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傳媒大廈建筑方案設計說明.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92754
2024-01-29
8頁
910.50KB
1、湖南日報傳媒大廈建筑方案設計說明第一章 建筑設計說明一、 項目概況湖南日報是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報,是湖南省最具有權威性、發行量最大的綜合性報紙。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是依托湖南日報而創立的現代傳媒集團。集團成立于2001年10月31日,旗下現轄10家傳媒機構和9家產業公司,目前擁有固定資產25億元,員工2000人。為彰顯湖南日報作為湖南主流媒體的形象,解決集團辦公用房緊張的現狀問題,創造集團收入新的增長點,湖南日報集團決定打造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完備、技術先進、覆蓋寬廣的現代傳媒中心和文化產業中心,將集團辦公大樓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文化產業標志性建筑。建設內容包括一棟高層自用辦公樓,一棟超高層寫字樓和配套2、商業。其中:自用辦公樓(文化事業板塊)地上建筑面積3.6萬m2 ,建筑高度95.4m。自用辦公樓涵蓋集團所有媒體的新聞采編與出版、數字信息平臺,廣告制作發布、門戶網站、發行管理監控、集團總部管理中樞等功能。超高層寫字樓(文化產業板塊)地上建筑面積9.3萬m2,建筑高度218.1m。主要功能包括高端商務辦公室、文化傳播中心、會議中心、服務式辦公室等多種高端復合功能。二、 工程設計主要依據1.國家有關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1990年4月1日)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辦公建筑設計規范(JGJ67-2006)旅館建筑設計規范(JGJ62-90)商業建筑設3、計規范 (JGJ48-88)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98)汽車庫、停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CJJ83-99)長沙市總體規劃湖南日報傳媒大廈建筑方案設計招標文件(0623-1285N2106028)業主相關規劃設計要求及業主提供的基地地形圖其它相關的國家、地方法令法規。2、氣象地質條件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濕多變,夏秋多睛,嚴冬期短,暑熱期長。全年無霜期約275天,年平均氣溫16.817.2,最熱月平均氣溫27.8極端最高氣溫為40.6,最冷月平4、均氣溫4.8,極端最低氣溫為12。最年平均總降水量1422.4毫米。常年主導風向NE,頻率35%,年平均風速1.5m/s。三、 用地條件基地位置基地位于長沙市開福區南部,湘江以東,長沙市芙蓉中路與湘春路東北角交匯處,原湖南日報辦公樓舊址。基地長約184米,寬約122米,規劃有效用地面面積20492m2,(30.74畝),規劃要求容積率不超過8.5,建筑密度不超過48%。相鄰基地基地西接湖南日報多層住宅區,南側與日報高層住宅相鄰,北側與在建的228米高的泊富中心隔路相望。交通分析地塊北接湘春路,東臨芙蓉路,北東兩側與城市道路直接相連,交通便利。四、 設計立意牘之韻隨著建造技術的日趨完善,近代高度5、的發展已成為無所不能。當高度變的唾手而及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關注高度背后體現的城市文化和企業精神實質,以及218米高樓和長沙這座古老城市及湖南日報集團深厚文化碰撞與融合,我們需要找到一個象征體來承載高度的夢想。為了體現湖南日報大廈獨特的文化內涵,為了將湖湘文化與建筑完美統一,我們通過解讀千年古簡,詮釋湖湘聲音將簡牘與建筑有機結合,塑造一個以簡牘為主要建筑語言的端莊典雅、宏偉壯觀、文化特征鮮明的建筑形象。湖湘文化近年來,湖南出土了大量湖湘文化事件的竹簡,使得簡牘成為湖湘文化一個重要標志。