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項目場地平整設計方案說明(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585
2024-01-08
7頁
283KB
1、設計說明一 工程概況1.1 項目概況本項目地塊平整及護坡工程位于*東區,東捷路以西、東雅路以南,小坑村以北。本項目由*負責建設,我院于20*年*月*日中標本項目勘察設計工作。平整地塊用地紅線面積為4.13萬平方米,紅線范圍現狀基本為原始山體,森林茂盛,地面標高約為1747m,地勢起伏較大。本次場地平整內容包括地塊平整、土石方工程、護坡設計、排水溝及邊坡綠化等工程。本圖冊為場地平整方案設計圖冊,全一冊。項目地理位置圖1.2 本項目測設過程20*年8月4日,我院中標本項目勘察設計工作。20*年8月10日,地形修測完畢。20*年8月26日,方案編制完成并送審。1.3 場地平整設計總體原則根據建設用地2、特點,綜合考慮場區規劃、布置、施工、造價、景觀及與周邊道路、排水設施協調等因素,為使工程具有較好的社會、經濟及環境效益,針對本項目實際情況,擬定本工程總體設計原則如下:(1)場地平整后有利于土地開發利用,與周邊地塊及市政道路銜接良好,同時滿足場地企業用地標高控制總體要求;(2)滿足招標文件精神,滿足地塊使用功能及工程總投資規模;(3)考慮土方平衡,減少土方借土及棄土工程量,可減少環境影響,節約工程造價等。(4)要保護好場區環境和景觀并與周邊相協調;(5)要盡可能縮短工程建設周期, 使工程場地早日投入使用;(6)場地滿足防洪、排水要求。1.4 設計依據1)基礎資料(1)*招標文件;(2)1:503、0*地塊平整及護坡工程測量地形圖電子版(*設計院 20*.08)(3)關于提供BP-J-1地塊豎向標高的復函(潤霖聯字20* 003號)*有限公司2)采用的規范和標準(1)*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規劃局1996年5月發布;(2)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CJJ83-99);(3)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02);(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5)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6)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7)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1版)(8)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4、2011(9)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J15-31-2003 (10) 其它現行有關的國家、省、市頒布的規范、規定。二 工程現狀2.1 水文氣象條件*有限公司項目地塊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蘿崗區所管轄,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豐沛,雨季明顯,日照充足,夏季炎熱,冬季一般較溫暖。在季風環流控制下,冬半年(9月至翌年3月)受大陸冷高壓影響,吹偏北風,天氣相對干燥,降水較少;夏半年(4月至8月)受海洋性氣流的影響,吹偏南風,天氣炎熱,降水量大。根據*區19511993年的氣候資料,場區年平均氣溫21.9oC,極端最高氣溫38.7oC,極端最低氣溫0.0oC;年平均降水量1696.5mm,歷年最大降5、水量2864.7mm,最大月平均降水量288.7mm,最大日降水量284.9mm,常年無雪,無霜期長;年平均風速1.9m/s,極大風速35.4m/s;年平均影響廣州的熱帶氣旋3.2個;年均氣壓1012.3hPa;年均相對濕度77。蘿崗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位于*的東部,總面積約39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2萬人,東接增城市,南鄰黃埔區,西至天河區,北接從化市,地處穗港澳黃金三角洲的中心地帶,水陸交通便捷。