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中心大樓工程測量施工方案(1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829940
2023-12-05
12頁
139.14KB
1、目 錄第一章 工程概況及特點2第二章 施工測量工作步驟及主要儀器5第三章 施工測量技術要求5第四章 測 量 方 法6第五章 變 形 觀 測10第六章 施工放線工作的注意點12第七章 測量記錄13第一章 工程概況及特點1、工程建設概況xx檢測中心本工程由A、B、C三座大樓組成,集檢測、監督、辦公于一體。A座高度54.3m,B、C座40.9m??偨ㄖ娣e為46567m2。設計使用年限50年,抗震等級為四級,抗震設防烈度6度,為框架剪力墻結構。1、 擬采用的測量方法:本工程為長方形建筑,各房屋外角點多,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1-9#點、A、B、C三點對房屋進行定位,工程的測量定位是個難點。綜合本工程特點2、,在施工過程中,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全站儀進行控制放線的方法,根據建設方提供的長沙市測繪局進行建筑交樁記錄,將城市坐標網引入施工場內,在離建筑物外圍50m的范圍內設置3個基準樁點,經復核無誤后作為以后引用城市坐標的基點。利用CAD輔助設計,將建筑物軸網及樁基礎位置繪于城市坐標網中,對應設計的各個坐標位置,精確計算出各軸線交點和人工挖孔樁的樁芯坐標。同時標注各樁芯之間的尺寸關系,將全站儀測站點布置于其中一個基準點上,以第二個基準點為后視點,另一個點進行檢驗復核,儀器測試調整好后開始進行樁芯放線,采用木樁加鋼釘的方式記錄場內各個樁位,采用50m經校驗的鋼尺進行復核樁芯之間的尺寸關系,發現偏差及時分3、析原因,及時調整。將軸線分別向外和向內偏移1.0m,設為輔助軸線,計算出與各經軸交點的坐標,用全站儀測量定位,并采用鋼尺測量長度的方法,用以作為樁基開挖期間檢驗樁基軸線的依據。人工挖孔樁砼灌注完畢,用對樁基放線和校驗的方法對樁位偏位情況行檢驗,經檢查,各樁基偏位情況均在規范允許范圍內。墊層施工完畢后,利用全站儀對各軸線交點進行測量,在樁芯或墊層砼表面進行標記,將各點連系起來,彈墨線記錄于墊層表面形成弧軸和徑軸,以此為基準將各承臺和地梁等構件的位置精確布置下來。由于大部分柱都位于軸線交點,受柱鋼筋的影響,實際放線時無法直接測量到軸線交點,于是將軸線分別向內、向外偏移0.8m,作為輔助軸線,再通過4、鋼尺量測,則很容易找到原設計的軸線位置及各構件的相對位置。為方便上部結構測量施工,在基礎底板砼中將輔助軸網的8個內控點精確測量并設置為基準點,在上部樓面板施工時相應位置留設200*200測量孔洞,利用測垂儀向上引測基準點,平層后按輔助軸網的相應關系進行測量放線,同時在建筑物外角部設置徑軸引上控制點,采用鉛垂球及經緯儀進行復核。第二章 施工測量工作步驟及主要儀器1.測量工作步驟控制軸線交接復核建立控制網復核施工測量放樣2.施工測量主要儀器序號 型 號 用 途精 度數量1全站儀BTS-6082C測量控制網的測設1臺2J2型、J6型經緯儀精密水平角測量2秒級各1臺3DS3型水準儀高程測量3mm2臺45、C3型水準儀沉降觀測0.5mm1臺550m鋼卷尺水平垂直方向尺寸丈量檢定2把6小鋼卷尺(5m)小距離丈量檢定15把7 塔尺(5m/3m)高程測量檢定2/1根8激光鉛錘儀DZJ3-L1垂直控制網的測設1臺9線錘吊線5kg4個10對講機放線用2個第三章 施工測量技術要求1.施工測量的精度控制序號 項 目允 許 偏 差1樓層標高允許偏差3mm2主體封頂標高總允許偏差20mm3豎向層間測量每層軸線尺寸偏差3mm4主體封頂總垂直偏差20mm5沉降觀察閉合差0.6n (n為測站)2.要達到測量精度,應達到以下技術要求:2.1水平角的觀測,一個測回中的誤差不大于2秒;2.2消除儀器的光學對點誤差,對點時,必6、須將對點器鏡對著相對方向,反復轉向對點,消除光學對點誤差;2.3嚴格按照儀器的操作規程,精心操作、對點調平;2.4圓心氣泡在360范圍內保持在中心位置;2.5視準線必須與儀器機軸復合。