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站地基沉降注漿加固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0436
2024-01-03
9頁
30KB
1、一、工程概況:根據建設單位及設計單位所提供的資料,污水處理站為地上一層,長39.0m,寬18.0m,層高8.7m,獨立柱基,排架結構。污水處理站原設計為南北走向,而詳細勘察后變更為東西走向,故1-4軸無相關地質資料,設計部門參考原地勘報告進行設計。污水處理站2012年6月基礎施工至2012年12月上部結構完成,至今已經進入收尾工作,外墻抹灰、膩子已施工完畢,涂料完成80%,自2013年5月27日前后C軸/1-5軸北側外墻出現裂縫,起初疑為面層抹灰過程中,基層處理不善,導致的外墻皮空鼓開裂。6月5日該區域外墻出現較大面積開裂,并形成斜向貫通裂縫。6月17日,施工單位將C軸/4-5軸北側地梁挖開,2、發現地梁已經開裂,至6月26日,地梁裂縫已經貫通。目前施工單位已經將北側外墻出現裂縫的部位拆除。根據2013年6月27日建設單位、項目管理公司、設計院、監理和總分包單位現場會診后做出的決定,對污水處理站采用注漿加固處理方案。自6月15日開始沉降觀測,到目前為止,污水處理站C軸最大沉降約為5mm,A軸最大沉降量為3mm。二、注漿設計方案1、特點 (1)注漿法具有施工簡單,工期短,質量易于保證,施工不需大型設備,機動靈活,施工干擾小的特點;(2)漿液滲透性強,無污染,可有效提高原地基承載力;(3)可對較厚的填土層進行分層加固,消除土層中的孔隙、空隙和空洞,使地基土的密實度得到很大提高且處理后不受地3、下水的影響。(4)可在獨立基礎下部形成微型灌注樁,可分擔獨立基礎上部傳遞下來的荷載。 2、 適用范圍 適用于無地下水,滲透系數0.1m/d的砂類土和粘性土、級配砂石等地基加固。本工程回填土深4米左右,沖溝最深部位達8.70m,沖溝上部(3.04.6m)為近期場地平整回填及基礎回填的1細砂素填土、4碎石素填土、6粉質黏土素填土層,下部(2.35.7m)為填筑年代較長的層粉質黏土素填土,屬不均勻地基,適宜采用注漿加固法進行加固處理。 3、工藝原理 注漿加固法是在既有建筑物基礎周圍或基礎上鉆垂直孔或傾斜孔后將水泥漿液以一定壓力通過注漿管壓入基礎底部土中,在土中經過滲透漿液固化成凝膠狀,將土的顆粒膠結4、在一起,使其具有一定強度和不透水性,實現提高地基承載力和地下水穩定性的目的。4、設計依據1) 甲方提供基礎平面圖2) 污水處理站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補充勘察)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7-20024)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5) 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范(JGJ123-2000)6)設計研究院提供的污水處理站基礎不均勻沉降處理方案建議7)會議主題為“污水處理站墻體開裂處理方案討論會”的會議紀要。5、初步設計參數1)地基加固部位軸上軸基礎,軸上軸基礎,軸上軸柱下獨立基礎及在此范圍內的墻下條形基礎、大型設備基礎、室內水池基底及罐體基礎地基進行加固處理。(房心土、地梁下部5、位于2層粉質粘土層柱下獨立基礎地基不進行注漿處理。)詳細處理范圍及處理深度見“注漿加固平面圖”。2)注漿擴散半徑的確定注漿擴散半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它對注漿工程質量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根據勘察單位提供的數據,結合我司多年的施工經驗,本工程注漿擴散半徑暫定為0.6m,注漿施工前,應進行現場注漿試驗,以確定最優的擴散半徑。3)注漿材料及配比的確定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僅采用P.O32.5水泥作為溶液的懸浮材料。根據現場加固土體的特性及我公司多年的施工經驗,初步確定漿液的水灰比為0.71.2,可根據現場施工實驗情況做調整。在鉆孔鉆進至粉質黏土層中,開始注漿時,先將水灰比調大,待確定漿液能夠壓入土體中6、后,再逐步調整水灰比到規定值。4)注漿壓力注漿壓力與所加固土體上覆土層的壓力、漿液粘度和注漿量等因素有關,且注漿過程中注漿壓力是變化的。本工程采用初始壓力為0.10.2Mpa,穩定壓力0.30.5Mpa。當注漿量不能滿足漿液擴散半徑的要求是,可適當調整注漿壓力到1.0 Mpa。5)注漿孔布置由于獨立柱基礎受力較大,本次注漿加固,暫定獨立柱基礎注漿孔間距為0.750.8m,條形基礎、室內水池、大型設備及罐體基礎注漿孔間距為1.0m左右。具體布孔間距和數量,待現場試驗后再確定調整。注漿孔采用機械鉆進,考慮到室內設備已經安裝完成,在臨近設備、儀器和配電設施處,采用人工洛陽鏟成孔。鉆孔孔徑5075mm7、,采用鉆桿內直接注漿或預埋花管注漿兩種方法。