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制梁場預應力張拉專項安全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70892
2024-01-03
18頁
319.54KB
1、預應力張拉專項安全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 1、國家和鐵道部現行施工技術規范、規程及標準。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條例、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以及西城客運專線公司有關安全質量管理文件等工程建設安全生產有關管理規定。3、近年來鐵路客運專線類似工程施工經驗、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國內外相關高速鐵路的施工工藝及科研成果。4、XX有限公司通過質量體系認證中心認定的ISO9001:2000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5、為完成制、運、架梁任務投入的施工管理、專業技術人員、機械設備等資源。6、我公司擁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機械設備狀況、施工技術與管理水平。7、(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2、范(GB 50204)。 (2)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絲(GBT 5223)。 (3)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GBT5224)。 (4)預應力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14370)。二、編制原則1、遵循合同文件的原則,嚴格按合同文件要求的工期、質量、安全、環保、文明施工、信息化管理等目標編制施工方案,有效保證滿足業主的各項要求。2、遵循設計文件的原則,認真閱讀核對所獲得的技術設計文件資料,了解設計意圖,掌握現場情況,嚴格按設計資料和設計原則編制施組,滿足設計標準和要求。3、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嚴格按照鐵路施工安全操作規程,從制度、管理、方案、資源方面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措施,確3、保施工安全,服從業主指令,服從監理工程師的監督檢查,嚴肅安全紀律,嚴格按規程辦事。4、遵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則。采用客運專線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技術,充分應用“四新”成果,配備精干高效的技術骨干力量和專業化的施工作業隊伍,充分發揮科技在施工生產中的先導保障作用。5、遵循施工生產與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的原則。6、遵循質量體系認證中心認定的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原則。確保質量、安全、環境三體系在本梁場施工中自始至終得到有效運行。7、堅持人員彈性編制、動態管理。根據需要,合理配置勞動力資源。8、施工方案做到單位工程和總體部署相結合、重點工程和一般工程相結合、高新技術與既有技術相結合,使4、施工方案具有重點突出、內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點。