轄區內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盛產果蔬、家禽、稻類等農產資源,如蘿崗糯米糍荔枝、蘿崗碧玉荔枝、蘿崗甜橙、大果甜楊桃、大果楊梅、黃皮、番石榴、龍眼、九佛麻雞、火村冰鮮雞等。蘿崗區位于南亞熱6、帶季風氣候區,春秋風和日麗,夏炎冬暖,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在季風環流控制下,48月,受海洋氣流影響,氣候炎熱,降水量大,多偏南風;時年9月至翌年3月,受大陸冷高壓影響,氣候干燥,降水較少,多偏北風。每年510月,多熱帶氣旋,中心最大風力達12級以上,形成臺風,侵襲廣州。2.2 沿線建筑材料(1) 主要材料本工程所需主要材料有:石料、砂料、水、木料、水泥。(2) 供應情況a)石料:本項目所在地未見有良好的基巖出露,在工程中所需的石料如邊坡工程護坡需靠外運供應,部分孤石經檢測符合條件可就地利用。b)砂料:本項目所需砂料可通過周邊道路從外部供應。c)水源:項目周邊為已建成區,也可引市政給水網中水作為7、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d)木料、水泥:本項目所需主材如木材、水泥等均需外購。(3)運輸條件本項目所在地周邊既有道路有:*等,交通運輸條件較好。2.3 場地現狀地塊內植被十分發育,灌木、雜草叢生,部分地方存在廢棄的果林有人管理耕種的菜園、果林,在目測可見范圍內未見孤石,場地內無高壓線通過。現狀場地照片三 場地平整方案設計本工程位于*東區東捷路以西、東雅路以南*有限公司項目地塊,東南側為小坑村,建筑密集,西南側為現狀山體及東二環高速公路。本項目場地為現狀山體,地面標高范圍為17.00m47.00m之間,最大高差約30米。項目東北側現狀東捷路路面標高約為17.00m,北側現狀*標高約為20.00m228、.50m,東南側*地面標高約為16.00m22.00m,西側現狀山體最高峰標高約為52.00m,東二環高速本路段標高約為30.00m32.00m。項目衛星鳥瞰圖3.1場地平整方案一(場地與用地紅線周邊地面基本持平)方案描述:本方案基本擬合用地紅線周邊現狀地面標高,結合考慮場地企業用地規劃標高要求(企業規劃建筑0.00標高對應廣州城建高程為17.46米),綜合各方面因素,提出本方案。本方案西北角控制標高為17.00,東北角控制標高為22.00,東南角控制標高為26.00,西南角控制標高為22.50.場地整平后,整體呈東南向西北傾斜,場地最大坡率約為3.23%。東南側與村莊交接處,設2米高擋土墻,9、墻頂放11.25邊坡。其余位置,填方設1:1.5邊坡,挖方設1:1.25邊坡。本方案可基本滿足企業用地標高要求,場地西北角標高17.00比企業地面完成面標高略低,可順接企業用地標高及周邊場地標高。其他位置場地均能較好銜接周邊現狀道路及村莊。本方案凈棄方約41萬立方。場地平整方案一標高示意圖3.2 場地平整方案二(場地標高比周邊用地約高3米)方案描述:由于本場地為現狀山體,無法做到自身土石方平衡利用,場地基本為外運土石方,為節約工程造價,保持水土,提出本方案。場地標高整體比周邊用地標高高約3米,同時考慮到場地不規則形狀,劃分為南北兩個坡面進行控制,其中西北角控制標高為20.00,比東捷路-*交叉10、口標高高約3米;東北角控制標高為20.00,比東捷路路面標高高約3米;東側中部*位置控制標高為28.00,與現狀*山坡坡面標高基本一致;東南角控制標高27米,與現狀*山坡坡面標高基本一致;西南角控制標高為25.00,比*路面高約3米。場地整平后,場地北側區域整體呈南向北傾斜,場地最大坡率約為3.57%,南側區域整體呈東北向西南傾斜,坡率為2.7%。東南側與村莊交接處,設2米高擋土墻,墻頂放11.25邊坡。其余位置,填方設1:1.5邊坡,挖方設1:1.25邊坡。本方案凈棄方約33萬立方。場地平整方案二標高示意圖3.4 平整方案比選場地平整工程方案比選表方案一(場地與紅線邊界地面基本持平)方案二(11、場地比周邊永久用地約高3米)棄方量約41萬m3約33萬 m3工程造價約2345萬元約2065萬元優點1、 近期周邊銜接良好,幾乎無高差。2、 方案基本能兼顧企業規劃用地標高及場地與周邊銜接關系。1、土方量較小,減少土方外運。2、造價較低;缺點1、 場地與東南側*之間存在較大高差,兩地塊之間保留現狀山坡。1、 場地與周邊銜接存在一定高差,銜接略差。綜上所述,方案一兼顧工程造價及場地銜接各方面因素,平衡性較好,與周邊銜接性也較好,因此,推薦采用方案一作為推薦方案。四 場地臨時排水設計(1)臨時排水工程概況本工程是一個場地平整后的開發建設用地,地勢成西南高東北低。場地平整后地表裸露無排水設施,為滿足12、建設用地施工及環境保護要求進行地面臨時排水設計。開發用地北側東捷路及西側*上有完善的市政排水設施可供本工程接入。