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實訓基地地下室超長結構無縫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11840
2024-04-02
13頁
151.04KB
1、1、 編制依據1。1施工組織設計及設計文件 名 稱編 號備注順義勞動力實訓基地和順義區電子政務中心、順義區電子信息服務中心施工組織設計LD001 設計變更011。2施工圖紙 名稱編號日期順義勞動力是實訓基地和順義區電子政務中心、順義區電子信息服務中心工程建筑施工藍圖建總01建施01建施-282011年7月順義勞動力實訓基地和順義區電子政務中心、順義區電子信息服務中心工程結構施工藍圖結施-01結施70 2011年7月1。3主要規范、規程、標準表1 主要規范、規程、標準類別名稱編號國家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混泥土結構工程施工2、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助鋼筋GB1499.22007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2008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2002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2011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2007中熱硅酸鹽水泥、低熱硅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GB200-200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混凝土外加劑GB80762008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混凝土強度檢驗標準GBJ107-2010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行業補償收縮混凝3、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178-200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混凝土用水標準JGJ632006混凝土泵送劑JC4732001混凝土膨脹劑應用技術規范GBJ501192003建筑施工安全檢測標準JGJ59-2011建筑結構長城杯工程質量評審標準DBJ/T01692003地方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DB11/T695-2009預防混凝土結構工程堿集料反應規程DBJ0195-200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工藝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程DBJ01-82-2005法規文件關于印發北京市建設工程見證取樣和送檢管理規定(試行)的通知京建質(24、009)289號 1。4企業標準表2 企業標準文件名稱編號備注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手冊ZB-QEOHSA29程序文件(1-24)ZBQEOHSB24工程部綜合管理制度ZBGCQEOHSC012520112、 工程概況2。1工程總體概況表3 工程總體概況表序號項 目內 容1工程名稱順義勞動力實訓基地和順義區電子政務中心、順義區電子信息服務中心2建設單位3勘察單位4設計單位5監理單位6施工單位7地理位置8職 務建設項目負責人施工項目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9姓 名李軍李海濤單大娟10電 話11總建筑面積73269m212層數地上11層、6層、4層13檐高48m、28米14絕對標高(0。00)345、.3m15基底相對標高-11。500m16自然地面標高0。450m序號項 目內 容17 層高地下二層5。40m18地下一層4。00m19一層5。40m20二-十一層4。00m2。2、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設計概況表4 結構設計概況序號項 目內 容1結構形式基礎結構形式筏板基礎,局部獨立柱基主體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屋蓋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2基底以上土質分層情況電子政務中心、實操培訓中心和純地下車庫基礎埋深10m左右,相應持力層為細中砂層,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ka=230kPa職介中心相應持力層為第四紀粉質粘土,砂質粉土層,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ka=130kPa地下水水質對混凝土6、有弱腐蝕性3地基復合地基、天然地基地基土質層類別砂土層地基承載力天然地基230Kpa、130 Kpa3、主要施工技術難點3。