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驗樓施工過程測量技術(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37880
2023-12-14
6頁
93.54KB
1、施工過程測量技術一、工程概況:該工程為框架結構,建筑物長92.675m,寬為40.45m,建筑總高度101.4 m,建筑面積36141。該工程由主樓和裙樓組成,其中地下部分1層,層高為5.1m,主要為車庫、設備用房兼人防;地上部分主樓為16層,裙樓最高為5層,1至3層層高為5.0 m,以上各層層高均為4.0m,工程施工精度要求高。二、施工過程準備: (1)施工測量主要設備見下表:名 稱型 號數量精 度用 途激光經緯儀J2-JDAl2”角度、垂直測量水準儀DS323mmkm施工水準測量50m鋼卷尺1經計量局檢驗合格垂直、水平距離測量線錘2垂直度測量(2)施工測量放線工藝流程:測量儀器(激光經緯儀2、水準儀、鋼尺)的檢定、核驗 校測原始依據點 場地控制網測設 建筑物的定位,放線 樓層測量,放線 建筑物大角,全高,總高度觀測 分析總結 (3) 人員組織: 測量小組成員管理體系組長:余義鋒復核:馬驥測量工長:方生測量內業:陳偉明質檢員:姚新文(4)測量應遵循的原則: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細部,邊工作邊校核”的原則。(5)布設總體測量控制網絡:(見圖)(6)本工程將選用激光經緯儀J2-JDA一臺,水準儀DS3一臺,鋼卷尺50m一把,其它輔助測量工具若干。重點加強測量器具的使用管理和維護管理,減少偶然誤差和系統誤差。經緯儀、水準儀由測量工長專職保管,并在使用中承擔對儀器的管理負責,任何人不得隨意3、亂動或使用儀器。內業技術員應按有關規定及時把儀器送到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測調校和保養,減少系統誤差,以滿足工程軸線標高施測控制質量的要求。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要求測角中誤差5,測距中誤差L/10000。三、施工測量:(1)基礎施工測量:a.根據業主提供的校區坐標點,同時利用CAD繪圖軟件結合基礎結構施工圖,提前確定本工程軸線控制網和軸線控制點,并計算出各軸線控制點的坐標值見下表,作為基礎軸線控制網和控制點投測及基礎施工放線測量的依據,高程水準點以業主提供點高程為基點,作為基礎標高控制測量依據。(2)基礎控制點的設置:根據業主移交的城市測量控制網資料,利用施工坐標與原始測量控制網的4、換算關系來確定施工主軸線和建立總控制網的直角坐標系統。在土方開挖期間,設立4條主控制線,控制點的設置考慮在場內不易破壞和通視條件較好的位置。(3)基礎高程測量控制:a.根據業主提供的高程水準點采用往返測回法,用DS3型水準儀將高程水準點引測到基坑上口。在裙樓和主樓分別建立控制高程點標Q和標Z,用紅油漆作好標記,并良好保護。在引測過程中盡量減少轉點次數,避免誤差累計。又分別在標Q點和標Z點處設置一條鉛垂線,用鋼卷尺從標Q點和標Z點沿該鉛垂線豎直向下尺量設置高程控制點標1(標高為-12.60m)和標2(標高為-8.10m)并作好標識。b.然后將標1和標2進行高程控制點相互校核,達到規定要求后,在裙5、樓和主樓基坑側壁上另外重新抄測兩個臨時高程控制點標臨1和標臨2,在開始抄測基礎基坑(槽)標高時,必須先利用基坑側壁上設置的兩個臨時高程控制點進行相互校核后,再開始該層標高的施測控制,才能展開基坑(槽)的抄測工作,避免偶然誤差和誤差累計。