(2)設計依據1)*暴雨公式及計算圖表*市政管理局、廣東省區域氣象中心2011年4月編制2)水務局*排水戶接駁公共排水管網及其附屬設施設計指引3)測量地形資料4)場地平整設計圖紙(3)設計規范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GB/T50805-2012)3)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4)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5)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ECS164:2004)6)埋13、地用聚乙烯(PE)結構壁管道系統第一部分:聚乙烯雙壁波紋管材GB/T19472.1-2004(4) 排水溝渠設計根據委托單位要求,本場地的排水溝渠按照市政排水要求設計,需滿足場地泄洪要求,場地水經溝渠排入市政排水管道。(5) 排水溝渠尺寸計算雨水量計算參數:暴雨強度公式采用*暴雨公式及計算圖表,q=5411.802/(t+12.874)0.758 Q=QF式中:t降雨歷時,t=t1+t2t1地面集水時間(min),視距離長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鋪蓋情況而定,取10mint2管內流行時間(min)Q:流量(m3/s):綜合徑流系數,取0.4設計重現期P=3年;匯流面積: 4.1ha(6) 排水溝渠布14、置本次排水溝布置按場地豎向控制,在場地最低處設置排水溝收集地表水,排入東捷路的市政雨水管道。表6.5.2-1雨水流量計算表(7) 施工及驗收a、排水邊溝施工必須嚴格按照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要求執行。b、施工其它注意事項施工前必須核實現場與設計圖有否變化,如與設計圖不符,應立即通知設計人員。所有井面標高要求與設計場地平整面相平,圖中井面標高只作參考,施工時視地面實際標高調整。施工中離現有地下管線較近時必須做好保護,確保安全方可開挖施工。施工單位必須熟悉掌握地質勘探資料,根據不同的地質情況、邊溝深度及施工季節,考慮切實可行的管坑支護措施及費用。c、其它未盡事宜15、按國家規范及標準執行。五 場地邊坡設計5.1 概述本次設計任務主要是根據邊坡地質災害勘查結果及相關資料,分析該邊坡的地質條件和施工條件,以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技術適用和施工可行的原則,對該邊坡治理范圍內的安全隱患進行治理設計,并提供治理工程設計。5.2 邊坡治理設計本邊坡設計應遵循“固腳、強腰、排水”的原則,貫徹“恢復自然、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因地制宜、技術先進、經濟美觀”的理念,根據邊坡高度、周邊環境和邊坡巖土體性狀,選取合理的支護方案,并進行設計。5.2.1 設計依據、標準1)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2)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DZ/T 0219-20016、6); 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5)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 5003-2011);6)巖土錨桿(索)技術規程(CECS22:2005);7)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 0218-2006);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12);9)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021-2001,2009版);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11)國內現行其他有關規范、標準、專著和類似工程設計施工經驗;5.2.2 防治工程等級按國家標準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第317、.2.13.2.2條規定,該邊坡工程安全等級為二級。