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4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09463
2024-03-27
46頁
8MB
1、邳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邳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12月按照國家和江蘇省統一部署和要求,邳州市組織編制了邳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和“徐州當排頭、全省爭先進”總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振興實體經濟、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推動全面開放、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創新社會治理等新發展思路,2、全面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全方位融入淮海經濟區和徐州都市圈,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推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邳州。規劃是邳州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是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也是編制鎮級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的依據。2前言位于蘇魯交界,東接新沂市,西連徐州市銅山區、賈汪區,南界睢寧縣、宿遷市宿豫區,北鄰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蘭陵縣、郯城縣。經濟人口全國百強縣,2021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8.22億元,較上年增長9.53、%。2021年末常住人口144.20萬人,城鎮化率為58.77%,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區位邳州概況4規劃總則生態優先底線管控全域統籌城鄉融合以人為本提升品質節約集約永續發展因地制宜特色發展邳州市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空間,面積2084.7平方公里,包含4個街道和21個鎮。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展望至2050年。近期目標年2025年規劃目標年2035年遠景展望2050年5目錄戰略引領戰略引領建設建設“強富美高強富美高”新邳州新邳州1.1 1.1 戰略定位戰略定位1.2 1.2 發展目標發展目標6011.1 戰略定位7東隴海與江蘇中軸交4、匯處特色增長極先進制造業基地專業化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一二三產全面振興示范徐州市域副中心水陸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基地江淮水鄉田園宜居典范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重要節點全域旅游示范區大運河文化帶魅力節點生態文明建設標桿宜居宜業人居典范城鄉融合發展示范站位“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發展大局,擔當“徐州當排頭、全省爭先進”光榮使命,以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為抓手,以創建創新型示范市為動力,以城市片區開發為重點,以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導向,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為依托,以建設幸福和諧示范區為落腳,全力打造淮海經濟區產業強市,奮力譜寫邳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1.2 發展目標8穩步開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率5、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強富美高”新邳州2025年2035年2050年區域協同區域協同構筑開放發展新格局構筑開放發展新格局2.1 2.1 構建海陸雙向開放格局構建海陸雙向開放格局2.2 2.2 全面融入徐州都市圈全面融入徐州都市圈9022.1 構建海陸雙向開放格局10聯動東西對接“一帶一路”探索國際國內雙循環路徑,引導重點外貿出口產業“走出去”深度參與國際分工。融入東隴海路橋聯動帶加強與連云港的港城聯動,融入徐連先進制造帶、商貿物流帶。承南啟北攜手京杭大運河沿岸城市共保世界文化遺產帶,共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共建江淮生態大走廊。加強與京、滬的聯系融入南北縱向交通大通道,爭取長三角與京6、津冀的產業承接與深度合作。2.2 全面融入徐州都市圈11建設徐州都市圈東部“新城”,加快同城化發展支撐徐州區域中心職能建設,加強全面對接合作以八義集鎮、碾莊鎮、土山鎮為重點,積極承接徐州機械、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的轉移,建設重要的徐工高端零部件生產基地。