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冷再生施工工藝建筑(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1900
2024-01-10
6頁
127.50KB
1、冷再生施工工藝冷再生質量控制一、冷再生施工工藝:1、先將逐車道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9cm)全部銑刨掉,并在東半幅最東側存放;2、然后西側車道銑刨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層(18cm),并在東半幅存放。(進行配比試驗確定水泥添加量)3、刨松西側灰土基層(25cm)并清除外運。原槽重型碾壓(壓實度大于95%。)4、將東側冷再生骨料向西側回填,機械找平,并進行輕型碾壓,攤鋪4-5%水泥,進行第一部冷再生控制厚度25cm.5、灑水養生冷再生基層,達到7天齡期后,將東側剩余骨料均勻攤鋪在冷再生基層上。(進行配比試驗確定水泥添加量及碎石添加量);對東側車道攤鋪45%水泥,進行冷再生(18cm),灑水養護不少于2、28天。6、西側車道第一部冷再生達28天齡期后,依據試驗配比添加碎石,并整平進行輕型碾壓,攤鋪45水泥,進行第二部冷再生控制厚度20cm,灑水養護28天。7、西側車道第二部冷再生達28天齡期后,主路主路灑布乳化瀝青水封層(厚度1cm)機械攤鋪粗粒式瀝青砼(AC25) 6cm+中粒式瀝青砼(AC-16)4cm。8、清理現場并開放交通.冷再生質量控制1、 接縫再生施工時應考慮兩種接縫:與道路中心線平行的縱向接縫和與道路中心線成適當角度的橫向接縫。A、 縱向接縫再生機的工作寬度一般小于道路或行車道的寬度,因此,全幅路的再生需多次作業,從而導致數和相鄰作業面間的縱向接縫。需要沿整條縱縫有一定的重疊量以3、保證相鄰作業面間縱縫的連續性.全路寬再生所需的作業次數以及每條縱縫的位置受下列因素影響:具體施工中所用的再生機型,特別是轉子的工作寬度.-相鄰作業面間的重疊量不小于10cm。路面越厚,重疊量越大;材料位度越粗,重疊量越大.-被再生道路的寬度及斷面情況。-縱向接縫的位置應盡量避開緩慢行駛的重型車輛的輪跡。良好的重疊接縫對再生層的最終性能有重要影響。施工時應通過在現有路面上噴涂醒目標志或架設基準線的方法建立導向提示,幫助駕駛員正確操縱再生機,避免相鄰作業面間存在未再生的夾帶。B、 橫向接縫因每次施工開始或終止而形成的橫穿作業面的橫向接縫是不連續的.每次停機,即使是僅需幾分鐘用于更換罐車,也將形成一4、個嚴重影響再生材料均勻性的橫縫。因此施工中盡量減少停機現象,在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應對所形成的橫縫進行認真處理.再生施工開始時,所有開始步驟必須嚴格依次進行,特別是穩定劑管道或水管的排氣程序。所有氣體必須在液體到達噴灑桿前排除,如果排氣不當,有可能在再生施工開始的最初幾米內,材料內無添加劑,從而導致路面內出現非穩定路段。在臨時停機后重新開始時,整個再生機組應該后退至少一個轉子直徑的距離到達再生過的材料上。這將保證開始施工后所有材料均得到處理。橫縫問題只有當施工停止時才會出現.因此,再生機組只能在罐車用空后或類似情況下才能停機.2、壓實再生材料的壓實度是決定再生路面未來性能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5、再生材料沒有得到適當的壓實,除了產生早期車轍外,再生層將無法達到所需強度,路面過早遭到破壞.因此,必須保證再生材料的壓實度.壓實采用重型(自重15噸)雙幅/雙頻振動壓路機.使用的時候,要確保:初壓時使用高幅/低頻振動模式,以便壓實層面的下部,隨后使用低幅/高頻振動模式壓實再生層的上部.另外,使用振動壓路機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幾點:-路面收水井橫過路管兩側1米范圍內,不可采用振動模式壓實.-使用高幅/低頻振動模式壓實往往會擾動層面頂部的材料,尤其是表面.不過在使用低幅/高頻振動模式壓實之前用平地機找平可以修正過來。-若達到材料的最大密度后仍然繼續碾壓,則會破壞材料,降低材料的密度。舊路面冷再生施工6、質量的控制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公路發展非常迅速,隨著交通量的日益增加,大量公路已接近設計使用年限,需要進行大修或改造,現場冷再生技術是最適宜的維修或改造方式。現場冷再生技術,不僅可以節約能源,降低施工成本,更有益于環境保護。