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公司礦井泵工安全技術培訓課件(26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54920
2023-09-21
26頁
874.04KB
1、礦 井 泵 工(復 訓),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第一節 礦井的涌水量,一、礦井的涌水量 礦井的涌水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窿及舊井巷積水。大氣降水雨水、融雪地 表 水江、河、湖、海、洼地積水及水庫的水地 下 水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二、露天礦涌水量的產生露天礦涌水量的產生主要有自然和人為兩大因素:露天礦涌水量的水源:地表水、大氣降水、地下水,第一章 概 述,三、涌水量的預測1、涌水量預測的任務 礦坑涌水量是礦山排水和礦床疏干設計的重要依據。礦坑涌水量預測包括礦坑總體涌水量預測和具體開拓工程涌水量預測。四、涌水量的計算 礦井涌水量的大小,通常以每小時或每分鐘涌入礦井多少立方米的水2、來計算。,五、突然涌水的預測與防治,突水防治:一是處理突水水源,二是處理突水通道,突水水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水、大氣降水、徑流及老窿水。,第二節 礦山防水與排水的任務及內容,一、礦山防排水的任務礦井排水的任務就是把坑內積水及時排送到地面二、地下防水的主要措施三、地面防水的主要措施,第三節 礦山排水系統,一、地下礦山排水系統1、直接排水系統;2、分段排水系統;3、多水平同時開采的排水系統二、露天礦山排水系統1、自流排水方式;2、底部集中排水方式3、分段截流永久泵站排水方式;4、井巷排水方式,第四節 礦山排水設備及分類 礦井排水設備分為固定式排水設備和移動式排水設備。固定式排水設備稱為主排水設備3、,是礦井排水的最主要方式。移動式排水設備又稱為輔助設備,其排水設備隨工作面的移動或水位的變化而相應移動。一、泵的用途 泵是用來抽吸液體、輸送液體和使液體增加壓力的機械。二、泵的分類,2BA-9A:2-進水口直徑被25除的值(即50mm)BA-懸臂式 A-換一個直徑較小的葉輪 9-比轉數被10除的整數(為90)6SH-6:6-進水口直徑除以25的值(即150mm)SH-單級雙吸臥式 6-比轉速60 DA1-1004:DA1-單級多吸分段式離心泵 100-出水口直徑;4-葉輪的數量100D458:100-出水口直徑;45-單級揚程;8-葉輪的數量,第一節 離心式水泵分類及型號,第二章 葉片式水泵,4、第三節 離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與基本參數,一、離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二、離心式水泵的吸水原理,三、離心式水泵的基本參數 1、流量,2、揚程,3、功率,4、效率,6、轉速 7、比轉數(速比),5、流速,第二節 離心式水泵的構造,四、離心泵的軸向推力與平衡,1、軸向推力的產生,離心泵在運轉時,產生的軸向推力主要是由于水流作用在葉輪前后盤上的力不平衡而引起的。,2、軸向推力的平衡方法(1)、平衡孔法,(2)、止推軸承法:以平衡孔法配合使用。(3)、平衡盤法:,(4)、對稱布置葉輪,第四節 離心式水泵的主要零件 一、葉輪,二、泵軸和軸承,開式(沒有前底盤)葉輪 閉式(前后底盤之間夾有7支葉片),泵軸用優5、質碳素結構鋼鍛制而成,在軸頸易磨損處和易腐蝕處有可更換的軸套,用來保護泵軸。