按現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 0218-2006)第 6.3條規定,該場地地質災害危害對象等級為二級;按現行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DZ/T 0219-2006)第5.1條規定,該邊坡防治工程等級為二級。綜合上述兩方面,綜合判斷本邊坡的安全等級為二級,危害對象等級為二級,邊坡治理防治等級為二級。5.2.3 治理方案設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本邊坡主要采用格構錨索(錨桿)為主體的支護方案,并輔以截排水溝、梁間綠化等措施。現狀坡率:1:0.751:1.50;錨索:錨索采用4s15.2和3s15.2 鋼絞線,全長2025m,間距約2.018、m2.5m,鉆孔采用150mm鉆孔直徑,成孔角度15,全孔內注水泥漿,注漿體強度不小于M30;錨桿:錨桿采用B25鋼筋,全長18m,間距約2.0m2.5m,鉆孔采用130mm鉆孔直徑,成孔角度15,全孔內注水泥漿,注漿體強度不小于M30;格構梁:格構梁截面300400mm,采用C30混凝土現澆,設8B16主筋,箍筋按8200設置,交叉處加密至8100,梁間噴播草種綠化。在坡頂設截水溝,采用漿砌塊石砌筑,溝內徑500500mm,坡腳及坡腰設置排水溝,內徑分別為500500mm、300300mm。5.2.4 邊坡計算方法及參數1)潛在滑移面的確定根據現場調查和勘查資料以及地質剖面所揭露的邊坡巖土構19、成、邊坡基巖面埋藏情況及邊坡滑坡機理分析,認為目前邊坡可能存在滑坡的風險,為此將采用理正巖土工程設計軟件(6.0版本)進行對潛在滑移面進行搜索。2)計算方案及荷載組合(1)計算方案邊坡治理后設計工況(Bishop法)的穩定性計算邊坡治理后校核工況(Bishop法)的穩定性計算采用理正巖土工程設計軟件(6.0版本)進行計算。(2)荷載組合基本荷載:自重:安全系數不小于1.30(設計工況)。組合荷載:自重+地震+地下水:安全系數不小于1.10(校核工況)。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3)巖土物理力學參數選擇巖土物理力學參數計算所選的巖土物理力學參數以勘查報告為依據,并參考有關規范及地區經驗確定。5.220、.5 截排水系統設計設計雨量及截排水計算公式如下:設計頻率地表水匯流量Qp采用公式如下(F3km2):Qp=SpF式中:Qp設計頻率地表水匯流量; 徑流系數; Sp設計降雨雨強(mm/h); F匯水面積(km2)。排水溝過流量計算公式為: 式中:Q過流量(m3/s);w過流斷面面積(m2);C流速系數(m/s);R水力半徑(m);i水力坡降()。其中流速系數C采用滿寧公式 計算,n為糙率。R=A/X,A為排水溝有效過水斷面面積(m2),X為濕周(m)。平均流速v采用公式 計算。按各溝所處位置和控制的匯水面積,需排泄的徑流量,就各縱、橫向排水溝進行了各種斷面幾何尺寸的水力設計計算和優化。排水溝過21、水斷面設計為矩形和梯形斷面,坡頂采用鋼筋混凝土修筑截水溝。水力計算中,對水流流速超過流速控制標準的溝段則進行溝底加糙處理,加糙型式和加糙渠高度的確定以加糙后的水流流速控制在流速控制標準以內為原則。在局部高差較大的地段設置跌水階梯,在其進出口段設導流翼墻與上、下游溝渠護壁連接。5.3 主要施工工藝、技術要求5.3.1施工順序邊坡施工開挖應自上而下有序進行,并保持兩側邊坡的穩定,保證棄土、棄渣不導致邊坡附加變形或破壞現象發生。邊坡施工工作宜在枯雨季節進行。施工順序:坡面平整錨桿施工格構梁施工掛網噴砼截排水施工養護。5.3.2工程材料1)水泥:P.O 42.5R。2)混凝土:C30砼。3)鋼筋(1)22、A-HPB300熱軋鋼筋 B-HRB400熱軋鋼筋(2)結構構件的受力鋼筋應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3)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40mm,具體厚度以結構大樣圖為準。(4)焊條:用電弧焊接 HPB300級鋼筋采用 E43焊條,焊接 HRB400級鋼筋采用 E50焊條,焊接融敷金屬的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行業有關標準的規定。4)砂石料砂石料的雜質和有機質的含量應符合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的有關規定。5.3.3坡面修整(1)根據設計規定的坡度對原狀坡面進行修整,削除突出設計坡面的巖土體,坡面必須平緩過渡。