1951年長沙五里牌406號戰國墓,出土竹簡38枚, 這是楚簡的首次發現。1996年10月,長沙市走馬樓一處工地6、中出土了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孫吳紀年簡牘,共計14萬余枚,超過此前中國歷年出土簡牘數量的總和。由于三國時期史料匱乏,這批吳簡被認為是中國繼殷墟甲骨卜辭、敦煌文書之后的又一“世紀考古大發現”。 2003年12月,長沙走馬樓又出土了1萬余枚西漢時期簡牘,以文字的形式生動地再現了漢武帝時期的西漢盛世風云。2010年6月長沙地鐵2號線五一廣場站施工時,發現一口埋藏大量簡牘的漢代古井,古井中又出土了近萬枚東漢簡牘。五一廣場出土的簡牘屬于文書類,是東漢時期的政府文書檔案,填補了考古工作中罕見東漢簡牘材料的歷史空白。長沙更有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于一體的新型現代化專題博7、物館簡牘博物館。內在聯系簡牘,作為中國古代文字的載體,始于春秋戰國或更早,盛于秦漢,先后使用了三千余年,留下了輝煌的文獻資料,成為中國文物寶庫中極為珍貴的寶藏。在紙張發明和推廣之前,簡牘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播和承載的重要工具,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和壯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簡牘是承載歷史和傳遞信息,記錄文化的載體,而報業同樣是一個信息集散中心,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美學特征一片片的簡牘組合排列,具有美學上的韻律感。建筑造型通過對這種組合的提煉,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立面肌理。五、 設計理念1. 從城市空間結構為出發點,有機處理好建筑與城市的空間關系。2. 運用現代主義建筑設計手法,充分體現建筑物時代特征,成8、為區域內的地標性建筑。3. 以人為本,完善內部使用功能,營造現代化商業辦公空間。4. 通過對建筑節能技術的合理運用,有效地降低建筑物能耗。六、 總平面布局整個建筑分三個功能區域:超高層寫字樓、報業集團高層寫字樓、大型商業區域,三者功能上相對獨立,視覺形象上保持統一。超高層寫字樓布置在基地的東北角,以樹立突出的形象及便于外來人員到達,以近45的角度斜向面對十字路口,與湘春路對面的超高層建筑匯富中心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同時45的扭轉也使寫字樓獲得了面向烈士公園的最大景觀面。報業集團高層辦公樓位于基地西南角,正南北向布局,自然采光通風條件良好。辦公樓平面成梯形,斜面面向城市干道,打破了建筑山墻面面向9、城市主干道帶來的建筑形象單調問題。且辦公用房基本呈南北向布置,有利于營造出舒適的辦公環境。超高層寫字樓與高層辦公樓中間部分為大型商業裙房,商業直接面向城市道路展開,商業價值高。七、 交通流線出入口基地共設有兩個9米寬的車行出入口和三個人行出入口。臨湘春路分別設置超高層寫字樓車行主入口和人行入口。臨芙蓉路設置辦公樓主入口和商業人行主入口。辦公樓與報業集團住宅區有獨立的通道相連。各出入口分工明確,互不干擾。地下車庫出入口基地內部共設有三個寬度7米的地下車庫出入口,寫字樓西側設有一個,為寫字樓地下停車庫主出入口;辦公樓西側與南側各設有一個,南側出入口為報業集團辦公樓地下車庫日常出入口,西側出入口兼做10、辦公樓和商業部分的后勤貨物入口。車行系統交通分析車行流線與城市道路相結合,超高層寫字樓車輛經湘春路入口進入,辦公樓車輛經芙蓉路入口進入,落客后直接下地庫或由車行出入口離開。此外臨城市道路設出租車落客區,出租車即停即走,不影響內部交通,便捷高效。人行系統交通分析合理分區布局,減少商業公眾人流對辦公人流的干擾。商業人流:由芙蓉路上人行主入口進入。寫字樓人流:由面向十字路口的人行入口進入寫字樓。辦公樓人流:由芙蓉路上入口進入辦公樓大堂。物流流線寫字樓、辦公樓物流車輛,均先進入地下車庫,在地下一層進行裝卸。商業物流車輛由車行進入后到達基地西側商業背街面,卸貨停車。消防車流臨街部分布置景觀鋪地,可兼做消11、防車道,背街面設有9米寬消防通道,兩者相連形成消防環道。