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近郊農莊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3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16241
2023-11-22
31頁
2.89MB
1、城區近郊農莊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二零XX年XX月XX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單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地點:XX省XX市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31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及編制人員名單項目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格等級: 級證書編號:(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編制人員: 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目 錄一、總論1(一)項目背景1(二)項目概況4(三)問題與建議5二、市場預測7(一)產品市場供應現狀7(二)產品市場供應預測9(三)產品目標市場分析11(四)價格現狀及2、預測11(五)產品銷售方案12(六)市場風險13三、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14(一)建設規模14(二)產品方案14(三)產品質量標準14四、場址選擇14(一)場址所在位置現狀14(二)場址建設條件14五、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14(一)技術方案14(二)主要設備方案14(三)工程方案14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應14(一)主要原材料供應14(二)燃料供應14(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價格14(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14七、總圖運輸與公用輔助工程14(一)總圖布置14(二)場內外運輸14八、節 能 措 施14(一)節能措施14(二)能耗指標分析14九、節 水 措 施14(一)節水措施14(二3、)水耗指標分析14十、環境影響評價14(一)廠址環境狀況14(二)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14(三)環境保護措施方案14(四)環境保護投資14十一、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14(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14(二)安全措施方案14(三)消防設施14十二、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14(一)組織機構14(二)人力資源配置14十三、項目實施進度14(一)項目實施安排14(二)項目實施進度計劃表14十四、投資估算14(一)投資估算依據14(二)建設投資估算14(三)流動資金估算14(四)項目投入總資金及投資使用計劃14十五、融資方案14(一)資本金籌措14(二)債務資金籌措14十六、財務評價14(一)財務評價基4、礎數據與參數選取14(二)銷售收入估算14(三)成本費用估算14(四)財務評價指標14(五)不確定性分析14(六)財務評價結論14十七、關于項目的招投標14(一)招標工作依據14(二)招標工作原則14(三)招標范圍14(四)招標方式及組織形式14十八、風險分析14(一)項目主要風險因素識別14(二)風險程度分析14(三)防范和降低風險對策14十九、研究結論與建議14(一)推薦方案的總體描述14(二)推薦方案的優缺點14(三)結論與建議14第一章 項目提要1.1、 項目的實施單位:廣水市xx鄉xx 1.2、 項目的區域:湖北省廣水市xx鄉xx村1.3、 項目目標通過對農村資源的合理調配和使用,建5、立以生態農業和控制農業生產污染相適應的農業循環經濟體系,實現農業再生資源的利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推廣以“豬菜、魚林果”生態農業模式,發展優質安全可靠農副產品占領市場。使有限的農業資源得到更加有效利用,達到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降低農莊投入,達到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目標。1.4、 廣水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基本情況廣水市位于大別山、桐柏山兩大山脈交匯處,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生物種類多達1500余種。全市國土面積2647平方公里,人口93萬,農業人口70萬人。2008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826、.15萬畝,總產42.96萬噸,同比增長3.3%。建立標準化基地25萬畝,訂單農業達12萬畝,發展高效經濟林1.9萬畝,食用菌2500萬棒(袋),蒜稻高效栽培4萬畝,名特水產品5.6萬畝,農業“三品”品牌達16個。新增省級龍頭農莊2家,隨州市級龍頭農莊8家,農村專業經濟組織17家。豬、牛、羊、禽出欄(籠)分別為42萬頭、3.5萬頭、13.5萬頭、1000萬只,比上年分別增長13.6%、6.1%、1.5%、20.6%。