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小學語文特崗教師成長助力項目網絡實施方案(1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067
2024-01-05
12頁
30.33KB
1、“國培計劃”(2014)示范性綜合改革項目青海省小學語文特崗教師成長助力研修項目網絡研修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教師20136號)、教育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國培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師廳20141號)等文件精神,根據關于組織2014年“國培計劃”示范性綜合改革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教師司函201428號)的工作部署和青海省小學語文特崗教師成長助力研修項目的具體要求,特制訂本方案。一、研修目標本次青海省小學語文特崗教師成長助力研修項目為跨年度、分階段連續遞進式培訓,設置了三個階段的網絡研修,研修目標如下:1.通過網絡2、研修課程學習、網絡研修活動和微小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的網絡研修,將專家引領學習、網絡自主學習、同伴協作學習相結合,將研修學習、在崗實踐和教學研究相結合,提升小學語文特崗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研究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2.通過網絡研修,引導和幫助特崗教師總結教學經驗,塑造教學風格,凝練教育思想,促進教師螺旋式發展,為青海省培養一批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帶頭人和骨干培訓者。3.通過項目實施,幫助特崗教師學會使用教師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開展網絡常態研修,掌握網絡研修方法,養成網絡研修習慣,助力可持續的教師專業發展。同時,組建青海省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修團隊,探索建立骨干教師常態3、化培訓模式。二、參訓對象青海省小學語文特崗教師50人三、研修安排本次培訓由青海師范大學與中國教師研修網聯合實施,采取混合式培訓模式對青海省小學語文特崗教師50人進行為期3年的培訓,將集中面授和網絡研修相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將研修學習和教學研究相結合。網絡遠程研修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完成80學時的研修任務。(一)2014年-2015年第一階段網絡研修。本次培訓采取任務驅動式研修模式,圍繞“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能力”主題,通過網絡課程學習、網絡研修活動、學員自我反思實踐等形式,深化面授學習,引導學員邊學習,邊研討,邊實踐,邊提升。本階段共設置了三個任務包,研修網為每個任務包提供相應4、的網絡研修課程和研修活動工具支持。任務包具體內容如下:階段任務主題任務簡介研修活動作業課程名稱2014年-2015年第一階段網絡研修任務一:熟悉平臺規劃發展熟悉網絡研修平臺,裝飾自己的個人空間,去教師工作坊熟悉學習伙伴。學習相關課程,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選擇參加“網絡家園我來啦!”研修活動在線提交一份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該任務為學員提供平臺操作課程和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任務二:提升課堂教學能力學習“備課”“上課”關鍵技能提升課程,參加研課磨課研修活動,提交一篇教育敘事。參加“三同三案”磨課活動:教師首先線下撰寫“教學設計案,通過同伴互助的線上集體備課,教師再線下備課生成修正實施案,學員在上課后,5、結合聽課意見,撰寫教學反思并最終生成精品打磨案。在線提交一篇教育敘事:發表自己教學工作中發生的富于啟發性的小故事。該任務為學員提供“備課”“上課”關鍵技能提升課程。任務三:在崗實踐學以致用運用研修所學進行在崗實踐,參加觀課評課研修活動,總結反思,學以致用。參加觀課評課活動:針對磨課活動中反映出的共性問題,由培訓者組織在線上發起有針對性的觀課評課活動,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線提交一篇研修總結作業:總結自己在本階段培訓中的經驗與不足,歸納個人本階段研修中的收獲與成長。該任務為學員提供網絡校本研修理論實踐方面課程(二)2015年-2016年第二階段網絡研修。本次培訓采取任務驅動式研修模式,圍繞“6、提升教師的技術應用和教學研究能力”主題,通過網絡課程學習、網絡微課大賽、微小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形式,以評促學,以教帶研,以研促教,教研結合,提升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本階段共設置了三個任務包,研修網為每個任務包提供相應的網絡研修課程和研修活動工具支持。