靜態交通系統以地下停車為主,輔以少量地上停車位。地下停車場共三層,可提XXXX供個停車位。基地東側商業廣場處布置有少量臨時停車位,西側商業背街面布置有后勤物流車輛停車位。基地西南角集中布置了28個地面停車位供辦公樓使用。八、 環境及綠化設計用地東側的綠化廣場,以草坪為主線,以低調、簡約的姿態,更加烘托出建筑物對城市空間的圍合感。為了改善建筑物的環境,建筑物、道路、廣場周邊綠化用地,主要種植喬灌木和草皮,為使用者提供舒適宜人、環境優美的工作環境。另外,室外停車場采用生態化設計,以植草磚鋪地為主。九、 建筑平面1. 平面設計理念順應高層寫字樓12、發展趨勢,力求在建筑的生態化、高效智能化、人性化設計等方面突出其個性,力求造型獨特優美、結構簡潔、經濟實用、空間組織高效合理,交通流線順暢便捷。景觀辦公充分發揮景觀優勢并使之最大化陽光辦公利用地域優勢、得到充足的陽光共享辦公創造內部的生態共享空間綠色辦公把室外綠化空間引入到建筑的內部智能辦公采用5A標準智能化系統對大廈進行配置節能辦公運用信息高科技對大廈的采光、通風、溫度進行調節,以達到節約能源消耗的目的。人性辦公以人為本,為辦公人員提供怡人的體憩交往空間文化辦公設計以企業文化為主旨而延伸的有文化蘊涵的辦公空間高效辦公提高平面布局的實用率,合理配置豎向交通體系。2. 寫字樓功能核心核心筒高效的13、布置了垂直交通和設備管線。高區和低區各配備了6臺高速電梯,其中高區電梯速度為7.5m/s,低區電梯速度為5m/s,全部采用大堂呼叫群控系統。衛生間設計是體現高層辦公品質的重要部分,除了寬敞的內部使用空間和使用分區,我們還設置了低位排風系統和高位送風系統,渾濁的空氣在地面附近排出,保證了衛生間室內空氣的品質。電氣井道采用“軟硬核心”的形式,使日常辦公公用管線和企業內部的弱電管井的維修管理途徑形成內外的分離,以保證內部使用不受干擾,獲得最大的靈活性。每層設置獨立變風量空調機房。平面布局寫字樓一層設有主要辦公入口,入口大堂兩層通高,空間寬敞,以氣勢恢弘的空間效果和大尺度的設計演繹現代室內空間,凸顯寫14、字樓的高端定位。入口大堂周邊設有前臺接待、大堂吧、商務中心等,各交通線路明確、便捷。寫字樓五54六層為標準的大空間辦公用房。辦公空間可自由分隔,根據不同要求劃分出不同大小的各種辦公用房。另外,辦公空間中還布置了一些衛生間,可滿足不同入園企業的需要。部分樓層中設計了兩層通高的共享大廳,更好地豐富室內空間效果,提升了空間品質。3. 寫字樓辦公樓平面按集團各部門需要靈活布局,部門領導辦公室隨部門分層布置,與部門聯系便捷,管理方便,集團領導辦公室布置在頂層,景觀視野開闊。寫字樓、辦公樓入口大堂均兩層通高,空間寬敞,以氣勢恢弘的空間效果和大尺度的設計演繹現代室內空間,凸顯高端定位。部分樓層中設計了兩層通15、高的共享大廳,更好地豐富室內空間效果,提升了空間品質。4. 商業裙房項目位于長沙市中心,毗鄰大型購物中心高檔寫字樓區,商業定位為具有文化品位、風格高雅,街鋪、商場多種形式并存,針對一定購買力消費群的復合型場所。商業布局巧妙設計內部空間,創造出以兩端匯聚中心,一點帶動全線的商業空間布局模式。商業裙房利用前廣場和三層通高的入口中庭吸引人流,中部利用中心中庭組織和疏散人流,兩端利用主力店、餐飲等目的性商業留住人流,以達到人流的縱橫回流。這種以大的中庭空間為中心,向周邊節點輻射的商業空間組織,是一種成熟可行的商業模式。十、 剖面設計1、高度設計超高層寫字樓54層,其中避難層3層。建筑高度228米(結構16、高度218米),其中一至四層層高5.4m,辦公部分標準層層高3.9m,辦公樓24層,建筑高度99米,一至四層層高5.4m,辦公部分標準層層高3.6m。商業裙房5層,層高5.4m,建筑高度27m。2、垂直交通超高層寫字樓:根據人流量和功能分布情況,每層設有14臺電梯,其中8臺低區電梯,4臺高區電梯,2臺消防電梯,2部防煙樓梯間。高層辦公樓:根據人流量和功能分布情況,每層設有7臺電梯,其中6臺客用電梯, 1臺消防電梯,3部防煙樓梯間。商業裙房:根據裙房的功能要求,結合寫字樓和辦公樓垂直交通設施的基礎上,裙房增設4臺自動扶梯。十一、 無障礙設計現代大型公共建筑物實施了無障礙設計,在大樓入口處、電梯、17、衛生間、通道、停車場等各處考慮殘疾者使用設施,實現建筑物的室內外無障礙通行。十二、 建筑造型建筑造型設計,在運用經典的現代主義設計手法,通過對簡牘元素的提煉和概括,以建筑語言生動而形象的描述出來。立面造型基本元素以類似簡牘的豎向線條作為母題,通過富有強烈韻律感和虛實對比的排列組合方式賦予日報大廈“典雅、莊重”的建筑形象和濃厚的文化藝術的氣質。