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機械公司接建車間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86599
2023-11-13
16頁
110.80KB
1、精密機械公司接建車間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目錄一、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3二、應急預案的級別3三、應急預案啟動涉及的事故內容4四、應急預案的啟動前提4五、應急預案的啟動和響應4六、應急預案的終止4(一)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51、公司總部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框架圖:53、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人員的構成7(二)二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7(2)傷員營救組的職能及職責:9(3)物資搶救組的職能及職責:9(4)消防滅火組的職能及職責:9(5)保衛疏導組的職能及職責:9(6)后勤供給組的職能及職責;9(2、7)現場臨時醫療組的職能及職責:9(8)事故善后處理組的職能及職責;9(1) 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由項目經理擔任;9(3) 物資搶救組由施工員、各班組分別抽調人員組成;10(8)善后處理組由施工工長、項目管理人員組成。10八、各類事故的緊急救援措施:10(一)觸電事故的急救措施10(二)機械傷人導致的外傷急救措施:101、先將受傷人員脫離危險環境,放置在安全、安靜的環境中救助。10(三)物體打擊急救措施11(7)擔架搬運11(四)火災的急救措施114、嚴重者要進行現場的救治后,立即送往醫院。12(五)、大風、暴雨12(六)、重大疫病的緊急救助措施:12(七)、急救方法:12九、應急計劃的建立1213、應急報警機制12(3)外部應急報警機制132、建立應急反應救援安全通道體系133、通訊體系134、報警信號與通訊145、交通管制機構146、現場保護14十、應急救援器材1、一級應急反應組織配備下列救援器材142、二級應急反應組織配備下列救援器材:14十一、應急預案的培訓與演練151、應急反應培訓152、培訓的內容153、培訓目的154、應急反應演練15十二、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的恢復工作15十三、其他161、預案與各項目經理部的應急計劃形成獨立的項目總應急預案。16為貫徹我國安全生產法規定的企業負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職責,加強突發事件的處理,提高事故應急救援快4、速反應能力,結合企業生產的特性,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一、應急預案的任務和目標 更好的適應法律和經濟活動的要求 ;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圍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各種應急反應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反應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反應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反應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應急精神”。二、應急預案的級別根據本企業生產的特性,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其有害影響通常只局限在一個單位界區之內,并且幾乎可以被現場的操作者遏止和控制在該區之內,其影響預期基本不會擴大到社區,5、故本應急預案按級進行制定。 三、應急預案啟動涉及的事故內容項目經理部施工場區內發生:1、觸電事故;2、機械傷害事故3、物體打擊事故;4、火災 5、大風、暴雨 6、不可預見的突發性事件; 7、應急總指揮認為必須啟動應急預案的。四、應急預案的啟動前提 施工場區發生重大事故前兆或發生評估預測為: 1、死亡數在1人以上;2、直接財產損失在10萬元以上;3、對施工場區外的影響有明顯的破壞或人身傷亡。五、應急預案的啟動和響應當事故的評價預測達到啟動應急預案的條件時,有應急總指揮發出啟動應急反應預案令。由應急總指揮、事故現場操作副總指揮同時啟動應急反應公司總部一級應急反應組織和項目部二級應急反應行動組織,按6、應急預案的規定和要求以及事故現場的特性,執行應急反應行動。