滑動軸承(用于帶有平衡盤、單吸、多級的離心泵上)軸承 滾動軸承(用在軸頸小于60mm的水泵上。),三、泵殼,四、導向器和反水道,形狀很象蝸殼,葉輪和蝸殼之間形成截面積逐漸增大的蝸道,水在蝸道中流動時,流速逐漸減小,動壓下降,靜壓逐漸增加。,在葉輪的外圓周上,安裝有帶葉片的固定不動的圓圈,叫導向器(導水輪或導水圈)。作用一是導向,把上一級葉輪流出的水導入下一級葉輪的進口。二是變壓,把壓力水一部分的動壓變為靜壓。反水道又叫導葉,是把水均勻地引導到下一級葉輪的進口。,五、口環(減漏環、密封環、承磨環),葉輪的進口上的口環叫大6、口環或吸水口環,輪殼外面的口環叫做小口環或背側口環。,第五節 離心式水泵的基本性能參數 一、測定項目 二、流量的測定 三、揚程的測定,五、水泵的效率 六、測定結果的分析,四、水泵功率的測定,第七節 離心式水泵的聯合工作 一、離心式水泵的串聯運行,二、離心泵的并聯,應滿足的條件:1、兩臺水泵的流量基本上相符;2、后一臺水泵的強度應能承受兩臺水泵的壓力總和。串聯運行后的總揚程是兩臺水泵揚程的總和,流量是一臺泵的流量。,1、并聯后的總排水量大于任一臺單獨工作時的排水量;2、并聯后每臺泵的排水量要比單獨工作時的排水量小;3、并聯后的總排水量要比各泵單獨排水量總和小。,第八節 泵用安全裝置,一、水錘現象7、及防治,1、水錘現象:,2、水錘的防治:,(1)、緩慢關閉閥門;(2)、縮短管路長度;(3)、在管路上裝置空氣室;(4)、在管路上裝置安全閥;(5)、在管路上裝置調節閥;(6)、在條件允許時可取消止回閥和底閥。,二、汽蝕現象及防治,1、汽蝕現象 2、汽蝕防治(1)、無底閥排水;(2)、高水位排水;(3)、正壓排水。,第三章 其它水泵,第一節 射流泵第二節 氣泡泵第三節 壓氣泵第四節 往復泵第五節 螺桿泵,第四章 礦山固定排水設備的應用,第一節 對礦山排水設備的要求 一、露天礦山排水設備的一般要求正常工作水泵的能力,應能在20小時內排出采礦場內24小時的正常降雨流量 與地下涌水量之和。備用 和檢8、修水泵的能力應不小于正常工作水泵能力的50%,所有水泵全部開動,應能在20小時內排除“設計頻率”下連續24小時最大暴雨徑流量和地下涌水量之和。,二、地下礦山排水設備的一般要求1、在涌水量大的礦井,井下主排水設備應由三臺同類型泵組成,其中任意一臺泵的 排水能力,必須在20小時內排出一晝夜的正常涌水量;兩臺泵同時工作時,能在20小時內排出一晝夜的最大涌水量。,第二節 確定水泵的臺數,主泵房的排水設備,必須有工作、備用和檢修水泵。其中任一臺水泵的排水能力,應能在20h內排完24h的正常涌水量;兩臺水泵同時工作的總能量,應能在20h內排完24h的最大涌水量。,第三節 水泵房和水倉,礦井泵房按其在生產中9、所處的地位可分為主排水泵房和輔助排水泵房兩類,露天礦排水有固定泵站和移動泵站兩類一、礦井主排水泵房:吸入式(普通)泵房:水泵位于水倉上方,靠水泵所產生的負壓引水;壓入式(潛沒式)泵房:水泵位于水倉下方,具有正壓引水條件。二、水倉及清理 三、防水門 吸入式或壓入式泵房在與井底車場相通的出入口處,應設置密閉的防水門,并使其關閉自如。防水門的要求:四、泵房防滅火火災原因:設備缺陷、安裝不當等設計和施工方面的原因;設備運行中由電流產生的熱量而產生危險溫度、電火花或電弧。,第四節、排水管路及閥門 一、管道選擇,二、管道布置 三、管道連接及維護 四、管道安裝,主排水設備必須有工作和備用的水管,其中工作水管10、的能力,應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備用水管的總能力,應能配合工作和備用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五、管道安裝的注意事項,六、閥門,1、閘閥(閘板閥);2、截止閥;3、節流閥(針形閥);4、止回閥(逆止閥);5、底閥;6、安全閥;7、顆粒泥漿閥,第一節 運行工況及維護檢修 一、日常維護和檢查,1、運轉時,應經常檢查或更換滑動軸承油箱的油(一般用20號機械油),加油量不能大于油盒高度的2/3,但要保證油環能帶上油,滾動軸承內潤滑脂不能添得太滿。