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柑桔產業項目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94208
2024-02-01
26頁
70.96KB
1、鳳凰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柑桔產業項目實施方案鳳凰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柑桔產業項目實 施 方 案第一章 總 論第一節 項目簡介一、項目名稱:鳳凰縣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柑桔產業項目。二、項目單位及項目法人:項目申報單位:鳳凰縣財政局 聯系電話: 項目實施單位:鳳凰縣農業局 聯系電話: 項目法人: 三、項目主管單位:鳳凰縣人民政府四、項目建設性質:續建五、項目建設范圍:鳳凰縣水打田鄉、林峰鄉、官莊鄉、廖家橋鎮等共4個鄉鎮的11個村 六、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一)、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13000畝1. 柑桔苗木補貼20萬株,進行高接換種2000畝。2.新建集雨節水窯3600立方米,31.5的集雨蓄水窯340套。2、3.新修灌溉設施1套,渠道長度10400米 。4.整修生產基地果園機耕道和生產道路11000米。 5. 果園種肥改土13000畝。(二)、技術服務1.推廣示范柑桔標準化生產技術13000畝。2.柑桔病蟲害綜合防治13000畝。七、建設期限:該項目計劃從2011年8月始實施,至2011年12 底完成。項目為園、路、池合理化;種、培、管標準化;涉及面廣,規模較大,效益良好。八、投資規模及資金來源工程概算總投資規模為1864萬元。資金來源為申請2011年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投資250萬元,整合其它部門項目資金740萬元;引導信貸資金、群眾以勞折資、物化投入共計874萬元。第二節 項目編制的依3、據和原則一、項目編制依據1、財農字 201187號關于撥付2011年農業發產發展資金生產發展知通、關于做好2011年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工作的通知(財辦農201119號)、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財農201168號)。2、湖南省財政廳關于做好2011年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實施方案編報工作的通知。3、SL267200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術規范4、SL20798 節水灌溉技術規范5、NY 50152002 無公害食品 柑桔生產技術規程6、NY 5016-2001 無公害食品 柑桔產地環境條件7、NY 50142001無公害食品標準柑桔二、編制原則:根據我縣當前農業支柱產業和農村工4、作的實際,在項目編制上,重在挖掘產業內涵,堅持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科技進步為依托,整合資金,成片建設,以達到安全、增產、增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合理規劃、適度超前、循序漸進、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思路,貫徹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第三節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通過工程措施、農藝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進行農業現代化建設,基本實現“大面積生產無公害,鮮銷、加工品種結構逐步合理、園內渠路成網、設施較完備配套、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步提高、土體結構好、土壤肥沃”的高產穩產桔園。其具體指標為:1、常年柑桔平均畝產穩定達到2000公斤以上,畝產值2000元以上。優質果率達到85%以上、畝增收入5、300元以上、人均增收100元的目標。改變目前品種布局不合理的現狀,依托旅游,標準化生產基地大力支持發展鮮銷對路的新品種,降低農業化學品投入,提高果品品質,爭搶市場競爭力。2、果園內小型水利設施得到配套、季節性干旱能得到補充灌溉,增強果園的抗旱能力,連續抗旱能力達45天以上。同時減輕果農平時生產施藥用水勞動強度。園內實現溝、渠、池、路配套,切斷上部雨水對果園的直接沖刷,降低地表徑流匯流,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3、大力支持鄉村公路及果園路建設改善項目區交通狀況,改變肩挑背馱的現狀,利于生產資料及產品銷售運輸,降低勞動強度及生產成本。