根據事態的發展需求,及時啟動協議應急救援資源和社會應急救援公共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和減少人員傷亡。六、應急預案的終止對事故現場經過應急預案實施之后,引起事故的危險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現場人員均得到清點;并確保未授權人員不會進入事故現場;不存在其他影響應急預案終止的因素;應急救援行動已完全轉化為社會公共救援;局面已無法控制和挽救的,場內相關人員已經全部撤離;應急總指揮根據事故的發展狀態認為必須終止的,由應急總指揮下達應急反應終止令或授權事故現場操作副總指揮明確應急預案終止的決定。七、應急預案的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分為一7、二級編制,公司總部設置應急預案實施的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工程項目經理部設置應急計劃實施的二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一)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1、公司總部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框架圖:應 急 總 指 揮:應 急 操 作 副 總 指 揮:后勤供給部:善后處理組:應急物資管理部:工程技術服務部:事故現場操作副總指揮:2、一級反應組織機構各部門的職能及職責(1)應急預案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1)分析緊急狀態和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和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的類型;2)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3)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的行動;4)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5)協8、調后勤方面支援應急反應組織;6)通報外部機構;7)決定請求外部援助;8)決定應急撤離。(2)反應操作副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1)協助應急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2)向應急總指揮提出應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3)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狀態。(3)應急反應物資管理部的職能及職責:1)協助各項目經理部制訂施工場區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的儲備計劃,按已制訂的項目施工場區的應急反應物資儲備計劃,檢查、監督、落實應急反應物資的儲備數量,收集和建立檔案并歸檔;2)定期檢查、監督、落實過期應急反應物資資源的更新和達標狀態;3)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總指揮的部9、署,有效地組織周邊其他項目部的應急反應物資資源,及時對事故現場進行應急救援。(4)應急反應工程技術服務部的職能及職責:1)根據各項目經理部的施工內容及特點,制訂可能出現而必須運用建筑工程技術解決的應急反應方案,整理歸檔,為事故現場提供有效的工程技術服務做好技術儲備;2)應急預案啟動后,根據事故現場的特點,及時向應急總指揮提供科學的工程技術方案和技術支持,有效地指導應急反應行動中的工程技術工作。(5)應急反應后勤供給部的職能及職責:1)根據各施工項目經理部施工場區的位置,了解落實該項目周邊的應急反應物資供應點分布情況,為及時向應急反應行動的后勤物資供給做好準備工作;2)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指揮10、的部署,及時趕 赴現場,根據應急反應救援工作的需要,及時提供后勤服務。(6)應急反應保衛部的職能及職責:1)協助各項目經理部施工場區建立應急反應保衛隊伍并登記歸檔。2)應急預案啟動后,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及時趕赴現場,協助組織事故現場的保衛工作,必要時負責組織場區外的居民疏散工作。(7)事故善后處理組的職能及職責: 1)救援結束后,現場清理、人數清點和撤離、警戒解除。2)傷者醫療,陪護的安排,傷者家屬食宿的安排。.3)與傷者家屬商談賠償。