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裝備制造項目規劃設計方案(1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228
2024-01-08
12頁
176.89KB
1、高端裝備制造項目規劃設計方案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規劃方案(一)發展現狀及預期目標1、現實基礎。xxx園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位于xxx園區縣城東南部,西至京九鐵路,南至引清干渠(通順道),東至三江路,北至永定河,規劃區總面積為1168.74公頃,主導產業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目前,聚集區內現有入區企業120個,億元以上企業19個(包括中國水電、東南開關廠、時代石油等裝備制造企業)。區內累計投資3.5億元,形成了“一橫兩縱”的路網體系,基本實現了“九通一平”:完成通路、通郵、通氣、通上下水、通熱、通有線電視,通訊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2009年實現區內生產總值14.63億元、工業增加值10.24億元。2、2、發展機遇。當前xxx園區面臨著京津冀都市圈即將納入國家戰略,河北省加快環京城市群發展,北京城南行動計劃,首都第二機場建設,全市“大三點”組團等“五大機遇”。特別是與xxx園區一河之隔的北京市大興區,圍繞城南計劃的實施,在“十二五”規劃中將發展定位明確為“北京南部現代制造業新區”,重點打造裝備制造業等“四三三”(四大主導: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生物醫藥、裝備制造;三大新興:綠色能源、航空航天、文化創意;三大支撐:生產性服務業、科技創新服務業、都市產業)產業格局,增強了xxx園區裝備制造業與大興集群發展的可行性。3、優勢條件。除了區位等固有優勢外,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最突出的優勢還包括:高端裝備制3、造業集聚初步顯現,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交通裝備制造產業、低碳裝備制造產業、專用裝備制造產業和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產業為代表的企業集群,為高端裝備制造業在xxx園區縣的進一步聚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xxx園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西鄰xxx園區縣城,北距離首都第二機場8公里,與第二機場一河之隔。交通優勢明顯。區域擁有“一路一環三橫兩縱”交通路網結構,一路:京九鐵路從規劃區西部通過,設有貨運站;一環:xxx園區外環貫穿規劃區并與縣城聯通;三橫:廊涿公路、宏圖大道貫穿整個規劃區,涿密高速從規劃區東部穿過。兩縱:大廣高速和106國道從規劃區西部通過。4、預期目標。基于以上分析和考慮,通過未來的努力,xxx園區高端裝4、備制造產業園不僅將成為xxx園區城市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撐,而且將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2022年生產總值達到75億元,年均增長30%,新增就業人口2萬人;到2023年生產總值達到185億元,年均增長20%,新增就業人口4萬人。(二)與城市總體規劃之間的關系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選址位于xxx園區縣城區東部,是城區發展“南進東拓”的“東拓”區域,在xxx園區縣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3“一軸一帶”(廊涿城鎮發展軸、南北城鎮發展帶)的交匯處,符合發展要求。目前,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土地利用規劃現狀已全部調整為建設用地。按照08版總體規劃中心城區遠景發展構想,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位于xxx園區縣空5、間拓展方向遠景城市空間重點向東拓展的主要區域。(三)產業布局及發展規劃1、產業布局。以優化投資環境為保障,以項目引進為手段,加快產業、資金、人才和技術等資源的聚集,重點發展交通裝備、低碳裝備、專用裝備和電子信息裝備四大產業。在空間布局上,產業園從南到北劃分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區、低碳裝備制造區、交通裝備制造區和專用裝備制造區四個板塊。2、發展規劃。(1)交通裝備制造業。面向京津的汽車制造業,以軌道交通車輛研發制造基地等重大項目將在北京南部啟動為契機,積極發展基礎零部件、控制系統、安全系統、制動系統和信號系統等交通裝備配套產業。2022年實現生產總值13億元;2023年,生產總值達25億元。(2)6、低碳裝備制造業。新能源裝備著力推進清潔發電設備,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設備、風力發電成套設備和生物資源利用設備。節能環保裝備重點發展垃圾處理成套設備、水處理設備、新能源城市環保裝備和環境監測儀器等。2022年實現生產總值12億元;2023年,生產總值達35億元。(3)專用裝備制造業。面向國內外重要的工業市場,大力發展煤炭、石油、建材、醫療、精密儀器儀表等專用設備產業,推進裝備的智能化、精密化和集成化。2022年實現生產總值20億元;2023年,生產總值達50億元。(4)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關鍵設備、新型元器件生產設備和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及工模具,大力發展感知城市、智能電網、智能交7、通、智能醫療、城市安防、智能工業、智能物流等物聯網應用裝備。2022年實現生產總值30億元;2023年,生產總值達75億元。 