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礦渣水泥抗折和抗壓強度檢驗作業指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t***
編號:901929
2024-03-20
6頁
34.57KB
1、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礦渣水泥抗折和抗壓強度檢驗作業指導書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版 本 號: ESZAQDGF001 編 制: 審 核: 批 準: 發 布: 二XX年X月水泥強度檢驗作業指導書 本方法依據GB175-92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的泥強度檢驗、GB1344-92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的強度檢驗;適用于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及粉煤灰水泥的抗折和抗壓強度試驗。1.0儀器設備1.1膠砂攪拌機:采用雙轉葉片,攪拌葉和攪拌鍋作相反方向轉動。攪拌葉片和攪拌鍋由耐磨金屬材料制成,葉片與鍋底、鍋壁之間的間隙為:1.50.5mm;攪拌鍋的轉速(負載2、)為653r/min,攪拌葉片轉速(負載)為1376 r/min;攪拌機拌和一次的工作時間為1805s;鍋內徑為195mm,鍋的深度為150mm。1.2膠砂振動臺:由機座、臺面、振動系統、支撐系統、夾緊裝置以及電器制動裝置所構成;振動系統由兩個對稱偏重輪的電動機產生振動,振動頻率為28003000次/分,振幅為0.850.05mm(指放上空試模和下料漏斗時臺面的中心全波振幅);振動部分重量為320.5kg(包括臺面、夾具、電動機、拉桿和下彈簧、墊圈、螺母等);臺面到電動機中心距離為200mm,偏重輪尺寸為120250mm;振動子重量,每個8090(包括墊圈和螺釘),振動臺臺面面積約為360363、0mm,臺面上裝有卡具的兩個立柱間有效間距為166168mm,振動臺應固定于混凝土基座上;電器制動裝置應使振動臺振動120s后自動停車,并在停車5s左右完全停止振動。1.3試模及下料漏斗:試模為可裝卸的三聯模,由隔板、端板及底座等組成,試模模腔的基本尺寸為A160;B40.2mm;C39.8mm,底座外形尺寸為245165160mm,由鑄鐵制成;隔板和端板應由45號鋼制成,并應有編號;試模組件安裝緊固后,隔板與端板的內壁各接觸面應相互垂直,而最大對角線0101及0202的長度差不大于0.3mm,隔板與端板表面及底座的上表面必須磨平;下料漏斗由漏斗和模套組成,漏斗用0.5mm白鐵皮制做,下料口寬4、度一般為45mm,模套高度為25mm,用金屬材料制成。2.0試體成型:2.1成型前將試模緊密裝配,防止漏漿,內壁均勻刷一薄層機油。2.2水泥與標準砂的重量比為1:2.5,水灰比按同品種水泥固定;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水泥為0.44;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為0.45。2.3每成型三條試體需稱量的材料及用量見下表。 材 料 用量水 泥(g) 540標準砂(g)1350攪和水(ml)硅酸鹽水泥 238 普通硅酸鹽水泥 238 礦渣水泥 238 火山灰水泥 248 粉煤灰水泥 2482.4膠砂攪拌時,先將稱好的水泥與標準砂倒入攪拌鍋內,開動攪拌機,拌合5s后徐徐加水,加水應在2030s鐘內加5、完,自開動機器起攪拌1805s后停車.并將粘在葉片上的膠砂刮下,取下攪拌鍋。2.5在攪拌膠砂的同時,將試模及下料漏斗緊卡在振動臺臺面中心,將攪拌好的全部膠砂均勻地裝入下料漏斗中,然后開動振動臺;膠砂通過漏斗流入試模的下料時間應控制在2040s內,振動1205s后停車。2.6振動完畢后取下試模,用刮平刀輕輕刮去高出試模的膠砂并抹平,接著在試體上編號;編號時應將試模中的三個試體分在二個以上的齡期內。 2.7試驗前或更換水泥品種時,應將攪拌鍋、葉片和下料漏斗等必須擦洗干凈,以備下次試驗時用。3.0試體養護:3.1編號后,將試模放入203養護室內進行養護,養護243h后取出,脫模時應防止試體損傷。3.6、2試體脫模后,立即放入202水槽中進行養護;試體之間應留有一定的間隙,水面至少高出試體20mm,養護水每兩周更換一次。4.0強度試驗:4.1各齡期的試體必須在下列時間內進行強度試驗: 齡期 時間 3d 3d2h 7d 7d3h 28d 28d3h4.2抗折強度試驗:每齡期取三條試體做抗折強度試驗;試體放入抗折夾具內,應使側面與圓柱接觸。采用杠桿式抗折試驗機試驗,試體放入前,應使杠桿成平衡狀態;試體放入后調整夾具,使杠桿在試體折斷時盡可能接近平衡位置。抗折試驗加荷速度為505N/S。抗折強度按式(1-5)計算: 3PL Rf= = 0.0234P (1-5) 2bh式中:Rf抗折強度(MPa);7、 P破壞荷重(N); L支撐圓柱中心距即使100mm;b,h試體斷面寬及高,均為40mm。試體抗折強度取三塊試體抗折強度的平均值并取整;當三個強度值中有超過平均值的10%的應剔除,然后取剩下的平均值作為抗折強度試驗的結果。4.3抗壓強度試驗:用抗折試驗后的兩個斷塊進行抗壓試驗,試驗時以試體的側面作為受壓面,試體的底面靠緊夾具定位銷,并使夾具對準壓力板中心。壓力機的加荷速度應控制在50.5kN/s的范圍內,在接近破壞時更應嚴格掌握。抗壓強度按式(1-6)計算:PRc= = 0.4P (16) S100式中:Rc抗壓強度(M Pa); P破壞荷載(KN); S受壓面積(4cm6.25cm);抗壓強度精確至0.1MPa。六個抗壓強度結果中剔除最大、最小的兩個,剩余四個數的平均值作為抗壓強度試驗的結果,如不足六個時,取所有試體的平均值。4.4試驗程序:1、來樣編號; 2、成型溫度控制; 3、試驗結果處理; 4、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