三、人員明細表梁場人員明細表序號人員性別年齡職務1魏振智男29場 長2孟慶雨男30副場長3孟令智男32總工4陳慕天男29安質環保部部長5劉洪兵男28工程管理部部長6崔云飛男33設備物資部部長7王光華男35試驗室主任8李媛媛女27計財部部長9張明男25綜合管理部部長10李崢嶸男25技術員11范磊男25技術員12周海軍男24技術員13李韜男26技術員14李鳳東男26技術員15李俊男25技術員16易家亮男25技術員17詹寶強男26質檢員18胡亮男26質檢員19周倩倩男24質檢員20張輝祥男25質檢員21張智強男24質檢員22曹彥龍男26質檢員23楊濤男5、24質檢員 24彭鳳榮男52專職安全員25柯順煙男26張拉工26柯秀娟男24張拉工27柯秀建男26張拉工28陳建章男49張拉工四、組織機構XX昭化制梁場組織管理機構五、工程概況XX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昭化制梁場位于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鴨浮村,對應于西成鐵路客運專線中心里程DK403+850正線左側,總占地面積約102.5畝。昭化制梁場負責預制生產373孔箱梁(其中24m箱梁 43孔,32m箱梁330孔)的生產任務。機械設備:拌合站擁有HLS-90拌合機兩臺,裝載機兩臺,電子汽車衡1套,800KVA和500KVA變壓器各一臺,400KW和300KW柴油發電機各一組,混凝土罐車4臺、混凝土輸送泵2臺,布6、料機2臺,2臺50t龍門吊,1臺10t龍門吊,1臺900t輪胎式提梁機。場內布置四區一站,有鋼筋堆放加工區、制梁生產區、存梁區、辦公生活區和混凝土拌和站。制梁區設置6個制梁臺座(含32m/24m共用制梁臺座1個)、4個內模整修臺位,49個存梁臺座(包括1個試驗臺座),按雙層存梁考慮最大可存放103榀箱梁。 序號橋梁名稱中心里程橋跨形式32m梁(榀)24m梁(榀)全長(m)備注1趙家灣大橋DK388+283.6532m50174.8302王家營特大橋DK391+137.51832+224+1432+224+1032+(44+80+44)連續梁+2132m6342340.3073華家溝大橋DK397、2+693324+132+(272)T構+132+224+53275510.6104陵江村大橋DK393+414.5332+(32+48+32)連續梁+(264)T構+232m50417.6935梁家坡中橋DK395+327124+132+1241292.7776華家梁中橋DK395+764124+132+124m1292.7007新龍村中橋DK397+524324m0384.8828共和村中橋DK401+108124+132m1168.8009白龍江特大橋DK403+042124+2032+(60+100+60)連續梁+532+124m2521100.60010郤家溝大橋DK404+15258、32m50175.55911張家坡大橋DK405+219732m70239.50012張家坡中橋DK405+410132m1044.10013紅星村大橋DK406+663232+224m22126.20014小嶺村大橋DK407+803124+832+(36+64+36)連續梁+232m101500.45015梨樹村特大橋D3K408+9982632+124+2332+124+932m5821958.64016鄭家中橋D3K410+993124m+232m21101.18417司馬村特大橋D3K412+2433332m3301090.72618彭家灣中橋D3K413+438332m30109.9、50019幸福村特大橋D3K413+808124+1032+224+1032m203739.50020曹家溝特大橋D3K415+740.6732+324+1032m173641.56821響水溝中橋D3K416+103332m30109.65822梁家灣大橋D3K416+441832m80273.40823梁家灣特大橋D3K417+1602532+224+332m282977.06824劉家坡大橋D3K419+227224+932+224m94404.46725修城壩清江河特大橋D3K420+964.2124+132+1148+332m41713.60026沙溪壩大橋D3K423+04412410、+432m41166.23827清江河大橋D3K424+397.5124+232+124+(32+348+32)連續梁+224+332m54483.05028劍門關大橋D3K425+725.4132+(32+348+32)連續梁+232m30319.250總計(榀)33043六、適用范圍預應力張拉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方法適用于:預制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施工。七、施工方案1)預施控制應力后,鋼絞線兩端張拉伸長值之和不超過計算值的6%(超出此限時應查明原因)。2) 全梁斷絲、滑絲總數不超過鋼絲總數的0.5%,并不得位于梁體的同一側,且一束內斷絲不得超過一絲。3)鋼絞線回縮量不大于6mm。