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培訓課件(42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26252
2023-11-30
42頁
519.57KB
1、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職業安全防護,消毒供應中心人員工作中的危險因素安全防護措施,主要內容,消毒供應中心性質,承擔各臨床科室可重復使用物品、器械及器具清洗包裝滅菌及無菌物品的供應。,是保證醫療、護理工作順利進行、防止醫源性院內感染的重要部門。,消毒供應中心性質,消毒供應中心的特殊性:是發放無菌物品的場所,也是污染物品的回收場所。,消毒供應中心工作潛在的風險,我國是乙肝高發國家,乙肝總感染率高達6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國也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期。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經常接觸各種污染物品,醫源性暴露的條件已具備。同時,需要經常使用各種方法對再生器械進行消毒、滅菌,而大多數消毒因子對人體是有影響的。,職2、業安全防護,一、認識危險因素二、提高安全防護意識,認識工作中的危險因素,(一)生物因素(二)化學因素(三)物理因素(四)個人因素,(一)生物因素,哪一方面容易引起生物因素損害1.回收清點2.刷洗 3.割傷、針刺傷 4.氣溶膠,(一)生物因素,1.回收清點各種未經過任何處理,帶有血液、膿液和其他污物的器械。2.這些器械可能用于艾滋病、乙肝或其他傳染病患者。3.每天刷洗的器械都是被污染的,有濺到皮膚或眼睛里的機率,導致黏膜職業暴露。,(一)生物因素,4.有資料表明,健康的醫務人員患血源性傳染病80%90%是由針刺傷所致,被已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3、HIV)感染患者用后的針頭刺傷,其發生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險分別是30%、1.6%、0.3%。5.清洗操作過程中,有可能導致部分致病菌擴散到空氣中形成氣溶膠,造成回收洗滌區環境和空氣的污染。,(二)化學因素,1.含氯消毒劑 2.環氧乙烷 3.過氧化氫,(二)化學因素,1.含氯消毒劑具有腐蝕性、揮發性、刺激性,高濃度、接觸時間長,能破壞皮膚脂質層,引起呼吸道深部病變,對皮膚黏膜有刺激與腐蝕作用,濺入眼內可導致燒傷,(二)化學因素,2.環氧乙烷環氧乙烷液體易燃、易爆,且對人體有毒。如接觸皮膚可引起刺痛、冷感、紅腫、皮炎、水皰、血皰、甚至燒傷。吸入環氧乙烷氣體可引起頭暈、頭痛、惡心、嘔吐,4、嚴重者可引起肺水腫。,(二)化學因素,3.過氧化氫外觀為無色透明液體,無毒,對皮膚有一定的侵蝕作用,產生灼燒感和針刺般疼痛,(三)物理因素,1.熱源損傷(燙傷或燒傷)2.爆炸損傷 3.電擊損傷4.紫外線輻射損傷 5.噪聲,(三)物理因素,1.熱源損傷(燙傷或燒傷):如高壓蒸汽滅菌、干熱滅菌、烘烤、煮沸、蒸餾水的制作過程中,均可由高溫、高壓、蒸汽、烘烤等意外引起燙傷或燒傷。2.爆炸損傷 壓力容器使用不當、空氣中環氧乙烷濃度達到3%時易引起容器爆炸,(三)物理因素,3.紫外線燈直接照射可引起皮膚過敏、電光性眼炎、黏膜炎性反應等。4.常規操作中,接觸大量電器、插頭、插座,有可能導致漏電、觸電等現象發5、生。,(三)物理因素,5.超聲清洗機、高壓蒸汽消毒鍋工作時、預真空滅菌器、排風扇、烘干機等,不同程度地產生噪聲,噪聲常接近90分貝。易引起工作人員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煩躁、頭疼和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等現象。,(三)物理因素,6.房屋空氣閉塞可引起工作人員頭暈、眼花、心慌、耳鳴、情緒焦慮、聽覺遲鈍、血壓升高、疲勞等。7.潮濕可引起風濕性疾病。