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項目投資可行性方案(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1511
2024-01-04
22頁
185.50KB
1、一、項目實施背景2二、項目實施目標與建設標準4三、項目實施內容5(一)牧草種植方案及標準5(二)項目經濟效益8四、投資概算與籌措9五、項目單位、任務分工與進度安排10六、項目組織和保障措施11七、項目主管部門審核意見13附表:項目承擔單位情況14一、項目實施背景為了提高我國奶業生產和質量安全水平,2012年農業部和財政部啟動實施了“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并制定了2012年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項目實施指導意見,在苜蓿優勢產區和奶牛主產區建設高產優質苜蓿示范片區,通過組織苜蓿標準化生產加工,強化科技支撐、突出產品質量、轉變傳統飼草生產加工方式,實現苜蓿增產提質,逐步建立健全我國新型的苜蓿飼草產業2、體系,為奶牛生產提供優質牧草,為現代奶業建設和奶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保障。項目建設是為養殖業發展提供優質苜蓿草產品,從根本上提高了養殖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沒有牧草產業的發展壯大,特別是苜蓿產業的發展壯大,發展健康高效養殖便無從談起。*以半農半牧的生產方式為主,養殖業主要的飼料來源是干玉米秸等,其營養價值極低,是非常粗放的能量飼料,沒有任何的蛋白飼料,很少飼喂苜蓿等高蛋白飼料,主要原因是草原面積雖然很大,但是人工種植苜蓿的農牧民原非常少,苜蓿草產品遠遠滿足不了養殖業的需要,本項目建成后,苜蓿單產水平明顯提高,旱作條件下年畝產達到400公斤以上,灌溉條件下年畝產達到800公斤以上。3、苜蓿產品質量明顯提高,達到國家標準2級以上,粗蛋白含量達到18%以上,相對飼用價值達125%以上。苜蓿草產品數量滿足了周邊養殖業特別的當地奶牛的需要,奶牛飼喂示范片區苜蓿草產品以后,生鮮乳質量明顯提高,乳蛋白含量達到3.0%以上,乳脂肪達到3.5%以上。*受草原“三化”的影響,天然草地超載過牧,飼草料供不應求,致使草原的生態、生產和農牧民的生活問題得不到有效改善和提高。建設并合理利用草牧場不僅可以提高草地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可滿足家畜對飼草料的營養需求,提高抗災保畜的能力,同時也成為農牧民新的經濟增長點。尤其是進入“十一五”以后,草牧場建設在生產、生態、生活中的地位日趨重要。針對我區目前4、草原退化、畜牧業與生態恢復協調發展等問題,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生產手段,科學管理草原、合理利用草原。因此,采用合理先進的技術措施持續不斷地加大人工草牧場建設力度,高效生產足量的優質草產品,增加飼草供給,對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經濟發展、農牧民增收至關重要。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提出了退牧還草,保護生態環境的發展戰略,而畜牧業的發展,牲畜數量不斷增加,要保持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實施人工種草是當務之急。*位于鄂爾多斯市西南部、內蒙古自治區最南端,地處毛烏素沙地腹部,九曲黃河三面環抱。全旗轄6個蘇木鎮59個嘎查村,行政區劃東西104公里,南北194公里,總面積11645平方公里。*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5、氣候,全年日照2800-3000小時,大于等于10,有效積溫2800-3000,年平均溫度6.7,年降雨量為300-400毫米,年蒸發量2200-2800毫米,年平均風速3.4米/秒,無霜期130-140天。項目建設地點位于*南部*鎮原八一牧場,水土條件優越,適合人工苜蓿種植。項目區內渠、路、林、電、水基礎設施齊全,現已開發集中連片牧草種植基地8000多畝,其中已種植優質苜蓿3800畝,畝產干草300公斤,干草年總產量在1200噸左右。綜上所述,該項目的建設符合草原綜合開發治理,飼草飼料綜合開發利用,又符合鄂爾多斯市農業結構調整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實際。所以該項目的建設十分必要,也是切實可行6、的。二、項目實施目標與建設標準(一)項目任務指標項目區承擔苜蓿草種植任務1500畝,種植品種為金皇后。