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主城區溪美第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項目建議書(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95414
2024-02-20
11頁
39.54KB
1、XX南安市場升級改造項目項目建議書XX有限公司2015.07目 錄第一章 總 論第二章 項目建設背景第三章 項目市場環境第四章 項目建設內容第五章 項目結論第一章 總 論一、項目概況(一)項目名稱XX南安主城區溪美第一市場升級改造項目(二)建設地點南安市溪美第一市場原址升級改造 (三)項目投資單位XX有限公司二、項目投資單位簡介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冊資金一億元人民幣,總部設于廈門,是一家集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為一體的商貿物流平臺專業化運營企業。主要投資方向為商貿綜合體、農產品物流園、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等項目。集團公司經過多年沉淀,已具備以下行業優勢:n 品牌優勢集團公司是中華供銷總2、社、中國供銷農產品批發市場控股有限公司、廈門供銷社集團的戰略合作伙伴,在全國進行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布點。n 行業經驗優勢集團公司參股、獨資建設三家農產品物流園,分別是黃山中合農產品物流園、山東臨邑農產品綜合物流園、山東安丘盛大農產品物流園等,經過多年打拼,沉淀了一整套的關于“農產品市場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的流程管理制度,有效地配合團隊開展工作。n 團隊優勢集團公司在團隊建設上堅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管理理念,形成總部職能部門與項目建設子公司、項目運營子公司有效銜接,目前,集團公司中高管80余名,員工500余名,其中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均在商貿流通及農產品物流行業打拼數十年,任職的企業有雨潤3、控股集團、大雄集團及安徽南翔集團等。n 資金優勢集團公司由五位股東共同出資成立,股東投資領域遍及金融投資、房地產開發、酒店運營、商業貿易、文化傳媒、倉儲物流、石化碼頭、傘業等多個行業,全資、控股和參股企業達數十家,其中包含有三家上市公司,資產逾300億元。第二章 項目建設背景(一)農副產品流通政策背景1、2014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發揮供銷合作社扎根農村、聯系農民、點多面廣的優勢,積極穩妥開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支持供銷合作社加強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2、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指出要把農產品物流業發展放4、在優先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暢通高效、安全便利的農產品物流體系,著力解決農產品物流經營規模小、環節多、成本高、損耗大的問題。3、2013年福建省推進城區菜市場建設管理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為改善城區居民日常購物環境,系統推進我省城區菜市場(含市縣城區及省試點小城鎮的農貿市場、生鮮超市,下同)的建設,讓廣大民眾能夠方便、實惠、放心地采購鮮活農副產品,要求各市、縣政府要抓緊組織制定、修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將菜市場作為必要內容納入商業網點規劃。規劃部門在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商業網點建設需求,做好與商業網點規劃的相互銜接,明確菜市場布局與規模,使菜市場建設與城鎮化進程同5、步發展。 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農產品物流政策,從某種程度上表明, 中央、國務院各職能部門及地方政府對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重視。(二)農副產品流通行業背景農產品流通貫穿食品供應鏈的始末,是農業產業化的先導性力量,是保證農產品順暢供應的先決性因素,而農貿市場恰恰是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末端,是連接農產品銷售與消費的直接橋梁和紐帶。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按照現代化水平高、覆蓋范圍廣的要求,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和農產品市場網絡建設,加快建設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和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目標,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發達的農產品流通和完善6、的市場體系,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所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規范的農產品市場可以提高市場對食品安全的監控能力,推行標識化流通,創建放心市場,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強大眾對農產品市場的信心。