1地下室超長結構工程概況順義勞動力公共實訓基地和順義電子政務中心工程,本工程由電子政務中心、實操培訓中心、職介中心和純地下車庫四部分組成。其中電子政務中心結構尺寸約為10433m;實操培訓中心結構尺寸約為9629m;職介中心結構尺寸約為6549m;廣場下布置了純地下車庫,結構尺寸為10448m。工程地下12層不等,均為超長結構.3。2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3.2。1后澆帶的留置與工程工期及質量的矛盾后澆帶做法為遇板斷板、遇梁斷梁,設置復雜對施工不便,管理費用很高,且澆筑時間為7、兩側混凝土澆筑后4260天(指溫度后澆帶)。后澆帶的留置不但將大大延長工期,而且后澆筑混凝土與兩側混凝土的結合能力很弱,往往會成為裂滲的隱患。本工程主要部位又在底板及樓板,底板部分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樓板屬于典型的超長超薄結構,在施工過程中均是容易出現裂縫的部位,因此必須采用可靠的抗裂措施和施工工藝來控制超長結構混凝土的收縮。為減少溫度后澆帶的設置條數,加快工程進度并保證工程質量,因此,我項目部計劃采用上海武冠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WG-CMA三膨脹源抗裂劑(以下簡稱WGCMA)配制成補償收縮混凝土,并采用膨脹加強帶的施工工藝進行施工,對混凝土的早期、中期以及后期的收縮均進行有效的補償,從而解決混8、凝土冷縮和干縮問題, 達到本工程超長設計與施工的目的。3。2.2混凝土耐久性的控制混凝土收縮是其一個本身的特性,即使是補償收縮混凝土在保濕養護條件不足特別是終止養護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裂縫現象,這是因為混凝土在保濕養護不足和由水中轉入到空氣中時,混凝土限制膨脹率會回落甚至倒縮,不能在鋼筋中產生足夠的預應壓力來補償收縮產生的拉應力,從而使混凝土的收縮值大于自身的拉伸極限值,從而導致裂縫的產生。國內外的研究表明:作為抗裂劑膨脹率不一定要很大,關鍵是要膨脹后收縮落差小,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抗裂效果,對于超長結構來說尤其需要保證膨脹后收縮落差小,否則極容易造成后期開裂。WGCMA不但能產生較大的膨脹率,而9、且膨脹回落率極小,這一優異特性為良好的抗裂效果提供了基礎和保證,避免混凝土后期裂縫的產生,因此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建筑物結構的安全更得以保證。3。2.3補償砼綜合溫差以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大體積砼施工技術難點在于抗裂,由于混凝土內部水化放熱升溫很快,加上混凝土為熱的不良導體,導致混凝土內部溫度高而表面散熱快,易形成溫度梯度,從而開成溫度應力引起混凝土的開裂。因此在大體積砼施工中,控制砼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是非常重要的。工程裂縫控制理論認為:假定補償收縮砼的后期限制干縮率相比普通砼的后期限制干縮率減小了=210-4,則其可以補償的溫差T=/=2104/1110、05=20。普通大厚度砼的規范規定,只要砼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不超過25,普通大厚度砼就不會產生溫差裂縫。摻加WGCMA后的砼,其限制干縮率比普通砼的后期限制干縮率要減小210-4,這就意味著摻加WG-CMA的砼不僅可以在長度方向上補償20的內外溫差,同樣可以在厚度方向上補償20的內外溫差.也就是說,對于大體積砼,摻加WGCMA后,其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只差如果不超過25+20=45,就不會產生溫差裂縫,這就是WG-CMA補償收縮砼控制大體積砼裂縫的理論依據。4、抗裂劑產品的選用對于本工程來說,解決以上技術難題的方法是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進行施工,因此混凝土的補償收縮性能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11、,而選用高品質的抗裂劑產品則是混凝土發揮補償收縮性能的關鍵。4。1 WGCMA技術說明WGCMA引入了早期收縮補償組分、中期收縮補償組分和后期收縮補償組分.其中硫酸鋁起混凝土早期收縮補償的作用,由于其水化速度較快,可以補償混凝土早期產生的更大的收縮;硫鋁酸鹽熟料和本公司自制的激發劑主要起混凝土中期收縮補償的作用,可以補償混凝土中期產生的較大的收縮;鎂質熟料以及高分子減縮組分由于與水泥水化產物起化學反應的時間長,主要用以補償并減少混凝土后期產生的收縮,維持混凝土的長期的體積穩定性.