結合于唐線改建工程舊路面材料冷再生基層施工質量的控制做簡要介紹.關鍵詞:舊路面,冷再生,施工,質量控制近幾年來,我國公路發展非常迅速,隨著交通量的日益增加,大量公路已接近設計使用年限,需要進行大修或改造,現場冷再生技術是最適宜的維修或改造方式。于唐線改建工程,采用現場冷再生處理舊路面面層及基層,取得良好效果.冷再生基層是指把原路面的舊面層、基層用專用路面再生機,按照一定的7、厚度進行破碎處理,同時加入一定規格和數量的新集料、粘合劑(水泥等),按一定配合比拌和,之后進行整形、碾壓,使其恢復達到路面基層或底基層技術要求的施工工藝。現場冷再生技術,不僅可以節約能源,降低施工成本,更有益于環境保護.下面就于唐線改建工程現場冷再生技術分析如下:1再生老路概況于唐線改建工程全長29.374km,其中k0+000-k8+850段進行冷再生施工,寬7m。原路面面層為3cm瀝青碎石,基層為15cm石灰穩定土,冷再生處理舊路深度18cm。2舊路面冷再生施工質量控制2.1試驗室確定冷再生施工技術指標鑒于目前冷再生試驗無國家規定,本次試驗參照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051-93)和公路工8、程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試驗規程(JTJ05794)進行。(1)于唐線改建工程冷再生技術為舊路面面層、基層再生為基層,設計強度1.5MPa。通過對現有材料進行分析,采用摻加粘合劑(水泥)的方法,保證基層強度。(2)選擇水泥的摻配比例為3%、4、5、6%。通過擊實試驗、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確定水泥的摻入量,試驗結果見表1。擊實、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結果表1(3)經試驗室確定冷再生摻加水泥用量5%,施工過程中按6%控制,進行200m試驗路段施工,其壓實度、強度等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2。2舊路面破碎拌和與整形舊路面采用冷再生拌和機進行破碎拌和,拌和時應設定拌和深度,相鄰兩幅拌和應重疊2030cm,避免出9、現條梗.拌和過程中,冷再生拌和機需一輛灑水車配合保證拌和用水,拌和過程按12%含水量加水,隨拌隨檢查含水量,拌和進行速度8-10m/min,有專人隨時跟機檢測拌和深度,確保拌和料含水量及拌和層厚度.破碎拌和后,大顆粒內如顆粒團過多,可用再生機或路拌機加拌一次,水分不足路段,加拌前及時補灑水,保證再生混合料的穩定性。整幅路段拌和完畢,用平地機初步整平,再用振動壓路機穩壓2遍,測量人員控制縱斷高程和橫坡度,保證平整度。2。3冷再生施工控制(1)攤鋪水泥,施工過程中按6控制.先用石灰縱橫向打出方格,然后人工用鐵锨均勻布滿方格,確保水泥攤鋪均勻、等厚。(2)再生拌和再生拌和前檢測冷再生料的含水量,根據10、實際含水量與最佳含水量的差值,確定施工含水量,最終使冷再生混合料的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高出1%。水泥布好后,及時開始拌和,冷再生機進行速度14-16m/min,拌和中,有專人跟機隨時檢測拌和深度,拌和好的混合料由技術人員及時進行現場檢測含水量及水泥劑量,始終控制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高1%,水泥劑量6.拌和料及時做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3)再生層整形碾壓全幅拌和完成,先用平地機初步整平和整形,然后用振動壓路機穩壓2遍,整平要求精度高,確保平整度和縱斷高程、橫坡度符合設計.施工中,按“寧刮勿補”的原則,嚴禁“薄層補貼。整形后及時上機碾壓,從加入水泥開始拌和至碾壓成型,所用時間不得超過水泥的初凝時間,碾壓后外觀平整,無明顯輪跡,及時檢測壓實度。冷再生基層壓實度檢測(灌砂法)表2(4)基層養生壓實度檢測合格后及時覆蓋草簾灑水養生,養生期間中斷交通,養生期不少于7d。3冷再生基層強度檢測從現場取已拌和好的混合料,進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試驗結果如下表(k1+500-k1+800段):基層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結果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