(2)土方開挖工程完成后要盡量減少暴露時間,及時進行下23、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進行下一道工序。要預留1530cm 厚覆蓋土層,待坡面防護施工時再挖去。(3)開挖土方前對周圍環境要認真檢查,及時清除危巖。(4)開挖應嚴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時應隨時注意邊坡的穩定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加強處理。(5)開挖宜選擇小型勾機與人工開挖相結合的方式,為減少超挖及對邊坡的擾動,機械開挖應預留0.51.0m保護層,采用人工開挖至設計位置,開挖如需爆破,應遵守爆破作業安全有關規定。(6)土方開挖至設計面后通知設計人員現場確認,確保開挖新鮮面為硬塑狀土。5.3.4預應力錨索施工(1)錨索正式施工前應根據規范進行基本試驗;(2)錨索必須采用專用錨桿鉆機干成孔作業,成孔直徑為24、150mm;錨孔定位偏差不應大于20mm,錨孔偏斜度不應大于5%,鉆孔深度超過錨索設計長度不應小于0.5m;(3)預應力錨索材料應采用直徑15.2mm,抗拉強度設計值為1320N/mm2的鋼絞線。(4)灌漿前應清孔,注漿管應與錨索同時放入孔內,注漿管端頭到孔底距離為100mm;(5)注漿材料采用水泥砂漿或水泥凈漿,其水泥砂漿水灰比為0.380.50,灰砂比0.801.50,水泥凈漿水灰比宜為0.450.55,,漿體材料28d的無側限抗壓強度不應低于30MPa;(6)錨索采用二次注漿施工工藝,第一次采用常壓注漿,第二次注漿壓力為2.03.0Mpa。二次注漿管的出漿孔和端頭應密封,保證一次注漿時漿25、液不進入二次注漿管內;一次注漿待孔口溢漿,即可停止注漿。兩次注漿時間間隔和壓力可根據注漿工藝通過實驗確定;(7)錨索的張拉要求宜在錨固體強度大于20MPa并在格構梁和錨固體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進行方可進行張拉鎖定;錨索張拉順序應避免相近錨索相互影響;(8)錨索錨頭承壓板應安裝平整、牢固,承壓板面應與錨孔軸線垂直;承壓板底部的混凝土應填筑密實,混凝土強度不低于C30,錨具應采用專業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9)錨索的防腐要求:防腐保護等級:采用級雙層防腐保護。錨索錨頭防腐:鋼墊板和錨具除銹-涂環氧樹脂三度-采用C30砼對錨頭封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60mm。自由段防腐:涂環氧類防銹漆三遍-裹聚酯薄26、膜-涂黃油-裹聚酯薄膜-套波紋管,自由段套管兩端200mm長度范圍內用黃油充填,外繞扎工程膠布固定。在張拉鎖定后對其進行注漿,直到孔口冒漿為止。錨固段防腐:采用級防腐構造,水泥漿保護層厚度不小于30mm。本工程錨索的防腐要求按巖土錨桿(索)技術規程(CECS 22:2005)相關永久性錨索的防腐要求的條文執行。5.3.5錨桿施工1)邊坡開挖:施工前,應清除巖面松動石塊,整平墻背坡面;2)錨桿成孔、注漿(1)宜采用干法成孔,成孔孔徑 130mm。(2)錨孔鉆孔角度允許偏差為 1,錨孔水平及垂直方向允許偏差 20mm。(3)下桿體前,永久性非預應力錨桿應進行防腐處理:錨固段需除銹;自由段需采用除銹27、刷瀝青船底漆和瀝青玻纖布纏裹不少于二層。(4)鉆孔深度應超過設計長度 0.5m。(5)鉆孔完成后空壓機清孔,清除孔底沉渣,清孔后應迅速拔出鉆桿,安放錨桿桿體。(6)注漿材料采用 42.5 R 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砂漿采用水灰比 0.450.50純水泥漿。為加速進度,在漿液中可摻加 0.30.5 的早強劑(占水泥重量),且要求 7d 抗壓強度大于 25MPa。漿液應隨拌隨用,并應在初凝前用完。漿體材料 28d 無側限抗壓強度不低于 42.5MPa。3)對于安全等級為一級的邊坡工程,錨桿(索)應進行基本試驗,以確定錨固體與巖土層間粘結強度極限標準值、錨桿設計參數和施工工藝。5.3.6格構梁施工格28、構梁采用現澆施工。施工前應先進行錨索(桿)施工。格構梁施工程序為:清坡挖槽支模鋼筋綁扎澆注。鋼筋混凝土格構梁應整體嵌于邊坡中,護坡坡面應平整、夯實,無溜滑體、蠕滑體和松動巖塊。應對格構梁開挖的巖性及結構進行編錄和綜合分析,將開挖的巖性與設計對比,出入較大時,應進行變更處埋?;炷良颁摻钍┕犀F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2011年版)的有關規定,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天。