3、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人員的構成公司總部一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由各職能部門的人員分別兼職構成。(1)應急總指揮由公司經理擔任;(2)反應操作副總指揮由公司主管11、生產的副經理擔任;(3)應急反應物資管理部由公司人事部兼任;(4)應急反應工程技術服務部由公司總工兼任;(5)應急反應后勤供給部由公司技術部兼任;(6)應急反應保衛部由公司安全部兼任(7)善后處理組由公司各部部長兼任。 (二)二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1、工程項目經理部二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框架圖:事故現場副總指揮:消防營救醫療營救后勤供給組:保衛疏導組:消防滅火組:現場醫療組:物資搶救組: 傷員營救組:傷員營救組:技術員職責姓名聯系電話事故現場副總指揮傷員營救組物資搶救組消防滅火組后勤供應組現場醫療組保衛疏導組2、項目經理部二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的職能及職責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的職能及職責:1)所有事故現12、場操作的指揮和協調;2)現場事故評估;3)保證現場人員和公共應急反應行動的執行;4)控制緊急情況;5)現場應急反應行動的指揮,與在應急指揮中心的反應操作副總指揮的協調;6)做好應急救援處理現場指揮權轉化后的移交和應急救援處理協助工作;7)做好消防、醫療、交通管制、搶險救災等各公共救援部門聯系工作。(2)傷員營救組的職能及職責:1)引導現場作業人員從安全通道疏散;2)對受傷人員進行營救至安全地帶。(3)物資搶救組的職能及職責:1)搶運可以轉移的場區內物資;2)轉移可能引起新危險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帶。(4)消防滅火組的職能及職責:1)啟動場區內的消防滅火裝置和器材進行初期的消防滅火自救工作;2)協助13、消防部門進行消防滅火的輔助工作。(5)保衛疏導組的職能及職責:1)對場區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2)疏散場區外的居民撤出危險地帶。(6)后勤供給組的職能及職責;1) 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給的物品;2)及時輸送后勤供給物品到搶險人員手中(7)現場臨時醫療組的職能及職責:1) 對受傷人員作簡易的搶救和包扎工作;2) 及時轉移重傷人員到醫療機構就醫。(8)事故善后處理組的職能及職責;1) 救援行動結束后,現場清理、人數清點和撤離、警戒的解除。2) 傷者陪護,傷者家屬的通知,傷員家屬的陪護及食宿的安排。3)與傷者家屬商談賠償。3、項目經理部二級應急反應組織機構的構成(1)14、 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由項目經理擔任;(2) 傷員營救組由施工長擔任組長,各作業班組分別抽調人員組成;(3) 物資搶救組由施工員、各班組分別抽調人員組成;(4) 消防滅火組由安全員、電工、和各作業班組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5) 保衛疏導組由保衛人員、后勤人員和各作業班組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6) 物資供給組由倉庫管理員、各作業班組分別抽調作業人員組成;(7) 現場臨時醫療組由現場急救員、后勤人員和各作業班組分別抽調人員組成。(8)善后處理組由施工工長、項目管理人員組成。八、各類事故的緊急救援措施:現場辦公室設置臨時醫療救援地點,嚴重請醫生來或送往醫院(醫院路線附后) (一)觸電事故的急救措施 115、如觸電者傷勢不重,神智清醒,未失去知覺,但有些內心驚慌,四肢發麻,全身無力,或觸電者在觸電過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則應保持空氣流通和注意保暖,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并請醫生來或送往醫院。2、如觸電者傷勢較重,已失去知覺,但心臟和呼吸仍然存在,對于此種情況應使觸電者舒適安靜的平臥;周圍不圍人,使空氣流通;解開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如天氣寒冷,應注意保暖,并迅速送往醫院。如果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嚴重缺氧,面色發白,發生痙攣,應立即請醫生做進一步搶救。