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拉圭農家樂旅游接待中心建設項目實施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165
2023-12-19
12頁
50KB
1、013年支持美麗鄉村產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拉圭農家樂旅游接待中心建設項目實施方案項 目 名 稱: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拉圭農家樂旅游接待中心建設項目建 設 地 點: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拉圭組項目實施單位:荔波拉圭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項目負責人:徐榮建項目總投資:項目總投資約316.6萬元;資金來源為合作社自籌216.6萬元,申請財政資金100萬元。建設內容和規模:綠林村新建拉圭農家樂接待中心一棟,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米 。 編 制 單 位: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民委員會編 制 日 期: 2014年7月18日目 錄前言.2一、 總論.3項目單位基本情況.3擬建項目2、基本情況.4二、 建設必要性.5三、 項目選址與建設條件.6建設地點選擇.6建設條件.7政策支撐條件.7四、 市場分析與經營方案.7市場前景分析.8經營管理、分配方案.8五、 建設方案.9六、 項目組織與管理.9組織措施.9管理措施.10七、 投資估算與資金來源.11資金來源及使用 .11投資估算.11八、 效益分析.12經濟效益.12社會效益.12社會效益.13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拉圭農家樂旅游接待中心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前言 為貫徹落實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立足本村資源和特色優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帶動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在縣委、縣政府及縣財政局的3、關心和支持下,綠林村幸運地被列為支持美麗鄉村產業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村。為切實做好試點工作,按照貴州省財政廳關于支持美麗鄉村產業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補助資金的實施指導意見(黔財農201421號)文件要求,結合綠林村的發展規劃和實際,實施農家樂接待項目,扎實有效推進旅游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助推我村率先實現同步小康進程,特制定本實施方案。第一章總論1.1 項目單位基本情況1.1.1 概況小七孔鎮綠林村位于荔波縣西南部,是麻駕高速公路、省道206、著名的小七孔景區西大門、小七孔鎮旅游服務次中心大道等交通要道匯集地,距縣城45公里,是廣西、貴州兩省三縣七鄉鎮的結合部,國土面積110.7平方4、公里,全鎮生態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達60,轄4個行政村,62個村民小組,8400多人。鎮境內旅游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邊貿發達。麻駕高速公路直通集鎮,206省道和駕朝公路貫穿全境,通村公路四通八達,駕荔高速和環景區公路已經建設動工,路網基本形成,旅客、群眾出行條件便利。境內自然景觀底蘊深厚,小七孔景區的著名景點龜背山、水上森林、野豬林、天鐘洞、鴛鴦湖、臥龍潭及大七孔景區的地莪宮等眾多景點都在小七孔鎮境內,是貴州省知名的旅游勝地,境內還有“聯山灣”、“清水塘”兩個極具觀賞價值的景觀待世人開發的處女地,目前是大西南休閑游覽的佳境。特別是荔波“申遺”的成功和麻駕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車,途經我鎮來5、荔波的旅客數量急增,旅游服務業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鎮黨委、政府立足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正在搶抓機遇,極力打造荔波旅游次服務接待中心。1.1.2 參股合作社狀況為搶抓機遇,積極發揮區域資源優勢,探索并加快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根據省財政廳相關文件精神,綠林村村民委員會申請“支持美麗鄉村產業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補助資金”、參股荔波拉圭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共同實施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拉圭農家樂旅游接待中心建設項目。