第四節 分析研究結論概要該項目通過改善生產基礎設施,改造現6、有果園,優化品種布局、調整品種結構,推廣新技術,提高柑桔品質、產量和抗逆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是提升我縣柑桔產業,實現柑桔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朝著現代化農業方向努力的有效途徑。該項目實施后,能改善品種結構,合理品種布局,提高柑桔生產能力和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促進可持續發展,增加群眾收入。切合我縣實際,效益良好,合理可行。第二章 鳳凰縣柑橘產業發展概況第一節、我縣柑桔產業概況鳳凰縣位于湖南省西部邊陲,是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國家級貧困縣。通過近20多年來的開發和培植,柑桔已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2010年全縣柑桔總面積已達16.2萬畝,全縣有13個鄉鎮159個村2.8萬戶157、萬人在進行柑橘生產。年總產量12-13萬余噸,產值1.3億元。近幾年,我縣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椪柑種植面積比重由原來的14.5萬畝下調到現在的12萬畝左右,比例由85%下降至74%。早熟蜜柑、臍橙、柚類面積比例遂年提高。其中 但是,由于柑橘產品總量的不斷提高,市場經營不斷完善,特別是國際國內都推行市場準入制度,全球金融危機、廣元蛆、大果實蠅等因素影響,柑橘產品遭受低價和滯銷的雙重打擊,廣大橘農生產積極性較低,對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感到困惑,出現個別桔農桔園拋荒失管或砍樹改種等現象。因此,我縣的柑橘生產受到一定的沖擊,產業面臨著萎縮的威協。通過項目的實施,創建鳳凰縣優質柑桔生產基地,更換適8、銷對路的品種,改善品種結構,改變我縣柑桔產品單一局面,逐步轉向品種多樣化轉變。對促進我縣桔柑生產,提升品質、適銷對路及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降低生產成本均將產生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第二節 鳳凰縣柑橘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1、柑桔生產品種單一,導致熟期結構不合理。以橙類與寬皮桔的比例看,我省、我縣均以寬皮桔為主。根據有關資料報道我省占50%,我縣占74%(椪柑)以上;成熟期上看,中遲熟品種比例太大,約占85%,大量的產品在3個月內集中上市,造成季節性供過于求。而早熟蜜柑、早熟椪柑面積很小,2、品質差,優質果率低,缺乏競爭力我縣桔農在栽培過程中急功近利,大量使用化肥,有機肥使用較少,9、技術老舊,管理粗放,致使果實大小不一,質量參差不齊,口感變差,品質下降,真正優質果率僅30%-40%,在市場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3、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嚴重超標。我縣柑桔生產在農藥的施用上,隨意性較大,蟲口壓不住時,往往會使用劇毒農藥造成產品農藥殘留高。全縣無公害認證品牌只有一個,面積只有幾千畝。大面積沒有通過認證,進不了高端市場,只能是面向農村低端市場,馬路銷售;均價每公斤僅為0.65-0.8元左右。基本上與生產成本持平,桔農無利可圖。4、產品不分級,無自主品牌。多年來,我縣桔農都是傳統的農耕方式進行生產經營,產品質量上不去,各自為戰,小農生產模式,規模小、商品意思差、無分級、無包裝、馬路銷售10、統貨銷售、更談不上創品牌;近年來,隨著市場準入制的強制推行,這種生產經營模式已嚴重不適應。當地政府和廣大農戶,深切體會到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改善柑桔產業的落后現狀,多次要求上級部門增大扶持力度,對柑桔產業進行改造提質,升級換代;提倡創牌、認證、分級、包裝后上市銷售,進入中、高端市場,以提高商品率,實現增產增收。第三節 項目區基本情況(一)、地理自然條件項目區位于鳳凰縣東南低山區的水打田鄉、林峰鄉、官莊鄉和中部的廖家橋鎮。土壤以石灰巖、紫色砂頁巖和板頁巖發育而成的黃紅壤性土為主,生態氣候多種多樣,周邊50公里內無大型工廠及礦山,無污染,無公害,完全符合項目建設的自然條件。海拔高度211、50-400米以內,多數地區分布在250-350米左右,項目區是我縣三級臺階中的一級臺階,以山地地貌為主,坡的中下部均為桔園。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溫、光、水、熱充沛,但配合不佳,氣侯溫暖,無霜期長。據歷年氣象資料,年平均氣溫16.3,年降雨量1308.1mm,日照時數1281.4小時,無霜期286.2天,能滿足優質柑桔生產對氣候條件的要求。項目區4鄉鎮總面積約32.7(千公頃),耕地面積4.96(千公頃)7.44萬畝,其中旱土1.294萬畝,稻田6.146萬畝;未丈量坡耕地9.2萬畝,其中柑桔面積8.53萬畝。