,(四)個人因素,1.心理原因 2.體力操作 工作中因過度疲勞、緊張等工作壓力過大可能造成心理損害。,(四)個人因素,3.當人力搬運貨物、裝載、推車時,如果姿勢不正確或負荷超重會引起扭傷、拉傷等。4.在清洗、包裝物品時,長時間站立操作,取強迫體位容易使人疲6、勞,極易發生頸椎病、腰椎勞損、下肢靜脈曲張等。,二、安全防護措施,1.生物危險因素的防護 2.化學性危險因素的防護 3.物理性危險因素的防護 4.個人因素的防護,安全防護教育,消毒供應室是醫院消毒的重要部門,也是目前醫院感染的重點科室,每位護士都要不斷更新知識,把好各個工作環節的質量關,積極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提高工作質量不斷改進操作水平,推進醫院發展。在防止儀器與器械受損害的同時做好自身防護,以免因工作原因而致個人傷害。,(一)生物危險因素的防護,1.執行標準預防措施 2.防止微生物的有效屏障3.戴手套4.洗手 5.職業暴露的處理,(二)生物危險因素的防護 防止針刺傷,分類時細致、認真,將縫7、合針、刀片、銳器逐一挑出,銳器單獨處理,(二)生物危險因素的防護 防止針刺傷,工作結束后,水池放水時,應使用鑷子夾取排水蓋避免遺留銳器刺傷,一次性針頭等銳利物品,不能徒手抓取,應使用鑷子抓取,直接放入銳器盒內,(二)生物危險因素的防護 防止針刺傷,銳器必須放在防刺透容器內進行運輸。,(二)生物危險因素的防護 防止針刺傷,銳利器械及精細器械日常檢查時,應帶光源的放大鏡下進行,保證光源充足,銳利器械保護時應小心進行,(二)生物危險因素的防護,刷洗器械時要戴雙層手套、眼罩,穿防水圍裙、隔離衣,帽子、口罩、面罩、護目鏡、防水隔離衣等,是防止微生物的有效屏障。保護足部:穿膠鞋、,以防止器械落地而誤傷及污8、染。手套能有效防止皮膚與感染因子的直接接觸。有資料顯示,戴手套后即使被污染的器械割傷或針刺傷,其感染率較未戴手套操作時下降50%。去污區工作人員作業時必須戴雙層手套。,(二)生物危險因素的防護,洗手勤洗手是自身防護最簡單、最有效、最重要的隔離措施。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洗后用一次性紙巾擦干或自動烘干機烘干。,(二)生物危險因素的防護,針刺傷的處理:刺傷 擠壓 沖洗 消毒 包扎 上報 登記,針刺傷的處理,發生針刺傷,盡快擠出血液,肥皂水或清水沖洗,傷口用70%酒精涂抹消毒,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沖洗干凈,報告護士長、護理部醫院感染科,按醫院感染科地指導9、進一步處理,如確定暴露級別、指導預防性用藥等,(三)化學危險因素的防護,含氯消毒劑 環氧乙烷,(三)化學危險因素的防護,含氯消毒劑掌握特性配制時注意使用時注意,(三)化學危險因素的防護,環氧乙烷滅菌器必須安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切勿接近火源。皮膚接觸后,用水沖洗接觸處至少15 min,同時脫去臟衣服。眼接觸液態環氧乙烷或高濃度環氧乙烷氣體至少沖洗眼10 min。環氧乙烷濃度不能超過3%。,(四)物理危險因素的防護,1.正確操作滅菌設備及其他設備2.減少噪聲 3.嚴格執行操作程序 4.溫度下降冷卻后才能接觸物體或物品,或用隔熱手套觸摸或取物。,(四)物理危險因素的防護,在高壓蒸汽滅菌鍋前安裝隔音板“四輕”走路輕、說話輕、開門關門輕、操作輕推車的軸輪經常潤滑加油。,(四)物理危險因素的防護,正確推車,避免推車時走在車的前面,以防刮傷足部及下送車的慣性而至摔倒。,(四)物理危險因素的防護,搬運重物15kg應雙人、多人搬動或用推車,個人因素的防護,1.溝通 2.正確姿勢 3.通風 4.加強營養,勞逸結合,自我保護,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合理安排工作,注意節力原則:工作中可變換身體姿勢,活動僵直的肢體;工作結束后可做頸、背、腰的保健操或局部按摩;加強營養,勞逸結合,以便更好的工作和保持自我健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