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咨詢的一般方法.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894324
2024-02-02
3頁
27.54KB
1、財務管理咨詢的一般方法財務管理咨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財務管理咨詢依據財務及財務管理活動的內在邏輯展開,其基本思路是從綜合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經濟指標的分析入手,尋找薄弱環節,深入分析影響這些指標的資金業務因素和管理因素,并從中找出主要的影響因素。然后,根據企業戰略對財務管理的要求和企業所具備的可能條件,提出改革方案,并幫助企業實施改革方案。可見,財務咨詢的主要步驟可以歸納為:根據咨詢要求查報表;對照設定標準找問題;依據內在聯系找原因;按照戰略目標提改進方案。在這些步驟中,對企業現有的各種財務報表、統計報表進行核算和數據比較是主要的方法。財務咨詢中的計算不是以帳面平衡為目的,而是發現問題、分析原因的2、手段。財務管理咨詢的分析模型財務管理咨詢的分析模型由三部分組成。1.戰略性分析。側重對企業的外部環境展開,目的是掌握以下情況:(1)企業所處行業的特征;(2)企業的特征;(3)企業所從事和可能從事的各戰略經營領域的成功關鍵是什么,發展速度如何,資金利潤率是多少,為建立戰略優勢所需要的最佳經濟規模是多少,平均投資額是多少;(4)企業所從事和可能從事的各戰略經營領域中,成本居于何戰略地位,行業的平均和先進水平是什么;(5)企業的籌資環境特征,包括供求形勢、籌資條件、行業與融資機構的一般關系以及同行業競爭者的籌資能力和財政實力;(6)同行業競爭者資金籌措與運用效果,包括資金效益性、資金流動性、資金安3、全性。戰略性分析的任務是把握企業一般環境、行業環境和金融環境的風險度,成功關鍵因素,機遇和威脅,為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提供籌資、投資和成本管理方面客觀的參照標準。2.執行性分析。它側重對企業財務系統展開,目的是掌握以下情況:(1)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現狀;(2)企業資金流動運行及其功能現狀(效益性、流動性、安全性);(3)企業籌資和投資工作及其管理的現狀;(4)企業成本及成本管理的現狀;(5)改進企業財務管理現狀的條件。執行性分析的任務是把握企業財務系統的特點、成熟程度、優勢和劣勢、在資金管理和成本管理方面的關鍵問題,并把握改善財務系統功能的可行因素。3.設計改善方案。這里所述的改善方案是對企業整4、個財務系統提出的綜合改善方案。改善方案包括兩部分:財務的戰略方針和財務的戰術管理體系。企業的財務方針屬于企業整體戰略的一部分。它要明確以下問題:(1)戰略期內,對企業資金流的總功能要求是什么?側重點是什么?(2)各戰略經營領域內,資金流的功能要求是什么?側重點是什么?(3)企業的籌資方針是什么,即籌資的主要來源、籌資的基本條件,以及改善籌資關系和位勢的基本對策。(4)企業的投資方針是什么,即戰略投資的重點、強度、速度;投資效益的最低限和投資風險的最高限。(5)企業成本管理的重點經營領域、重點成本項目、重點產品,以及大致的成本目標。財務的管理體系則要解決以下問題:(1)建立與企業經營領域復雜程度5、經營和金融風險度相適應的財務管理體制(包括組織機構、規章制度等)。(2)從關鍵的問題入手、強化資金籌措與使用的業務能力和計劃控制能力的具體改進建議。(3)從關鍵問題入手,強化成本管理能力的具體改進建議。財務管理咨詢的程序與方法財務咨詢在預備咨詢階段、正式咨詢階段和方案實施階段需要做的工作不同,因此采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1.預備咨詢階段。該階段的任務是:(1)進行初步的戰略性分析和執行性分析,從主要財務報表入手分析反映資金流運行狀況和功能狀態的各類指標,了解財務工作的基本狀況,以便判斷關鍵問題所在,為確定財務咨詢課題提供依據。(2)了解財務人員對企業經濟財務狀況和財務管理體制的看法和對財務咨詢6、的態度,以便在正式咨詢時能采取相應的辦法,爭取客戶的理解、支持與合作。