(二)、社會、經濟條件項目及水打田鄉、林峰鄉、官莊鄉和廖家橋鎮4個鄉鎮12、。共計11個村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萬人。耕地面積2.99萬畝,其中旱土1.17萬畝,稻田1.82萬畝;未丈量坡耕地1.7萬畝, 2010年糧食總產0.54萬噸,其中水稻播種1.58萬畝,總產量0.49萬噸,平均畝產310.1kg/畝。人均純收入2514元。柑桔種植面積2.18萬畝,總產量2.45萬噸,產值1960萬元;銷售量約為95%,均價0.80元/kg,利潤僅0.2元/kg,銷售利潤465.5萬元。本項目覆蓋水打田鄉的池坪村、東子山村、武陵村、紅星村;廖家橋鎮木根井村、巖坎云村、大坪村、漾水坨村、土橋坳村;官莊鄉的大灣村和林峰鄉的土洞村共11個村。2、市場條件: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13、團有限公司在懷化工業園建立一座占地400畝的果汁加工廠,2008年已建成投產。年需要加工類品種50萬噸。為改善我縣品種結構創造了機遇;另外,通過多年的經營發展,我縣已在貴州、重慶、陜西、北京、內蒙、新疆及東北等地區建立了銷售網絡,對鳳凰柑桔已有了初步的認識。3、基礎設施條件及生產技術水平:項目區內,交通、電力、通訊網絡等設施配套完善,為柑桔的標準化、無公害化生產示范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信息條件;項目區是我縣柑桔種植老區,果農對柑桔栽培管理技術有一定的基礎。(三)、 勞動力、技術條件1、勞力充足,能工巧匠多。項目區有勞動力資源1.1萬個,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1萬個。農閑季節大多賦閑在家,完全可以滿足14、項目建設對勞力的需求;加之我縣近年對柑桔產業的支持,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另外農田水利和集雨節水旱作農業示范工程、沃土工程建設中鍛煉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完全能保證工程優質、高效、低耗地順利實施。2、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及豐富的建設經驗。鳳凰縣農業局現有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技術人員112人,其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64人,并且在以工代賑、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國家生態環境建設坡耕地綜合治理以及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以工代賑集雨節水旱作農業示范等項目實施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工程設計、工程監理、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經驗,完全能保證此類工程順利、有序開展及優質完成。3、有比較完善的技術推廣網絡。縣有縣鄉村一級15、技術推廣網絡。各鄉鎮農技站,農技員、柑桔生產大戶、桔農均有一定的生產管理技術與生產經驗。(四)、 項目區基礎設施條件項目內通信方便,移動、聯通信號覆蓋100%,電信電話村村通,通鄉公路全部硬化或黑色化,交通暢通;通村公路基本貫通;電力供應良好;各項目區鄉鎮均有巖場5個以上,日產機砂60m3以上、塊石近240m3;均有多個預制場,日產小砌塊2500個以上。鎮政府所在地均有小型農貿市場,其中林峰鄉、水打田鄉、官莊鄉及廖家橋鎮共有5個小型農貿市場,市場交易比較活躍。第三章 項目建設內容、規模及實施第一節 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及布局原則一、指導思想緊緊圍繞“農村經濟增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16、一主線,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生態環境為重點,多渠道籌措資金,依靠科技進步,通過調整柑桔品種結構,改造中低產桔園,開展新技術推廣示范、辦培訓班、廣告宣傳等多種形式,將新技術迅速推廣到千家萬戶,提高生產水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裝備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進程,提高柑桔產量和品質,達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二、項目建設目標計劃2011年通過工程措施,結合農藝、生物、物理措施等手段,對山、水、園;路、池、渠綜合治理。基本實現:人居和諧、主干道砼硬化、溝池渠網絡分布、耕作部分實現機械化、果園優質高產穩產化、品種布局區域化、栽培管理標準規范、基地規模化、技術高新、產品優質安全化的現代化農業17、生產新格局。