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原理1課程教學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89857
2024-01-23
5頁
32KB
1、建筑設計原理I課程教學方案課程類型:學科基礎課課程編號: 1031xk20課程適用專業(或專業方向):建筑學課程總學分、總學時:1學分、18學時一、課程教學總體目標 本課程授課對象為建筑學專業學生,屬于建筑學專業的學科基礎課,也是建筑學主干理論課之一。本課程講授了建筑設計的內容、依據、要求和特點,空間與結構造型,建筑構圖法則,建筑設計方法論,建筑外部環境及群體組合設計,建筑平面、剖面、體型和立面設計,建筑技術經濟等內容,使學生掌握建筑設計的一般性原理和原則,為以后的設計課學習以及建筑方案的創作打下基礎。二、章節教學目標與主要教學內容第一章 緒 論(1學時)本章教學目標通過講授, 使學生了解建筑2、的定義,了解建筑的構成要素和基本設計原則,掌握建筑的分類與分級,明白建筑設計的程序與建筑設計階段的劃分。本章主要教學內容1、 講授什么是建筑以及建筑的產生和發展;2、 建筑的構成要素和基本設計原則;建筑的分類與分級;3、 建筑設計程序與設計階段的劃分。本章重點建筑的構成要素和基本設計原則;建筑的分類與分級。參考教材1、 馮美宇主編,建筑設計原理,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2、 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章 人體工程學與建筑設計(2學時)本章教學目標通過講授, 使學生理解人體工程學的相關概念定義,明白人體工程學與建筑設計的關系,掌握人體活3、動所需要的常用尺寸。本章主要教學內容1、 講授人體測量學及其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2、 環境生理學及其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3、 環境心理學及其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本章重點1、 環境生理學及其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2、 環境心理學及其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參考教材1、 馮美宇主編,建筑設計原理,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2、 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三章 單一空間的設計(2學時)本章教學目標通過講授, 使學生明白“空間”的定義,理解建筑的空間結構,掌握建筑交通組織的方式和結構構成。本章主要教學內容主要使用空間設計、輔助使用空間設計、交通聯系空間設計4、單一空間內部處理手法。本章重點建筑空間的基本組合形式、建筑交通流線的組織、建筑的平面及垂直交通及其空間的設計。參考教材1、馮美宇主編,建筑設計原理,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2、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第四章 建筑平面組合設計(3學時)本章教學目標通過講授, 使學生掌握分析建筑功能的方法,了解建筑平面設計所涉及的基本問題,理解建筑平面組合的基本規律及相關理論,掌握建筑空間組合的基本內容和方法。本章主要教學內容講授建筑空間平面組合設計、建筑內部空間組合設計手法、建筑空間序列、平面生成的過程分析。本章重點建筑內部空間組合設計手法。參考教材15、馮美宇主編,建筑設計原理,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2、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五章 建筑剖面組合設計(3學時)本章教學目標通過講授, 使學生了解建筑層數及高度的定義方法,掌握建筑空間豎向組合方式。本章主要教學內容講授建筑層數和建筑高度的確定、空間的高度、建筑空間豎向組合方式、建筑豎向空間的利用、建筑局部標高的確定。本章重點建筑層數和建筑高度的確定、筑空間豎向組合方式、建筑豎向空間的利用。參考教材1、馮美宇主編,建筑設計原理,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2、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6、第六章 建筑結構選型(2學時)本章教學目標通過講授, 使學生掌握建筑結構選型的基本原則,了解建筑結構的組成和分類。本章主要教學內容講授建筑結構選型的原則、建筑結構的組成與分類、常用的建筑結構形式。本章重點建筑結構選型的原則。參考教材1、馮美宇主編,建筑設計原理,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2、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七章 建筑體型與立面設計(3學時)本章教學目標通過講授, 使學生了解建筑造型所涉及的基本問題,理解建筑造型的一般形式美的基本規律及相關理論,掌握建筑造型設計的基本內容和方法。本章主要教學內容講授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規律、建筑體型設7、計、建筑立面設計。本章重點建筑體型設計、建筑立面設計。參考教材1、馮美宇主編,建筑設計原理,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2、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3、托伯特哈姆林著 鄒德儂譯,建筑形式美的原則,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2年12月。第八章 總平面圖設計(2學時)本章教學目標通過講授, 使學生了解建筑總平面設計中涉及到的規范,理解建筑總平面的設計方法及相關要素,理解建筑外部環境設計要素的分析和設計方法,理解總平面流線的組成與設計。本章主要教學內容講授專業術語介紹、總平面布局形式、總平面內交通組織方式、室外場地及綠化與建筑小品的使用。本章重點8、總平面布局形式、總平面內交通組織方式。參考教材1、馮美宇主編,建筑設計原理,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2、彭一剛,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年1月。三、學時分配與教學方式 章 次總學時數講授學時實驗學時習題課、討論課學時數第一章 緒 論11第二章 人體工程學與建筑設計22第三章 單一空間的設計22第四章 建筑平面組合設計33第五章 建筑剖面組合設計33第六章 建筑結構選型22第七章 建筑體型與立面設計33第八章 總平面圖設計22合 計1818四、 課程考核與學業評價方案 課程考核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終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占30%,期終成績占70%。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提問、課堂討論;期終成績以論文形式考查,主要是對建筑設計基本原則與原理的掌握情況考查。期終作業選擇任一建筑設計大師的作品,繪制一份功能流程圖,應理解正確、功能關系清晰、水平垂直交通明確、線條干凈美觀、圖注明晰、字跡清楚。并附加分析報告。分析報告包括:1. 總體環境關系(包括景觀空間、交通流線);2. 建筑藝術空間造型(建筑元素、建筑材料與色彩、組織關系);3.平面功能組織(功能分區及內容、分區關系);4.基本交通組織;5.個人結論。以上各項至少各配一幅插圖。插圖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鋼筆速寫,但鋼筆速寫不應少于兩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