按照每畝600元補貼標準,補貼資金總計為90萬元。使示范區苜蓿單產水平得到提高,灌溉條件下畝產達到850公斤。苜蓿草產品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粗蛋含量達到18.3%以上,相對飼用價值達到128%。奶牛飼喂示范區苜蓿產品后,乳蛋白含量達到3.2%,乳脂肪達到3.7%。(二)項目實施地點按集中連片天然草地面積建設原則,選擇適合種植苜蓿草的土地6000畝。項目區地址在鄂爾多斯市*鎮八一牧場。基地片區四至邊界拐點數據分別是X=4214626,Y=297421;X=4213196,Y=299073;X=427、11258,Y=297204;X=4212430,Y=296110。(三)建設標準1、建設面積。按集中連片天然草地面積建設原則,選擇適合種植苜蓿草的土地6000畝。項目實施后在原有基礎上,新增3000畝苜蓿草種植基地,總面積達到6000畝,種植品種為金皇后。2、產量總體提高。示范區建成后,預計灌溉條件下畝產達到850公斤,苜蓿草產品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粗蛋含量達到18.3%以上,相對飼用價值達到128%。奶牛飼喂示范區苜蓿產品后,乳蛋白含量達到3.2%,乳脂肪達到3.7%。3、產銷結合。苜蓿草產品除供本企業用外,還與奶牛養殖小區簽訂供銷合同。飼喂苜蓿后,使產出的生鮮乳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乳蛋白含量8、達到3.2%,乳脂肪達到3.7%。4、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示范區基本形成標準化種植、科學管護、合理利用和良種入田的生產模式。通過5年項目建設,項目實施區內人工草牧場牧草產量比非項目區牧草產量提高15%以上。推廣應用優良牧草種子和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方案或規程;推廣應用干草調制、青貯料制作、草顆粒研制草產品加工技術方案或規。5、完善相關制度。包括建設、實施、生產、管理、匯總等方面制度,形成書面材料,存檔備查。并把種植方法及取得經驗編制成手冊,供學習培訓用。(三)項目經濟效益經濟效益:通過種植優質牧草,培肥地力,改善農田灌溉條件,提高產出效益,并實現畜牧業增效增產增收。項目將建成6000畝優質牧草基地9、,畝產可達850公斤以上,年產牧草達5000噸。企業年純利潤在300萬左右。社會效益:通過培肥地力、完善小型水利基礎設施,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改善農民勞作條件,提升勞動生產率;通過改善耕地土壤結構、拓寬了耕地宜種范圍,有利于項目區種草養羊生產基地,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通過完善項目區灌排體系,增強抗旱抗澇能力,可以有效避免和減少自然災害發生帶來的損失。項目區建成后,項目直接受益農民150多戶1000多人,每年人均收入可增加3000元。環境效益:項目通過完善渠路林電水基礎設施、種植牧草等工程措施,將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三、項目實施內容(一)項目單位原有基礎情況項目區現有集中連片的10、土地10000畝,現已平整開發出5300畝苜蓿草種植基地,已有苜蓿草種植面積4000畝,架設高壓線路板11里,低壓線路7公里。現在機電井31眼,鋪設管道13000米,現有保爾噴灌13臺,人工噴灌24大套。架設變壓器4臺,電增容320千瓦。渠路林電基礎設施基本齊全。牧草種植、收獲機械不完善,儲草棚、青貯窖、農機庫需要繼續擴容。(二)2012年項目建設單位內容2012年苜蓿草建設以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種植為主,建設重點是增加苜蓿草種植收獲機械,提高機械化水平,引進先進的苜蓿草種植新技術,提高苜蓿種植標準化水平。1、牧草種植方案及標準根據*干旱少雨、土壤沙化的種植條件,更新品種,推廣使用高產、優質11、抗逆性強的苜蓿優良品種。推廣應用苜蓿種子丸化包衣、根瘤菌接種、地膜精量穴播、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高產集成技術。重點推廣應用刈割收獲、壓扁、田間快速脫水、莖葉同步干燥、收割機械組裝配套、田間快速打包、高密度草捆加工等關鍵設備和技術。(1)草種的選擇草種:根據*土質氣候特點,選擇返青早,枯黃晚,利用期長的牧草種子金皇后;一年可刈3次,產量高而穩定;紫花苜蓿葉寬、葉量多,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紫花苜蓿被譽為“牧草之王”,耐瘠、耐寒、適應性強。