3、假如觸電者傷勢嚴重,呼吸停止或心臟停止跳動,或二者都已停止,仍不可認為已經死亡,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并迅速請醫16、生或送往醫院,但應注意,急救應盡快進行,不能等醫生到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也不能停止。(二)機械傷人導致的外傷急救措施:1、先將受傷人員脫離危險環境,放置在安全、安靜的環境中救助。2、假如傷勢不嚴重,只是皮外傷,可先用無菌生理鹽水和溫開水清洗傷口,再涂上藥水,用繃帶包扎好。3、假如傷勢較重,有大血管破裂或骨折,應先用止血帶止血,再用擔架將傷者送往醫院或救護車上,切記不可亂動傷者,尤其傷到頸椎的,等專業醫生來后對頸椎采取固定措施后,方可轉移至醫院。假如受傷嚴重,已昏迷,或停止呼吸和心跳或二者都已停止,仍不可以認為已經死亡,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并迅速請醫生或送往醫院,但應注意,急救應盡17、快進行,不能等醫生到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也不能停止。(三)物體打擊急救措施 1、組織人員緊急避險。2、組織人員搶救。 3、搶救 (1)心跳停止或休克,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急救員等或撥打120救助電話)。(2) 腦外傷流血者立即進行清洗傷口,做簡單的包扎止血(急救員等或撥打120救助電話)。(3)保持呼吸道暢通,昏迷的傷員清理呼吸道,以免發生呼吸障礙。(4)出血者應先止血和清毒包扎,然后固定骨折,繃帶綁扎松緊適宜。 (5)對于脊椎受傷,不能隨意移動傷員,應輕巧平穩的在保持安定狀況下移至擔架或硬質平板上,用三角巾或繩子固定后及早轉運。注意:切勿扶持傷員走動或躺在軟擔架上。(6)危重傷員:現場急救同18、時撥打120電話,等候急救車或采用震動小速度適宜的運輸工具安全送往醫院。(7)擔架搬運1、用擔架抬著病人時,讓傷員頭朝后,以使后邊抬擔架的人隨時觀察傷員表情。2、抬運重病傷員要攜帶急救藥品和器械,如有病情變化,及時急救。3、抬擔架運送傷員時,人員必須步調一致、協調平穩,輕快運送傷員。 4、抬擔架人員,矮的在前,高的在后,保持擔架平穩,不要傾斜。(四)火災的急救措施 1、在施工平面圖中用紅色將消防器材標于其中,消防器材設置在醒目的位置。2、 當發現有火險發生時,項目經理立即指揮消防滅火組、傷員營救組等分工協作,取出消防器材進行撲救,當火勢較大時,現場無力撲救時,立即撥打119火警,講清火險發生的19、地點、火勢情況、報告人姓名、單位住址,并派人到單位門口、街道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車的到來,帶領消防車迅速趕到現場滅火。3、 建筑物起火的10分鐘內是滅火的最好時間,如超過這個時間,就要設法逃離火災現場,依靠消防人員滅火。4、嚴重者要進行現場的救治后,立即送往醫院。(五)、大風、暴雨 項目部資料員負責收集可能有災害性大風、暴雨天氣的信息,有大風、暴雨天氣預報及時向安全經理報告,安全經理根據大風、暴雨等級采取配備防護用品、暫停施工等措施。(六)、重大疫病的緊急救助措施: 應立即報告當地的衛生防疫部門,配合防疫部門作好感染者的救治和接觸者的隔離工作,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消毒,控制好病原,是使疫病控制住20、。 (七)、急救方法: 1、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是對呼吸停止的受傷者常用的和有效的搶救方法,簡單易學,容易掌握。實施人工呼吸前,將傷者平放,揭開傷者的衣領、腰帶使傷者的胸部能自由擴張,清理呼吸道的假牙、血塊、粘液等,使呼吸道暢通,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頻率宜為每分鐘16-18次。2、胸外心臟擠壓法胸外心臟擠壓法是對心臟停止跳動的傷者最有效的方法。做胸外心臟擠壓時,應將傷者平放在比較堅實的地方,在胸骨中段扣擊1-2次,如無反映再重復上述動作。擠壓心臟每分鐘宜為60-80次。3、人工呼吸和心臟胸外擠壓法常配合使用,急救時應堅持4-5個小時,直到病人清醒或出現尸斑為止,不要輕易放棄。 九21、應急計劃的建立1、應急報警機制 應急報警機制由應急上報機制、內部應急報警機制、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和匯報程序四部分組成。它的形式為由下而上、由內到外,形成有序的網絡應急報警機制。(1)應急上報機制施工現場發生安全事故后,第一時間報告項目經理部施工現場負責人,施工現場負責人應立刻向公司匯報,由公司經理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 。(2)內部應急報警機制應急預案啟動后,一、二級應急反應組織啟動,并拉響應急反應警報,通知公司的相關人員及事故現場的全體人員進入應急反應狀態,一、二級應急反應組織進入應急預案及應急計劃實施狀態。