xx鄉地處廣水市城區近郊,全鄉版圖面積120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人,轄20個行政村。地理區位優越,北西南三面環繞城區;交通便利快捷,境內十長和平洑兩條省道貫穿全境并交匯互通,是7、城區以南的交通樞紐中心。該鄉地理位置優越,較適宜各種蔬菜的生長。其氣候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為15.8,最高氣溫為39.5,最低氣溫-10,年平均無霜期為230天。年均降水量1110mm,適宜蔬菜、糧食、油料的生產。全鄉擁有蔬菜、化工、建材、商貿流通、農產品加工等農莊49家。項目實施單位xx在xx鄉xx村示范點內,項目負責人陳斌原是廣水市供銷社下崗職工,2003年下崗自謀職業,2006年4月多方籌集資金近100萬元,在xx鄉胡家橋興建了養殖場,項目占地200畝,通過3年多來的努力建設,已初步具備了基礎和條件。建成60畝種植園、80多畝水面和總面積為1000 m8、2的家畜養殖場。在控制農業生產污染,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利用農業自然資源,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其中農業污染仍然存在。由于化肥、農藥過量使用,家禽家畜糞便處理的能力較差,不僅破壞了土壤結構,污染了農田和水源,導致了農產品中的硝酸鹽和重金屬等有害殘留物超標。表現為對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較低。人力、土地、水等農業資源轉化和再生資源的利用能力較弱。因此;發展生態農業,控制農業生產污染,推廣以“豬菜、(魚、果、林)”模式,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一是有利于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二是有利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蔬菜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水平;9、三是有利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莊創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5、 項目建設內容和建設規模1.5.1 建成以塑料大棚和露天無公害蔬菜基地為主導,資源利用和治理農業污染為重點,種、養綜合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具體內容為新建無公害蔬菜100畝基地的規模,建成四大資源利用工程。即水資源開發和利用工程,使蓄水能力達到2.6萬m3。建成一座中型家禽家畜養殖場,生豬1000頭、家禽4000只。建成與蔬菜基地生產和農戶生產和生活相配套的固體垃圾和污水處理系統,總體上達到循環利用,穩步提高的效果。1.5.2 投資20萬元建成塑料大棚和露天無公害蔬菜基地100畝。在xx村示范點的周邊的兩個行政村的7個村10、民組培建100畝的塑料大棚和露天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使種菜成為當地發展農業生產的主導產業,既可以幫助農戶發展生產和快速致富,又可以為農莊生產、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資源。蔬菜生產過程中大量的殘次蔬菜、蔬菜的莖、葉和部分根莖類蔬菜,又可以為沼氣生產提供所需材料。1.5.3 投資8萬元,建成一座庫容量為1.3萬m3的蓄水大壩。蓄水大壩可以基本上保證了蔬菜基地的生產用水。其中:塑料大棚蔬菜采用了滴灌,露天蔬菜采取噴灌、滴灌相結合,避免了澆灌和注灌,防止浪費水資源。蓄水大壩主要是攔洪和收集雨水,在大壩中進行沉淀和澄清,同時又可將蓄水大壩作為養魚等水產養殖基地,合理利用水資源。蓄水大壩功能為:雨水收集溝、渠11、引水口蓄水大壩(沉淀、澄清)農田河流。1.5.4 投資122萬元建成一座中型家禽生豬養殖場。可養生豬1000頭,家禽4000只。畜禽的糞便可作種植蔬菜肥料使用,有助于實現資源的轉換和再生資源的利用水平。1.5.5 投資8萬元建成垃圾收集及污水處理設施。垃圾由垃圾箱、垃圾筒進行回收,送垃圾站進行集中分撿。對塑料袋、棉、麻、紙箱等包裝物有用垃圾進行集中分撿并打包出售。對不可用垃圾可送磚瓦廠進行焚燒,既不污染環境,又可節省燃料。農作物的秸稈由打捆機打捆后,由運輸車輛送到飼料廠粉碎,變成飼料。對生活污水的處理:生活污水水泥暗管蓄水池濾網厭氧池PVC暗管沼氣池農田或水塘重復使用。1.6、 項目的實施與12、管理項目由廣水市xx鄉xx負責組織實施。1.6.1 資金籌措渠道:項目總投資158萬元,其中項目業主自籌108萬元,申請國家無息貸款50萬元。1.7、 建設期限項目擬于2008年7月開始至2008年8月結束。1.8、 項目產品方案:實施“豬菜(魚、果、林)”的生態農業模式,生產無公害蔬菜產品供應市場。以滿足市民對無公害蔬菜食品的需求,又可使農莊生產和效益的發揮。養殖場以良種畜禽繁育和銷售為一體。養殖場所產生的糞便和人的糞便通過沼氣池厭氧發酵后,向蔬菜基地提供優質的有機肥源。1.9、 社會和環境效益1. 建養殖場可對原糧進行轉化,實現種、養良性循環。建一個年產4000只家禽和一個1000頭生豬的13、養殖場,每年可轉化糧食500噸。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向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農業轉化,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條投資少,見效快的有效途徑。2. 以沼氣為紐帶,以人禽的糞便處理,通過對廢棄物的重復利用,可產生節能降耗的效果,保持循環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社會效益。