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薄中心完小校園文化建設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46206
2023-12-19
6頁
18KB
1、柳薄中心完小校園文化建設方案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展現學校教育理念,辦學特色的重要平臺,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此,為創建一流的農村特色學校,提高學校文化品位,構建健康和諧文化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充實校園生活內涵,提升教師人文素質,推進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經鎮中心學校領導研究特制定此方案。一、指導思想 以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為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為依據,以培養人文精神和提高綜合素質為宗旨,2、構建文明、健康、平安、人文、和諧的校園文化體系,為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使學校成為師生身心愉悅的成長樂園,從而提高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全面推動學生、教師和學校三位一體的和諧發展,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二、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組 長:石正飛副組長:龍成茂組 員:田 熠、石志煌、龍志章、石杰成三、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提煉體現時代特征的辦學育人理念,形成學校的思想文化;培養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以形成學校的精神文化;通過全員參與,開展各種文明創建活動,形成學校的行為文化;通過創設良好的自然環境,形成學校的特有的物質文化;通3、過修訂、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形成學校的制度文化。四、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與實施(一)環境文化建設校園建設1、校訓、校風、教風、學風上墻;在師生中征集校訓。校訓要符合學校的辦學特色。2、增設校園內相關地點(如食堂、廁所等)提示牌,處處提示、警醒。在校園內的樹上掛樹牌,并介紹相關知識。3、抓好學校的走廊文化建設。可以把師生們的書法、繪畫作品、興趣小組學生的手工制作精品,分別裝幀分類,懸掛在各個樓層走廊墻壁上,學生每天行走其間,觀賞自己的書畫作品,開闊眼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增強學生的自豪感。4、校園干凈、整潔、地面不見垃圾、無衛生死角;教室窗明桌凈,布置典雅,給人賞心悅目之感。各室建設1、教室(1)4、教室門前統一懸掛班牌,表明班級的名稱等信息。(2)教室前方貼國旗、國旗兩側貼校訓,黑板左側是“四表”,黑板右側是新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室左右墻是學校統一布置裝飾的名人名言;教室后方設置班級小書屋。(3)班級的墻面設計與布局,提倡師生一齊動腦動手,以自己的勞動成果美化教室。可以設幾個款面:“學習園地”(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業)“榮譽時刻”(展示班級、學生獲獎情況)“星星樂園”(班級學生在各方面的評比表格)2、教師會議室:按現有教師做好教職工一覽表上墻。3、教師辦公室:相關辦公室制度(如: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上墻。根據各課組辦公室的特點設置有關標語。4、圖書室:在黑板上方增加一條標語,標語體現書香5、校園的理念。各種管理規程上墻。圖書擺放有序、借閱有記錄。5、教師宿舍:窗明桌凈,布置整潔、大方、典雅。6、學生宿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用品擺放整齊。(二)精神文化建設1、成立學校少先隊廣播站,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如校園廣播站可以招收一批有播音和寫作特長的同學參與,在課外活動時間播放一些優美的文章甚至是一些悅耳的音樂,給師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營造和諧、優美的校園氛圍,提高學生學校生活的質量。少先隊廣播站周一至周五每天有固定播音時間,每天有固定欄目,播音欄目為:勵志故事、英雄故事、名人故事、校園新聞、學生佳作等。所要播出的稿件在播出之前要經少先隊輔導員檢查簽字才能播出。校園廣播中午2:6、00-2:20播放一首教育部推薦的愛國、愛家鄉的歌曲。每周換一次。2、抓好國旗下講話。國旗下講話時要體現對學生的愛國主義、德育的教育。每周國旗下選一名教師代表或學生代表發言。3、規范“兩操一課”,早操要教師與學生一同做,給學生做表率、示范。眼保健操老師要放下書本,督促學生認真做。(三)行為文化建設 1、開展學生禮儀教育(1)加強學生行為規范教育。學校可以開展各種競賽,如:文明教室評比、禮儀演講賽、良好習慣評比等,加強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使學生成為一個知事明禮的學生。(2)使用文明禮貌語言。一方面各校全體教師要加強引導,及時糾正學生說臟話等不良習慣。另一方面各校在使用校園宣傳標語時要使用7、一些能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標語。如在我們的花壇中可以出示“別碰我,我會痛的!” 、“我也有生命,我正在生長” 等標語提醒學生,把以往“禁止損壞花草樹木”死板式的行為規范改為溫馨、感人充滿人情味的宣傳標語。在垃圾箱邊上寫上“學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朋友,請把垃圾交給我”等。富有人情味、能夠為學生所歡迎和接受的標語,讓學生在得到教育的同時感受到真、善、美。2、開展各種有益的健康的活動。(1)思想性的。如在國慶節舉行一場愛國演講比賽;每學期段考前后開展一次美文誦讀比賽等。(2)知識性的。如在每學期期末開展古詩背誦比賽;數學計算比賽;作文比賽等。(3)娛樂性的。如在冬季開展各種體育比賽8、;在“六一”兒童節開展美術、書法比賽;在元旦開展校園小歌手比賽等。(4)實踐性的。如在“學習雷鋒活動月”開展幫組孤寡老人活動;在植樹節開展植樹活動;每年開展春游和秋游活動等。3、打造“儒雅、好學、合作、創新”的教師文化。(1)開展教師禮儀教育,塑造儒雅形象。教師接受禮儀教育,掌握在待人接物、儀容儀表、餐桌禮儀、會議禮儀等方面的社交禮儀。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禮儀,要用自己儒雅的形象、規范的言行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充分展示涵養教師的精神風貌。(2)開發校本培訓,構建教師文化。采取“經驗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課堂研討、示范課、公開課、推門課”等形式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用“終身學習9、”的理念指導、鼓勵教師多讀書,促進教師養成自覺讀書學習的習慣;(3)開展校本研究,重建教研文化。提供機會讓老師走出去學習,利用專業引領這一形式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加強落實中心校教研員和學校教研組的指導力度,加強教師之間的對話、互動和合作;要求教師做好教學反思,讓教師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學綜合能力。(四)制度文化建設校園制度規定了校園里的人什么樣的行為和思想是該做的和不該做的。它包含各種行為、規章、制度、規定,如小學生守則、教師職業道德、教師年度考核辦法、學生獎懲規定等,制度建設保證了校園生活的各個領域活動能有序地進行。1、健全各種機構,完善規章制度(如:崗位職責、管理辦法、評價辦法)。2、建立健10、全安全教育制度。在教學設施,飲水飲食,用電,開展體育活動和其他集體活動等方面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證師生安全。3、建立健全滿足師生成功感、成就感的學校激勵機制;4、建立健全教代會制度;5、建立學校公共衛生制度。校園制度建設應堅持群眾參與,學校與師生互動,充分發揚民主,體現群眾性的要求。有關學校整體管理和教師管理的制度可提交教代會表決通過。一個制度的形成集中了每個參與者的思想認識、自我提高的過程,經歷了是非分辯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制度制定的過程和執行的過程也是一個文化建設的過程,對強化育人功能和提高師生執行規章的自覺性有著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校師生長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同心協力發揮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構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色。 柳薄中心完小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