4)錨固后夾11、片表面應平整,同束夾片外露量差不超過1mm。5)因處理滑絲、斷絲而引起鋼絞線束重復張拉時,同一束不超過3次;若鋼絲與錨具因滑絲而留有明顯刻痕時,應予更換。6) 認真作好張拉記錄和張拉過程中出現各種情況的原始記錄,終張拉后經檢查并確認全部合格后方可割絲。7)1抽拔膠管時,嚴禁使用各種機動車輛進行抽拉膠管。8)下料與編束鋼絞線下料場地平坦,用砂輪切割機切割。(a)備料:領取經試驗檢測合格的鋼絞線,整捆吊至放線場地,按正確的順序放入放盤架中。正確的順序為:放盤架出盤端與鋼絞線卷盤內腔的鋼絞線頭的方向一致,確保放盤時由內盤開始按照鋼絞線卷盤的方向順序放盤,絕對不能放反,在首次放盤前操作人員必須檢查確認12、后才允許放盤。每盤鋼絞線裝入放盤架后不再取出,直至用完。放盤架必須做好放盤時防止鋼絞線松盤的措施。(b)下料:在下料平臺上做出顯著準確的下料長度標記。預應力筋下料長度工作長度+1640mm。其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應符合表3.7-1的規定。(c)編束:編束時應先將鋼絞線用梳溜板理順,并盡量使各根鋼絞線松緊一致。按每束規定根數、規定長度,用扎絲綁扎,兩頭距端510cm處用雙根扎絲綁扎,其余每隔1.5m綁扎一道,成束后,將鋼絞線束人工抬移至堆放地點,分開堆放并標識。(d)注意事項鋼絞線在開盤后應檢查外觀,及時糾正鋼絞線的亂盤、扭結等情況。如發現有裂紋、小刺、機械損傷、死彎、油跡等情況,應局部剪除,若發13、現有脆斷、劈裂等情況則必須及時向技術員或質檢員反映,并復驗材質。決定報廢的鋼絞線單獨存放作好標記,嚴禁混雜流入下道工序。2鋼絲、鋼絞線應采用砂輪鋸切割,不準采用電弧切割。防止電焊弧擊傷鋼絞線,造成鋼絞線在張拉時斷裂傷人。3張拉預應力區域內應設有明顯標志,非工作人員禁止進入張拉區范圍內,構件兩端不準站人,并設置防護措施。4千斤頂支架必須與構件對準,放置平整、穩固,測量拉伸長度、加楔和擰緊螺栓應先停止拉伸,作業人員應站在兩側操作,所有人員都不能從千斤頂正面通過或停留,以防回彈傷人。5選擇張拉油泵的位置的,應考慮張拉過程中構件突然破壞時,操作人員可立即避開。6油泵操作人員應戴護目鏡,以防油管破裂及油14、表連接處噴油射傷眼睛。油泵在開動過程中,不得擅離崗位。如確需離開,必須將油閥門全部松開并切斷電源。7張拉時安全閥應調至規定值后可開始張拉作業。高壓油泵應放在梁的兩側,操作人員應站在預應力鋼絞線位置的側面。8張拉要先上好夾具,人員離開后開泵,發現滑動或其他問題時,要先停泵,處理好后才能重新進行操作。9壓漿時,所有人員不得站或從孔道正面通過,以防水泥漿噴傷人。10.預初張拉后,箱梁移至存梁區后鋼絞線必須使用土工布罩住以防鋼絞線銹蝕。 7)張拉千斤頂、油泵、油壓表配套標定(采用測力環或傳感器),并做好標識,配套使用。千斤頂校正系數在1.01.05之間。油壓表校正有效期為一周。標定后的千斤頂正常有效期15、為一個月。8) 終張拉完24h后經檢查人員確認并測量梁體撓度合格后,即可進行錨外鋼絞線切割。鋼絞線切割處距錨具3035mm,采用砂輪機切割,防止對錨具造成損害。9)預制梁試生產期間,至少對兩孔梁體進行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等各種預應力瞬時損失測試,確定預應力的實際損失,必要時應由設計方對張拉控制應力進行調整。以保證預施應力準確。正常生產后每100件進行一次損失測試。10) 預施應力以油表讀數為主,以預應力筋伸長值作校核,按預應力筋實際彈性模量計算的伸長值與實測伸長值相差不應大于6%;實測伸長值以20%張拉力作為測量的初始點。11) 張拉期間應采取措施避免錨具、預應力筋受雨水、養護用水澆淋,防止錨16、具及預應筋出現銹蝕。12)斷、滑絲處理在張拉過程中如發生斷(滑)絲現象,立即停止張拉,將千斤頂與限位板退除,在千斤頂與錨板之間安裝上特制的退錨處理器,重新張拉,其張拉應緩慢進行。張拉中注意觀察,其退錨張拉應力大于原張拉噸位,但不得大于0.75倍鋼絞線抗拉極限強度(即1395Mpa) 。借張拉鋼絞線束帶出夾片,然后用小鋼針(5mm高強鋼絲端頭磨尖制成),從退錨處理器的空口處取出夾片,不讓夾片在千斤頂回油時隨鋼絞線內縮。取完所有夾片,兩端千斤頂回油,拔掉退錨處理器,檢查錨板,重新裝上新夾片,重新張拉。八、危險源與相關控制措施(1)預應力張拉施工事故的主要類型 1)臺座傾覆或滑移。 2)預應力筋、錨17、具、夾具性能損傷引發夾片或預應力筋飛出傷人。 3)張拉設備故障。 4)不當操作事故(閃失、碰撞等)。 5)施工機具傷人。 6)現場火災與觸電。 7)高處,高空作業時發生墜落。 8)施加預應力時砼強度不足。9)油泵泵路爆裂引起噴濺傷人。