、采購部負責對消防設備、器材和材料的采購。公司消防應急物資裝備按照微型消防站配備標準配備,存放于消防控制室,由安保部主管負責日常運營維護。4、其他保障1.財務部按照安全費用提取使用標準,提取安全保障經費。2.安保部、前廳部及各部門應急小組成員負責各自區域治安防范和保障,維護現場秩序和人員疏散,控制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必要時請求公安機關支援。3.工程部負責對設施設備的的使用提供技術保障,解決和處理設備設施故障,提供技術指導。4.財務部、行政人事部和其他職能部門負責對物資的供應保障、人員的轉移救治等。十、應急響應結束應急響應結束條件:1.火災已完全撲滅、無燃點隱患;2.現場環境符合有關標準;3.事20、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4.事件現場的各種忖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5.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當滿足以上五個條件后,由指揮部總指揮宣布應急響應結束,各項生產管理工作進入正常運作,現場應急指揮機構予以撤銷。十一、后期處置11.1后期處置、現場恢復的原則消除明火、清理現場燃燒灰燼、不破壞事故現場:11.2負責保險和理賠的責任部門:財務部11.3事故或事件調查的原則、內容、方法和目的11.3.1事故調查要遵循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四不放過”原則、公正、公開的原則、分級管轄原則。 11.3.2事故調查內容包括背景信息、事故描述、事故原因、事故教訓、事故21、責任的處理建議、事故調查組人員名單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11.3.3事故調查方法主要有故障樹分析法、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方法和變更分析方法。 11.3.4事故調查處理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事故的調查,查清事故發生的經過,科學分析事故原因,找出發生事故的內外關系,總結事故發生的教訓和規律,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的再度發生。11.3.5由總指揮授權或由市場銷售部統一對外進行信息發布。11.3.6由EHS部門負責對應急演練工作的總結、評價、改進。11.3.7由人事部負責、各部門配合對公司員工進行合理安置。11.3.8由工程部負責對設施設備故障進行搶修和現場恢復。11.4應急工作總結、評價、改22、進11.4.1每次火災應急演練后或者火險處理后,應立即召開總結會,由演練者(事故處理者)進行自評,演練監護者(EHS)進行點評,以期不斷總結改進。 11.4.2要求在事故后或演練后一周內各級參加單位寫出總結,EHS部門負責審核,并形成公司演練總結,經公司會議審核后發布。十二、附則12.1預案的培訓12.1.1在預案中承擔相應任務的所有人員,均應參加培訓。承擔任務的人員發生調整,新進人員應在安保部的指導下及時熟悉預案內容;調整幅度較大的,應組織集中培訓。12.1.2培訓目的是使參訓人員熟悉預案內容,了解火災發生時各行動機構人員的工作任務及各方之間應做到的協調配合,掌握必要的滅火技術,熟悉消防設施23、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12.1.3培訓的主要內容是預案的全部內容,職責、個人角色及其意義,應急演練及滅火疏散行動中的注意事項,防火、滅火常識,滅火基本技能,常見消防設施的原理、性能及操作使用方法。12.1.4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和評估,保存相關記錄,培訓周期不低于1年。12.2預案的演練12.2.1公司作為市屬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演練,微型消防站至少每季度組織一次演練。12.2.2在火災多發季節或有重大活動時,應組織全要素綜合演練。12.2.3各部門應結合實際適時組織專項演練,宜每月組織開展一次疏散演練。12.2.4公司全要素綜合演練由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專項演練由安保部或各部門組織。12.2.5各部門組織專項消防演練,一般應在安保部指導下進行,保證專項演練能夠有機融入本單位整體演練要求。12.2.6組織全要素綜合演練時,可以報告當地消防部門給予業務指導,應適時與消防部門組織聯合演練。12.2.7演練應確保安全有序,注重能力提高。12.3預案的演練考核公司應每年定期組織全體員工對各級各類預案的學習、實施情況進行考核,結合各崗位職責分工,明確各角色考核要求,量化考核標準,納入責任制總體工作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