三、項目布局原則遵循科學合理、優質高效、集中連片、突出重點的原則。堅持統籌規劃,從需要與可能出發,因地制宜,講求實效;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力求建一片成一片,發揮整體效益,做到當年建成,當年生效,長期受益。為了發揮項目的示范帶動作用,主要選擇在柑桔面積大、集中成片,基礎條件較好、具有生產潛力、基層干部有魄力、群眾積極性高的4鄉鎮11村進行規劃布局。根據湖南省財政廳關于做好2011年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實施方案編報工作的通知,結合我縣當前物價、勞資實際,進行建設規模的確定。現代農業發展柑桔產業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為改善柑桔生產條件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措施和調整柑橘品種結構,引進推廣柑18、桔新的生產技術、病蟲害預警生物、物理綜合防治;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技術培訓等農業、生物、物理技術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措施。第二節 項目實施地點、期限和規模一、項目實施地點:鳳凰縣水打田鄉、林峰鄉、官莊鄉和廖家橋鎮共計4鄉鎮11個村。其中木根井、土橋坳、土洞、東子山、五林等五個村為項目核心示范區,巖坎云、漾水坨、大坪、紅星、池坪、大灣等六個村為輻射區。(具體詳見鳳凰縣2011年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柑桔產業實施計劃表)二、項目實施規模:建設優質柑桔生產基地13000畝。三、項目建設期限:根據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該項目計劃自2011年上半年申報,獲得批復后,將于2011年8月開始動工,19、至2011年12月底竣工。項目建設時間安排:1、2011年8月-9月:招投標工作。2、2011年9月-11月:實施項目工程建設。3、2011年12月:自查驗收和竣工總結。第三節 項目建設內容1標準化生產基地1.3萬畝。主要在水打田鄉的池坪村、東子山村、武陵村、紅星村;廖家橋鎮木根井村、巖坎云村、大坪村、漾水坨村、土橋坳村;官莊鄉的大灣村和林峰鄉的土洞村。品種更新的苗木補貼和集雨節水窖建設資金安排中央專項資金支持,其它建設內容的資金安排整合資金及農民自籌等。1.1.苗木補貼:品種更新20萬株,折合高接換種2000畝,每畝需要接穗0.66公斤,共需接穗1334公斤。品種為早熟椪柑、早熟密桔(達芬420、號)、青柑、紅瓤官溪蜜柚, 于8月下旬進行夏季腹接,8月下旬開始,9月完成。在大灣村、木根井村、土洞村村、武陵村、東子山村等地實施。1.2新修灌溉設施1套,渠道長度10400米:完善項目區內水利灌溉設施,該項目主要在巖坎云村、大坪村、漾水坨村內實施。1.3.整修生產基地生產道11000米:主要是項目區內村組間的生產道路,路寬4米,為水泥混凝土硬化路面。主要在水打田鄉的東子山村內實施。1.4.新建集雨節水窯:在柑桔園內修建31.5的集雨節水窯340套,單套集雨節水窯容積為10.59 m3,總容量約為3600立方米以上。每套集雨節水窯還包括內空為0.20.15米引水溝、溢洪溝和沉砂池,引水溝長度521、米/套、排水溝長度2米/套,沉砂池內凈空為0.650.650.5米,為防止人、畜等掉入水池,消除安全隱患,在節水窯上修建護欄,護欄高0.6米。主要在木根井、土橋坳、紅星、池坪、武陵、東子山和土洞7個村內實施。1.5推廣土壤改良13000畝。冬季通過對果園進行翻耕、整地,種植紫云英、滿園花以及以肥養肥等技術,提高土壤肥力,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主要在主要在池坪村、東子山村、武陵村、紅星村、木根井村、巖坎云村、大坪村、漾水坨村、土橋坳村、大灣村和土洞村實施。2、技術服務2.1.推廣先進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推廣13000畝。主要為推廣引進示范推廣柑桔生草栽培法、畜-沼-果、頻振式殺蟲燈物理防治技術等。包22、括種肥改土、施肥改土、秸稈還土、培肥地力;安全施用農藥,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科學培管,精細修剪、創造優勢樹形,科學控花控果,確保果品優質率達70%以上。總之,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 柑桔生產技術規程操作,使項目區柑桔質量達到NY/T5014-2001無公害食品 柑桔的質量要求。主要在主要在池坪村、東子山村、武陵村、紅星村、木根井村、巖坎云村、大坪村、漾水坨村、土橋坳村、大灣村和土洞村實施。2.2. 大果實蠅防治13000畝:采用撒呋喃丹、糖醋液誘導等技術,在大灣村、東子山村、武陵村、紅星村內實施第四節 項目規劃設計及施工步驟一、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部分1、整修生產基地公路:由項目實施單位在原有老公路23、上測量放線,然后項目區農戶自行協商,解決好修路用地,再由施工單位施工。