(2)引發事故的主要原因 1)預應力筋與錨具(或夾具)組裝件的錨固性能差。 2)預應力筋的質量不合格。 3)張拉機具失效。 4)在不安全的天氣條件(六級以上大風、雷雨和雪天)下繼續施工。 5)作業面的外側邊緣與外電架空線路的邊線之間沒有保持安全操作距離。 6)機具使用前沒有進行檢修,或操作不當。(3)危險源的監控 1)對預應力筋的質量進行檢查,對使用的機械、工具、18、用具進行檢查與監控。 2)應由預應力筋與錨具(或夾具)組裝件靜載試驗測定的錨具效率系數和達到實測極限拉力時組裝件受力長度的總應變來確定預應力筋與錨具(或夾具)組裝件的錨固性能,并應滿足循環次數為兩百萬次的疲勞性能試驗。 3)對臺座的抗傾覆與抗滑移,張拉設備的工作性能進行監控。、 4)對預應力結構混凝土的強度,模板支撐體系的拆除時間進行明確的規定和監控。 5)加強安全管理,對施工環境和條件進行監控。九、電動油泵安全操作規程1、 初運轉排氣開車前泵內各容油空間可能充有空氣,空氣的存在將產生壓力不穩,流量不足,甚至不升壓的不良現象。因此,必須先打開控制閥,令油泵空運轉至油液中無氣泡存在時為止。2、 19、空氣閥調整根據最大工作壓力通過調節螺釘調整控制閥上的安全閥壓力,最高限壓力為60MPa.3、 千斤頂與泵站的連接使用該泵站為張拉或舉推頂供油時確保控制閥的出油口接千斤頂的無桿油腔換向閥座的出油口接千斤頂的有桿油腔。4、 節流閥、換向閥和卸荷閥的操作先將節流閥、卸荷閥全部打開,換向閥撥到“停”的位置后開啟油泵。將換向閥撥到“無桿油腔”的位置,關閉卸荷閥然后調節節流閥使壓力達到工作所需要的壓力。張拉結束或結束舉推后,應先打開卸荷閥再撥動換向閥至“有桿油腔”的位置使千斤頂回程。旋擰節流閥、卸荷閥及撥動換向閥時,不應用力過猛,以免產生液壓沖擊和損壞閥口。十、千斤頂安全操作規程一、千斤頂不允許在超過規定20、負荷和行程的情況下使用。二、千斤頂在使用時必須保證活塞外露部分的清潔,如果沾上灰塵雜物,應及時用油擦洗干凈。使用完畢后,個油缸應回程到底,保持進出口的清凈,覆蓋保護,妥善保管。三、千斤頂張拉升壓時,應觀察有無漏油和千斤頂位置是否偏斜,必要時應回油調整。進油升壓必須徐緩、均勻、平穩,回油降壓時應緩慢松開油閥,并使各油缸回程到底。四、雙作用千斤頂在張拉過程中,應使頂壓油缸全部回油。在頂壓過程中,張拉油應預持荷,以保證恒定的張拉力,待頂壓錨固完成時,張拉缸在回油。綜合作業隊專職安全員場長(組長)總工程師(副組長)專職安全工程師安 質 環 保 部安全生產分小組十一、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十二、安全檢查程序框21、圖安全工作總結檢查安全會議記錄檢查安全法規配備安全檢查制度制定落實檢查安全獎罰條例執行檢查日常安全活動檢查安全目標規劃檢查預防安全事故措施檢查安全防護用品使用情況檢查安全制度落實情況檢查安全宣傳工作檢查安全工作報表上報檢查工作內容安全保證體系安全日常檢查安全目標組織機構安全管理自檢制度十三、安全保證體系框圖安全保證體系思想保證提高全員意識施工技術安全規則教育安 全 第 一預 防 為 主強有力的組織、措施保證組織保證措施保證建 立 三 級 安 全 組 織建立三級醫療保健機構建立勞動保護防疫機構有力的后勤保障措施安全生產、事事相關、人人有責制度保證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可靠的醫療保健措施完善的勞動保護措22、施通暢靈敏的通信措施各工種安全生產制度月季年安全檢查制度安全總結評比制度經濟保證包保責任制監督檢查獎罰分明經濟兌現事事講安全處處有保障安 全 目 標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完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以確保箱梁安裝高空作業安全為重點,消滅一切責任事故的發生。杜絕安全特別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絕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發生。確保人民生命財產不受損害。創建安全文明標準工地。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為了生產十四、張拉作業安全監控措施及應急預案為加強橋梁張拉作業安全,提高張拉作業應急處理能力,將張拉作業安全放在首位,保障梁體安全和員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預案。