3、改善了種、養生態環境,減少污染,降低了農產品的有害物殘留量,提高了農產品質量。為市場提供無公害食品。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強了農產品的出口創匯的能力。4、改善了農村生產和生活環境,提高了農戶生活水平,農業全面發展,提高了農民整體素質,促進了農村兩個文明建設。5、促進我市農業生態良性循環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保持農村穩定,對14、農民實現奔小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二章 項目背景2.1、 項目建設的背景2.1.1 自然條件優越。廣水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偏東,以平靖關、武勝關與河南連界,自古為南北交通要沖,素有“鄂北門戶”之稱。地跨東徑11331-11407,北緯3123-3205。北與河南省信陽縣毗鄰,東鄰大悟縣,南接孝昌縣、安陸市,西連隨州市曾都區。東西寬57.5公里,南北長78.7公里,國土面積2647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1.4%。廣水市地處桐柏山脈南麓、大別山脈西端,屬低山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自北而南,山地、丘陵、崗地、沿河小塊平原,依次分布。山地占總面積的30.1%,丘陵占67.4%,平原占2.4%。山地主要15、分布在西北和東北部,一般坡度為30至45,最高處大貴山海撥907.8米,相對高差在300至500米之間。崗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及東南部,海拔一般在100米上下,坡度一般在15左右。小塊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西南及東南部,海拔一般在50米左右,最低處平林市水河床海拔37米,地勢以鄂豫邊界為脊干,以低山為屏障,丘陵崗地主體,由北向南逐漸傾斜,經橫坡河的切割,形成嶺谷平行并列的地貌景觀。 農業發展狀況。近年來,廣水市委、市政府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三農工作方針,始終把農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來抓,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穩步推進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農業結構16、不斷優化。把農業基地建設作為工業化生產的第一車間來抓,穩步推進50萬畝高效經濟林、5000萬袋(棒)食用菌、50萬頭生豬、10萬畝蒜稻高效栽培模式、10萬畝名特優水產品等特色基地建設,全市經濟林面積達到18萬畝、食用菌擴大到2000萬袋(棒)、出欄生豬33萬頭,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糧、銀魚、大蒜、香菇、中豬生產基地和全國著名的“白靈菇之鄉”。2008年,全市多種經濟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77.7 %上升到79.6 %,農業經濟結構更趨合理。產業化格局逐步形成。全市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近700家,以農產品為原料實施加工轉化的規模企業達到23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隨州市級17、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全市已初步形成了食用菌生產加工出口、糧食轉化、農產品冷藏銷售、生豬養殖加工出口、藥材種植加工、水產品養殖加工等六大產業鏈條。開發和創立了銀濤牌銀魚、香爐山牌莼菜、吉陽牌大蒜、飛龍牌乳酸、云霧牌香菇等一批精品名牌農產品,申報綠色食品標識6個。全市以鄉鎮集市為中心的農產品集貿市場發展到98處,各種中介服務組織迅猛發展,訂單農業面積超過13萬畝,農產品貨暢其流。 農業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通過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和實施農業資源民營化改革,全市累計投入農業基地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資金近10億元,尤其是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水庫除險加固等重點工程的實施,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全市改造中低18、產田4.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平方公里,完成節水灌溉示范面積1萬畝,增加有效灌溉面積5萬畝,解決飲水困難2萬多人;實施退耕還林面積20多萬畝,全市森林面積增加到11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4%。 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依法開展土地二輪延包,全面推行村帳站審,大力實行清欠化債,全面取消了農業稅和全額兌現各種政策補貼,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和諧發展。