開挖排水溝、安裝函管。路基進行碾壓整平,然后進行裝模,混凝土澆筑,厚度20cm,路面寬4米,全長11公里,進行保養,達到保養期后方能通車營運。2、苗木補貼:品種改良、高接換種20萬株,共計2000畝。引進品種為早熟椪柑、早熟密桔(達芬4號)、青柑、紅瓤官溪蜜柚等新品種。購買接穗進,于7月下旬8月下旬聘請有技術的嫁接人員進行腹接,8月下旬完成;次年再行鋸枝,同時每蔸保留12個營養生長枝,保證嫁接芽的成活。按每畝100株計算,每蔸換6-8可芽,每畝需600-800可芽,換接樹長成后把未換接的截剪或砍掉。3、集雨蓄水窯:采取人工開24、挖坑槽,經驗槽后,池壁裝模驗倉后C20砼現澆,機械搗制,厚度20cm;底板C20砼現澆。池壁和底板均用1:2.5水泥砂漿抹面,厚度1cm 。底壁結合部用1:2.5水泥砂漿做5cm左右的消能防滲帶。水池上沿用K2空心小砌塊交錯砌筑護欄、K4空心小砌塊橫砌壓頂,高60cm。要求砼震搗密實,無蜂窩麻面,裝模正園,面平角直,美觀耐用。建引水溝、排水溝和溢洪溝。二、技術服務1.柑桔標準化先進生產技術示范推廣13000畝。引進示范推廣柑桔生草栽培法、畜-沼-果、節水補充灌溉技術等。結合種肥改土,病蟲害綜合防治、修建沼氣池、節水窯等工程措施實施。2. 大果實蠅防治13000畝,采取在4月份撒呋喃丹、5月份掛25、糖醋液誘導等技術進行誘殺。第五節 項目環保方案該項目為現代農業優質柑桔生產基地建設,主要施工為園內施工,破土很少,無污染、無公害、無“三廢”。施工時需要的沙、石料等,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已全部用完,沒有任何工程遺留物落下,施工的原材料無污染,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項目實施后,能減少農業化學投入品的流失,反而對農業生態環境起治理和保護作用。第四章 投資概算本項目概算總投資為1864萬元,其中申請中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250萬元;整合各級部門資金740萬元;引導社會資金投入874萬元。第一節 標準化生產基地1.3萬畝投資1049萬元1.整修生產基地公路11000米:每千米30萬元,共需投入資金26、330萬元,整合各級財政資金27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通暢工程專項資金12.5萬、中央財政鞏退專項25萬、省級財政配套資金90萬和縣級財政配套資金147.5萬),村民以投資投勞等方式投入資金55萬元,由縣交通局和發改局實施。2.集雨節水窯:3600.6m3,共計340套,需投入資金170萬元。由 2011年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支持170萬元,由縣農業局實施。3. 新修灌溉設施1套,渠道長度10400米,需投入資金430萬。整合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330萬元,省級財政配套資金100萬。由鳳凰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實施。4. 推廣土壤改良13000畝,需投入資金39萬元,資金以農民自行投資投27、勞的方式投入,在農業局的技術指導下由農民自行實施。5.苗木補貼(高接換種)20萬株,需投資金80萬元。由 2011年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支持80萬元,由農業局實施。. 接穗補貼40萬元:每畝需接穗0.667公斤,800個芽,(每公斤接穗有效芽約1200個),每公斤300元,折合每畝200元,2000畝共需資金40萬元,. 嫁接勞資費40萬元:每畝嫁接800個芽,每個0.25元(含嫁接技工費、薄膜材料費),折合每畝200元,2000畝共需資金40萬元,成活率要求達到95%以上。第二節 技術服務815萬元。1.標準化柑桔生產基地1.3萬畝新技術推廣生產成本:肥料1300噸,每噸3800元,28、需494萬元;農藥13000公斤,每公斤40元共需52萬元,管理人工39000個,每個60元,共需234萬元;共計需投入780萬元。由信貸資金投入200萬元、群眾物化投入400萬元,群眾以勞低資投入180萬元,共計780萬元,以農民自籌形式投入并實施。2. 柑桔病蟲害預測及綜合防治技術13000畝,資金35萬元,整合鳳凰縣大果實蠅防治專項資金35萬(省級財政15萬、縣級財政20萬),由縣農業局實施。項目投資總規模為1864萬元,其中申請2011年度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發展資金250萬元,整合其它財政資金740萬元,引導社會投入資金874萬元。第五章資金來源整合方案第一節 整合形式及規模一、成立了鳳29、凰縣現代農業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羅 明縣長擔任,由21個涉農部門級成成員。辦公室設在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由趙海峰副縣長兼任辦公室主任。有力推動了資金整合力度。