草種來源:為確保草種質量,在*農牧業局統一購進。(2)種子處理豆科牧草用甲基纖維素作粘合劑拌根瘤菌,所有草種播前都有滅鼠藥浸種。(3)基肥準備播種前應施底肥,多數12、用羊糞作底肥,少量肥料為復合肥和磷肥(發酵后),用肥量依土肥現狀畝施510kg,豆科牧草還應施磷肥及鉀肥。(4)播種技術播種季節,以春播為主,春播應在56月進行,否則過早播種地溫低不利于萌發,過遲雜草叢生影響牧草幼草幼苗生長。草種用量,按單播牧草理論量播種即可,按人工飼草地1.5kg/畝。(5)測土配方施肥等高產集成技術推廣和應用需肥特點:苜蓿是豆科作物,可以固氮,因此對氮的需求低于磷和鉀,磷對苜蓿增產有重要作用。苜蓿對鉀的需求量很大,缺鉀造成苜蓿蛋白質含量降低、品質下降。鈣、鎂、硫對苜蓿生長發育、生理生化反應有一定的作用,目睹對鈣敏感,苜蓿體內鎂的分布不均勻,缺鎂苜蓿就會褪綠,影響生長。苜蓿13、對硫的需要量很大,硫不足時蛋白質合成受阻。苜蓿對鋅屬于中等敏感作物,硼是影響苜蓿種子形成的重要微量元素,鉬是影響共生的固氮微生物所必需,對固氮有重要作用。施肥技術:中等肥力水平下紫花苜蓿年生育期每畝施肥量為農家肥15002000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250300千克),氮肥810千克、磷肥79千克、鉀肥89千克。氮、鉀肥分基肥和二次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化肥和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混合施用。基肥:畝施農家肥1500200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250300千克,尿素56千克、磷酸二銨1520千克、氯化鉀78千克。推薦接種根瘤菌。追肥:每次刈割都會帶走一定的養分,因此在刈割后應進行施肥,一般追肥二次,每14、次畝施尿素4千克、氯化鉀45千克。根外追肥:如發生缺素癥狀,可采用頁面噴肥,有針對性的噴施0.3%磷酸二鉀、0.02%鉬酸銨或0.2%硫酸鋅或0.2%硼砂水溶液,以補充磷鉀和微肥的不足。病蟲防治:對草地合理施肥,除去草地周圍的雜草,進行合理管理。不采用化學除雜方法,避免藥物留量超標,使生產的草產品成為綠色產品。一是加強植物檢疫,防止病蟲隨種子一起引入;二是若發生病蟲害,施用化學藥劑,使用殺菌劑、殺線蟲劑、殺蟲劑消滅危害牧草的病菌和害蟲。(6)節水灌溉工程設施、田間灌溉排供體系建設數量及規模該項目區打深水井31眼用于灌溉,采取噴灌灌溉的方式。主要用卷盤式噴灌機20臺,主要采取節水措施如下:(1)15、噴灌管道長,管道沿程水頭損失是重要的能源消耗。增大管徑可以降低能耗,但同時也增加了投資費用,因此在管徑涉及時,兼顧考慮這兩方面。(2)加強噴灌的科學管理,嚴格控制噴水時機和噴水量,對增產節水都有重要意義。適當增加噴水次數,降低噴水的噴水量,注意天氣預報,看天噴水,以充分利用天然降雨,也可收到節水的效果。(3)專人專責。設專人負責噴灌情況,視土壤情況而定噴灌時間喝噴灌量,減少不必要水資源浪費。四、投資概算與籌措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其中土地流轉費用300萬元;渠路林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600萬元;設備購置及安裝費用500萬元,前期調研、咨詢、培訓費用為10萬元,其他前期費用90萬元。 資金籌16、措:申請銀行貨款600萬元,占總投資的40%;申請財政補助資金300萬元,占總投資的20;項目單位自籌資金600萬元,占總投資的40,項目單位自籌資金來源于經營的企業自有資金。 為確保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項目單位將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資金實行專人管理、專戶儲存、專賬核算。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合理安排使用資金,確保不留資金缺口,使項目按期投產。公司承擔項目任務量1500畝,按照每畝600元補貼標準,補貼資金總計為90萬元。補貼資金具體分配情況:購進先刈割收獲、壓扁、等關鍵設備80萬元擴容儲草棚、堆儲場、青貯窖、農機庫5萬元購進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苜蓿優良品種5萬元五、項目單位、任務分工與進度安17、排1、項目單位、任務分工內蒙古*農林牧水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15日,注冊資金2000萬元。