5.3.7重力式擋土墻施工(1)擋土墻基坑應采用分段開挖,開挖一段,立即漿砌、回填一段。施工前要作好地面排水,保持基坑干燥,應使基礎砌體緊靠基坑側壁,使其與巖層結為整體。基底力求粗糙,必29、須落在堅土上,開挖至設計深度后,澆筑 C15砼墊層厚 100mm,寬邊每邊基礎底邊放大 50mm。(2)漿砌塊石擋土墻應采用座漿法施工,砂漿稠度不宜過大,塊片石表面清洗干凈。盡可能選用表面較平的毛石砌筑,其最小厚度為 150mm。砂漿強度不低于 M10,外露面用 M10 砂漿勾縫。(3)砌筑擋土墻時,要分層錯縫砌筑,基底及墻趾臺階轉折處,不得做成垂直通縫,砂漿水灰比必須符合要求,并填塞飽滿。墻頂用 13 水泥砂漿抹成 5 外斜護頂,厚度不小于 30mm。(4)墻身砌出地面后,基坑必須及時回填夯實,并做成不小于 5 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積水下滲而影響墻身穩定。(5)墻后設置反濾層。墻身在適當的位置30、設置孔徑為 75mm的泄水孔,泄水孔按梅花形布置,間距 20002000mm,最低一排泄水孔應高出地面不小于 200mm。在泄水孔附近用具有反濾作用的粗顆粒材料覆蓋(如:卵石,砂礫石等粒徑 1020mm)。(6)當砌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 70 時,應立即進行填土并分層夯實,注意墻身不要受到夯擊影響,以保證施工過程中自身的穩定;填土范圍內原地面植被必須被鏟除且坡面開挖厚度不得少于 500mm后再進行回填夯實。(7)重力式擋土墻每隔 10m 設置沉降縫,縫寬 2030mm,縫中填塞瀝青麻筋,沿內、外、頂三方填塞,塞入深度不小于 200mm。5.3.8截排水工程 截水溝施工程序為:挖槽墊層砌筑抹面養31、護。砌筑工藝總的要求為:砌筑層面大體平整、塊石大面向下且安放穩實、石塊間應靠緊、石縫要心砂漿填滿搗實不留空隙。截水溝應盡可能平順,要求坡底不得出現反坡,斷面不小于設計斷面。截水溝采用M7.5砂漿和符合強度要求的塊石砌筑,溝內抹面厚30mm。砌筑前,石材應濕潤,砂漿縫必須飽滿。砌體外露部分應及時養護,養護期一般為14d。施工過程中,應貫徹信息化施工和動態設計原則,如發現坡體地質條件與原資料相差較大時,應及時通知設計方,以便對設計進行調整變更。5.3.9 邊坡綠化坡面采用噴播的形式進行綠化。工序流程:坡面整理和局部地形整平掛網客土噴播種子噴播蓋無紡布養護管理。具體如下:(1)坡面處理:在掛網前清除32、雜草及松動巖石,對較小的低洼處適當覆土夯實,使坡面基本平整。對較大超挖部位,擬采取土包填筑的方法進行填筑,所用包袋的材料必須可快速降解。(2)掛網:坡面處理完成后進行掛網,采用14號鍍鋅棱形鐵絲網(直徑2),網孔4040,鐵絲網掛于格構梁面上,固定于膨脹螺栓或D16插筋(插入坡面不少于 2.0m)上。在梁格中間巖質坡面安裝膨脹螺栓,稍微用力按壓鐵絲網然后用鐵線連接膨脹螺栓和鐵絲網,拉緊固定,使得梁格形成一個凹面網。對于超挖部位,必須先打膨脹螺栓連接固定鐵線后方可以碼堆土包。膨脹螺栓錨固于格構梁上用M8規格(長60mm)、錨固于巖層用M10(長150mm)。完成后凹面網能更有效地穩定客土層和其上33、的植被。(3)噴播:鐵絲網掛好固定后,即可以噴播客土(所用土必須是粘性土壤),最后噴播草種。坡面綠化推薦選用灌木草種用量為每平方米配以狗牙根 15 克、百喜草 10 克、小冠花 10 克。也可以選用適合本地區生長的其它植物種籽。噴播植草須采用專門的液壓噴播技術及機械進行,噴播前須將草籽和附著劑、紙纖維、復合肥、保濕劑及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形成均勻混合漿液。將配好的混合材料用液壓噴播植草機直接噴射在種植基材表面上,噴射設計厚度為3cm,為了指示噴播均勻程度,可選用著色劑。由于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陽坡的種子發芽率多有降低,應適當加大種子的用量。噴播后完成面基本與格構梁面平齊。噴播前種子進行催芽34、處理,待種子開始萌動發芽時才能播種。有機基質材料配比表材料重量比材料重量比土壤普通紅土或黃土54.0肥料三元復合肥0.5園土或肥土20.0長效復合肥0.5有機質蘑菇肥6.2保水劑PR3 0051.0鋸木屑6.0SAP吸水王1.0粘合劑普通硅酸鹽水泥10.0PH緩沖劑堿性中和因子(石灰)0.8(4)覆蓋無紡布:雨水季節可用無紡布(16g18g/)覆蓋以防止雨水沖刷,覆蓋無紡布時,應扎緊邊口(用 U 型釘,兩頭用土埋),無紡布幅之間重疊 1015 cm 。