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支轉連續橋梁施工工藝與控制探討(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0592
2024-01-10
8頁
19KB
1、簡支轉連續橋梁施工工藝與控制探討摘要:本文對先簡支后連續梁結構的施工工藝進行了研究,從施工過程的每個環節提出其工藝控制重點并指出了相關的施工注意事項,為簡支轉連續橋梁施工安全質量工藝控制和節點控制做了詳盡描述,給簡支轉連續橋梁的施工工藝和控制提供相應的參考。關鍵詞:簡支轉連續橋梁;施工工藝;控制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imply supported beam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fter continuous technology,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each link put forward the 2、process control key and points out the relevant construction points for attention, is simply supported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safety quality continuous turn process control and node control in detail, to turn the simply supporte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continuous bridges and control to pro3、vid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keywords: jane turn a continuous bridg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中圖分類號:u44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先簡支后連續橋梁有其獨特的施工工藝與控制過程,該種橋梁的施工控制與施工工藝的核心內容是要保證橋梁在日后使用過程中具有較好的連續性、安全可靠性。但由于先簡支后連續梁結構的實際施工過程通常與設計過程存在一定的差別。另一方面由于先簡支后連續結構的施工存在結構體系上的轉換,一些臨時的調整往往會帶來些不利的影響。目前通過對大多數先簡支后連續橋梁施工過4、程的總結和觀察發現,先簡支后連續梁橋的負彎矩區是橋梁病害的多發部位。現澆濕接頭承受著結構轉換的咽喉作用,因此,濕接頭的澆筑順序與負彎矩結構筋的張拉施工順序是控制的重點。1先簡支后連續梁的施工連接過程先簡支后連續橋梁的施工順序是有多種的,不同的施工順序對于該橋梁的施工階段的撓度、應力影響程度是不同的。目前根據梁端部橫向連接與梁縱向連接先后關系,主要分為以下兩類:1)先將梁與梁的端部一次性澆筑混凝土,實現梁與梁端部接頭的連接,而后張負彎矩位置處的預應力鋼筋,然后再澆注橋面及橋面鋪裝等恒載,實現結構的連續整體化混凝土。2)先澆筑梁與梁間的縱向接縫及梁與梁間的橫隔板,然后澆筑梁端混凝土,實現梁與梁端部5、接頭的連接及負彎矩區橋面混凝土整體化,最后進行張拉板頂負彎矩鋼束。圖1濕接頭澆筑方式圖通過對先簡支后連續的橋梁的檢測和計算,結合實踐發現,第二種施工過程大多都會在橋梁建成后的不久,橋面板會發生開裂,主要是由于負彎矩區域預應力鋼筋的預應力效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在絕大多數簡支轉連續的橋梁施工過程中,采用的是第一種方法。2簡支梁的制作與梁端接頭混凝土面處理此階段是該種施工方法中的第一階段,在進行此階段的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在完成對預制梁的制作后,當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進行預應力鋼束的張拉,張拉完成后進行孔道的壓漿,并澆筑封錨混凝土,但連續端不澆筑封錨混凝土。3支座的安放與簡支梁的架設主梁預制好后,6、將臨時支座、永久支座安放在墩頂部的墊石上,要注意支座的擺放位置與相互關系,安裝支座時要防止架設主梁時支座發生落空現象。4梁端鋼筋與預應力鋼筋連接采用一定的起吊設備將主梁吊裝就位,需要注意的是在設置有伸縮裝置的墩臺頂部,需要將主梁支撐在永久支座上,而將連續位置處的主梁置于臨時支座上,先形成為簡支狀態,必要時需要采用一定的支擋措施確保各單片主梁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能。隨后按照設計圖紙,在各主梁端部的濕接縫處進行鋼筋的綁扎工作,其中已經截斷的縱向鋼筋需要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連接,并擺放到指定位置。抗剪鋼筋的連接可以采用擠壓套筒。當主梁的內部鋼筋連接完成后,進行預應力孔道的安裝,安裝過程中應控制好預應力孔道的7、位置,以便降低預應力筋與孔道間的摩擦。預應力孔道在與兩預制梁端與現澆段交接處的位置偏差應控制在2mm以內,避免預應力鋼筋在此處發生方向的轉折。5模板的安裝對現澆段支設模板時,通常底模通常采用泡沫板,泡沫板的厚度要比支座厚大約2mm,以減少泡沫板在現澆混凝土壓縮后的高度與支座高度相同,并在支座間的縫隙用密封膠布或砂漿封住,防止漏漿。對于支座較高,支底模空間大的情況,可用木楔支撐木模板當底模。