荔波拉圭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目前有社員50人;有完備的組織管理機構,各項管理制度完善,財務制度健全,合作社嚴格按照農民合作組織財務會計核算制度實行獨立的財務管理;主要經6、營范圍是旅游接待、餐飲接待、觀光農業等。1.2 擬建項目基本情況1.2.1 項目名稱、建設性質及建設地點項目名稱: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拉圭農家樂旅游接待中心建設項目項目建設性質:新建項目建設地點:荔波縣小七孔鎮民族步行街旁1.2.2 建設方案及規模項目由綠林村村民委員會申請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合作社員群眾集資216.6萬元共同新建占地面積300,建筑面積為1200平米一、二樓為餐廳,三、四樓為客房的農家樂旅游接待中心一棟。1.2.3 土建工程通過住建技術部門實行施工質量跟蹤監督。項目實行招投標方式,通過財政、扶貧、質監、紀檢、審計等部門通過招標的方式,由有資質、實力的施工部門承擔項目工程建7、設,簽訂施工合同,確保此項目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1.2.4 建設期限項目建設周期為11個月。2014年2月編制項目申報書,進行項目申報;2014年3-4月項目評審階段;2014年5-11月修建、裝修三樓一底賓館一棟;2014年12月項目建設完畢,迎接驗收。1.2.5 投資結構 村委會參股合作社的投資結構形式進行投資。資金來源項目總投資316.6萬元,其中合作社216.6萬元,村委會參股100萬元。具體投資預算見7.2表。第二章建設的必要性綠林村位于小七孔鎮政府駐地,全村轄17個村民小組,550戶2066人,其中勞動力1058人,主要為布依族、苗族等。綠林村地處是麻駕高速公路、省道206、著名8、的小七孔景區西大門、駕播產業聚集區大道等交通要道匯集地,是荔波旅游接待的重要節點,縣委、政府已經將綠林村拉圭集鎮列為荔波旅游服務次中心進行建設。目前,集鎮擁有賓館酒店23家(其中三星級酒店1家)農家樂30余戶,年接待游客量5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00多萬元。2014年成立了荔波拉圭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引導和帶動旅游接待產業蓬勃發展。由于接待能力有限,旅游旺季時,游客的吃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發展。第三章 項目選址與建設條件3.1 建設地點選擇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位于麻駕高速公路出口,緊靠小七孔景區西大門和駕播產業聚集區,是游客暢游荔波的重要節點,自縣委、縣政府明確將小9、七孔鎮定位為荔波旅游服務次中心建設以來,小七孔鎮旅游服務產業飛速發展,尤其是鎮政府所在地綠林村拉圭集鎮,已建成賓館23家,農家樂接待30余戶,旅游旺季日接待游客2000人以上,旅游服務產業發展呈井噴之勢,但旅游接待能力滿足不了旅游的發展需求。為服務好小七孔鎮旅游服務產業的發展,提高旅游服務質量,營造舒適的旅游環境,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拉圭農家樂旅游接待中心選址于小七孔民族步行街旁,建成后的接待中心以后,由綠林村村委會監管,荔波拉圭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為經營主體進行管理,合作社具體實施即可提高小七孔鎮綠林村旅游接待的目的,又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目標,帶動旅游服務產業發展,為綠林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奠定有10、力基礎。從而在經濟上有穩定的收入,實現村集體積累穩步增加。3.2 建設條件3.2.1 自然(資源)條件1、地理位置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位于麻駕高速公路出口,緊靠小七孔景區西大門和駕播產業聚集區,是游客暢游荔波的重要節點。目前,全村已建成賓館、酒店共23家,農家樂接待30余戶,日接待游客2500人以上。村民在賓館、酒店及農家樂接到點的服務員有 40 人,在小七孔景區賣民族商品及飲食攤點30家,共 70 人,全村從事旅游服務行業人均年收入 1 萬元。2、氣候條件該地區常年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8.9,無霜期315天,年降雨量1300mm,平均海拔800米,11、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3、自然資源境內自然景觀底蘊深厚,小七孔景區的著名景點龜背山、水上森林、野豬林、天鐘洞、鴛鴦湖、臥龍潭及大七孔景區的地莪宮等眾多景點都在小七孔鎮境內,是貴州省知名的旅游勝地,境內還有“聯山灣”、“清水塘”兩個極具觀賞價值的景觀待世人開發的處女地,目前是大西南休閑游覽的佳境。