用黃油杯加油,每班應擰緊油杯絲扣12轉,34月換油一次。2、試運轉時,滑動軸承的溫度不應超過60,滾動11、軸承溫度不應超過70。正試運行時(檢修質量標準規定)滑動軸承的溫度 65,滾動軸承溫度 75;點檢時,滑動軸承的溫度70,滾動軸承溫度 80,電機軸承溫度 80。3、盤根、外殼不應過熱,允許有一點微熱,出水盤根完好,以每分鐘滴水1020滴為準。,第五章 離心式水泵的維護檢修,二、離心泵的調節,三、水泵工安全操作規程 四、水泵工崗位責任制 五、水泵工交接班制度 六、設備維護保養制度,1、閘閥節流法;2、改變葉輪數目法;3、削短葉輪輪葉長度法;4、改變水泵轉數調節法。,第二節、離心式水泵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一、啟動時水泵不上水;1、沒有灌滿引水,泵內空氣未完全排除;2、底閥漏水;3、濾水器被堵塞;12、4、吸水管漏氣;5、吸水側的填料箱漏氣6、吸水高度、排水高度過大,超過泵的設計要求;7、泵軸旋轉方向反轉。二、水泵運轉時負荷大無法啟動:1、閘閥未關;2、流量太大,電動機超負荷;3、富余揚程過多;4、泵軸彎曲;5、填料箱壓蓋過緊;6、平衡盤與平衡環摩擦;7、平衡盤與平衡環磨損過大;8、平衡室的放水管不通;9、水泵裝配質量不好;10、電源電壓低。三、水泵在運轉中突然中斷排水:吸水井中水位下降或空氣進入泵內;濾水器突然被堵塞。,第二節、離心式水泵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四、水泵啟動后排水量太小;五、運轉中水泵振動很大,聲音不正常:1、吸入口真空高度超過允吸真空高度,產生汽蝕現象;2、2、吸水井水位下降13、,底閥淹入深度不夠,將空氣帶入泵內;3、泵軸彎曲;4、水泵電機地腳螺柱松動。六、填料箱發熱;水封環孔及水封管被堵塞;填料壓蓋過緊;填料箱與軸及軸套的同心度不對。七、軸承發熱;八、電動機滑環冒火;九、電動機過熱。,第一節 礦山事故處理準則第二節 事故預防 預防事故的措施:工程技術措施、教育措施、管理措施 預防事故的基本原則:1、事故可以預防;2、防患于未然;3、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4、全面治理的原則。,第六章 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第三節 事故案例分析涌水事故高處墜落事故觸電事故中毒和窒息事故物體打擊事故火災事故第四節 被淹礦井的排水案例分析事故類型:1、地表水涌入;2、井巷與積水老巷貫通;3、礦井遇松軟含水層;4、井巷與斷層、裂隙、溶洞等 強含水層相遇;5、排水設備不足或機電事故引起。淹井的處理措施:,一、礦山火災分類:根據火災發生地點的不同,分地面火災、井下火災 根據火災發生的原因,分外因火災和內因火災 二、火災發生的原因、預防與撲滅 外因火災原因分析:明火、焊接作業、電氣原因 內因火災原因分析:礦巖自燃、地質條件、礦物組分、開采條件 滅火方法:直接滅火法、隔絕滅火法、聯合滅火法、均壓滅火法,第一節 礦山防滅火,第七章 礦山安全基本知識,第二節 礦山人身事故緊急救護知識,一、礦工自救二、緊急救護三、急救機構四、急救人員素質要求,第三節 礦山職工素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