貫通整個立面的豎向線條,刻畫出建筑“大氣、向上”建筑特征。同時豎向線條虛實相間布局在滿足辦公室采光、通風需要的同時,也克服了時下流行的全玻璃幕墻高層建筑帶來的能耗大、運營成本高的弊病,達到了建筑形式與內部功能良好統一。超高層寫字樓整體形體頂部和端部微微收分18、,使得主樓彰顯出向上升起的態勢,增強了視覺沖擊力。轉角部分采取細膩、通透的折角處理,改變了建筑物原本“尖銳、鋒利”的轉角對外部空間的沖撞和壓迫。細部處理上,通過凸出玻璃幕墻上橫向金屬框的,形成與大面積豎向線條的對比,打破了立面的單調感。裙樓部分,充分運用豎向線條的視覺元素,秉承了主樓的氣質,形成對主樓的呼應,將兩部分完美地融為一體。底層各個入口部位,在整體風格統一的基礎上,強調細部設計,從而突出入口的標識性以及交通上的引導性。在建筑材料和色彩上,主要采用銀白色鋁板和藍灰色玻璃幕墻,和諧統一,使建筑在典雅之中透露出強烈的現代氣息。十三、 生態節能設計建筑的平面布局最大可能的利用自然的光、熱,盡量19、的節約能源,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實現建筑和環境的共生。同時積極采用多種適宜、成熟的技術手段達到生態節能的設計效果。熱壓通風系統:室內生態型共享空間設天窗,外部低溫氣流從架空層及落地門窗進入室內,天窗加熱引發氣流上升,熱氣流從天窗的側的百頁流出室外,形成內外的空氣循環。建筑中央空調節能控制:通過全面能耗實時監測系統采集的各種參數,按系統最優化原則,改變空調系統循環流體的流量和溫度,以保證整個系統在各種負荷條件下,均處于最佳工作狀態。相對普遍使用的定流量及一般變流量中央空調控制模式具有明顯的節能優勢。雙層呼吸立面:建筑外立面采用雙層結構,外層百頁起到遮陽導熱的作用從而降低建筑的能耗,內層采用內呼吸20、雙層玻璃,日報大廈室內基本采用機械通風,內呼吸雙層幕墻的室內板塊下側安裝進風口檔板形成進風口,上側安裝檔風板和排風管形成排風口,室內是通過中央空調系統提供新風,室內空氣通過進風口從雙層幕墻底部進入腔體,由于煙囟效應氣流向上流動經過上部排風口集中統一排出。因此,使得內循環式雙層幕墻在“呼吸”時不會受到污染。建筑全年能耗動態模擬:利用計算軟件對建筑系統進行全年能耗動態模擬,為空調負荷計算,系統方案設計,系統運行經濟性分析,圍護結構性能分析提供設計分析依據。科學細致的能源、能耗分析是節能工作的基礎。地板送風系統:地板下空調送風技術作為一項新的空調系統設計手段, 利用架空地板下部空間輸送空調氣體,已廣21、泛應用于高檔辦公樓。地板送風技術具有以下優勢:空間熱力分層較高送風溫度風量按需分配適應靈活空間分隔個性化送風通風效率和空氣品質提高熱舒適性改善冷負荷處理能力大(max=200 W/m2)系統運行能耗降低,比較VAV系統可節能10%可利用新風直接冷卻降低新建建筑樓層高度(約10%)符合LEED要求 地板送風系統示意圖地下空間天然光照明:地下室局部有條件部分采用光導管采光技術,經過光導管過濾后純凈的天然光使得地下室具有舒適的視覺環境同時也節約了能源。采光井應用示意圖、光導管應用示意圖太陽能熱水器:常規能源供應與建筑生活熱水耗能的缺口日益增大,太陽能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型環保新能源,一種較為22、簡單、經濟、環保、可靠的改善建筑環境的方法,正在全世界大力的推廣和廣泛的使用。我們在商業裙房頂部適當位置布置太陽能熱水器,并且通過計算機分析軟件,對建筑頂層表面進行典型時段太陽輻射得熱分析,可以得到太陽輻射得熱分布圖,以優化太陽能集熱器放置部分,傾斜角,得到各年,各月,各日太陽得熱,這樣可以精確統計太陽能集熱器各時段熱水輸出。雨水收集及中水回用系統: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廢水(優質雜排水)所占份額,約占40-60%,根據建筑性質不同而有區別。如果把這些水及雨水收集起來經過凈化處理成為中水,用作建筑雜用水和小區雜用水,如沖廁所、道路清掃、小區綠化、水景補充、車輛沖洗、建筑施工、消防等雜用,從而替代出等23、量的自來水,相當于增加了城市的供水量。采用建筑雨水收集及中水系統,既可減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資源,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四、 消防設計說明1. 