(3)外部應急報警機制內部報警機制啟動同時,按應急總指揮的部署,立即啟動外部應急報警機22、制,向已經確定的施工場區外部公司內部的臨近項目經理部應急反應體系、社會公共救援機構報警。(4)匯報程序按地方政府的事故上報規定和行業事故上報制度,依照程序向上級相關主管部門匯報。2、建立應急反應救援安全通道體系應急計劃中,必須依據施工總平面布置、建筑物的施工內容以及施工特點,確定應急反應狀態時的救援安全通道體系,體系包括垂直通道、水平通道、與場外連接通道,并應準備好多通道體系設計方案,以解決事故現場發生變化帶來的問題,確保應急反應救援安全通道能有效地投入使用。3、通訊體系應急預案中必須確定有效的可能使用的通訊系統,以保證應急救援系統的各個機構之間有效的聯系。建立有效的通訊體系,其體系應考慮的因23、素有:(1)應急人員之間;(2)事故指揮者與應急人員之間;(3)應急救援系統各機構之間;(4)應急指揮機構與外部應急組織之間;(5)應急指揮機構與傷員家庭之間;(6)應急指揮機構與上級行政主管部門之間;(7)應急指揮機構與認為必要的有關人員和部門之間。4、報警信號與通訊(1)消防報警: (2)公安報警:(3)醫療救護: (4)交通報警: (5)辦公室值班電話:(6)人民醫院地址:;(7) 醫院 5、交通管制機構交通管制機構由事故警戒和交通管制兩部分構成。(1)警戒事故發生后,對場區周邊必須警戒隔離。其任務和作用是:保護事故現場、維護現場秩序、防止外來干擾、盡力保護事故現場人員的安全等。(2)交24、通管制事故發生后,及時通知交警部門,對事故發生地的周邊道路實施有效的管制,其主要目的是為救援工作提供暢通的道路。6、現場保護事故發生后,積極搶救人員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因搶救、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記、拍照和詳細記錄,最大限度地保護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十、應急救援器材1、一級應急反應組織配備下列救援器材(1)醫療器材:擔架、氧氣袋、醫藥箱,存放在安全部;(2)通訊器材:各部門安裝固定電話,所有管理人員配備手機;(3)交通工具:公司常備一輛值班汽車。2、二級應急反應組織配備下列救援器材:(1)醫療器材:擔架、急救藥箱,存放在醫療室:(2)照明燈具:手電筒25、低壓變壓器及燈具線路,存放在倉庫;(3)緊急救援工具:千斤頂、撬杠、木板、起重葫蘆、吊索具和切割機等,存放在倉庫;(5)通訊工具:管理人員全部配備手機;(6)滅火器材:滅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緊急情況集中使用。十一、應急預案的培訓與演練 1、應急反應培訓 應急預案和應急計劃確立后,按計劃組織公司和施工場區的全體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從而具備完成其應急反應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1)一級應急組織每年進行一次培訓。(2)二級應急組織每半年進行一次培訓。(3)新加入的人員及時培訓。2、培訓的內容 (1)滅火器的使用以及滅火步驟的訓練;(2)個人的防護措施;(3)對危險源的突顯特性辯識;(4)事故報26、警;(5)緊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6)各種搶險的基本技能;(7)應急救援的團隊協作意識。3、培訓目的 使應急救援人員明確“做什么”、“怎么做”、“誰來做”及相關法規所列出的事故危險和應急責任。4、應急反應演練應急反應預案和應急反應計劃確立后,經過有效的培訓,應做到,公司總部人員每年演練一次,施工現場人員開工后演練一次,不定期舉行演練,施工作業人員變動較大時增加演練次數。十二、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的恢復工作 應急預案實施終止后,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需要移動現場物品時,應當做出標記和書面記錄,妥善保管有關物證,并按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事故報告。對事故過程中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做收集統計、歸納,形成文件,為進一步處理事故的工作提供資料。對應急預案在事故發生實施的全過程,認真科學地作出總結,完善預案中的不足和缺陷,為今后的預案建立、制訂提供經驗和完善的依據。依據公司的勞動獎罰制度,對事故過程中的功過人員進行獎罰,妥善處理好在事故中傷亡人員的善后工作。盡快組織恢復正常的生產和工作。十三、其他 1、預案與各項目經理部的應急計劃形成獨立的項目總應急預案。2、預案的培訓演練計劃按公司年度計劃及各項目經理部的培訓演練計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