注意不露邊口,輕柔操作,保持布面完好。覆蓋的目的,一是防止雨水沖刷,二是防止水分蒸發過快,三是保溫利于種子發芽。(5)養護:噴播后如未下雨則每天35、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至草苗長到 56 cm時,逐步揭掉無紡布。揭布之前應適當露苗鍛煉,然后逐步揭布,禁止大晴天猛然揭布。在養護期間應隨時觀察草坪的水肥情況,水分主要是看根系土壤的濕潤程度。在草坪成坪后由于其自身形成了一層草毯,對土壤中的水分散失有一定的保護性。一年以后,草坪基本上形成了其自身的生態,不需要特別的養護。根據土壤肥力、濕度、天氣情況,酌情追施化肥和灌溉,轉入常規管理階段。5.4 邊坡監測工程本邊坡為二級工程,施工期間及施工后應對邊坡不同部位的變形情況進行現場監測工作,邊坡監測項目主要有坡體位移、沉降監測、錨桿拉力、支護結構變形和人工巡視監測。人工巡視監測是一項經常性工作,應做到每天36、有人巡視檢查,對地面裂縫變形觀測采取在裂縫兩側埋水泥樁,定期用鋼尺(千分尺)測量其位移量,對坡頂水泥地面的裂縫采取貼石膏片或玻璃片,定期用鋼尺(千分尺)測量石膏或玻璃片裂縫寬度。*5.5 工程質量檢驗與驗收5.5.1質量檢驗1)截排水工程(1)保證項目排水工程的原材料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砂漿、混凝土的配合比應經試驗確定。(2)允許偏差項目排水溝的斷面尺寸、溝底縱坡、溝底高程及表面平整度應符下表的規定。排水溝允許偏差項目表序號檢 查 項 目允許偏差檢 查 方 法1長度-500mm不小于2條溝2斷面尺寸-20mm每20m用直尺檢查3處3溝底縱坡1每20m用水準儀檢查1點4溝底高程50mm每20m37、用水準儀檢查1點5表面平整度(凹凸差)20mm每20m用2m直尺檢查3處2)錨索(1)本工程錨索質量檢測數量為錨索總數的5,且不少于3根;(2)錨桿(索)抗拉試驗按有關巖土錨桿(索)技術規程(CECS22 2005)規范執行。3)格構梁(1)格構梁應進行抗壓強度試驗,每次混凝土澆筑至少取一組;上述各項檢測應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的各項要求進行,且應滿足本設計的各項技術要求。5.5.2工程驗收工程驗收應取得以下資料:1)施工記錄和竣工圖;2)邊坡工程與周邊建(構)筑物位置關系圖;3)原材料出場合格證,場地材料復檢報告或委托試驗報告;4)混凝土強度試驗報告、砂漿試塊38、抗壓等級試驗報告;5)錨桿抗拔試驗報告;6)邊坡監測報告;7)設計變更通知、重大問題處理文件和技術洽商記錄。5.6 施工安全措施該邊坡坡度較陡,有較多危險源,施工應以預防為主,補救為輔,作好充分的防范措施,遏制事故的發生,確保施工安全,避免人員設備損失。當邊坡變形過大,變形速率過快,周邊環境出現開裂或有邊坡崩塌跡象等險情時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選用適當的應急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坡頂主動區卸載、坡腳被動區臨時壓重、及時撤離人員等。1)密切注意天氣變化,下雨后,應首先對邊坡整體進行觀察,清除已松動的土體、雜物,確認無危險時才能繼續施工。遇雷雨,應停止一切作業,施工人員到室內躲避。2)以人為本,當39、出現險情,且判斷其發展速度較快,不能及時撤離設備時,必須首先確保施工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立即發出警報,疏散人員。待邊坡重新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時,再進行現場清理,搶修設備。3)若出現崩塌,應對暴露的土體進行保護,采用掛鐵絲網后噴射10cm厚的混凝土,防止水土流失加劇。若由于下雨等原因暫時不能噴射混凝土,則采用彩條布先進行簡易保護,有條件的打入長度24m的鋼管若干,對其進行臨時加固。4)在邊坡正下方,不安排堆放任何設備、材料,避免不必要的損失。5)工作平臺底部用木板或槽鋼鋪墊,防止鋼管平臺受壓下沉。6)挖土機司機留駐現場,24小時待命,隨時按應急指揮部指示工作。7)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電工、機械40、工應不斷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處理,嚴格做好安全監護工作。8)在施工期間應注意監測,現場備足搶險設備和材料,如挖掘機、砂袋、型鋼、水泥等,具體數量與施工單位協商確定,一旦邊坡出現險情,先搶險后加固,并報設計及有關各方采取相關措施。