特別是荔波“申遺”的成功和麻駕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車,途經我鎮來荔波的旅客數量急增,旅游服務業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鎮黨委、政府立足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正在搶抓機遇,極力打造荔波旅游次接待中心,作為旅游次服務中心的核心區,接待中心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依托緊鄰小七孔風景區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服務行業。3.2.212、 政策支撐條件按照貴州省財政廳關于支持美麗鄉村產業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補助資金的實施指導意見(黔財農201421號)文件要求,結合拉內村的發展規劃和實際,扎實有效推進旅游產業發展,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助推綠林村率先實現同步小康進程。第四章 市場分析與經營方案4.1 市場前景分析小七孔鎮境內旅游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邊貿發達。麻駕高速公路直通集鎮,206省道和駕朝公路貫穿全境,通村公路四通八達,駕荔高速和環景區公路已經建設動工,路網基本形成,旅客、群眾出行條件便利。境內自然景觀底蘊深厚,小七孔景區的著名景點龜背山、水上森林、野豬林、天鐘洞、鴛鴦湖、臥龍潭及大七孔景區的地莪宮等眾多景點13、都在小七孔鎮境內,是貴州省知名的旅游勝地。近年來,隨著中央、省、州、縣、鎮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綠林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目前,集鎮擁有賓館酒店23家(其中三星級酒店1家)農家樂30余戶,年接待游客量5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00多萬元,市場前景十分廣闊。4.2 經營管理、分配方案項目管理組建一支專門的管理隊伍,并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責任到人,明確各方面職責,實行責任管理。由縣審計局、縣財政局、鎮財政分局等部門對資金使用14、進行監督管理,嚴格執行財政資金管理制度,項目實行專賬管理、專人負責、專款專用,管好資金,辦好實事;明確一支技術隊伍對其進行跟蹤服務,進一步提高項目建設質量。1、成立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做好項目落實的協調工作,并經常對項目進行檢查督促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2、成立項目實施小組,主要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技術資料編寫、技術服務、檔案管理等。 3、對項目資金實行“三專”管理,按報賬制管理辦法嚴格審核報賬,實行財務公開,加強日常臨管,建立臺帳,接受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監管。4、項目驗收合格后,交由綠林村委與合作社共同管護,確保項目長期受益。利潤分配利潤分成:年終利潤分配按合作社與村委投入項目建設資金比例15、進行分成,即合作社占利潤70%,村委會占利潤30%進行分成;因此雙方共同協商決定:賓館用地由合作社解決,產權歸合作社所有,賓館建成后由合作社自行經營,自負盈虧,每年上交10萬元給村委會作為村集體經濟資本積累。同時,為鼓勵合作社經營和發展,村委會提村委會股份的10%作為合作社資金積累。第五章 建設方案5.1建設內容和規模1、 新建拉圭農家樂旅游接待中心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 2、主體建設完工后,裝修600平米餐廳,能同時容納200人以上的就餐接待量。3、主體建設完工后,裝修20套標準房間,用于住宿接待。第六章 項目組織與管理6.1 組織措施6.1.1建立組織機構。成立項目16、領導小組。成立由縣財政局副局長任組長,縣財政局、鄉政府等相關人員為成員組成,負責項目實施的領導,協調、督查工作。其組成人員名單如下:組 長:韋鴻偉 (縣財政局副局長) 副組長:羅應梅(小七孔鎮鄉黨委副書記、鎮長)成 員:潘建榜(小七孔鎮人大主席)覃付堅(縣財政局農業科科長) 徐榮建 (荔波拉圭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莫遠學(綠林村支部委員會書記 )莫銳業(綠林村民委員會主任)成立項目實施小組,由合作社理事長任組長,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合作社監事長任副組長,成員由村支兩委委員及合作社成員組成,負責項目實施管理工作。