三種機理的共同作用從而維持混凝土的體積穩定,避免混凝土在早期、中期和后期由于冷縮和干縮產生開裂。4。2 WGCMA技12、術指標4。2。1、補償收縮混凝土(即非加強帶內混凝土):WGCMA在摻量8%的情況下水中7d限制膨脹率2.510-4,水中7d,空氣中21 d限制膨脹率2。010-4;較高的早期限制膨脹率是抵抗混凝土較高的早期收縮,而空氣中21 d限制膨脹率是反映混凝土后期體積穩定性的重要指標,混凝土的干縮隨著齡期的變長會越來越大,但在42d后收縮曲線一般比較平緩.4。2.2、填充用混凝土(即加強帶帶內混凝土):加強帶與后澆帶一樣均屬于特殊部位,必須得用很高的抗裂能力作為保證。WGCMA在摻量12%時水中7d限制膨脹率2。5104,水中7d,空氣中21 d限制膨脹率2。0104.4。2.3、耐久年限更長:WG13、-CMA配制的混凝土28d限制干縮率2。010-4遠遠小于國家標準3.0104,這說明其后期回落率小,混凝土的體積穩定性好;本產品不含氯離子,對鋼筋無銹蝕作用,而且不含明礬石,總堿含量極低(0。5),避免了由于使用抗裂劑類型產品總堿含量過大所帶來的”堿-集料反應造成的危害,增加了工程的使用壽命和耐久性。4。3、售后服務措施4.3。1、保證產品按照合同要求及時、保質、足量到達工地.4.3.2、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根據工程需要,全天侯24小時隨時提供服務。4。3。3、到施工現場密切注意施工關鍵點的施工情況。4.3。4、協助攪拌站準確計量,嚴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投料。4。3.5、配合施工方(或攪拌站)14、及時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項意外情況.4.3。6、配合現場調度總負責人協調與業主、設計、監理及施工等各方的關系。4.3。7、在砼的養護期內,協助施工方做好砼的保濕養護工作。5、超長結構連續無縫施工技術理論依據我國著名的裂縫專家王鐵夢教授通過對結構物應力-應變分析與計算,可以求得平均伸縮縫(后澆帶)設置間距,計算公式如下:詳見(工程結構裂縫控制一書)L1.5 arcoshT /(T Sk) (2)式中 H - 板計算厚度(mm); E - 砼彈性模量(MPa);Cx 基礎的水平阻力系數Nmm3,配筋砼1。01.5Nmm3;- 砼的線性膨脹系數,取1。0105;T- 為綜合溫差.普通砼TT1T2,15、膨脹砼T1T2T3(T1砼因水泥 水化熱而引起的溫升值;T2砼的收縮當量溫差;T3-膨脹砼的膨脹當量溫差);T約束體與被約束體的相對自由溫差變形(mm);SK砼的極限拉伸值;arcosh-雙曲余弦函數的反函數.由上述計算公式可見,延長L的方法有很多,增加板的計算厚度的成本太高,增大砼彈性模量E或提高砼的極限拉伸Sk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延長L主要有降低約束程度Cx和降低砼綜合變形T 幾種方法。首先,設法降低砼的約束程度,可增大伸縮縫的設置間距。如Cx0,則L,即在理論上任意長度的建筑物均可取消伸縮縫。降低混凝土的約束程度,在設計和施工中不容易做到。另外,依據|T Sk,其差值越大,伸縮縫設置間距16、越小,差值越小,伸縮縫的設置間距就可以越大.當T Sk,方程無解,也就意味著L可以無窮大.但這是不可能的,在干空中,補償收縮砼的長期綜合變形總是會大于砼的極限拉伸,現實工程中唯一可行性的辦法是使砼的長期綜合變形|T |變得更小些,更接近于砼的極限拉伸Sk。對于普通砼,由于其總收縮遠大于砼的極限拉伸,所以其伸縮縫(后澆帶)的設置間距比較短,一般為2040米左右。在砼中摻入WG-CMA以后,由于補償了砼的收縮,減小了補償收縮砼的長期綜合變形T ,使得|T Sk的差值變得更小了,所以使用WG-CMA后混凝土的伸縮縫(后澆帶)的設置間距可以大幅度延長。6、加強帶的設置及澆筑6。1、加強帶的設置根據補償17、收縮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T1782009),結合設計要求和實際應用經驗,特提出以下加強帶設置方案:保留所有的沉降后降帶不變,其澆筑時間請按規范執行。6。1。1、地下二層底板:在原設計圖紙長度方向(2/9)(10)軸間設置一條膨脹加強帶;另在原設計圖紙寬度方向(M)(N)軸間設置一條膨脹加強帶.膨脹加強帶的帶寬均為2m,施工時,先對帶外側部分用小膨脹量混凝土(摻WGCMA8%,占膠凝材料總重量)進行澆筑,澆筑到膨脹加強帶時改用大膨脹量混凝土(摻WGCMA12%,占膠凝材料總重量,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帶外提高5MPa)進行澆筑,然后繼續用小膨脹量混凝土澆筑加強帶另一側,實現連續澆筑。6。1。218、地下一層樓板、底板:對于具有地下二層的混凝土樓板,將與底板膨脹加強帶相對應的位置均設置成后澆膨脹加強帶,帶寬仍為2m.施工時,先用小膨脹量混凝土(摻WGCMA8%,占膠凝材料總重量)對帶外部分進行澆筑,待后澆膨脹加強帶兩側混凝土澆筑完14天后,再用大膨脹量混凝土(摻WGCMA12%,占膠凝材料總重量,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帶外提高5MPa)對后澆膨脹加強帶進行澆筑.