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場改造道岔插入鋪設施工工藝(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6784
2024-01-16
5頁
17.40KB
1、站場改造道岔插入鋪設施工工藝1. 適用范圍本施工工藝適用于城市軌道交通鐵路站場改造道岔插入鋪設作業2. 施工準備2.1對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針對各施工工序做好技術、質量、安全交底。2.2根據道岔前后絕緣接頭里程、軌縫、道岔方正因素配制鋼軌,提前據好道岔前后所需配軌且鉆眼,并用油漆寫出每根軌的長度及位置.放置于岔位附近。提前準備部分道碴,并用籮筐及編制袋裝好,放在鐵路限界以外。2.3封閉線路前有1h左右慢行點,對需要拆除軌道的節頭及道釘螺栓松緊幾次并涂油,每隔一空扒去枕木盒內道碴及碴肩。2.4搭設道岔橫移滑道。用千斤頂和齒條起道機頂起道岔,搭設枕木平臺。枕木長0.5m左右,按60cm間2、距擺放,穿人8根P43鋼軌作為道岔橫移滑道。2.5道岔施工勞動力組織及分工為確保安全、高效地完成道岔插鋪施工,將每組道岔插鋪施工任務分到一個作業小組,每項工作由專人負責,責任落實到人。勞動力組織見下表:道岔插鋪施工人員數量及分工表序號職務人數職責備注1道岔長現場指揮、協調2技術員道岔定位及技術管理3安全員安全培訓、防護安排、現場檢查監督4材料員工具配備、材料發放、舊料回收5測工中線及水平測量6線路技師道岔定位、幾何尺寸、指導線路養護7安全防護員現場安全防護8線路養護工線路養護9氣焊工鋸軌、鉆眼10普工抬鋼軌、枕木、道岔就位、補碴、整修線路4、主要施工機械配置序號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道岔搗固機臺道3、岔區道床搗固2發電機臺3氣焊設備套鋼軌切割4鋸軌機臺鋸軌5鉆眼機臺鋼軌鉆眼6鋼軌打磨機臺鋼軌打磨3.施工工藝3.1道岔施工施工準備測量定位線外預鋪道岔封閉牽引線(線路防護)拆除既有線路,扒碴并鋪道碴至設計標高縱、橫移新道岔至設計位置道岔前后鋼軌連接上面碴道床搗固、養護道岔調試解除封鎖開通線路。3.2施工方法3.2.1道岔料卸存3.2.1.1選擇所需拼裝道岔類型、叉心轍叉角號數、直股鋼軌、曲股鋼軌、尖軌、翼軌及按道岔標準圖排列的各種墊板及岔枕,裝車時應清點配套,不允許混亂。3.2.1.2砼岔枕長,重量大,易產生裂紋和被碰傷,一組道岔的材料,應將鋼軌和岔枕分別裝在兩個平板車上,一次運往工地。裝岔枕4、的平板車底面要平,平板與岔枕以及岔枕之間應墊兩根以上墊木,長岔枕適當多墊,裝車后要用鐵絲捆牢,防止砼岔枕串動和互相磨擦碰傷。砼岔枕及鋼軌應使用機械裝卸。裝卸時應慢裝輕放,每次裝卸岔枕應限制數量,防止壓裂碰傷。3.2.1.3道岔鋼軌盡可能一次吊卸到位,道岔尖軌應與基本軌捆牢。3.2.2道岔預鋪根據現場情況,在道岔設計位置附近人工預鋪道岔,并嚴格按道岔設計圖紙要求(CZ2209)及有關驗收技術規范安裝配件,調整直至達到驗收標準。3.2.2.1要點插鋪道岔之前,按照設計圖紙定出道岔中心及岔頭岔尾位置,完成相關的測量工作并確定道岔預鋪位置。道岔預鋪位置選擇以盡量減少道岔縱、橫移工程量為原則。確定道岔預5、鋪位置后,定出道岔中心樁。3.2.2.2在預鋪道岔位置,搭設枕木平臺,枕木不能覆蓋道岔中心樁。