立足特色農業及制造業細分領域優勢,加強與徐州高新區、徐州農業科技園在現代農業、食品加工、醫藥、工程機械等產業領域的技術合作,建設淮海經濟區農業創新中心、制造業技術創新、中試及成果轉化基地、低成本創業基地。加強邳州新港與徐州國際陸港等的合作,推動徐連宿航道的貫通建設,建設特色商貿中心及物流基地。吸引江蘇師范大學等徐州高校在邳州創辦分校、分7、院、研究中心等教學或科研機構,在邳州建立對口實踐基地、開展全方位合作交流。吸引徐州優質醫療機構通過合作辦院、組建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對口支援等方式,助力邳州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水平。通過G311、G310、S344等旅游公路貫通、旅游線路共建、旅游產品共同開發等方式,帶動邳州全域旅游發展,建設徐州都市圈生態休閑度假基地。產業對接創新協同開放共贏服務共享文旅融合全域統籌全域統籌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國土空間格局3.1 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3.2 三線劃定與管控三線劃定與管控1203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13構建“一廊一環、兩軸六片”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兩軸東隴海城鎮發展8、主軸S250城鎮發展次軸六片1個組合田園城市片區5個水鄉田園片區一廊京杭運河生態文化走廊一環市域休閑環北部銀杏特色田園片區西北部丘陵水鄉田園片區西部蒜香特色田園片區西部產鎮融合田園片區南部微丘水鄉田園片區組合田園城市片區京杭運河生態文化走廊房亭河生態廊道老沂河生態廊道邳蒼分洪道生態廊道東隴海城鎮發展主軸S250城鎮發展次軸3.2 三線劃定與管控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14依托現實,優化空間,調整全域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842.59平方公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占用、調整,確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銜接自然保護9、地、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強化生態保護紅線(35.54平方公里)剛性約束,劃定維系區域生態安全底線,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功能,建立嚴格生態管控體系,維護生態安全。科學研判城鎮發展合理需求,兼顧近期和長遠發展,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59.16平方公里,強化城鎮開發邊界對開發建設行為的剛性約束作用,引導城鎮有序、適度、緊湊發展,促進城鎮發展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生態優先生態優先守住蘇北水鄉田園守住蘇北水鄉田園4.1 4.1 生態空間格局生態空間格局4.2 4.2 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保護4.3 4.3 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150416構建“一軸五區、四廊多點10、”生態安全格局包括中運河和京杭運河,此生態軸南北貫穿邳州市域,是邳州市重要的飲用水源地以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母親河,也是境內重要的生態聯系通道。一軸運河生態軸按照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方向,分為北部礦山生態修復區、北部沂武河生態保護區、運西平原農業發展生態協調區、運東城鎮發展生態協調區、南部房亭河生態控制區等五個分區。五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分區包括沂河、房亭河、邳蒼分洪道(沂武河行洪道)、城河等主要河道,形成以河流生態廊道為主的功能復合型生態廊道網絡系統。四廊河流生態廊道由多個生態環境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自然保護地組成的生態源地,包括邳州黃墩湖省級濕地自然公園、邳州銀杏博覽園(專類園)等。多點生態源地411、.1 生態空間格局17重點保護“九山三片”山體森林資源嚴格林地用途管制,加強岠山、艾山、城山、倚宿山、黃石山、韋崗山、禹王山、望母山、扒頭山9座山體及邳州古栗省級森林自然公園、艾山九龍溝省級森林自然公園、邳州國家級銀杏博覽園3個片區的森林資源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落實商品林有償使用制度,探索林農復合經營立體開發模式。以水定城,以水定發展,保護縱橫交錯的水網格局,協調水城關系實施水資源總量和強度雙控,嚴格落實河流湖庫藍線管控要求,優化改善河湖功能、景觀與生態環境,形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安全”的水網體系。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12、質量不降低、布局更集中。加強土地整治,持續挖潛耕地后備資源潛力。優化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布局以保護為主,開發利用為輔,科學劃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分區。