(4)主體施工測量:當基礎施工完畢后,此時基坑底部已經基本穩定,在測量時首先進行基坑外圍軸線、標高控制點的復核,確認控制點無誤后,利用激光經緯儀J2-JDA,水準儀DS3將標高控制點、軸線施放到基礎底板表面上,并設立建筑物高程控制點和內控軸線控制網絡系統;當內控軸線、高程系統完成后,將由底板向上進行整個結構內控軸線施放。內控軸線上移采用高精度激光經緯儀進行內控軸6、線測設。交匯點垂直向上的樓板均每層留200200的測量孔,利用激光經緯儀通過輻線交匯點向上垂直投射至上層空洞處的透明靶上,確定上一層樓四角控制軸線交匯點,再利用J2經緯儀將四點轉角交匯復核,即可得到上層樓層的控制軸線平面,利用該平面控制體系即可控制上層樓的施工位置。由于激光經緯儀的高精度,樓層平面位置始終控制在精度范圍內。結構的高程利用50m經檢測過的鋼卷只從底板面的高程控制點由下向上引出,控制點設在電梯或管井能夠直通頂部的通道處。(5)主樓施工控制放線及垂直度控制:a.在主樓基礎施工完成后,根據主樓基礎施工放線控制點作為主樓平面放線,垂直引升原始點,各控制點間的距離、夾角采用J2經緯儀、鋼尺7、檢查、復核、確保無誤,各控制點其精度必須符合高層建筑施工規范要求。b.各控制點的向上傳遞采用J2激光經緯儀向上投測點至同一樓層,在同樓層的各控制點經采用J2經緯儀平面檢測復核無誤后再進行各軸線的施工放線工作。c.主樓N1N6各控制點在向上傳遞至-0.03m樓層,引出十字墨線后再補出各控制點作為主樓零上結構施工的軸線放線及垂直引開的依據原始點,在向上傳遞中,此方法始終依據原始點直至主樓結構完工可按每隔3層封閉一層向上傳遞,其確保軸線及垂直度的準確性。d.在主樓平面外能通視N1N4的軸線上(兩個方向)設置,明顯的投測標志,作為向上引升后校核平面位置的飄移、扭轉的檢查控制依據(即外控點)。(6)裙樓8、施工控制放線及垂直度控制:a.裙樓各控制點(N1N14)可根據其基礎施工完成情況陸續埋設完成作為各樓層平面放線、垂直引升的依據。各控制點的精度要求必須符合多層建筑施工規范要求。b.裙樓由于總高不高,各控制點向上傳遞可采用2垂球及對中器進行向上傳遞至同一樓層平面,再用經緯儀檢查無誤后進行各軸線的放線工作。c.在裙樓平面外能通視N1N14的軸線上(兩個方向)設置明顯的投測標志作為外控點的檢查依據。(7)各樓層水平標高傳遞:a.主樓:以施工圖紙給定的0.00標高(253.60m)作為水平標高依據,從建筑外引測至建筑內以利向上傳遞的部位,電梯井、管道井的內墻上(不少于兩點)作好明顯標記作為結構施工向上9、引測的標高依據,每個樓層標高以此依據作為原始點用經校檢后的50m鋼尺向上丈量,并作好標記作為本層的水平標高依據。b.裙樓一、二由于占地面積較大,樓層層數各異,在施工中應引測多個水平點依據,因此必須采用閉合法檢查多個水平依據點滿足施工測量規范要求。(8)裝修與豎向的測量控制:內部裝修的局部平面位置的確定從已經在結構施工中確定的結構控制軸線中引出,高程同樣從結構施工高程中用水準儀轉移至各需要處。在轉移時盡量遵循儀器使用過程中保持等距離測量的原則,以提高測量精度。從而使裝修工作有明確的控制依據。外墻垂直軸線與高程均由內控軸線和高程點引出,轉移到外墻立面上,彈出豎向、水平控制線,以便外墻裝修。在軸線點引出后,務必注意,內控法是逐層實施的,而外墻是從上至下的全長線條。因此,此時需用J2經緯儀在外控點的輔助下,從上至下進行一次檢測,逐層修正測量引起的間接微小誤差,使垂直線貫穿于建筑物的整個外墻面,從而達到準確的測量外墻控制效果。四、測量結論:工程主體封頂后全高實測值控制在10mm范圍內;標高實測值控制在7mm范圍內;經檢驗復核保證了軸線,垂直度的精確度,且取得了整體測量效果。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18份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31
73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