另一方面為了保證梁體外側混凝土平整光滑,同時也避免漏漿的發生。外側模板兩端沿梁長度方向的延伸要與已經預制好的簡支梁重疊至少20cm,外側模板的設計長度要比濕接縫至少長40cm。外模板要具有只夠的強度和穩定性。8、通常采用工字鋼做骨架,用槽鋼做模型的加勁肋,用豎向拉桿和水平拉桿保證立模型尺寸的準確和穩定。6現澆接頭混凝土現澆段混凝土要與預制梁混凝土型號相符,并且根據梁端頭接縫處的受力情況,為了防止此部分的混凝土收縮引起現澆段與預制梁的開裂及預應力損失,在混凝土需要摻入一定量的膨脹劑。澆筑混凝土時根據配合比,嚴格控制混凝土各種原材料用量。澆筑時采用水平分層、連續澆筑的方法。先澆筑底板,再澆筑腹板,最后澆筑頂板。澆筑時,為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傾落高度,采用串筒伸入鋼筋骨架下部下料,分層澆筑和振搗。采用小直徑振搗棒的振搗器配合大直徑振搗棒的振搗器,最后用平板式振搗器,確保現澆段混凝土密實。7預應力張拉當混凝土強9、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對預應力鋼束進行張拉,張拉前千斤頂必須經過校正,確保校正的精度與千斤頂的有效性。高壓油表必須經過校正后才允許使用。通常預應力的張拉要在一定溫度下進行,張拉過程通常分3個階段。當梁體受力穩定后,千斤頂分幾次張拉到設計值,每次達到該階段規定值后鎖定千斤頂,待梁體受力穩定后才可進行下一次張拉,直至張拉到設計值,然后靜停5分鐘,測量出千斤頂活塞伸出長度,并測量工具錨夾片回縮量,通過計算得出伸長值。在張拉過程中根據設計說明確定預應力鋼筋的張拉順序。但一束鋼束的一端回縮量不得大于6mm,否則應重新張拉。預加應力時,每片后張梁出現斷絲的總根數不得多于鋼絲總根數的0.5%,不在同一束,且不在10、同一側,否則必須進行處理。在主筋正式張拉全部完畢24小時以后,進行孔道的壓漿,壓漿前需經檢查無滑絲、斷絲、失錨及其它異常情況。拆卸壓漿短管的時間寧晚勿早。按不同季節,酌情掌握。以水泥漿不流出即可拆管。壓入管道的水泥漿應飽滿密實,對管道內的水泥漿的密實程度應定期進行抽查,對管道壓漿有懷疑時,應及時檢查,檢查方法可在梁體側面的兩端和中部打眼觀察。8體系轉換當預應力管道中的水泥漿達到設計強度時,則應該馬上進行體系的轉換。對于簡支轉連續體系結構,其體系的轉換是整個施工過程的重點,并且體系轉換的能否成功直接關系到結構的承載能力和使用效果,在結構體系轉換時通常要注意以下幾點:)施工過程中的臨時支座通常采用11、硫磺砂漿,以便體系轉換拆除臨時支座比較容易。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硫磺砂漿配合比,同時在臨時支座內部要埋有電熱絲;2)安放臨時支座墊石的高程誤差要小于1mm,防止出現“三條腿”受力,防止梁發生扭曲而影響到結構的使用壽命。如果梁的架設方法采用傳統方法,即在支承墊石上先落梁,然后錨固支座螺栓。由于支座間的距離比較大,也很容易形成梁體的三條腿受力狀態,此時對梁體結構受力是非常不利的。3)支座經過自檢和監理檢查合格方可使用。支座上下座板必須水平安裝,固定支座上下座板應相互對正,活動支座上下座板橫向應對正,縱向預留錯動量應根據支座安裝施工溫度與設計溫度之差和橋梁混凝土未完成收縮、徐變量計算確定,并在施工12、階段進行調整,當體系轉換全部完成時橋梁支座中心應符合設計要求。4)支座、梁底、墊石三間必須接觸緊密無縫隙,墊層的材料質量及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橋墩上的永久支座、墊石、鋼板聯結成整體后,必須要利用橋墩上的預埋桿件進行前期預壓,以便消除三者之間的空隙和非彈性變形。4)每聯3跨結構時,兩個中橋墩最好同時進行體系轉換,以便均衡。5)在體系轉換時,必須要按時測量觀察,如果發現下沉量過大。則應及時分析原因并調整。9防水層及附屬設施安裝為了減少梁體在吊裝過程中的重量,擋碴墻應在吊裝到橋位完成后現場澆筑,梁體預制的時候需要在擋碴墻相應部位預埋墻鋼筋,以確保擋碴墻的整體性。處理擋碴墻內部鋼筋時,應將內部的預埋鋼13、筋綁扎,再進行立模和混凝土的澆灌。同時在擋碴墻內每隔2m設一條縫,同時需要在該處擋碴墻下立設排水孔。當整個橋梁的橫向連接裝置都施工完畢后,需要進行防水層的鋪筑,防水層基層必須平整,表面無不平凸凹現象、無露筋、平整無麻面、無浮渣土、油污等,以及沒有混凝土碰損等現象。除此之外,橋面的設計尺寸要滿足要求。防水層如果采用tqf-1型,則應該先刷一層防水涂料,并且要求涂層厚度相同,然后再設防水卷。橋面自橋梁中心線處應該向設有一定的坡度。并且對于復雜的大型橋梁要求泄水管應該按照設計尺寸安裝,并且保證完整牢固,排水暢通。對于施工完畢后的橋面灰碴雜物應加以鏟除清理,以便堵塞排水管。防水層應具有足夠好的防水性能,保護層要平整且不滯留積水,鋪設厚度要根據設計要求鋪設,整個防水層必須牢固可靠無空豉。保護層出現的裂紋不得超過設計允許。保護層混凝土強度不得低c40。結語在路線網建設中橋梁結構起到咽喉作用。而先簡支后連續梁作為是國內外公路上常用的一種橋梁結構新形式,也是連續梁橋是目前施工中主要的一種方法,即恒載簡支、活載連續、支點不轉換的連續梁,必須加強施工工藝的研究和探討,促進公路事業發展。參考文獻:1郭艷芬,楊圣超,張永水,韓鳳萍,萬飛.簡支轉連續梁橋支座更換新方法的仿真分析j.公路.2009(7)2盛可鑒,王宗林,于振剛.簡支轉連續橋梁體外預應力拼裝接頭技術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9(11)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3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1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