產業園區規劃簡介 所謂產業園區,實際上是由于生產行為和交易行為帶來的一種空間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帶來的相關功能需求和衍生經濟行為,造成了園區不同發展階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間特征,也成為我們定義發展階段特征的主要依據 在當前的經濟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新一輪經濟組織形式的重構,必將是一個復雜多變和漫長的過程,逐步將影響到以實體經濟為主的中國,尤其是對以產業聚集為手段、產業成本為競爭力的園區化發展,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產業園區的發展將更多的符合經濟活動的核心規律,也8、將從一般性的成本競爭轉向為效率的競爭和技術能力的競爭,將從一個規模化園區時代逐步走向“功能化園區”的時代。產業園區的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生產要素聚集1、發展階段:要素群群集階段2、產業聚集動力:低成本導向,由于優惠政策的吸引及生產要素的低成本,導致人才、技術培訓、資本的滑入,但要素低效串配置3、產業發展需求因素:廉價的土地、勞動力、優惠的稅收政策4、園區功能:加工型,單一的產品制造、加工5、與城市發展的空間關系:基本脫離(點對點式)6、由政府的優惠政策等“外力”的驅動7、主要的產業類型: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8、產業空間形態:純產業區,在空間上呈現沿交通軸線布局,單個企業或同類企業聚集9、9、園區增值方式:人們對園區主要活動的關注順序是:貿-工-技。可稱之為“工業產品貿易區”,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貿易鏈”,即通過與區內外、國內外的貿易交換獲取附加值10、代表園區:我國一些發展水平信偏低的產業園區目前尚處于這一階段第二個階段,產業主導特征1、發展階段:產業主導階段2、產業聚集動力:產業鏈導向。各種生產要素重新整合,形成穩定的主導產業和具有上、中、下游結構特征的產業鏈,具有較好的產業支撐與配套條件3、產業發展需求因素:一定的配套服務和研發能力,這時期企業主要依靠外部科學結構和大學的支撐,因園區內企業自身能力較弱4、園區功能:以產品制造為主5、與城市發展關系:相對脫離(串聯式)6、核心10、驅動力:由政府的優惠政策等“外力”的驅動7、主要產業類型: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8、產業空間的形態:純產業區,在空間上呈現沿交通軸線布局,單個企業或同類企業聚集9、園區增值方式:人們對園區主要活動的關注順序是:貿-工-技。可稱之為“高技術產品生產基地”,其增值手段主要是“產業鏈”10、代表園區:我們目前大多數發展較好的高新區基本處于這階段第三個階段,創新突破階段1、發展階段:創新突破階段2、產業聚集動力:創新文化3、產業發展需求因素:高素質人才、較好的信息、技術及其他高端產業配套服務。園區自身能力不斷增強4、園區功能:研發型。科技產業區、制造、研發復合功能5、與城市發展關系:相對耦合(中11、樞軸輻式)6、核心驅動力:內力為主。技術推動、企業家精神7、主要產業類型:技術密集型、創新型產業。高速信息網絡技術、生物技術、新型能源技術、新村料和先進制造技術等重要的新興領域。8、產業空間的形態:產業社區。產業間開始產生協同效應,在空間上形成圍繞產業集群圓層布局9、園區增值方式:人們對園區主要活動的關注順序是:貿-工-技。其增值手段主要是“創新鏈”10、代表園區:中關村科技園、臺灣新竹、法國索非亞高科技園區第四個階段,現代科技都市1、發展階段:財富凝聚階段2、產業聚集動力:高勢能優勢3、產業發展需求因素:高價值的品牌、高素質的人才資源、高增值能力和高回報率的巨額金融本4、園區功能:復合型(事12、業發展中心+生活樂園)。現代化綜合城市功能,產業集聚地,人氣的集聚區、文化的擴散區、資本的融通區5、與城市發展關系:緊密整合(多極耦合式)6、核心驅動力:高價值的“財富級”要素的推動7、主要產業類型: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產業及其他高端現代服務業為主8、產業空間的形態:綜合新域。在空間上城市功能和產業功能完全融合9、園區增值方式:人們對園區主要活動的關注順序是:技-貿-工。以研發中心、研發型產業、科技服務業為主體,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財富鏈”10、代表園區:美國硅谷產業園區規劃基本原則 總體思路:落實 “兩個加快”戰略部署,突出“兩化”聯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實施“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布局調13、整,著力推進“五向發展”,深入推進成長型特色產業園區“1525工程”建設,努力提高園區產業關聯度、集中度和產業特色,以關聯項目形成產業鏈、以產業鏈優化提升產業園區,以產業園區構建產業集群,以產業集群催生特色產業帶,著力推動運行方式集聚化、布局方式集群化、發展方式集約化,使產業園區成為我省壯大提升“73”產業和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載體,為全省工業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支撐。 中機院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必須堅持“五向發展”基本原則。 一、關聯發展原則 圍繞區域主導產業展開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規劃布局,發揮優勢產業、14、優勢企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推進龍頭企業加強標準化建設和實施產品、技術擴散,支持園區內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配”型中小企業開展協作配套,提高產業協作配套水平,推動產業、企業形成配套發展、錯位發展、互補發展的良性格局,提升企業市場適應能力、反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二、成鏈發展原則 堅持把培育完善優勢產業鏈作為新的產業競爭格局下大力發展“73”產業的重要路徑,構建深化產業鏈整合發展的機制,推進企業、項目之間在產業鏈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協作關系,形成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發揮作為優勢產業鏈“鏈核”的龍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帶動作用,推進產業工藝流程再造,提高制造能力、加工深度和產業15、附加值,切實增強企業對產業要素資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綜合成本消化能力。 