任務包具體內容如下:階段任務主題任務簡介研修活動作業課程名稱2015年-2016年第二階段網絡研修任務一:應用技術助力教學學習信息技術應用相關課程,提交助學微課作品,參加微課大賽活動,提升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方法與技能。參加網絡“微課大賽”研修活動在線提交一份助學微課作品該任務為學員提供信息技術應用課程任務二:教學研究優7、化教學學習骨干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提升相關課程,提交一份微小教育教學課題報告,參加課題成果展示活動,提升有效教學研究能力。參加微小教育教學課題成果展示活動在線提交一份微小教育教學課題報告該任務為學員教育教學研究理論方法與實踐課程。任務三:在崗實踐學以致用運用研修所學進行在崗實踐,參加研修總結推優活動,提交研修總結作業。選擇參加研修總結推優研修活動在線提交研修總結,總結自己在本階段培訓中的經驗與不足,歸納教學評價或課題研究的路徑和方法。(三)2016年-2017年第三階段網絡研修。本次培訓采取任務驅動式研修模式,具體培訓主題待定。四、研修方式本次小學語文特崗教師成長助力研修項目努力使線下培訓與線8、上研修方式有機融合,將集中面授與網絡研修相結合,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研修學習與教學研究相結合,示范引領與反思體驗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網絡研修階段綜合采取網絡課程自主、網絡研修活動、學員自主反思實踐等研修方式,通過“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網絡研修平臺,開展骨干教師常態研修。五、管理與服務本項目由青海師范大學和中國教師研修網成立聯合項目組,共同負責實施項目的網絡研修階段工作。(一)青海師范大學青海師范大學整體統籌管理本次小學語文特崗教師成長助力研修項目。網絡研修階段,安排教師工作坊坊主,坊主可任命骨干學員為副坊主,共同做好本坊管理與服務支持工作,設計、組織、引導參訓學員開展網絡研修。坊主主9、要工作職責如下:1.根據本項目需要,將集中面授期間的教學視頻使用flv格式上傳至工作坊,供學員后續學習使用。2.將集中面授和網絡研修統籌考慮,精心設計和組織指導“三同三案”磨課、觀課評課、網絡“微課大賽”、微小教育教學課題成果展示等重點網絡研修活動。引導學員積極參與網絡研修各項學習,解答學員學習疑問。3.定期撰寫研修簡報與挖掘整理研修成果,做好本坊學員的考評與總結工作。(二)中國教師研修網中國教師研修網作為網絡研修平臺提供機構,協助學院做好網絡研修工作,提供網絡研修平臺支持和課程支持。主要工作如下:1搭建小學語文特崗教師成長助力研修項目教師工作坊,生成學員和坊主賬號,提供相應課程資源。為教師工10、作坊坊主提供平臺支持服務,提升院校項目管理人員和教師工作坊坊主的網絡研修領導力和指導力。2網絡研修過程中,解答教師工作坊主的培訓與操作問題,協助引導學員應用平臺開展網絡研修。3及時維護網絡研修首頁,加強與院校項目管理人及坊主的溝通合作,挖掘研修成果、總結研修經驗,撰寫網絡研修項目階段簡報與總結報告。六、考核評價本項目網絡研修滿分100分,60分以上為合格學員,60分以下為不合格學員。學員研修結束并集中面授考核和網絡研修考核均合格,頒發國培計劃小學語文特崗教師成長助力研修項目結業證書。網絡研修考核分為任務學習與拓展學習兩項,任務學習為必做項,占比70%,以考核任務成果和課程學習情況為主;拓展學習11、為選做項,占比30%,以考核教師借助社區開展互動交流與協作學習等行為產生的學習積分為主,每10個積分累計轉換成績1分,最高折合30分。具體考核細則如下:任務學習70分階段任務任務安排分值課程學習每觀看40分鐘計1分。(單位:分)參與活動每參與1個活動,計3分。(單位:分)撰寫作業提交1篇作業計4分。(單位:分) 互評作業互評2篇作業計2分。(單位:分)第一階段網絡研修任務12428分任務2834217分任務3134210分第二階段網絡研修任務1434213分任務2734216分任務3426分拓展學習30分貢獻積分寫作業:2個積分/1篇傳資源:2個積分/1篇寫日志:2個積分/1篇活躍積分看課:112、個積分/20分鐘評分(作業、資源):1個積分/1次評論(課程、作業、日志):1個積分/1次關注同伴:0.1個積分/1次參與活動:1個積分/1次魅力積分作業、日志被評論:1個積分/1次作業被推優:20個積分/1次;資源被推優:2個積分/次(被學友評分為10分);1個積分/次(被學友評分為8分);資源被下載:1個積分/1次說明:1.拓展學習積分包括:貢獻積分、活躍積分和魅力積分,每10個積分累計轉換成績1分;2.學員每天的積分有上限,最多為40積分/天。3.學員在項目期間的總積分無上限,但最多可轉換成績30分。七、跟蹤指導(一)依托“網絡社區”,提供常態化跟進服務中國教師研修網是教育部“教師網絡研13、修社區建設試點”項目的唯一承擔機構,即使培訓項目結束,“網絡社區”和“學科頻道”仍常態運營,跟蹤指導,以滿足受訓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二)依托研修平臺,為個人提供工作室及永久服務培訓結束后,中國教師研修網會持續開放學員學習期間使用的研修平臺和個人空間,支持培訓者隊伍做好后續在線跟蹤指導。中國教師研修網在網絡平臺上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典型案例,學員在培訓結束后,仍可輕松地進行查閱學習,獲得有效的跟蹤服務。