(3)了解企業財務資料的完備程度,以便在正式咨詢時能充分利用原有資料,補充缺少的資料。(4)設計調查表。調查表主要列舉在正式咨詢前所需要了解清楚的問題。如客戶的人員、產品、流通渠道、協作廠家等基本情況;客戶所屬行業的狀況,特別是同行業中競爭廠家的經營狀況,財政實力和成本水平;有關企業經濟效益的各種指標情況,各類資金的籌集與占用情況等。在這個調查表中,還應提出如何弄清這些問題的辦法,其中特別是關于如何深入掌握企業外部情況的途徑。2.正式咨詢階段。正式咨詢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據已經確定的課題,深入調查企業在財務課題范圍內存在的主要7、問題及原因,提出改革的措施并形成咨詢方案。這個階段的調查,不應限于狹義的財務(會計業務)部門,因為財務問題涉及到經營分析、利潤和計劃等全面經營的問題。為了使調查卓有成效,可以先設計出一份比較詳細的調查單,列出要調查的方面及每個方面的主要問題;并在調查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加以增減。在這一階段,為了確定在的問題,往往需要把企業財務方面的實際數據與各種標準進行比較。這些標準有的是同行業的平均水平,有些是國家規定的水平,有些是企業的目標水平。究竟采用哪種標準,應當根據分析評價的目的來決定。改革方案(咨詢報告)的形成是這一階段結束的標志。在方案形成的過程中,需要和企業財務部門及經營管理部門的有關8、人員進行磋商,聽取他們的意見;同時,還應當與其他的咨詢課題組交換意見,使咨詢報告與其他咨詢組提出的改革方案相協調。3.方案實施階段。如企業提出幫助實施的要求,咨詢人員要給予幫助、指導。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和企業財務部門的人員一起,分析落實改善財務狀況措施的主要障礙和難點,研究排除障礙落實方案的對策。特別是有關需要橫向協作才能落實下去的措施,要對財務部門作更多的指導,使他們能依靠企業高層領導的支持,落實改革方案。下面列示日本中小企業廳用的財務咨詢調查單,以供參考。日本中小企業廳財務咨詢調查單1.會計組織、帳簿組織、事務處理:(1)會計組織符合會計原理嗎?(2)帳簿組織適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嗎?(3)每9、月都做試算表嗎?及時性和適用性如何?2.資本結構:(1)資本結構(相對于經營資本、自有資本和借入資本的比例)合適嗎?(2)與自有資本相比,借入資本是否過多?(3)從流動資產來看,短期負債是否過多?(4)與銷售額相比,應收貨款是否過多?(5)固定資產是否超過自有資本和長期負債的總和?(6)應收貨款、庫存(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固定資產投資的狀況,是否對籌措資金和經濟核算帶來不良影響?3.資本運用:(1)應收貨款總額的限度及庫存量是否確定得合理?資本運用是否有效率?(2)應收貨款的回收、管理做得是否適當?(3)資金的固定投資狀況,以及以此為基礎的資本運用狀況是否有問題?(4)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是否10、過大?(5)經營資本的內部運用效率是否惡化?(6)是否按要求進行庫存物資管理?(7)安全性和資本運用效率之間的關系有無問題?(8)材料、在制品、成品各自的周轉時間能否保持平衡?4.利潤及費用收益管理:(1)能達到目標資金利潤率嗎?(包括總資金利潤率、經營資金利潤率和自有資金利潤率)。(2)銷售利潤率能保持一般的水平嗎?(包括總利潤率、營業利潤率)。(3)銷售費用每年都在提高嗎?(4)管理費用率是否有增長的趨勢?管理費和銷售費用的構成比例是否適當?(5)把實際和預算作過對比了嗎?(6)搞過成本核算了嗎?(7)是否采用標準成本?(8)是否采用以部門劃分的計算方式?5.會計資料的利用:(1)資金籌措表制作了嗎?(2)是否掌握固定費用、變動費用?更重要的是是否了解盈虧平衡點,是否進行核算管理?(3)進行財務分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