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2.1 項目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現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關系,縮小城鄉差距19、,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建設系統整合再生能源技術和高效生態農業,引導農民改變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土地、太陽能和生物資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形成農村生產、生活的良性循環。實現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和農業生產無害化。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目標。 有利于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廣水是農業市,全市總人口93萬,其中農業人口70萬。由于農業人口比重大,農業是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因此;必須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在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加快發展優質高產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力爭糧食、經濟20、作物、飼料比達到4:3:3。實現上述目標,就必須培養土壤肥力,大力發展畜牧業,發展多種經濟,充分利用現有農業資源,特別是秸稈糞便資源。搞好新農村沼氣建設,提高糧食單產。開展沼氣綜合利用,發展無公害農業和畜牧業,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條重要途徑,勢在必行。 促進庭院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通過開展多種模式的綜合利用,充分合理的利用光、熱、水、土和生物能資源,種植與養殖并舉,實現庭院經濟和糧食生產的同步發展。2.2.3 促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增強農副產品的競爭力。通過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減少農副產品污染,并逐步按照無公害農產品標準進行生產,提高農產品食用安全水平。努力提高農產品的質21、量品位及市場競爭能力。本項目實施后,將使項目區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為周邊農村發展名優農副產品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對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工程作出貢獻,對滿足城鄉居民物質需求將發揮積極作用。2.2.4 有利于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條件,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長期以來,我市農村由于人畜糞便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有毒有害氣體直接排放到大氣中。蒼蠅、蚊子和細菌等各種微生物滋生,嚴重污染了農民生活環境,常常導致傳染病的發生。農村公共衛生條件較差,影響了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廣大農民反映強烈。發展沼氣,對糞便實行厭氧發酵,能有效殺滅寄生蟲卵以及腸道致病病菌,使蒼蠅和蚊子等減少繁殖場所,是實現人畜排泄物處理利用的有效途徑22、。2.2.6 項目是緩解能源緊缺狀況,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能源短缺已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目前;我國農村能源消費量僅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1%,人均消費量不及城鄉的13,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目前我市農村還是以柴草、煤、石油天然氣和電為主要的生活能源。以沼氣為紐帶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集能源節約、農藥節約、飼料節約、勞動力節約和減輕生產勞動強度于一體,成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典范。由于沼氣是可再生清潔能源,既可替代秸桿、薪柴等物質能源,也可替代煤炭、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電等能源。因此;發展沼氣是落實國家能源替代戰略,建立節約型社會的有效途徑,對于增加農23、村優質能源供應,不斷改善農村生活能源消費結構,緩解能源緊張狀況具有現實的重大意義。2.3、 項目建設條件:2.3.1 氣候資源條件優越廣水市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適中,冬干夏雨,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3-16之間,北部為13-14,中部為14-15,南部為15-16,南北溫差2。一年中,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2.3;最熱多在7月,月平均氣溫27.9。