適度開發利用礦泉水、地熱,限制開采石膏礦,禁止開采鈦鐵礦。強化山水林田湖整體保護,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4.2 自然資源保護184個重點區域4個修復分區4類重點工程5類修復措施生態保護重點區域山體森林生態修復重點區域水生態修復重點區域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區域沂武河生態修復區集中建設區生態修復區石膏礦采空區生態修復區運河生態修復區水環境治理與濕地修復工程山體森林生態修復工程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環境質量提升工程水環境治理修復森林生態修復礦山環13、境綜合治理土壤環境治理修復大氣環境綜合治理4.3 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推進山水林田湖系統修復沂武河生態修復區集中建設區生態修復區石膏礦采空區生態修復區運河生態修復區194.3 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推進全域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農用地整治: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加強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建設農村建設用地整治:促進農村土地節約集約化利用工礦廢棄地復墾:加強廢棄采礦用地、廢棄工業用地的復墾利用低效用地再開發:盤活存量,提升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創新引領創新引領構筑現代產業高地構筑現代產業高地5.1 5.1 保障農業生產空間保障農業生產空間5.2 5.2 優化產業園區布局優化產業園區布局20055.1 保障農業生產空14、間21堅守耕地紅線不動搖,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建立中強筋小麥、粳稻等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構建“153”農業產業體系筑牢糧食安全底線,壯大銀杏、大蒜、木業、花卉、健康養殖等5大優勢產業,因地制宜培育中藥材、設施果蔬、特色水產等3大特色產業。拓展農業發展新模式,打造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構建邳州“農工商文旅科”融合產業鏈,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智慧農業,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環節增值。優化特色農業生產格局,推進現代農業組團化與規模化發展推進黃河故道特色農業區等建設,積極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國家現代15、農業產業園區等。依托自然資源稟賦,綜合考慮地形、地質、地貌等因素,因地制宜優化農業發展空間,打造特色農業片區。積極發揮農業科技園區、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的核心帶動作用。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推動園區整合升級,建設12大產業園區強化工業用地供給,提升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水平創新產業用地長效管理機制,保障實體經濟發展空間5.2 優化產業園區布局22邳州經濟開發區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產業園宿羊山鎮大蒜特色產業園岔河鎮電力設備產業園鐵富鎮銀杏特色產業園官湖鎮生態家居產業園碾莊鎮五金機械產業園議堂鎮環保電器產業園趙墩鎮建材產業園八義集鎮智能制造產業園土山鎮徐工機械配套產業園2省級重點產業平臺10鄉鎮特色產16、業園區特色塑造特色塑造彰顯運河名城魅力彰顯運河名城魅力6.1 6.1 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加強歷史文化保護6.2 6.2 塑造城鄉特色風貌塑造城鄉特色風貌6.3 6.3 打造運河文化名片打造運河文化名片6.4 6.4 繪就全域旅游畫卷繪就全域旅游畫卷23066.1 加強歷史文化保護241項大運河遺產特色村鎮文物保護單位特色小鎮5處傳統村落5處國家級3處省級5處縣級56處歷史建筑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2項省級10項徐州市級16項縣級186項一級12處二級9處三級39處12處建立“大運河遺產特色村鎮文物保護單位、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古樹名木”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并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17、承措施,有效保護特色風貌和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形成獨具歷史性、傳承性、時代性的城市文化精神。