第四章 測 量 方 法1. 測量工作程序1.1機構設置針對本工程地形復雜、建筑面積大、建筑物形狀為扇形的特點,在本項目工程技術部下設測量小組。 測量小組成員組成:序號姓 名工作內容1組長儀器操作、資料整理2組員記錄、儀器操作、資料整理3組員立尺4組員立尺1.2職責劃分1.2.1測量小組負責從建設方接收場區導線控制點、施工現場控制網的建立、樓層控制線的投測、標高引測、沉降觀測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測量;負責對項目計量7、器具的管理、日常維護及檢測。1.2.2棟號施工員組織作業層根據樓層控制軸線放出各軸線、柱、墻體的控制線,梁的位置線和預留、預埋位置線,并進行復核。項目技術部負責對主軸線控制網進行復核。1.2.3每樓層施工測量放線完畢,項目內部復核完成后,由棟號施工員對施工測量結果向監理工程師進行報驗,經監理工程師復核認可后才能進行上部結構施工。2. 基礎施工測量2.1控制網的建立工程開工后,測量小組根據建設方給定的坐標點,以及總平面布置圖中建筑物角點標注坐標作為放線依據,根據施工圖設計的主軸線建立坐標控制網,控制網用全站儀投測,場內引測軸線控制點,與此同時也可以將有條件的控制軸線,引測到固定的基坑外圍土層上作8、為外控的依據,并與內控點進行校核;控制樁的具體設置地點在施工時根據場地條件進行適當調整。2.2控制樁的設置方式所有位于土層上的控制樁點(含軸網控制點及高程控制點)均為砼墩埋地設置,砼墩截面為300mm300mm,深度不小于500mm,鋼筋深度不小于1200mm,樁面上用紅油漆對樁號、軸線及高程等進行標示??刂茦饵c設置完成后必須在樁的周圍設置可靠、醒目的圍護設施,對控制樁進行保護。2.3基礎施工測量方法基礎施工階段,用水準儀、全站儀結合50 m鋼卷尺根據控制樁直接對各軸線進行投測,然后根據設計截面對各構件進行放線;用S2水準儀結合五米塔尺直接進行高程引測。基礎施工階段,考慮到控制樁往往容易遭碰撞9、及受地面沉降影響移位,故在地下室進行軸線投測前必須先對控制樁進行閉合校核后才能施測。3. 標準層施工測量3.1標準層施工時的控制網設定方式:標準層施工軸線測量采取內、外雙控軸線進行傳遞和引測。在負一層樓面上設置內控點,內控點的埋設、在負一層樓面上控制點的位置處預埋一塊150mm150mm的鋼板、鋼板上焊一螺釘將軸線至于螺釘上,內控點的設置見主體控制軸線圖,并在建筑物外圍設置外控網。3.2控制線的引測進行上部結構施工時,在內控點位置留設150150方形觀測孔。在進行上部結構軸線投測時,將激光千錘儀架設在內控點位置上,向上進行投測,然后用全站儀測出各軸線的輔助線對應坐標。4.高程測量4.1根據建設10、方提供的水準點,用S2水準儀在施工現場遠離基坑開挖邊線的安全地方,位置三個相互通視埋設永久性控制點,測出其高程,并記錄、整理相互校核,作為地下室、首層施工和沉降觀測的原始依據?;A施工階段,高程測量直接用S3水準儀由地面上高程控制點進行引測。在首層施工完后,將高程控制點引至外壁無遮擋的柱身上,至少2 個點(通常為相對標高0.500米)隨結構上升,測量員用50m鋼卷尺將高程向上傳遞。樓層內用水準儀將標高轉至各相關構件上。4.2標準層施工時,高程控制點隨結構上升設定,其它各樓層以上述各控制點進行引測,避免層層轉設出現累計誤差。4.3標高的豎向傳遞:施工首層豎向結構時,在首層豎向結構上抄測結構0.511、0m水平線。5. 細部測量5.1.各樓層控制軸線的放樣把控制軸線從預留洞口用激光千錘儀引測到各樓層上,利用相對座標用全站儀放出軸線位置。四個控制點必須相互復核,做好記錄,檢查各點之間的距離、角度直至完全符合為止。5.2.墻、柱及模板的放樣據控制軸線位置放樣出墻、柱的位置、尺寸線,用于檢查墻、柱鋼筋位置,及時糾偏,以利于大模板位置就位。再在其周圍放出模板線控制線。