三、集聚發展原則 強化產業配套能力、公共基礎設施和政策市場環境建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集成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推動產業關聯的企業合理流動、入園發展,推動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集聚發展態勢,增強對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外產業的吸納、集聚和輻射帶動力,使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成為本區域產業集中度最高的區塊,努力擴大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益,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基地、知名區域品牌,不斷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區域產業競爭力。 四、集約發展原則 通過優勢產業集中布局、集聚發展,推動企業精干主體、分離輔助,建立成鏈閉環發展的循環16、經濟發展模式,有效保護環境,實現資源節約利用、綜合利用、循環利用,推進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強化集約節約用地,嚴格生產用地和生產輔助用地的比例,嚴格執行工業建設項目投資強度、建筑密度、容積率等控制性指標,努力提高工業用地綜合利用效率。園區內嚴禁商住房地產項目開發。 五、合作發展原則 堅持把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作為充分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主動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立足省內區域經濟合作,支持跨區域建立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探索產業合作園區或“飛地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建設模式和管理運行機制。立足外向發展,爭取建設一批出口加工區、內陸港、保稅倉庫(保稅物流中心),提高產業園區(產業集中17、發展區)外向度。 產業園區的規劃方法過去的15年我們看到的和正在進行的,都是因為產業活動的總量增加促進的城市擴張,推動了城市化和全球化的過程,也推動了城市功能的提升;我們將要進行的是以空間規劃手段、構建功能性城市區域,引導和推動城市的產業經濟活動能力。新的產業園區規劃,首先要倡導以核心資源聚集為主要目標,空間規劃是圍繞核心資源的服務需求而進行。例如:一個高新園區的成長,更多的會依賴人力資源、技術轉移能力、信息及咨詢服務能力以及展示交易服務能力,在這個核心要素的驅動下,使一個產業的研發、設計、中試、制造得到一定的核心優勢基礎,通過這個平臺功能對外部資源,包括科研機構、產業資本、院校及制造運營企業18、的吸引,以達到一個循環成長的有機過程。(參見下圖所示) 圖例:高新園區的產業構建模式另外,我們更多的看到目前的產業園區的開發是處于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之間,與未來所需要的第四階段有著本質的不同,需要進行一些規劃上的預判和修正,以保證在未來的規劃實施中,有著更具備成長彈性的空間設定。基于未來園區的發展或現有園區升級的需要,我們在園區規劃中,除了關注產業集聚的途徑特征外,還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更多的探討和深入分析:第一、 園區的規劃首先是以產業平臺構建為核心導向,而不是以用地性質和規模設定為主要目標;園區規劃的宗旨是圍繞建設一個產業平臺或者產業服務平臺為核心的,這就要求在規劃的初始,就著重分析和判定,19、這些平臺構建的實際需求和發展途徑,例如:圍繞一個產業技術構建的平臺,核心能力是研發或技術交易能力,就需要圍繞這個能力去建立一個創新科技服務平臺:第二、 要圍繞構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為主要目標,包括城市服務功能的配給以及宜居環境的營造:當前一輪的全球產業分工,實際上是高端資源集聚向歐美、低端要素集聚向中國及東南亞的過程,以成本和規模取勝的時代即將結束,通常意義上的“微笑曲線”也將隨著“金融泡沫”的破滅,開始新的重構過程。我們需要在新的一輪產業板塊及分工中,盡量取得高端戰略的實現,也需要在園區的規劃與發展中做到空間和服務平臺的適應性。打造一個“吸引力中心”和宜居宜業的空間環境同樣是產業園區發展的重要20、基礎。第三、不僅僅需要考慮園區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慮園區內企業的成長性和二次成長培育。園區的服務是園區發展的核心關鍵,但是,大部分園區仍然更加重視僅僅是“招商引資”的初始過程,在園區內部企業的發展服務方面做的很不到位,也是園區發展,甚至在規劃過程中也需要更多關注的問題。我們根據企業的成長需要,提供這樣一個服務平臺和功能是必要的,按照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不同的關鍵服務:按照企業成長路線,提升創新創業綜合服務能力和服務品質規劃構建國際高科技企業孵化器,引進國際孵化項目,與基地產業形成互動設立大學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建立為高成長企業服務的加速器,建立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對接機制, 形成從孵化器到加速器的企業成長服務體系搭建投融資服務平臺聯合銀行、證券公司和中小企業創業板等幫助企業上市設立基地創業投資專項基金與國內外知名的風險投資機構成員建立聯系、開展合作,積極引入國際專業風險投資機構開展投融資擔保業務:借助國家中小企業轉貸款平臺,在基地設立中小企業貸款信用擔保業務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