3.2.2.3在枕木平臺上擺放岔枕(型鋼筋混凝土枕),安裝道岔,道岔預鋪好后,檢查道岔詳細尺寸、方正情況,保證誤差滿足規范要求,否則要進行整改,直到達到驗收標準,并記錄道岔誤差的實測值。預鋪好的道岔需要臨時鎖定。3.2.2.4由于道岔結構復雜,道岔施工應注意以下幾點。1比照線路鎖定軌溫允許范圍,盡且在設計鎖定軌溫時進行道岔的鋪設及鎖定,其實際鎖定軌溫與前后相鄰無縫線路鎖定軌溫相差不大于5。2在道岔設計位置處設置位移觀測樁,岔頭、岔尾、岔心及道岔前后各50m各設1對,共計5對。3.2.3道岔前后配軌道岔6、前后配軌前,調查當地氣溫變化情況,在每天分早、中、晚3次測量線路軌溫、軌縫大小及道岔伸縮參數,繪制軌溫和軌縫變化曲線圖。根據軌溫和軌縫變化規律,來確定道岔前后鋼軌配制長度及軌縫大小,如果實測軌縫值較理論值偏大,配制鋼軌時,軌縫確定小一些。3.2.4既有線路拆除接到線路封鎖命令后,在做好線路安全防護的情況下,立即組織施工人員鋸軌及松開扣件,拆除既有線路,如果道岔鎖定軌溫與前后線路鎖定軌溫相差較大,則需進行應力放散。人工進行道床扒碴,扒碴達到設計標高后鋪l級道碴并整平道床。3.2.5道岔橫移、縱移就位3.2.5.1道岔橫移:用千斤頂和齒條起道機頂起道岔,在每道橫移滑道上安放2-3臺小臺車.接長橫移7、滑道,人工推移道岔,橫移道岔至岔前未拆除的既有軌道或臨時鋪設的軌道上。3.2.5.2道岔縱移:利用岔前未拆除的既有軌道作為縱移滑道,用千斤頂和齒條起道機頂起道岔,按一定的間距在縱移滑道安放大臺車,每組放8臺,人工推移到設計位置并就位。3.2.6道岔前后鋼軌連接:根據要求,將道岔前后鋼軌與道岔進行連接。3.2.7搗固整道、道岔調試及解除線路封鎖3.2.7.1逐步將道岔起道至設計標高,用道岔搗固機進行2遍以上全面搗固,調整軌距,擰緊全部扣件,特別加強對接頭及轍叉部位的搗固。3.2.7.2配合電務段進行道岔調試,檢查線路是否達到標準,達到標準后通知車站解除封鎖。3.2.8線路開通后的養護列車開通后,8、每天24h派專人巡道防護,線路發生變化時隨時修整。道岔基本穩定后,將岔頭、岔尾以外的一節既有軌換成新軌。4 質量標準4.1轉轍器必須靈活。尖軌尖端應與基本軌密貼。第一連桿處的最小動程應:直尖軌為142mm,曲尖軌為152mm。4.2軌距允許偏差:有控制鎖的尖軌尖端處應為1mm,其他各部位應為+3、-2mm。4.3查照間隔(轍叉心作用邊至護軌頭部外側的距離)不得小于1391mm。護背距離(翼軌作用邊至護軌頭部外側的距離)不得大于1348mm。4.4導曲線應圓順,支距正確,支距允許偏差為2mm。4.5道岔鋪設后,應串碴找平,逐步起道搗固至設計高程。全部滑床板應在同一平面上,軌面應平順。導曲線可根據9、需要設置不大于6mm的超高,并在曲線內按不大于2坡遞減順接;不得有反超高。4.6接頭處軌面高低差和軌距錯牙:正線、到發線上的道岔不得大于1mm,其他線上的道岔不得大于2mm。4.7基本軌落槽,滑床板平正。滑床板與尖軌間隙和軌撐離縫大于2mm者,正線和到發線上的道岔每側不得大于1處,其他站線不得多于2處。5、安全防護措施5.1設安全負責人對全段安全工作進行全面管理,領導防護人員。5. 2設駐站聯絡員t防護員2名;另外:封閉點內施工的各工點設置工點防護員1名,兩端工點的防護員還負責減速地點標。封閉點外線路維護期間,各組防護員由各組負責人兼任;線路維修天窗閉點時各工點設防護員,兩端工點的防護員還負責減速地點標。5.3所有防護人員穿黃馬褂,每人一臺對講機及備用一部移動電話,一個口笛及信號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