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976年1月30日,為-16;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1959年8月23日,為41.6。平均無霜期在201至240天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940至1040毫米之間。極端降水最多年出現在1980年,年降水量1330324、毫米,最少年出現在1978年,年降水量497.7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083小時,最多年份在1978年,為2300小時,最少年份在1982年,為1713小時。廣水境內河流分屬長江、淮河流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337條,總長2418.5公里,均屬間歇性河流,總流域面積243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92%,。境內地表水資源,主要為大氣降水產生的地表徑流。年平均降水量990毫米,平均徑流深351.6毫米,平均地表徑流量9.3億立方米。在時空分布上,降水量集中在5至8月;在地理分布上,降水量東部多于西部;在氣候成因上,豐水年十年一遇,枯水年五年一遇。境內地下水資源貧乏,為無統一地下水體的貧水區,地下水量為25、2726萬立方米。因地表為丘陵地帶,分布極不均勻,雖部分低洼地區有地下水,但水位低,儲量小,對農田灌溉無開發價值.廣水市有大中型水庫6座,都分布在北部山區,其中,黑洞灣、花山、飛沙河、許家沖4座水庫形成“四庫聯網”的花飛灌區。四庫共攔截雨面積265.3平方公里,有效庫容1.947億立方米。高峰寺、霞家河二水庫共攔截雨面積56.6平方公里,有效庫容0.291億立方米。其他蓄水工程有:小I型水庫32座,年末水總量6012萬方;小II型水庫154座,年末水總量4327萬方;塘堪63874口,年末水總量12000萬方;大小泵站108個,提水能力2246萬方。上述各類蓄水工程當年可供凈水2.4億立方米,26、全市農作物需水量為2.8億立方米,共缺水總量0.4億立方米。境內另有徐家河水庫,承水面積749平方公里,有效庫容2.99億立方米,主要灌溉安陸、云夢、孝昌三縣市,廣水市受益面積僅2萬畝;先覺廟水庫,承水面積450平方公里,有效庫容1.56億立方米,主要灌溉隨州市曾都區農田,廣水市受益面積僅8000畝。2.3.2 技術力量較強依靠科技進步,人才的科技培訓,始終是農業工作的重要內容。多途徑、有效地進行農業科技人員培訓工作,擴大人力資源積累,提高新知識、新技能和科學管理水平,創造性地開展農業科技與管理工作,對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3.3 畜禽養殖基礎厚實畜牧業是我市傳統產業,畜27、禽養殖歷史悠久,農村素有養殖習慣。全市85%以上的農戶飼養畜禽。家庭分散飼養是我市畜牧業的主要形式,占全市畜禽生產總量的60%。近年來;畜牧業生產發展迅猛,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獲得“湖北省畜牧業生產先進市”稱號。2006年,全市生豬飼養量80萬頭,出欄53萬頭。家禽飼養量1200萬只,出欄850萬只。年排糞便 30多萬噸。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畜牧業仍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我市“十一五”規劃畜牧業畜產品產量年遞增15%。因此;建設本項目所需的物質資源充足。2.4、 項目區基本情況2.4.1 家禽家畜養殖場建設建設地點選擇在湖北省廣水市xx村,位于應馬公路旁。該地區屬于湖北28、省規劃建設中的肉豬帶,并且已納入全國生豬優勢區域發展規劃。漢十高速公路40公里,距市區3公里。2.4.2 沼氣池綜合社會效益分析對沼氣池配套設施的“一池四改”方案:1、 改圈:圈舍與沼氣池相連,冬天設有溫暖的太陽能暖圈。2、 改廁:廁所與豬圈沼氣一體建成。廁所為水沖式清潔廁所。3、 改廚:廚房使用沼氣灶,沼氣調節凈化器、輸氣管道安裝符合技術標準和規范。廚房內爐灶、水池布局合理,室內灶臺櫥柜化。4、 改水:將原有的水壩改為中型水庫,建造水塔及水處理系統,使農戶用上安全衛生潔凈的自來水。同時可保證蔬菜大棚、豬圈、廁所等生活用水的需要。2.5、 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情況廣水市作為生態農業市,工業污染少,29、有著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 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建設了農村能源和農牧結合等十大生態工程。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加強。形成了一批種養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 以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全面而又系統地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發展安全、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是改善農村環境的有效途徑。第三章 產品市場分析與預測 3.1、 食品本項目規劃開發生產的食品主要是優質綠色食品,生豬、家畜、水果、蔬菜等都符合國家頒布的有關規定的條文。 生豬我國人民有吃豬肉的習慣。豬肉是民生副食品,關系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穩定,常言“糧豬安天下”之說。據統計,2006年我市肉豬出欄達28.3萬頭,供本市城鄉居民實際消費1230、.2萬頭,其余部分(16萬頭)調往省外。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肉食產品需求量將會逐漸增加,特別是安全、生態、優質產品將大幅增加。