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實施方案提綱(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2302
2024-01-04
8頁
14.37KB
1、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實施方案提綱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實施方案根據水利部文件:水保XX187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實施方案一、建設項目及項目區概況1、生產建設項目概況項目概況包括建設項目名稱、位置、建設性質、總投資等主要技術經濟內容。重點介紹與水土保持相關的生產組織與施工工藝,突出選址、施工場地布置、取料、棄渣、土地擾動、挖填土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況。附開發建設項目工程總體布局圖。2、項目區自然、經濟和生態環境概況1)自然概況重點介紹項目區的地形地貌、地質、氣候氣象、水文、植被、地面組成物質等。地形地貌主要介紹所在地的地貌類型區、地形地勢、溝壑、地震情況,以及代表性地形的坡度、坡長、2、坡形。地質主要包括巖性以及地質構造、構造運動、地震烈度等。氣候氣象介紹項目區所屬氣候類型區及其特點,以及降水、溫度、風力、溫度、日照、蒸發以及災害性氣候等。著重介紹設置在項目區內、或距離項目區最近、或與項目區相似的氣象站多年主要氣象參數統計特征值。水文介紹項目區所屬水系,最底一級河流的基本技術參數,以及主要提水品、排水口的位置及其相關的技術參數。植被介紹項目區所屬植被類型區,以及主要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類型、主要林草種類的名稱、生長狀況、總體覆蓋度等。地面組成物質介紹地面組成物質的種類,以及主要土壤類型及其質地和土壤層厚度等。地面組成物質應從項目區總體上和水土保持防治責任范圍各個分區兩個層面上3、介紹。從項目區總體上,應根據地面組成物質中土、石、沙三者所占地面積的比例,說明是石質、土質或土石質。從水土保持防治責任范圍的分區層面上,應分別說明土壤、裸巖、明沙的面積狀況。土壤介紹,應按照水土保持防治責任范圍分區說明不同土壤類型的分布范圍、面積、土層厚度、質地,或進一步按照各個分區的坡溝位置說明相關參數。2)社會經濟概況主要介紹項目所在縣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產業結構等情況。3)生態環境概況主要介紹項目區綠化情況,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狀況。3、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預測的水土流失重點區域、工程征占地、防治目標、措施布局、主要工程量和實施進度安排等。附水4、土保持防治責任范圍示意圖二、水土保持監測布局1、監測目標與任務根據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項目實際情況,確定監測的目標和任務。由于開發建設項目的類型、主體工程建設階段不同、所處水土流失類型區和水土保持“三區”不同、所屬行政區等不同,不同的開發建設項目具有不同的治理要求。因此,監測目標和任務應根據工程具體情況確定。2、監測范圍及分區根據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的規定,結合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分析確定監測范圍及其分區。3、監測重點及監測布局根據確定的監測范圍及其分區,分析確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監測的重點地段和重點對象,提出監測點布局。監測點可以根據監測目的、指標的不同,分為觀測樣點和調查樣5、點。觀測樣點要有設施設備的配置設計,調查樣點要求設立標志,根據監測指標采用相應監測儀器或設備進行量測以獲取數據。不同類別開發建設項目監測重點監測區域主要為:礦業開采工程:露天采礦的排土場和鐵路,以及專用線鐵路和公路,集中排水區下游。交通鐵路工程:施工過程中棄土場、取土場、大型開挖破壞面和土石料臨時轉運場,集中排水區下游和施工道路。電力工程:電廠施工中棄土場、取土場、臨時堆土場、施工道路和火力發電廠運行初期貯灰場。冶煉工程:施工中棄土場、取土場和運行期添加料場、尾礦場,施工和生產道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棄土場、取土場、大型開挖面、排水泄洪區下游、施工期臨時堆土場。建筑及城鎮建設:施工中的地面開6、挖、棄土和土料的臨時堆放地。其它工程:施工或運行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和工作面。4、監測時段和工作進度根據主體工程施工計劃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確定監測時段及工作進度。一般情況下,監測時段包括開工之前、施工準備期、工程建設期、水土保持措施試運行期等各個階段。三、監測內容和方法1、監測內容根據工程項目的生產組織和施工工藝特點,分析確定項目開工之前、施工準備期、工程建設期、水土保持措施試運行期等各個階段的主要監測內容。開工之前主要是對監測范圍的地形地貌、地面組成物質、植被、水文氣象、土地利用現狀、水土保持措施與質量、水土流失狀況等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掌握項目建設前項目區的水土流失背景狀況。主要采7、用現場觀測、測試和資料分析等方法進行監測,范圍涉及項目的全部防治責任區。施工準備期、工程建設期間主要是對水土流失及其影響因子進行監測,包括工程擾動土地面積、降水、大風、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水土流失災害等,監測評估項目建設期間的水土流失動態。主要采用現場巡視監測、定點監測相結合的方式,目的是隨時對施工組織和工藝提供建議,以保證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試運行期主要是對水土保持措施數量、質量及其效益等進行監測,主要包括攔渣工程、護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導工程、降水蓄滲工程、臨時防護工程、植被建設、防風固沙工程等措施的數量、質量。同時,根據監測數據分析確定工程項目是否8、達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目標。2、監測指標與控制節點依據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程,結合各監測分區的水土流失特點,提出每項監測內容的具體監測指標。針對每個監測指標,分析確定監測的方法、頻次、必需的設施設備和數據記錄格式。對于重點地段和重點對象,同時確定監測指標數據記錄表、觀測數據精度和數據分析方法等。列表說明每個監測點的監測設施設備配置。對于設施復雜、需要安放設備的監測點,應進行設計,說明設施的規格尺寸、結構、施工布設要求,明確設備的規格、型號、安裝位置及操作、維護程序。四、預期成果及形式1、數據記錄對數據記錄成冊。如果數據較多,又不能在監測報告中全部列出時,可以單獨成冊,作為報告的附件。對于水土9、流失危害,應附專項調查報告。2、重點監測圖重要棄土場要提供千分之一地形圖3、水土保持監測報告包括水土保持監測季度報告表,水土保持監測總結報告。監測季度報告表,工程建設期間每季度的第一個月內報送,同時提供大型或重要位置棄土場的照片等影像資料;因降雨、大風或人為原因發生嚴重水土流失及危害事件的,于事件發生后1周內報告有關情況。監測總結報告,包括建設項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況,重點部位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結果,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監測結果,土壤流失量分析,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監測結果,結論等章節。4、附件1)附圖圖件包括項目區地理位置圖、水土保持防治責任范圍圖、監測點布設圖、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置圖、監測設施典型設計圖。照片主要是水土保持工程實施期間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動態照片。2)附件包括監測技術服務合同和水土保持方案批復函。五、監測工作組織與質量保證體系1、監測人員組成明確主持和參加監測的人員及其職稱、專業和分工。2、監測質量控制體系分析提出野外觀測、圖像圖形編制、數據整編、結果分析等環節的工作制度,包括數據登記與審查、工作總結、工作報告、文檔管理和成果審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