(1) 危險性分析及相應23、控制措施:橋梁張拉作業有造成事故的重大危險源和重要環境因素。1、無安全張拉方案或方案未報批引起重大人員傷害,控制措施是張拉作業無安全方案或方案未批準不得開工;2、張拉作業人員無證上崗引起的重大人員傷害,控制措施是從事特種作業必須持證上崗;3、預應力鋼絞線下料,在清理干凈的硬化場地進行。場地內嚴禁動用電焊設備,防止電焊弧擊傷鋼絞線,造成鋼絞線在張拉時斷裂傷人。4、夾片、錨具進場后仔細檢查夾片、錨具的硬度和圓錐度以及夾片有無裂紋、有無銹蝕現象,以保證夾具具有足夠的自錨能力,防止夾片、錨具彈出傷人。5、采用油頂、油表相互匹配的預應力張拉施工設備,在使用一定時間或次數后及時校驗,防止因油頂、油表不匹配24、造成張拉力控制不準確,產生安全事故。6、錨墊板安裝角度位置嚴格按設計要求,并采取錨筋與粱體鋼筋焊接的方法確保錨墊板角度、位置準確。以防應力過大,造成錨墊板松動,造成預應力施工安全事故。7、在張拉施工時,精確調整油頂位置確保油頂、工具錨、錨具、錨墊板位于同一條線上,確保預應力施工安全。8、張拉油頂采用安全可靠的鋼支架配合導聯吊掛,以防油頂吊落,傷及張拉操作人員。9、張拉作業區設立鋼筋柵欄及安全防護網,并設立安全防護標志,嚴禁非作業人員進入。10、張拉或退錨時,張拉油頂后面嚴禁站人,并在張拉作業區后方設置木防護板以防預應力筋拉斷或錨具、夾片彈出傷人。11、張拉作業時設置專人負責指揮,測量伸長量時,25、停止油頂張拉。12、張拉液壓系統的高壓油管的接頭應加防護套,以防漏油傷人。高壓油管在正式使用前作油管承壓檢查,保證油管的正常使用。13、張拉工作應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作業。(2)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組成、職責分工制梁場成立應急預防領導小組,由場長任組長(現場總指揮),設立應急辦公室及聯系電話,并成立現場搶救組、報警組、后勤組,分別明確人員組成及各自職責。 組長:全面領導應急預防小組的工作,總體協調各部門在緊急應變中的分工協作和響應中的統一指揮調度,對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調配。 應急辦公室:設在制梁場安質部,辦公室主任為安質部部長,具體負責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由現場搶救組、報警組和后勤組26、組成。 現場搶救組: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及財產的現場搶救,在醫護人員到達之前,對受傷人員進行初步緊急救護。協助醫療救護人員將傷員送至安全地點。 報警組:負責事故發生后撥打急救電話,人員緊急疏散和清點工作,并引導急救車迅速到達事故現場。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后向其介紹情況,協助緊急救護。后勤組:負責應急響應中的財力、物力的調配,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并負責協助事故調查和善后處理工作。(3) 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1、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應按照有關規定,立即上報場部、公司及集團公司。 2、事故報告的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工程項目名稱;傷亡人數;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簡要經過;已經采取的救助措施和救27、助要求;事故報告單位、人員、通信方法。3、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告后,由辦公室負責人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確需啟動,領導小組組長和小組成員立即趕赴現場。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積極實施應急救援,公司治安部門趕赴事故現場,與當地有關部門一起搞好現場保護,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因排除險情、搶救傷員和財產等原因,確需移動現場物品時,應做出標記和詳細記錄,最大限度地保護現場、保留痕跡和物證。