(三)依托網絡教研隊伍,分享交流教育教學熱點難點問題中國教師研修網經過長期積累,擁有了一批專業的網絡教研團隊,既有全國知名的專家名師,也有在歷次研修培訓中脫穎而出的草根明星,他14、們長年活躍在常態運營的研修網各大社區和學科頻道。中國教師研修網定期組織各類網絡研修活動,聚焦教育教學熱點難點,為一線教師提供分享交流的平臺。(四)依托網絡研修工具,提供日常教學助手服務支持訓后跨校研修活動組織、調查統計等豐富的協同研修工具,為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和跨校研修提供研修網獨創自主知識產權的教師研修活動工具平臺(國家軟件著作權證書:軟著登字第0690972號),包括各種協同研修工具。如:討論、問答、資源下載、資源分享、辯論、協作文檔、視頻、評價、課程、在線問卷調查統計等。附件:1.2014年-2015年第一階段網絡研修課程2.2015年-2016年第二階段網絡研修課程中國教師研修網總編室215、014年11月附件12014年-2015年第一階段網絡研修課程任務課程名稱主講專家學時任務一:熟悉平臺規劃發展【平臺操作】小研伴我行:學員篇研修網用戶中心小研團隊【平臺操作】小研伴我行:坊主篇研修網用戶中心小研團隊【平臺操作】小研伴我行:管理者篇研修網用戶中心小研團隊從動機到能力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與實踐顧志躍: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研究員。4高效能教師的成長之路湯豐林:北京教育學院教授4任務二:課堂教學能力提升識字寫字的教學備課呂俐敏:漢字學博士,副教授,北京教育學院初教系系主任。陳曉波:北京教育學院初教系 教育哲學博士。劉娜娜:北京市朝陽區優秀青年教師,北京市華僑城黃岡中學。李潔玲:16、北京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 北京小學教學主任。7閱讀教學(文學作品)備課陳琳:副教授 北京教育學院教師教育人文學院副院長陳莉:博士,副教授,北京教育學院初教系;趙鑫馨: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周燕:北京市石油學院附屬小學;陳曉波:北京教育學院初教系教育哲學博士7閱讀教學(實用文章)備課王漫:博士,副教授,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系主任 ; 邱曉云:清華附中 牛小溪: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 張彥蘭: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4習作教學備課談文玉 北京市特級教師 、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教師劉悅:北京市特級教師、 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院長助理王競:北京市西城區玉桃園小學教學主任;郭琳:北京市西城區宏廟小學教師張秋17、玥:北京市西城區黃城根小學教學主任4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備課申宣成: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教研員 博士徐麗艷:鞍山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陳錚:北師大版語文教材 副主編林忠慧: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王曉英: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教學副校長;于明: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教師;柏春慶:海淀區冷泉小學吳錦蓮:北京市海淀區西二旗小學 教學主任4專業素養提升陳暉: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薛曉光: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趙景瑞:特級教師,北京崇文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燕:海淀區學科帶頭人 北京市石油學院附屬小學5課堂教學內容組織王化英:北京市學科帶頭人 四季青學區教學副校長路紅梅: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教學主任樊微18、微: 北京市石油學院附屬小學侯杰穎:北京市骨干教師 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宋春艷:北京石油附小于京莉:北京石油附小5學習動機激發穆倩:中關村第一小學全藝 :中關村第一小學張征 :中關村第一小學羅蘭:宣師一附小劉欣: 宣師一附小2教學信息傳遞與互動楊小紅:北京市骨干教師 、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中心小學教學主任王萌:北京海淀區雙榆樹中心小學教師鄭玉:北京海淀區雙榆樹中心小學教師李潔玲:北京市學科帶頭人、 北京小學教學主任2內容組織周金萍:北京市骨干教師 翠微小學科研副校長郝 倩;北京市骨干教師,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教學主任賈雪芳;海淀區語文學科骨干、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 