經過整合工作協調,項目區內整合各級財政資金規模740萬元。具體為:1.從縣交通局和發改局整合財政資金275萬元,整修生產基地公路11000米。2.從縣農業開發辦整合財政資金430萬元,新修灌渠10400米。3.從鳳凰縣農業局整合大果實蠅防治專項資金35萬元,防治柑橘病蟲害面積1.3萬畝。二、引導社會投入資金規模:874萬元引導社會資金874萬元(其中信貸支農資金投入200萬元、群眾物化投入439萬元,群眾以勞低資投入235萬30、元),1標準化柑桔生產基地1.3萬畝的生產成本投入:肥料1300噸,每噸3800元,需494萬元;農藥13000公斤,每公斤40元共需52萬元,管理人工39000個,每個60元,共需234萬元;共計需投入780萬元。2推廣種肥改土,進行土壤改良1.3萬畝投入:每畝需綠肥種子2公斤,折合人民幣30元,共需投入39萬元。3支持整修生產基地公路11000米:每公里村民自籌5萬元,需村民自己投入55萬元。第二節 整合資金結構(一)整合財政資金740萬元。1.中央財政資金367.5萬元: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330萬、國家通暢工程專項資金12.5萬元、國家項退專項資金25萬元。2.省級財政資金205萬元:31、國家綜合農業開發省級財政配套資金100萬元、村村通路工程省級財政配套資金90萬元、建設、省級財政大果實蠅綜合防治專項15萬元。3.縣級財政資金167.5萬元:村村通路工程縣級財政專項配套資金147.5萬元;大果實蠅綜合防治縣級財政配套資金20萬元。(二)、社會資金部分874萬元。信貸資金200萬元、農民物化投入439萬元、農民投工投勞235萬元。通過資金的整合,資金投入比例為1:3:3,達到申報文件規定的資金整合比例要求。第六章資金具體用途、投資標準一、苗木補貼20萬株80萬元1.1.1購買種苗接穗每畝約需更換100株,需要優質接穗0.66公斤,每公斤300元,需投入200元,每株折合2元,共32、計200000株,需投資40萬元。1.1.2苗木嫁接費每株嫁芽6-8個,每個0.30元,每株嫁接薄膜及技工費2.00元,200000株共需投入40萬元。具體為林峰鄉土洞村6.5萬株26.00萬元;水打田鄉五林村5.00萬株20.00萬元;水打田鄉東子山村5.00萬株20.00萬元;廖家橋鎮木根井村1.50萬株6.00萬元;官莊鄉大灣村2.00萬株8.00萬元。二、修建集雨節水窯3600.6 m3,折合10.59 m3一個集雨節水窯共計340套。主要工程量為人工開挖土方6120m3、C20底板砼501.84m3、C20墻體砼1020m3、C20砼灌實98.6m3、K1空心小砌塊408m3、K2空33、心小砌塊241.4m3、1:2.5水泥砂漿開面14456.8m2、二次搬運4384.98m3T;經計算每套需資金4999.93元,共需投入170萬元。具體概算詳見后附表。具體到村為林峰鄉土洞村(80套)847.2立方米,投入40.0萬元;水打田鄉五林村(30套)317.7立方米,投入15.00萬元;水打田鄉東子山村(30套)317.7立方米,投入15.00萬元;水打田鄉紅星村(40套)423.6立方米,投入20.00萬元;水打田鄉池坪村(20套)211.8立方米,投入10.00萬元;廖家橋鎮土橋坳村(80套)847.2立方米,投入40.0萬元;廖家橋鎮木根井村(60套)635.4立方米,投入334、0.00萬元。第七章 項目建設的組織管理及保證措施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為了加強和保證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縣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兼任,成員 由縣農辦、縣財政局、縣農業局、縣柑桔產業辦以及項目所在鄉鎮負責人組成。并建立項目實施責任制。二、建立現代管理機制對建設項目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標制、質量監理制、財務報賬制和監督審計制的管理辦法。促使項目高效率、高標準地完成建設任務。三、嚴格財務管理嚴格按照財農201168號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湘財農200847號湖南省財政廳關于印發湖南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及鳳凰縣現代35、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的規定,對項目建設資金實行專款、專戶、專用,由財政部門統一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實施過程中,根據工程進度和質量,進行分期預付材料款,竣工后經項目管理部門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后,方進行工程結算,并預留5%作為質量保證金,一年后如無質量問題,結清工程款。技術服務按照農事季節及實施方案,分項實施分項驗收,分項結帳。五、統一組織發動,統一放樣定位,統一進行施工,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檢查驗收和統一財務管理。