是一家集蔬菜、花卉種植、園林綠化和農產品開發、觀光農業等生產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農牧業民營企業。公司現有總資產5000萬元,現有從業職工130人,其中有高中初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7人,涵蓋了畜牧、農業、有機產品加工、信息技術、財經、營銷等領域。聘請了內蒙古農業大學農學院崔世茂教授為公司的技術總負責人,負責推廣農牧實用科學技術。公司擁有挖掘機、平地機、壓路機、四驅動拖拉機、懸耕機、牧草種子播種機、大型噴灌等農業機械。項目區內渠、路、林、電、水基礎設施齊全。配套有青貯窖、機械庫、圍欄、肉豬養殖、18、肉羊養殖、肉牛養殖、土雞養殖等配套工程。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規模化種植經營模式,帶動項目區周邊5000多農戶致富,實現人均年增收3000元,是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作為項目的具體實施單位。公司選派政治思想好,業務技術精,奉獻精神強的業務骨干作為成員。在項目實施中,采取公司+ 基地的運作模式組織實施,實行績效考核、目標管理,采取企業運作的方式,負責項目實施。同時成立項目協調小組,為項目的有效實施提供了組織保障。2、進度安排(1)2012年完成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在原來基礎上新增苜蓿草種植基地1000畝,同年完成4000畝苜蓿基地建設及種植計劃。(2)2013年19、確保原有4000畝苜蓿成活率的情況下,新增1000畝苜蓿草種植基地,灌溉條件下畝產達到850公斤。(3)2014年新增1000畝苜蓿草種植基地,總面積達到6000畝,提高苜蓿產量,使苜蓿草各種指標達到種植目標。(4)2015-2018年,籌建苜蓿草加工廠,力爭當年形成生產能力逐步帶動周邊苜蓿種植產業,真正成為一項支柱產業。六、項目組織和保障措施1、項目組織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將專門成立建設項目領導小組,由公司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項目的方案制定、組織管理、資金籌集、監督檢查等工作;安排技術人員駐點指導,組織技術培訓,編印下發技術資料。同時聘請了內蒙古農業大學有關方面的專家20、教授為公司的技術負責人,負責推廣農牧實用科學技術。按照項目規劃設計組織施工,確保各項技術措施到位,保證施工質量。項目將實行目標管理,分級負責,做到層層有人抓、有人管,保證項目有序開展。2、保障措施資金保障措施:采取1:1的資金配套比例,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籌集建設資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增加對工程建設的投入。技術保障措施:建立技術支撐機制。建立專家指導組,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加強技術指導與培訓,保證建設質量。機制保障措施: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工程管理制度。對項目一律要實行監理,嚴格把好各項目每一個關口,全面提高項目質量。目 21、錄第一章 項目概況11.1項目名稱及主管單位11.2編制依據11.3編制目的21.4編制原則21.5編制范圍31.6可行性研究結論31.7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6第二章 城鎮概況7第三章 垃圾量現狀及預測103.1環衛管理系統現狀103.2垃圾處置流程103.3垃圾處理產業情況103.4生活垃圾成分分析113.5垃圾量現狀123.6垃圾量預測13第四章 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44.1 必要性144.2 可行性16第五章 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及貯存管理185.1垃圾收集方式185.2生活垃圾的貯存管理20第六章 垃圾轉運系統設計226.1垃圾轉運站的設置規劃226.2垃圾轉運站結構型式的選擇236.22、3垃圾轉運站方案設計246.4轉運站防滲方案306. 