6.2 塑造城鄉特色風貌25構建“三區八組團”的整體特色風貌分區村鎮風貌區()歷 史 文 化 風 貌 村 鎮(-1):展現地域傳統風貌特色,保護歷史格局山區風貌村鎮(-2):展現村鎮與山體地形地貌有機融合的風貌特色田園風貌村鎮(-3):展現村鎮與生態田園有機融合的風貌特色濱水風貌村鎮(-4):展現村鎮與水文環境有機融合的風貌特色開敞地區風貌區()山區風貌(-1):保護山體植被,營造多彩山林風貌景象田園風貌(-2):營造四季有景、田林共生的大地景觀濱河風貌(-3):保護河道藍線,營造蘇北水鄉風貌營 造 生 18、態、生 產、生 活“三生融合”的都市風貌中心城區都市風貌區()總體風貌特色定位“詩畫楚漢韻,多彩話邳州,水綠串遺珠,城融田園中”“詩畫楚漢韻,多彩話邳州,水綠串遺珠,城融田園中”6.3 打造運河文化名片26為打造好邳州運河文化名片,“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分段展示運河特色風貌、延續運河歷史文脈。加強大運河核心監控區管控保護邳州市大運河主河道,包括京杭運河邳州段及老不牢河邳州段。劃定大運河核心監控區管控范圍,實施嚴格的正、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弘揚運河文化時代價值開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不斷挖掘大19、運河邳州段的當代價值和時代特色,結合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展示帶和特色展示點,建設運河文化長廊,推動大運河保護和利用。分段分節點打造大運河展示帶結合運河沿線的特色資源點和城鄉形態特色,分段分主題確定運河核心展示園和特色展示點,樹立邳州運河文化品牌,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圍繞“銀杏邳州楚漢風韻紅色經典詩意田園”旅游品牌,打造艾山風景區、銀杏博覽園、土山古鎮等龍頭景區,開發運河水城休閑、銀杏林海暢游、紅色風情體驗、山水生態度假、鄉村田園樂享等全域旅游產品,豐富旅游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建設淮海經濟區重要的新興旅游目的地。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整合邳州自然生態資源、紅色旅游資源以及歷史文化資源,優20、化旅游交通系統,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形成“一核、一帶、雙鏈、三片區”的旅游空間格局。6.4 繪就全域旅游畫卷27旅游發展核心大運河生態文化旅游帶百里田園鄉村風景鏈(市域)城市文化休閑記憶鏈(中心城區)邳中都市休閑旅游片區邳東銀杏森林旅游片區邳南生態文化休閑片區邳西楚漢文化旅游片區一核一帶雙鏈四片區中心城區旅游發展極核與旅游服務中心大運河生態文化旅游帶百里田園鄉村風景鏈(市域)、城市文化休閑記憶鏈(中心城區)邳中都市休閑旅游片區、邳東銀杏森林旅游片區、邳西楚漢文化旅游片區、邳南生態文化休閑片區城鄉融合城鄉融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7.1 7.1 完善城鎮體系結構完善城鎮體系結構7.2 721、.2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8071市域中心城市邳州中心城區,是邳州市域政治、經濟、人口發展中心。912中心鎮城鎮規模較大,具有服務周邊區域的綜合性職能,擁有一定規模的特色產業集群。一般鎮完善城鎮配套服務功能,承擔部分農業生產服務職能,服務周邊鄉村。7.1 完善城鎮體系結構29構建資源共享、角色互補的“1-9-12”市域城鎮體系東隴海城鎮發展主軸S250城鎮發展次軸統籌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系,合理利用村莊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形成特色資源保護與村莊發展的良性互促機制,激活村莊發展活力。7.2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30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分類推動村莊建設改造城郊融合類22、村莊集聚提升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搬遷撤并類村莊其他一般村莊是鄉村振興的重點,需科學確定村莊發展方向,在原有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提高村莊建設質量和生產生活環境,吸納鄉村人口集聚。綜合考慮工業化、城鎮化和村莊自身發展需要,推進農村居民就近地城鎮化,吸納周邊村莊進行安置,逐步納入城市或小城鎮管理,在治理上體現城市水平。尊重農民意愿并經村民會議同意,逐步引導此類村莊向鎮區或所在行政村的農民集中居住進行搬遷安置。搬遷撤并后的村莊原址,因地制宜復墾或還綠。保留現狀、適當改善,根據發展情況、村民意愿等,定期評估判斷規劃策略,以更好地推進村莊規劃建設引導和鄉村振興。緊湊集約緊湊集約促進城市提質增效促進城市23、提質增效8.1 8.1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優化城市空間布局8.2 8.2 提升城市開敞空間提升城市開敞空間8.3 8.3 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推進城市有機更新3108建設路城市發展主軸,南京路城市活力次軸,遼河路新城發展次軸,城南產城融合發展軸32構建“三核、三帶、四軸、五片”城市空間結構三大服務中心五大功能片區四條空間發展軸三條風光帶三核五片四軸三帶城市綜合服務中心、運河商業旅游中心、高鐵商務中心老城片區、新城片區、高新片區、經開片區、臨港片區京杭運河生態風光帶、六保河生態風光帶、沂河生態風光帶8.1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338.1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挖掘老城存量空間,提升新城發展活力,形成組團布局、產24、城平衡的整體格局。加強高新區、經開區與老城區、新城區的要素聯系,”見縫插針”建設產業服務中心,增補創新功能、生產性和生活性公共服務,促進產城融合。