放雙線控制以保證墻、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柱中線,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此線引到柱面上,以確定上層梁的位置。5.3.梁、板的放樣待墻、柱拆模后,進行高程傳遞,立即在墻、柱上用墨線彈出 +0.50m 線,不得漏彈,再據此線向上引測出梁、板12、底、模板線。 5.4. 樓梯踏步的放樣根據樓梯踏步的設計尺寸,在實際位置兩邊的墻上用墨線彈出,并彈出兩條梯角平行線,以便糾偏。如圖示:第五章 變 形 觀 測1. 沉降觀測1.1沉降點的設置設置沉降觀測點的數目和具體位置根據規范和設計要求確定,在圖紙會審階段,施工單位、監理與設計院進行協商初步確定沉降點設置方案;待基礎施工完成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為較好地進行沉降觀測,施工現場內埋設的水準基點應有利于直接引測,且數量不少于兩個,每次進行沉降觀測時,事先核查基準水準點是否發生異常變化,正常后才能進行施測。沉降點的埋設方式為:先將帶錨固腳100mm100mm的鋼板埋入設有觀測點的柱身上,并按設計13、規定高程埋設,待模板拆除后,精確找出高程、焊一角鋼,角鋼為L75mm75mm長為100,角鋼上焊一個8mm鋼珠做觀測點(如下圖)。1.2沉降點的測量1.2.1本工程沉降測量由項目測量小組組長組織實施;沉降觀測采用C3水準儀進行測量(該水準儀配備專用塔尺僅供沉降觀測使用)。1.2.2沉降觀測的等級及精度要求見下表:等級高程中誤差(mm)相鄰點高差中的誤差(mm)環 線 閉 合 差(mm)二等1.00.50.6n (n為測站)1.2.3主體施工階段每上升一層施測一次,主體結構封頂后每月不少于一次,工程竣工交付業主使用前還需與監理共同觀測一次后向業主進行沉降點的移交。1.2.4測量小組必須將每次觀測14、結果及時向項目技術負責人、監理工程師進行匯報;若出現明顯沉降量的變化或不均勻沉降時,項目技術負責人還應及時與設計、勘察部門聯系,確定進一步觀測的方案。2.傾斜觀測主體結構施工中,在建筑物各大角0.000設置上一個標志點、施工過程中每三層設一個標志點作為觀測點,上下標志點應位于同一垂直視準面內。觀測時,經緯儀架設在遠離建筑物的位置上,瞄準上部點,用正鏡法向下投點,如與下部點不重合,則說明建筑物發生傾斜,其傾斜率按下式計算:i=tg=D/H式中:i主體的傾斜率:D 建筑物頂部觀測點相對于底部觀測點的偏移值(mm); H建筑物的高度(m); 傾斜角(); 建筑的傾斜觀測,必須分別在互成垂直的方向上進15、行并作好記錄,經監理或業主核準后保存;觀測頻率每施工一層觀測一次,如超出規范允許值,應按規范增加測量次數。3施工測量的精度要求序號 項 目允 許 偏 差1樓層標高允許偏差3mm2主體封頂標高總允許偏差20mm3豎向層間測量每層軸線尺寸偏差3mm4主體封頂總垂直偏差20mm5沉降觀察閉合差0.6n (n為測站)第六章 施工放線工作的注意點1 遵循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進行施工放線,即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建筑的定位、放線和標高測設。2 測量器具準確、靈敏,并正確使用。3 施工放線前,認真審核原始依據(設計圖紙、測量起始定位點或控制點位置、數據等)的正確性,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工作步步有校核。4 堅持一切定位、放線工作須經自檢、互檢合格后,方可請監理、業主復核的工作制度,實測時要當場做好原始記錄。5 測量人員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緊密配合施工。第七章 測量記錄1每次測量均需完整詳細的記錄,作為主要的技術資料進行歸檔保管;2工程竣工后,匯總施測的所有成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