當前,我們一定要提高生豬質量,辦好民營農莊,為我市發展養豬業提供了更加難得的發展機遇。因此,優質生豬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無公害蔬菜產品目前,我市優質果、菜糧產品的生產量還很小,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保健意識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優質生態的無公害蔬菜產品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本項目建成后,可向社會提供大量優質農副產品,同時還可較大的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3.2、 肥有機肥是一種優質“綠色”有機肥料,既有較高肥效,同時還能防治農作物部分病蟲害。利用有機肥種植的部分農副產品,31、基本可達到安全有機食品標準。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生態農業建設的不斷深化,有機肥的市場需求將會加大,發展前景十分良好。 第四章 項目建設思路和目標4.1、 指導思想及建設目標按照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要求,以農民增收致富和優化生態環境為目標,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增加項目區的能源供應量,逐步解決能源供需矛盾,減少生物資源消耗,有效控制農業有機廢棄物的污染;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和庭院經濟,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美化農村環境。實現農村能源、農業生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4.2、 建設思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32、村的要求,以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農民增收為基本出發點,以發展農村沼氣為突破口,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因地制宜推廣沼氣綜合利用技術,改變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促進村容村貌改善和城鄉統籌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經濟繁榮、生態環境優美的農村小康社會。 促進種養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通過開展有機肥綜合利用,有效降低農藥、化肥使用量,促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通過畜禽圈舍改造,促進舍飼技術應用和養殖業發展,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收入。第五章 總體項目方案設計5.1、 項目準備和實施計劃由于項目實施單位有著良好的基礎條件,本項目33、的建設為期是一年,項目實施嚴格執行既定時間表,2008年7-8月完成項目申報評估,2008年9月實施,2008年8月完成項目建設任務,進度計劃如下:2008年7月至2008年8月項目前期調研、考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評估與申報 。2008年9月-2008年12月底 完成建設任務的20%。2009年01月-2008年04月底 完成建設任務的50%。2009年05月-2008年8月底 完成建設任務的30%。5.2、 實施計劃安排說明2008年06月 編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08年07月 項目評估2008年08月 選址、勘察設計2008年09月 簽定設備采購合同,招標確定施工單位。2008年34、10月 完成土建工程。2008年04月 完成設備安裝2008年07月 配套設施建設、調試2008年08月 項目驗收,開始試投產第六章 物資采購6.1、 采購原則 對關鍵設備和項目建設需要的水泥等主要材料,進行公開招標采購,招投標活動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及國家其他有關招投標規定執行。6.2、 采購數量與采購方式 采購數量 采購數量詳見循環經濟項目。6.2.2 采購方式 項目建設主要設備、建材等進行公開招標采購。6.3 生產物資供應計劃 根據項目建設內容及進度制定供應計劃。第七章 項目的組織實施與管理7.1、 項目建設期間的組織實施與管理71.1 項目建設的組織管理為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35、實施,由廣水市xx鄉項目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前期和實施過程中的協調工作,引入工程招投標制,實行工程監理制,以確保工程質量和工期。 項目建設資金管理 加強項目建設資金管理。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在鄉項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強化項目資金監管,嚴格財務管理制度,做到專帳管理,專款專用,杜絕項目外開支。 項目以農莊為建設單元為保證項目和資金真正落實到實處,規定項目管理部門的服務內容和受益人的權益,建立項目公示制度,隨時接受監督和檢查。 