圍繞隆豐湖集聚多元城市功能,打造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和諧發展的示范區域,帶動新區活力提升。加快高鐵綜合樞紐、涉鐵立交及配套設施建設,推動交通用地一體化發展,打造城市高鐵商務中心,帶動東部新區建設。8.2 提升城市開敞空間34依托邳州良好的生態網絡,凸顯河湖密布、林田共生的自然特色,構建“郊野公園環城、綠色廊道入城、清風走廊通城、城市綠心嵌城、水綠交織融城”的藍綠開敞空間體系。構建公園綠地網絡打造城市生態水網嚴控城市通風廊道構建城市活力空間高標準建設國家25、生態園林城市,合理布局郊野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等,形成系統連貫、均好布局的公園綠地網絡,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保證河流的基本生態安全功能,提升水網連通度和雨洪調控能力,加強濱河景觀功能建設,提升岸線開敞性、通達性及親水性,構建“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城市水網體系。依托交通走廊、主干河道等連續貫通的開敞空間,構建城市通風廊道;控制廊道內的開放強度和建筑高度,嚴禁大型建筑,增加通道內植被綠量,增強降溫效果,提高大氣自凈能力。以生態綠島串聯城市藍綠空間、文化要素等,形成城市文化魅力環和市民休閑游憩環;沿運河串珠成帶,打造連續貫通、景觀豐富的城市活力空間。8.3 推進城市有機26、更新35分區引導建立“開發單元-重點區域”存量開發利用管控體系分類盤活摸清閑置用地和低效用地底數,綜合考慮原有基礎設施情況、自然環境以及產權邊界等因素,科學劃定城市更新單元。對不同類型的更新單元、重點區域實施差異化的改造模式。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堅持“留改拆”并舉、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嚴管大拆大建,加強修繕改造,注重提升功能,增強城市活力。抓好城中村、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充分尊重居民改造意愿,提升公共服務配套和基礎設施,增加綠色開敞空間,提升群眾居住條件。圍繞主導產業定位,突出特色,差別化推進低效工業用地提升改造,打造規模化產業集群和專業化園區,實現產業創新發展、集聚發展、高效發展。推進存27、量商貿用地更新改造,提升老城中心服務功能,重塑城市風貌形象。構建“閑置土地、低效用地”提質增效利用策略體系綠色高效綠色高效夯實基礎設施支撐夯實基礎設施支撐9.1 9.1 城鄉公共服務城鄉公共服務9.2 9.2 綜合交通系統綜合交通系統9.3 9.3 市政基礎設施市政基礎設施9.4 9.4 城鄉公共安全城鄉公共安全36099.1 城鄉公共服務37社區運動購物廣場文化中心基礎教育社區醫療健康中心社區服務學前教育社區成人培訓人才公寓便利零售日常照料醫療站街頭綠地社區公園廣場養老服務運動健身信息咨詢活動中心醫療站休閑公園便利零售餐飲綜合文化博覽中心綜合運動中心綜合商業商務辦公中大型公園創新服務人才公寓28、休閑娛樂共享咨詢平臺展演劇院醫院人才培訓生活服務街頭綠地酒店社區生活圈商務服務圈產業服務圈城鄉一體、品質共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提檔升級以人為本,建設設施齊全、生活便利的社區生活圈強化農村、一般鄉鎮等基層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資源配置。構建面向多元人群、全年齡周期的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加強“一老一小”重點人群服務保障。統籌布局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服務能級。面向居民生活區、商務休閑區、產業園區等不同城市功能片區、人群結構特征及多元服務需求,構建三類便民惠民的社區生活圈。突出保基本、重提升、增特色,加快完善生活圈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社區服務設施覆蓋率。鐵路及通用機場布局規劃示意圖水運航道規29、劃示意圖邳州通用機場鐵路貨運站邳州東站389.2 綜合交通系統鏈接樞紐、融入通道,提升水陸交通樞紐地位加強與徐州機場、徐州東站、新沂高鐵站、連云港港口等周邊區域交通樞紐的直連直通,增加與京滬、京臺、淮徐等南北縱向交通大通道連接線,形成區域客貨運快捷聯系。完善鐵路交通運輸網,加快航道港口升級擴能,推進“公鐵水”多式聯運填補邳州航空運輸空白,加快建設邳州通用機場(B類),打造輻射區域的通用航空樞紐。強化東隴海主通道功能,完善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強碾莊站與城市貨運需求銜接,提升邳州東站公鐵聯運樞紐的服務能級。加強航道升級擴能,拓展高等級航道的服務范圍。加快邳州新港建設,提升公鐵水聯運能力。區域高速公路30、網區域軌道交通網39市域高速公路規劃圖9.2 綜合交通系統建成“內聯外暢、便捷高效”的現代化公路網絡對接上位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積極推動暢通高速公路大通道、提升普通國省道服務水平。鄉鎮至國省道及高速公路20分鐘可達鄉鎮至中心城區25分鐘可達鄉鎮至片區重點城鎮20分鐘可達鄉鎮至鄉鎮60分鐘可達加強鄉村道路建設,構建全域通達的城鄉公交系統遵循安全、適用、環保、耐久和經濟的原則,構建布局科學、城鄉暢聯的鄉村道路系統。實現城鄉公交線路覆蓋所有建制鎮,提高城鄉客運站鄉鎮設站比例,提升鄉鎮居民出行質量。市域國省道公路規劃圖徐臨高速臺睢高速連霍高速S344城際新線S251S250409.2 綜合交通系統完善31、鐵路交通運輸網,加快航道港口升級擴能,推進“公鐵水”多式聯運“一環”:城市綜合性主干路功能,溝通主城區各功能分區;“二環”:分離過境交通、貨運交通和城區交通,貨運不進入二環;“三環”:聯系主城區周邊主要鎮區和貨運設施等。