總平面布置沿建筑外圍設有消防車環道,轉彎半徑為12米。建筑與周邊建筑物的間距均滿足消防間距要求。寫字樓東、西、北三面面直接落地,其中北面為建筑物主要消防撲救面,滿足規范要求。辦公樓西、南兩面直接落地,南面為消防撲救面,辦公樓與寫字樓間距42米。消防車道、防火間距、撲救面設計均滿足規范要求。2. 寫字樓消防設計寫字樓為54層建筑,建筑高度為218米,屬于超高層建筑,設有自動噴淋系統。防火分區超高層寫字樓標準層面積最大為1833M2,按現行高24、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每一層分一個防火分區,設兩部消防電梯、兩部消防樓梯,疏散寬度、疏散距離均滿足規范要求。避難層避難層最大間隔為15層,分別為15層、30層、45層,根據立面需要,避難層設計為封閉式,采取機械式正壓送風。面積根據相應負擔區域的人數為標準進行設置。中庭防火寫字樓中按照功能及空間效果設有多個多層通高中庭,中庭防火措施為在中庭周圍設密集噴淋,中庭周圍墻體為防火墻,洞口處設特級防火卷簾,開向中庭環廊的房門均為甲級防火門。3. 辦公樓消防設計辦公樓24層,建筑高度為95.4米,屬于一類高層建筑,設有自動噴淋系統。防火分區辦公樓標準層面積最大為1950M2,按現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25、范,每一層分一個防火分區,設兩部消防電梯、三部消防樓梯,疏散寬度、疏散距離均滿足規范要求。4. 商業裙房部分防火分區商業裙房設有火災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且采用不燃燒材料裝修。其中,一、二、三層每層分為3個防火分區,四、五層每層為2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面積均不超過4000m2。樓梯的疏散寬度及疏散距離均按規范要求設置。中庭防火中庭均以防火卷簾與其他防火分區進行分隔。5. 地下室部分本項目共設三層地下室,地下室總建筑面積4.9萬。地下一層主要功能為設備用房、員工餐廳,地下二層主要功能為地下車庫和變配電房,地下三層主要功能為地下車庫和水泵房。地下車庫每個防火分區面積均不大于4000,疏散距離26、小于60m,設備用房每個防火分區面積均不大于1000,疏散距離小于40m,每個防火分區均有兩個安全出口。十五、 人防設計說明本建筑地下人防工程設在地下四層,平戰結合,平時為地下車庫,戰時為甲六級二等人員隱蔽部。劃分為4個防護單元。防護單元設有各自單獨的2個口部系統,其中戰時主要出入口為室外出入口。十六、 環境保護措施說明1. 廢氣影響防治設備用房設機械排風系統,將廢氣排至室外,無自然通風條件的地下車庫廢氣污在房頂排至室外。設計完善的排水設施,衛生器具排水設存水彎隔絕臭氣,衛生器具安裝按國標,保證污水不會倒流,所有通管均伸出屋頂。2. 廢水影響防治地下生活水池采用不銹鋼材質盡量減少水質二次污染。27、3. 固體廢棄物影響防治生活垃圾處理采用袋裝化,每天由專人收集后統一由專人負責清運,并注意清運時密閉,再由環衛部集中處理。4. 噪聲污染影響防治工程噪聲源包括風機、冷水機組、水泵、發電機器等,設計時,動力設備選用低噪聲設備,按規定采取隔振降噪措施,功力設備機房和值班室,控制室采用及音墻面,吸音吊頂處理和隔音措施,設隔音門以降低噪聲,發電機排氣井道作減噪處理,以降低噪聲。空調機和各類風機選用低噪音設備,風管安裝消音裝置,空調機房設吸音墻面,吸音吊頂和隔音措施減少對環境和建筑自身的影響。所有水泵機組均設置橡膠隔板墊(器)和可曲撓橡膠接頭等起到消聲、隔振的作用,并選用低噪音節能水泵。十七、 經濟技術指標經濟技術指標表總用地面積:20446.2 m2總建筑面積:228784.27計容積率面積:161908.27其中:寫字樓面積:89670 m2辦公樓面積:38400 m2商業裙房面積:37128.27 m2地下室面積:63586 m2不計容面積:61386停車位:1390地上停車位:95地下停車位:1295綠化率:15%容積率:7.91建筑密度:36.90%建筑層數: 54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6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