其組成人員名單如下:組 長:徐榮建荔波拉圭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副組長:莫遠學17、 綠林村支部委員會書記 莫銳業 綠林村民委員會主任向宗德荔波拉圭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監事長成 員:向朝源 綠林村拉圭組組長、合作社股東蒙應輝 綠林村民委員會副主任莫江麗 綠林村民委員會委員 莫玉秋 綠林村民委員會委員 向宗海合作社股東羅玉貴合作社股東余先平合作社股東 莫鳳線 合作社財務主管成立項目實施監督小組,由村支部書記任組長,成員由合作社監事會成員組成,每季度向參股成員公開財務情況,定期做好項目資金使用情況信息反饋工作。同時接受會員代表及財政部門的監督,使項目嚴格按實施方案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項資金。6.2 管理措施1.爭取技術部門支持。通過住建技術部門實行施工質量跟蹤監督及技術指導,確保此18、項目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 2.嚴格資金管理。項目資金實行專人、專賬管理,嚴格財經紀律,專款專用,相關物資采購要按照 實行政府統一采購,所實施的項目內容和建設規模、實施進度、完成情況資金使用情況等都全部進行公示制度,自覺接受紀委、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管理。3.加強監督檢查。由縣財政局、紀檢監察、小七孔鎮紀委等單位主要成員和技術工作人員,成立項目實施技術監督組,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隨時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跟蹤監督和檢查,確保項目工程達到質量要求,項目實施完畢后,經縣財政局、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對項目工程質量進行驗收,確定項目質量合格后方可結算項目建設資金,并交付使用。4.檔案管理措施。明確專人19、負責項目檔案管理,收集項目相關資料,包括項目申報材料、實施方案、批復文件、技術培訓方案、培訓資料、階段總結、項目實施竣工總結、項目實施全程圖片收集等。第七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來源7.1 資金來源及使用 本項目申請縣財政局美麗鄉村產業發展項目補助資金100萬元。合作社自籌216.6萬元,合計316.6萬元,新建農家樂接待中心1200平方米。7.2投資估算項目投資概算表序號項目數量單位單價(元)金額(萬元)其中備注財政資金(萬元)自籌(萬元)1占地補償300/1500450452主體建筑12001300156100563餐廳裝修600350210214廚房設備2套7.5150 155客房裝修20間220、.5500506客房設備20套1.4829.629.6合計316.60100.00216.60第八章 效益分析8.1 經濟效益、項目建成后,可容納40人住宿。按照旅游每年200天計算,平均入住率40/%即20040%*140元/天=448000元,扣除成本12個月2萬/月計算。住宿部分年利潤應該為:448000-240000=208000元,餐廳按照旅游旺季每年180天計算就餐率40/%100人/天消費40元/人計算,即每年就餐毛收入應為288000元,扣除成本(28800060%)172800。每年餐廳凈利潤應為115200。兩項每年可產生凈利潤30萬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8.2 社會效益21、 接待中心建成后,由綠林村村委會監管,荔波拉圭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進行經營管理,將產生如下社會效益(1)由合作社進行經營管理,可以增強專業合作社的經濟實力,更好地培養致富能手,解決部分當地村民就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加快小康社會建設。(2)壯大綠林村集體經濟,提高村集體經濟實力。(3)每年產生的效益可以用于村級集體公益事業建設,完善村級公共服務功能;社會救助能力明顯提升,有助于農村社會穩定,促進和諧發展。由此可見,項目的實施具有明顯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并可解決當地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8.3 生態環境效益項目實施后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加快農業生態環境向良性化方向發展,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引導群眾從旅游接待、旅游產品銷售等旅游項目增加收入,減少群眾對土地的依賴,對耕作的陡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可使林地大幅度的增加,緩解人口與水土林草資源間的矛盾,促進生態系統由惡性循環向良性循環轉化,減少水土流失,將有利于生態環境改善,達到生態保護和農民脫貧致富的雙贏目標。2014年2月18日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