(4) 有關規定和要求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的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和救援人員應28、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及時調整確保組織的有效落實。 按照任務分工和事故的性質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指揮通訊、救護、搶修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按專業分工每年訓練一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 對員工進行經常性的應急常識教育。指導和組織群眾采取各種措施進行自身防護和互救工作。 建立完善各項制度。(1)值班制度,不分晝夜,只要施工,事故現場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必須有人值班。(2)檢查制度,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定29、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每月檢查一次。(5) 具體實施(一)、責任分工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報警、指揮義務救援隊員組織人員疏散并疏通道路、迎接救援車輛;負責、組織義務救援隊員救助;施工員、安全員負責組織義務隊員在相關隊伍、部門的配合下根據預案實施救助并保護好現場;應急辦公室負責組織現場工作人員疏散、人員緊急救助、通知醫院急救。(二)、發現事故,報警階段 1、主要報警方式:使用電話或其它方式向公司和集團公司報告; 2、向120報警主要內容: (1)、報警人部門電話號碼、姓名或身份; (2)、事故發生的地點、部位;(3)、人員傷勢大小情況。 (三)事故處理: 確認事故后,應立即做到:130、 現場人員迅速運用既有預案進行救援,并將實情報告給場部負責人;2 工地負責人采用多種形式與現場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掌握事件、事故的進展情況;3 如人員傷勢嚴重,應立即向120報警,通知就近醫療急救準備救助,指派專人在主要道口迎接救助車輛; (四)、人員疏散、傷員救助階段確認事故后,應急領導小組發出疏散命令,義務救援隊員應立即通知現場作業人員進行疏散。1、人員疏散及傷員救助 (1)派出一名義務救援隊員組織有關人員沿安全指示方向疏散; (2)阻止人員進入有危險的場所; (3)相關人員疏散到就近安全地帶集合,由作業隊對疏散出來的工作人員逐一清點并上報場部;醫院救護人員及作業隊疏散出來的人員隨時準備救護31、傷員;2、事故救援(1)在場的應急領導小組成員、管理人員迅速組織救援,根據人員傷勢情況決定是否向“120”報警。 (2)作業隊義務救援隊員接到通知后,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到達現場后立即按照指揮人員啟動的救援預案進行救援;救援的原則:一是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則;二是先控制、后救援的原則;三是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梁場管理事件事故應急響應聯系方式應急指揮中心地點XX第一公司工程有限公司昭化制梁場應急響應領導組成人員名單和聯系方式序號姓名單位職務小組職務手機號碼備注1魏振智梁場場長組長2孟令智梁場總工程師副組長3孟慶雨梁場副場長副組長4陳慕天安質部部部長組員5劉洪兵工程管理部部長組員6李媛媛計財部部長組員7張 明綜合管理部部長組員8王光華試驗室主任組員9崔云飛設備物資部部長組員10彭鳳榮專職安全員組員11陳玉棟鋼筋工班工班長組員12陳志強模板工班工班長組員13王志鵬混凝土拌和工班工班長組員14陳建章混凝土澆筑工班工班長組員15柯秀建預應力工班長組員16頡天勝起重工班長組員應急響應相關單位和聯系方式序號相關單位或部門部門電話備注1急救昭化鎮人民醫院2火警廣元市消防大隊3匪警昭化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