項目建設質量管理為確保項目建設的質量,把質量管理貫穿在項目建設的全過程,要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建設職業準入制、工程質量監理制、工程材料和36、設備招投標制、項目的設計、施工、技術服務合同制。”每項工程竣工后,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對工程質量進行嚴格檢測、驗收。 項目建設技術管理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并發揮效益,進一步搞好發展農業循環經濟項目系統管理人員、一線技術人員和農村培訓。7.2、 項目運營期間的組織管理鄉項目辦公室為項目運營期間的組織管理機構,具體負責項目建設的日常管理工作。7.3、 政府及受益人的作用 xx鄉政府主要負責項目前期和實施過程中的協調作用,組織開展技術服務和指導。受益人xx負責自籌資金,項目建設,按期還貸,發揮示范作用。第八章 投資估算和資金來源8.1、 投資估算項目總投資 158萬元。其中:現代化中型養37、豬場102萬元,占總投資的64%;小型養雞場20萬元,占總投資的13%;1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20萬元,占總投資的13%;1座庫容量為1.3萬m3蓄水大壩8萬元,占總投資的5%;垃圾、污水處理工程8萬元,占總投資的5;8.2、 籌資渠道:申請國家無息貸款50萬元,約占總投資31.6%;農莊自籌資金108萬元,約占總投資68.4%。 現代化中型養豬場和養殖場建設該項目投資總額122萬元(見下表)。投 資 估 算 表 單位:萬元 序號項目建筑工程設備購置金額/萬元合計1興建種公豬舍0482興建空懷妊娠母豬舍23興建分娩豬舍3434改擴建仔豬培育舍4.755生長舍5.256 肥育舍57種公豬2.0238、8種母豬49道路2.0010雙生生物顯微鏡5臺1.6511電熱恒溫干燥箱5個1.5012消毒柜5個1.5013背膘測定儀1個214活體背驃瘦肉率測定儀1個215 冷藏柜15臺7.5016電子天平10臺0.617 分娩床10套2.0018 仔豬培育欄10套2.0019 仔豬保溫箱50個2.4020 自動清糞系統25套15.0021自動飲水系統600個0.6022供水管道1套10.0023 供電線路1套22.924供電設備1套2.2525土地整治5.0026溝渠、管網800m2.0027辦公設施1組3.0028熱水器10套1229消毒室0.4530獸醫診斷所5.531車庫1.0232糞便處理池1座39、1小計122第九章 效益分析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牽涉面較大的系統工程。通過對農業生產要素的合理調配,農村資源的充分利用,對解決“三農”問題,落實黨的十六大所提出的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項目的實施單位,xx,通過這幾年來的努力,在發展推廣有機蔬菜基地建設,力求實現以龍頭農莊為帶動,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和打造小康村樣板上,其作用和意義已初步顯現,條件日趨成熟。9.1、 現代化中型養豬場效益分析 經濟效益項目建成后,可保證成品豬存欄數維持在1000頭的水平,每年可出欄商品豬1600頭,實現銷售收入256萬元,可獲純利潤80萬元。此外;養豬場每年的糞便排泄經過沼氣池發酵40、可產生折合成標準肥160噸。除去生產成本后,可獲純利潤16多萬元。 社會效益本項目的實施除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外,同時可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項目建成后,可向市場提供安全、衛生的肉食產品,為基地和農戶提供高產優質、高效的有機無公害肥料,為農莊增收,農業增效創造條件。 生態效益本項目的實施,可以根本上改變由單一的生豬散養形式向龍頭農莊集中圈養方向轉變,從而有效的控制農村農業環境的污染。由于使用糞尿沼氣柜還田和有機肥料利用,可大大的改善土壤的結構,從而增加了肥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同時,農作物的產量質量口感較好,且沒有化學污染,可以不施農藥和化肥。有機糞便經過厭氧發酵變成有機液體還田后,形成“養畜禽污41、染治理肥料飼料養畜禽”的生態循環系統,是一種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模式。也有利于人畜自身的健康。9.2、 農莊生態牧場綜合效益分析項目總投資為158萬元,建設模式為“豬菜、(魚、果、林)”。項目建設期為1年,即從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止。該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83萬元(其中商品豬256萬元、蔬菜200萬元、有機復合肥16萬元、林果收入3萬元、家禽收入12萬元、水產收入6萬元)。項目總成本為336萬元,年利潤為147萬元。投資利潤率(147158)100%=93%,靜態投資回收期約為1.2年。第十章 結論與建議本項目具有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正處在國家大力發展農村生態農業的有利時期。該項目的實施是發展安全農產品生產,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改善農村公共衛生狀況,改變農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更重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本項目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均十分顯著。建議盡快落實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