5 工程規模30第七章 建筑與結構設計347.1建筑設計347.2 結構設計36第八章 公用工程設計398.1給排水398.2消防408.3電氣及控制408.4 交通道路428.5 綠化42第九章 輔助設施以及生產管理與生活中心449.1 地磅房449.2 洗車臺449.3 機修間449.4 加油設施449.5 通訊和自動化儀表449.6 生產管理與生活服務設施459.7 主要電氣設備45第十章 環境保護4610.1 環境保護規定4610.2 水污染影響與控制措施5010.3 大氣污染影響與控制措施5110.4 噪聲、揚塵污染影響及控制措施23、5110.5 除臭與防臭措施52第十一章 職業安全、衛生、防疫5411.1 設計依據5411.2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5511.3 安全衛生防范措施5611.4 衛生防疫措施57第十二章 節能、節水及防腐蝕5812.1 能耗概況5812.2 節能措施5812.3 節水措施5912.4 防腐蝕60第十三章 項目的實施、管理6313.1 實施原則及步驟6313.2項目管理65第十四章 企業組織與勞動定員6714.1 管理機構6714.2 項目定員6714.3 人員培訓6714.4 環衛管理系統68第十五章 工程招投標6915.1 概述6915.2 發包方式6915.3 招標組織形式7015.4 招標方24、式71第十六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7316.1 投資估算7316.2 資金籌措及用款計劃75第十七章 經濟效益分析7617.1財務評價的依據和原則7617.2財務評價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7617.3成本費用、銷售收入及稅金估算7717.4 財務分析7917.5盈虧平衡分析8117.6財務評價結論82第十八章 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分析8318.1社會效益8318.2環境效益84第十九章 存在問題及建議86目 錄第一章 總 論11.1項目概況11.1.1 項目名稱11.1.2 項目建設性質11.1.3 項目建設單位及性質11.1.4 項目單位負責人11.1.5項目建設地點11.1.6 項目建設規模及內25、容11.1.7項目建設期限21.1.8投資規模及資金構成21.1.9 資金籌措21.2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與范圍21.2.1編制依據21.2.2研究工作范圍31.3研究結論3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背景和必要性42.1項目建設背景42.2項目建設必要性62.3項目建設的可行性82.3.1宏觀政策面82.3.2資金籌措的可行性強82.3.3外部配套條件好8第三章 項目建設條件93.1項目地址自然條件93.1.1 地理位置93.1.2氣候狀況93.1.3資源優勢93.2社會經濟條件103.3工程地質情況113.4項目場外資源共享條件123.5項目配套建設條件133.5.1項目供電133.5.2供水與排26、水133.5.3供熱及供氣13第四章 項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154.1主要職責154.2內設機構164.3派出機構174.4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17第五章 項目建設方案185.1建設原則185.2指導思想195.3功能分區與布局195.4建設規模及內容195.5工程設計方案215.5.1土建工程建筑結構設計215.5.2給水排水系統方案設計225.5.3采暖通風方案設計235.5.4電氣設計23第六章 環保及消防和節能256.1項目建設的環境保護256.2環境保護評價266.3消防措施276.4節能要求286.4.1門、窗洞口與墻體節能要求286.4.2電器設備節能要求286.4.3水、電、暖與燃27、氣管網設計要求286.4.4節能管理要求28第七章 項目組織與項目管理297.1 組織機構297.2 項目工程質量管理307.3 項目財務管理307.4 項目管理307.5 工程管理安排317.5.1 工程建設期間的管理317.5.2 工程建成后的管理32第八章 項目的招投標工作338.1招標依據338.2招標范圍338.3招標方式338.4招標組織形式338.5招標組織形式表33第九章 項目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359.1投資估算依據359.2投資估算359.3建設資金籌措369.4建設資金使用計劃369.5資金使用及管理37第十章 項目實施進度安排3810.1 建設進度安排3810.2 項目實施進度直線圖38第十一章 綜合評價401.1經濟效益評價401.2社會效益評價40第十二章 研究結論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