央企建設管理農產品市場可以主導農產品的健康、有序流通并影響、調控農產品市場價格,為維護穩定、保障民生發揮重要作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加快農產品市場流通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加快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要重點扶持建設規劃化、安全性高、帶動力強的區域性農產品綜合市場,構建起全國統一的農產品銷售網絡,使之成為農產品市場流通的價格形成中心、信息傳遞中心和食品安全保障中心。因此,升級改造農貿市場,既滿足城7、市功能配套需要,也解決消費者“買著放心”與“吃著安心”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三章 項目市場環境溪美第一市場位于新華街與民主街交匯處,初建于1983年,簡易搭蓋農貿市場,1991年改建為2層框架水泥結構的綜合市場,占地面積6235平方米。市場容量設置固定攤位一樓299位(其中出租166位,空133位),二樓110位(其中空3間),商品房店面一、二樓共104間(空16間,其中3間作為管理站辦公室),7號樓6間店面。中心辦公樓一樓1間店面。溪美第一市場由于年久失修及經營模式滯后沉淀出以下問題:(1)傳統對手交易,管理比較單一(2)店鋪攤位布局老化,妨礙市場增效發展(3)流通商品可追溯能力弱,8、食品安全把控能力不強(4)消防體系構建不完善,存在安全隱患(5)衛生整治力度不足,有損城市文明形象(6)宣傳方式局限,制約農產品流通(7)占道經營現象嚴重,造成城市交通堵塞第四章 項目建設內容通過前期研判,認為南安市主城區應建設一家成規模、上檔次、設施先進的現代化農產品綜合市場。針對現有農貿市場管理松散、布局老化、安全隱患等方面進行升級改造,進行科學的優化業態,可以有效提升市場管理機制創新、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及市場文明形象。我公司有信心將市場建設成為以農產品為特色的、綜合性、區域性的標桿市場,具體建設標準如下:1、功能更加齊全合理布局交易區,經營品種齊全,攤位設置宜按照排列式或島狀型布局,售貨9、臺須整齊美觀。做到五個分開:食品經營區域與非食品經營區域分開;經營鮮活家禽、水產的區域與其他食品生產、加工或經營區域分開,生食品攤位與熟食品攤位分開;待加工食品和直接入口食品攤位相互分開;經營餐飲服務應設在專門區域2、道路平整市場室內的通道應保持暢通,主通道寬度不少于2.5米,次通道寬度應不小于1.8米。地面應采用防水、防滑、易清潔的材料鋪設地磚,并向排水溝兩側傾斜,通道坡度為1%-3%。3、水系暢通市場地面排水溝用不銹鋼材料,PVC塑料管、瓷磚等防污自潔性好的材料,埋地排水管與明溝連接處應設置水封防臭氣溢出。水產、冰鮮、禽類經營區(檔)應設置明溝或地漏,便于污水排放。4、衛生清潔配備環境衛生10、保潔設施,市場應設置帶加蓋的垃圾箱(桶)周圍2米范圍內無垃圾、雜物和污跡。市場內設置垃圾袋裝。市場內設置衛生保潔用水專用設施,市場內設置公共廁所。5、車輛停放有序市場內配套設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停車場,在市場外合理規劃停車點。6、通風自然市場內配備機器通風,有明朗的采光設施。7、消防安全市場內設置符合國家有關消防技術規范的消防安全設施,設置符合消防技術標準的消防車道,其寬度和凈空高度均不小于4米;并在市場內或附近安裝市政消防栓,以滿足消防水源,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和應急照明等消防設施。8、設施配套市場內設置市場監管辦公室,消費者投訴站(點)、公平秤服務點、宣傳欄和信息公示欄,同時設立廣播、公用電11、話等服務設施;設立電子顯示屏和電子監控設備、食品安全檢測室;在市場顯著位置設置市場標牌、導購牌、商品區域標志及商位號牌,場內顯著位置設立公示牌9、統一電子結算各個攤位設立統配秤,連接銀聯POS機,采用集中收銀,分散消費,全程完成一卡通的便捷管理模式,實現統一電子結算。通過電子結算,可便于為進入商戶提供服務,建立科學、嚴謹、及時、便捷的結算和公平安全的交易方式,為信息發布提供準確及時的市場交易信息和供求信息。電子結算系統的建立有利于市場的規范化管理,提高市場信譽,促進農產品流通的現代化。第五章 項目結論農貿市場是城鄉居民“菜籃子”,商品供應的主要場所和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農貿市場建設管理的好壞12、,是一個城市品位的象征,也是廣大市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高低的窗口和縮影,直接關系到是否能夠提供良好的食品安全保障和確保農產品流通暢通。XX南安主城區溪美第一市場升級改造項目符合上級決策、順應時代潮流、體現農民愿望,是一項看得見、摸得著的“便民、利民、惠民”民生工程,一方面,進一步完善了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的人居環境,推進了文明城市發展。另一方面,還將從流通環節把好食品安全質量關,切實解決周邊單位和群眾購買生鮮農副產品困難的問題,促進了和諧社會的構建。綜上所述,建議有關部門和各級主管機關積極支持項目實施,加快項目審批,并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XX南安農產品大市場項目建設成為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安全衛生、機制健全、信息靈敏、交易先進、運行規范、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商務中心,為服務三農、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