六、管理機構。由政府統一管理,項目領導小組直接操作,縣農業局具體實施,項目區鄉鎮及項目村積極配合。即由縣農業局和項目區鄉鎮村抽出人員進行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實施和管36、理;項目區內的相關鄉鎮、村要負責做好協調工作,解決好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項目由縣財政局進行資金管理監控,縣農業局負責做好項目實施方案、作業設計及項目預算,報上級主管單位審批,組織施工隊伍,按批復的實施方案施工,進行質量檢查監督,配合主管單位的檢查監管以及項目材料的收集整理、匯編成冊等具體實施事宜。并嚴格按照國家建設項目的公開招投標制度和政府集中采購制度執行。七、管理形式。采取“財政資金引導,整合資金建設、群眾積極參與”的方式進行,工程竣工驗收后交由所屬村搞好建后管護,項目村要建立管護辦法和村規民約,確保項目長期運轉正常,發揮效益。八項目組織實施該項目的支持環節部分由縣農業局嚴格按照37、實施方案組織具體實施。為了減少施工矛盾,便于協調,加快實施進度,在項目施工建設中,積極吸收當地受益農民參與項目建設,使村民在項目建設中直接獲得勞務報酬,增加收入。同時為了保證工程的整體質量和施工進度,裝模及混凝土澆筑工程、砌石工程、抹灰工程等,由項目單位擇優邀請具有施工資質的且連續幾年從事該種類型工程建設或類似工程建設而無不良記錄的建筑工程隊進行招標,施工隊要盡量吸收當地農民參與工程建設,并及時發放勞務報酬,不得拖欠農民工工資。第八章 效益分析及評價第一節 社會效益該項目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及子孫的“德政工程”,同時也是黨和政府的“富民工程”,又是政府同農民群眾的“連心工程”。項目竣工受益后,能38、形成標準化高產穩產桔園13000畝,鮮銷:品種結構,改善、鞏固、強化柑橘支柱產業,促進柑橘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園內基本通路、有水,能機械化作業,實現品種組合優質化、生產技術無害化、生產運輸機械化、病蟲害防治生物、物理化;大大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產品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通過項目通村公路的修整硬化,解決1個村1960人的出行不便,打通柑桔銷售的交通瓶頸;通過扶持柑桔專業合作組織,可以建設較為完善的銷售市場網絡創建鳳凰柑橘品牌;通過示范培訓增強了果農的無公害意識,增加柑桔生產的科技含量,提高柑桔品質,保證食品安全,活躍繁榮農產品市場,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項目可以解決2500個果農的生產崗位,還為39、全縣 13個鄉鎮159個村2.8萬戶15萬果農16萬畝柑桔產業鞏固挖潛、拓展內涵、提升壯大指明了方向,樹立樣板;同時還能增加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加快項目區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鳳凰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第二節 生態效益1、果園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實現了補充灌溉、增強了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了農業整體裝備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2、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培肥地力,提高了土壤保水、保土、保肥、保熱、保氣及供水、供肥、供熱、供氣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增強柑桔產業的生產后勁。3、降低公害,減少水土流失。降低農業化學投入品隨水流失及對水資源的污染。第三節 經濟效益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可形成高產穩產桔園13000畝,受益面積按畝增300kg產量計,高接成活后每年可增加柑桔產量3900噸,按1000元/噸計算,增加產值390萬元,每畝每年可增加收入300元,人均增收117.3元。農民群眾在參加項目建設中,可解決當地農民在農閑時和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緩解農村勞動力資源過剩矛盾。 本項目是關系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提高和支柱產業鞏固提質增收的基礎性項目,亦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項目。三大效益顯著,建議上級部門盡早批準實施。盡快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