語文教師張迎春:海淀區學19、科帶頭人 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教師李 紅:北京海淀區翠微小學教學主任;趙樂林;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教師3多向互動王忠慧:北京市骨干教師 北京市海淀區田村中心小學校長李 薇:北京市海淀區田村中心小學教學主任羅世娟;北京市海淀區田村中心小學教師丁玉茹:北京海淀田村中心小學教師4強化反饋呂俐敏:漢字學博士,副教授,北京教育學院初教系主任劉娜娜:北京市華橋城黃岡中學教師劉曉:北京市朝陽區安慧北里小學教師張寶萍:北京市骨干教師 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教學主任3課堂調控牛玉璽:北京市骨干教師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教研員趙麗娜:北京市海淀區第二實驗小學教師朱凌燕: 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教師張海宏:北京20、市骨干教師 、 中關村第一小學教學主任丁艷青: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教師楊雪飛: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教師4學習指導李潔玲:北京市學科帶頭人 北京小學教師穆倩:北京市骨干教師,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教學主任李榮霞: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教師張征: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教師龐鈺:北京市骨干教師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教研員張瑾:朝陽區學科帶頭人 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8課堂觀察技術與課例研究方法周衛:中國教師研修網培訓總監,上海教科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5任務三:在崗實踐學以致用自主參與、互動發展基于網絡的校本研修理念與實踐顧志躍:原上海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中國教育21、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趙聰:北京海淀區教師進修學院前院長,特級教師。北京教育學院教授。5運用研修所學進行在崗實踐,提交研修總結作業。附件22015年-2016年第二階段網絡研修課程任務專題名稱主講人學時任務一:應用技術助力教學微課制作與應用李玉平:北京中關村四小科研主任、鄂爾多斯東勝區引進自由學術人才。4見微知著微課程(T17)華東師大專家團隊3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T17)3微課程應用實踐與思考(T17)3屏幕錄屏軟件Camtasia(T5)3多媒體資源獲取與處理(T4)3音視頻編輯的高級進階(T4)3Flash教學動畫設計與制作(T5)3互動課件開發工具Storyline(22、T5)3Word高級教學應用(T6)3快速課件工具Articulate(T5)3幾何畫板的應用(T6)3概念圖的應用(T6)3PPT的設計及高級教學應用(T5)3Moodle環境下的課程設計與開發(T17)3Flash教學動畫進階篇(T5)3任務二:教學研究優化教學骨干教師的反思特質與研究視角張彬福:首都師范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4骨干教師的課程領導力陳珍國:上海市教委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華師碩士生導師,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兼副書記,上海市特級教師。4基于問題的教學與研究張紅: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特級教師4高效教研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吳瓊:北京教育學院海淀分院研究員。4校本教研與課例研究周衛:中國教師研修網培訓總監,上海教科院教師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4視頻案例研究方法顧泠沅: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前上海教科院副院長4教育敘事與教師教學研究王錦萍:特級教師,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程培訓項目”專家團隊成員。4教育研究課題的程序與方法曾繼耘: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生導師。.4任務三:在崗實踐學以致用運用研修所學進行在崗實踐,提交研修總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