“四橫六縱”交通性主干路:白果路、錢塘江路、遼河路、銀杏大道、文苑路、華山路、建設大道、南京路、隴海大道、炮車大道;“四橫四縱”生活性主干路:松花江路、長江路、解放路、青年路、泰州路、運河大道、恒山路、瑞興路、泰州路。形成“三環、四橫、六縱”城市骨架性網絡結構完善鐵路交通運輸網,加快航道港口升級擴能,推進“公鐵水”多式聯運優化隴海通道南北兩側功能區的交通聯系。加強運河兩岸交通聯32、系,增加跨運河通道建設。加強跨運河、跨鐵路通道的交通聯系419.2 綜合交通系統完善鐵路交通運輸網,加快航道港口升級擴能,推進“公鐵水”多式聯運構建“主次支”層級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網絡完善鐵路交通運輸網,加快航道港口升級擴能,推進“公鐵水”多式聯運適應交通出行需求,構建以慢行主導、公交優先、相互銜接的城市綠色交通出行模式。建設貫城、連綠、串水、融田的城市慢行網絡,彰顯“慢節奏、漫生活”的綠色生活方式。優化城市公交場站及線網布局,提升公交服務水平,規劃2035年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95%以上。基于中等城市特點,構建公交慢行一體化的綠色出行體系公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429.3 市政基礎設施全域33、統籌、城鄉一體,建立綠色低碳高效的市政設施網絡排水建立城鄉供水一體化系統,城市與鎮村“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構建南北兩大供水分區,互聯互通;以中運河、駱馬湖為常備水源,保障供水安全。構建“城-鎮-村“三級污水處理系統,完善污水工程系統建設;開展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完善尾水導流系統建設,強化南水北調流域水環境管控。給水燃氣電力通信供熱環衛優化電網布局,完善市域電力設施建設。提升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及消納能力,持續推進電能替代工程。落實區域特高壓過境線路。形成以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為輔的供氣格局,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落實天然氣長輸管線安全保障工作。充分發揮現有設施的供熱能力;優先采用空34、氣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作為供熱能源。促進多網融合,全面加快5G基站等新基建建設,實現5G網絡全覆蓋。建立健全城鄉科學合理的垃圾收集清運及處理體系,多維度提升資源化水平,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43抗震防災堅持以防為主,抗防避相結合,形成抗震防災空間格局,有效防范地震次生災害。9.4 城鄉公共安全嚴控風險、提升韌性,建立防抗救相結合的公共安全體系地質災害防治完善防治地質災害支撐體系建設,逐步消除或減輕地質災害隱患。防洪排澇構建全域防洪排澇體系,加強水系治理及內澇治理。消防工程打造快速、高效、暢通的消防體系,以達到消防力量和對應片區消防需求的相互匹配。人防工程提高城市總體防護能力,因地制35、宜地搞好城市人防戰備建設,建防同步,平戰結合。公共衛生安全建立覆蓋全市鄉鎮的院前急救醫療服務體系,提升后疫情時代的救治能力。實施保障實施保障提升空間治理水平提升空間治理水平10.1 10.1 規劃傳導規劃傳導10.2 10.2 規劃實施規劃實施441010.1 規劃傳導45構建邳州市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兩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實現邳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兼顧“戰略與結構引領”及“定量與定界管控”,加強邳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的傳導落實。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縣級各類專項規劃36、兩級三類10.2 規劃實施46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建立規劃評估監測機制制定近期實施計劃搭建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信息平臺,實現國土空間大數據和城市運行大數據協同共享共用。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有效支撐國土空間規劃從編制、審查到實施、監測、評估、預警的全過程管理。健全“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實時監測、定期評估、動態維護的規劃監測評估機制,及時發現空間發展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制定調整規劃實施政策措施。健全公眾參與機制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的咨詢論證,增強公眾對科學、高效、集約利用國土空間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全社會參與規劃實施與監督的主動性。結合國省市的重點戰略部署和邳州市“十四五”發展重點,制定近期行動計劃,落實重點項目清單,推進規劃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