具體情況根據現場試驗確定。三、工藝流程及施工1、工藝流程 地質勘探 編制施工方案 選擇漿液及配合比 灌漿試驗確定技術參數 放線布孔成孔(預埋注漿管)灌漿封孔養護。 2、注漿施工(1)施工場地應預先平整,并沿鉆孔位置開挖溝槽和集水坑。室內或室外有混凝土面的部位,使用水鉆開孔后再鉆進。 (2)注漿施工時,宜采用自動流量和壓力記錄儀,并應及時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3) 注漿孔的孔徑為50-70mm,垂直度偏差應小于1%。(4) 漿液采用P.O32.5普通硅酸鹽水泥。(5) 注漿用水不得采用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工業廢水。(6)水泥漿的水灰比可取0.7-18、.1,根據現場情況選擇。(7) 注漿的流量可取7-10L/min。(8) 漿體應經過攪拌機充分攪拌均勻后才能開始壓注,并應在注漿過程中不停緩慢攪拌,攪拌時間應小于漿液初凝時間。漿液在泵送前應經過篩網過濾。 (9) 日平均溫度低于5或最低溫度低于-3的條件下注漿時,應在施工現場采取措施,保證漿液不凍結。 (10) 水溫不得超過30-35;并不得將盛漿桶和注漿管路在注漿體靜止狀態暴露于陽光下,防止漿液凝固。 (11) 注漿順序應按跳孔間隔注漿方式進行,并宜采用先外圍后內部的注漿施工方法。(12) 單一鉆孔采用自下而上、分層注漿法施工。根據現場試驗確定的數據,當注漿壓力或注漿量達到設計要求時,提鉆進9、行上一層注漿,每次注漿厚度為0.5m。 (13)注漿加固時,應對既有建筑及其鄰近建筑、地下管線和地面的沉降、傾斜、位移和裂縫進行監測。并應采用多孔間隔注漿和縮短漿液凝固時間等措施,減少既有建筑基礎因注漿而產生的附加沉降。3、操作要點 (1)地基勘探:在擬加固條基地基范圍鉆孔勘探,查明地基土及地下水性質與情況(本工程已明確故可直接進行施工)。 (2)編制加固方案:通過計算或試驗確定灌漿孔間距、行距、加固深度。(3)選擇水泥標號及配合比,本項目采用普通p.o32.5#水泥即可,水灰比為1:1。 (4)施工前,在現場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場地進行灌漿試驗,確定各項技術參數。 (7)水泥漿溶液充分攪拌后,在10、確認攪拌均勻后用泥漿泵壓送到孔中,灌漿壓力0.3-0.5Mpa。本次注漿點回填土質差異較大,注漿量變化較大。四、質量要求及檢驗 1、所使用的原材料要有材質報告單,并做好復試。加強現場施工材料管理,嚴格執行進料檢驗制度,保證施工材料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不合格材料不得進場使用,確保工程質量。2、根據施工程序,嚴把鉆孔深度、配料注漿壓力、注漿量關,每一道工序均安排專人負責。3、注漿泵壓力表等必須經計量檢定合格。 4、施工中設專人負責質量控制和監測,并做好施工記錄。5、 注漿檢驗時間應在注漿結束28d后進行。可選用標準貫入、輕型動力觸探或靜力觸探對加固地層進行檢測。6、注漿檢驗點可為注漿孔數的2%-511、%。當檢驗點合格率小于或等于80%;或雖大于80%但檢驗點的平均值達不到強度或防滲的設計要求時,應對不合格的注漿區實施重復注漿。五、施工注意事項1、室內設備已經就位,鉆孔施工時,要防止泥漿流入室內排水管道堵塞管線。2、室內溝渠的排水口前端應設置擋水設施,防止注漿時溢出漿液流入管道。3、臨近設備和罐體部位施工應有專人看守,防止機械或機具磕碰、撞擊設備,造成設備損壞;必要時,對設備進行包裹保護。4、高壓注漿管路進入室內應做好防爆管措施。六、材料及機具設備 1.本工程所需材料1)水泥約200噸。2)注漿花管200根。2. 本方案所需主要設備如下:主要設備單位(型號)數量備注小型鉆機臺1成孔洛陽鏟套412、成孔注漿泵臺1 注漿 水泥漿攪拌機臺1水泥漿制備 貯液桶 個 1 儲備水泥漿施工用電量約需50kW。壓力膠管50m(可依據具體情況確定)。 七、勞動力組織 1、技術負責 1人 2、質檢員 1人 3、材料員 1人 4、 鉆孔三組:每組2人 5、灌漿一組:每組2人 八、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注意事項 1).工地設置安全員,施行安全獎罰制度。 2).各工序請遵守各自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違章作業。 3).進入工地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 4).班前嚴禁飲酒。 5).電工、電氣焊工持證上崗,非專業人員不得操作。 6).配備防火設施。 7).工地嚴禁打架斗毆。 8).注意食堂衛生,防止食物中毒。9).未盡之處參照有關安全操作規程。 10)、所有用電設施安裝漏電保護器,確保人身安全。 11)、錘擊注漿管時手不準放入錘下,防止傷人。 12)、灌注漿液時,要謹防管子爆裂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