9)由施工單位制定應急預案,需要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5.7 其它事項1)本設計未盡事宜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 50330-2013)和省、市地方標準執行。2)本工程設計基于提供的已有資料,施工時應準確查明周邊關系和竣工資料并相應進行調整。3)本工程中若與本次說明不符之處,請參照相關的規范執行。4)嚴格按照有關設計、施工和驗收規范施工。5)41、支護結構的設計和施工應遵循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的原則。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建立嚴格的監測網,對施工全過程的邊坡安全及周邊環境進行嚴密監測。關鍵位置、工況應加密測點布置,加大監測頻率,及時作好監測結果的綜合分析和風險預測,并將結果提供給業主、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根據監測反饋信息、地層巖性的變化及施工條件,及時調整設計和施工,以確保邊坡、周圍建筑的安全。6)本工程的施工不宜在雨季進行,在雨季施工時,必須加強安全防護及監測工作。7)本工程按使用期限50年設計,支護結構使用期間禁止在坡面及坡頂進行堆載或者修建建筑物,并對截排水系統應每年進行保養維修。六 環境保護及文明施工6.1 環境保護原則(42、1)水土流失防治棄石棄土均運至城市規劃部門指定的場地堆放,避免破壞自然環境和產生水土流失影響;施工中合理安排工期,盡量避免和減少雨季進行場地開挖,盡量減少土石方和廢棄物的堆放量;管理好開挖的土石方和廢棄物的堆放。(2)城市生態工程在施工前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對工程涉及的道路、供電、給排水、通訊及有關地下各種不同管線及地面房屋確定拆遷、改移方案。施工期間要加強管理,預先做好防護、遷移、遮蓋,待工程竣工后進行平整恢復。對地下管線進行調查,對施工影響到的管線作好改移、防護和監測工作,確保其正常使用。施工期間施工工地周圍設置不低于兩米的圍蔽。施工運輸及作業,采取防止塵土飛揚、泥漿灑漏、污水外流、車輛沾帶43、泥土運行等措施。(3)景觀施工時施工材料不亂堆放,施工廢油棄物應集中妥善處理,施工結束及時清理施工現場,不留有礙自然景觀的施工痕跡。6.2 邊坡及綠化邊坡是最易水土流失的區域,因此,對存在水土流失的區域,或可能綠化的區域,原則上盡可能進行植被綠化。采用草灌結合或多種形態植被進行邊坡綠化時,應使邊坡綠化本身自然外,還應與周圍環境達到自然過渡。6.3 場地圍蔽圍板統一采用18厘米厚磚墻磚墻圍蔽,以防止余泥雜物瀉出圍板外。圍蔽磚墻高度2.5米,設置壓頂且砌筑基礎底腳和墻柱,基礎底腳埋地深度不小于50厘米,墻柱之間距離不宜超過3米,墻柱與墻體連接應牢固、安全、可靠。外墻面應批蕩抹光和美化處理,鼓勵建設44、工程采用特色造型和綠化外墻。利用墻面設置商業廣告和公益廣告的,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和*戶外廣告和招牌設置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6.4 洗車槽施工現場必須設置洗車池(沖洗槽)和沉淀池,配置高壓水槍,沖洗槽對外出道路的車輛進行沖洗,確保凈車出場。沉淀池與場地的排水溝相通,未經沉淀的污水嚴禁排入市政管網。本場地在*及*兩個出入口處均設置洗車池(沖洗槽)和沉淀池。6.5 防噪聲、振動采取的措施根據建筑施工場界噪聲標準GB125232011規定,離開施工作業場地邊界30米外,晝間噪聲不允許超過70dBA,夜間55dBA。合理安排施工組織計劃,施工機械選用有消聲裝置的或盡量遠離有敏感點的區域;噪聲大的施工機械設備除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外不宜在干擾居民休息的時間進行施工;必須在夜間施工時,需征得當地政府及環境管理部門的書面同意。同時經常對施工機械檢查和維修以減少噪聲。6.6 防空氣污染采取的措施施工過程,盡可能采用先進工藝;在揚塵發生源采用濕法噴灑的方法;棄碴車輛在運輸過程中加蓋逢布。施工機械選用除塵裝置;施工操作地點、施工料場、臨時施工運輸線路遠離敏感區;施工場地及土石方運輸中應保持水分;材料及土石方運輸采取密閉遮蓋措施,避免撒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