對于只有地下一層的混凝土底板,在原設計圖紙長度方向(15)(16)軸間設置一條膨脹加強帶;另在原設計圖紙寬度方向(P)(R)軸間設置一條膨脹加強帶。膨脹加強帶的帶寬均為2m,其澆筑方法同上。6.1。3、側墻、頂板:與底板膨脹加強帶相對應19、的位置均設置成后澆膨脹加強帶,帶寬仍為2m。后澆膨脹加強帶待兩側砼澆筑完14天后用大膨脹量砼(摻WGCMA12,占膠凝材料總重量,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帶外提高5MPa)進行澆筑。6.1.4、側墻配筋等要求:由于墻體薄、面積大,養護困難,受到風速、大氣溫度、施工和鄰位的約束等因素影響較大,容易出現豎向收縮裂縫。砼強度等級越高,開裂機率也越多.設計上要重視溫度筋的配置即增加一定量的配筋率,尤其是在墻與柱連接部位、結構開口部位、變截面部位和出入口部位應適當增加附加筋,使其應力均勻分散,以增強其抗裂能力.由于已澆砼結構最怕溫降產生裂縫,因此地下室要及時復土保濕保溫。6.2加強帶的加強措施6.2.1、膨脹加20、強帶及后澆膨脹加強帶帶寬一般為2m,帶的兩側布置密孔鋼絲網(板),將帶內砼與帶外砼分隔開。鋼絲網垂直布置在上下層(或內外層)鋼筋之間,兩端分別綁扎在上下層(或內外層)鋼筋上,并用鋼筋加固,以避免帶外砼流入加強帶內。6。2。2、在加強帶內增設(1015)%的水平雙層橫向加強鋼筋,加強鋼筋按照原設計圖中鋼筋的間距布置,即在原鋼筋布置的基礎上每空上下各加一根加強筋,梁中不設置加強鋼筋.加強鋼筋長6米,鋼筋寬出加強帶兩側各2米。6。2。3、WG-CMA砼膨脹加強帶及后澆膨脹加強帶帶內設計強度比帶外提高5MPa,帶內WGCMA摻量提高到膠凝材料總量的12%。膨脹加強帶是可以連續澆筑的,而后澆膨脹加強帶是21、等兩側混凝土澆筑完14天后再進行澆筑。6.2。4、后澆膨脹加強帶的其它做法與普通后澆帶相同.膨脹加強帶示意圖1-補償收縮混凝土 2-密孔鋼絲網3-摻12的WGCMA大膨脹量混凝土后澆膨脹加強帶示意圖1補償收縮混凝土 2施工縫 3鋼板止水帶 4摻12的WGCMA大膨脹量混凝土7、砼的拌制與質量控制施工單位和砼攪拌站要對使用的輸送和計量設備進行檢修,確保施工期間的使用,進場的原材料要進行嚴格的把關,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現場要加強管理,有明確的生產紀錄,對砼質量控制要點如下:7.1、各種原材料必須符合有關標準,并檢驗合格后才能入庫。7。2、WGCMA的儲存應做好防潮工作。7.3、定期校驗計量設備,22、混凝土攪拌應由專人負責,WGCMA的摻加也要有專人負責。根據每拌混凝土的方量計算好每拌應摻加WGCMA的重量,可事先制做好裝WGCMA的容器,以減少添加的誤差。7.4、投料順序為:砂、石 、水泥、WG-CMA、粉煤灰、水,攪拌時間應比普通砼延長3060秒.7。5、由于砂、石材料的含水率經常變化,因此拌和砼應以塌落度為準,混凝土在運輸途中和施工現場嚴禁隨意加水.7。6、現場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留取砼試塊。8、砼的澆筑與養護8。1、砼澆筑前應檢查鋼筋綁扎、加強帶內和墻體溫度鋼筋配置是否按設計圖紙進行,加強帶鐵絲網固定是否牢靠,模板嚴密不得漏漿等。8.2、不宜在高溫、大風的氣候條件下澆筑混凝土,以避免水23、分蒸發過快而產生收縮裂縫。8.3、施工時,按計劃開始從一側澆筑砼,分層布料以階梯式前進,每層砼振搗要密實,不得過振或漏振。8.4、在計劃澆筑區段內砼必須連續澆筑,不得出現冷縫,必須保證”軟接茬”.8。5、應根據施工具體要求,做好混凝土入模坍落度的控制工作,因為坍落度過大,會導致混凝土冷縮和干縮值增大,增加混凝土開裂的幾率。8.6、砼振搗完畢后,可用木抹子找平,在砼初凝后,再進行二次抹壓,這是解決混凝土表面出現沉降裂縫和干縮裂縫簡便而行之有效的辦法。8。7、底板、樓板及頂板混凝土施工完畢后,砼進行二次抹壓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以避免水分蒸發過快,待砼終凝后可撤去塑料薄膜,及時澆水養護,可蓄水養護24、或用草袋、麻袋等覆蓋,保濕保溫養護14天.8。8、側墻混凝土的養護:由于側墻垂直豎立在空氣中,難以保證砼養護效果,故建議拆模前在側墻頂部的模板之間布置軟水管,軟管上每隔20cm 鉆出水孔,砼硬化后開始蓄水養護.砼終凝后,稍微松開木模板螺栓,養護水可以沿模板滲透到側墻砼的內外表面,57天才可拆除模板,后在穿墻螺栓上掛編織袋覆蓋,保濕保溫養護14天,以砼不見白為準。8.9、養護期間必須有專人負責,避免出現干燥情況,并制定合理的養護制度,特別是膨脹加強帶和后澆膨脹加強帶。8。10、在澆筑后澆膨脹加強帶時,應仔細地將整個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鑿除,并鑿成毛面,徹底清除帶中的垃圾及雜物,澆水濕潤,鋪設水泥漿,以確保后澆帶砼與先澆搗的砼連接良好。帶內的止水處理,按設計要求及相應施工驗收規范進行。8。11、其它事宜請按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等國家規范以及本工程的結構設計總說明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