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豐時代廣場承插型盤扣式鋼管與鋼管混搭支撐體系腳手架施工方案(4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17351
2024-04-17
42頁
539.54KB
1、岳陽億豐時代廣場工程模板工程專項 施工方案(承插型盤扣式鋼管與鋼管混搭支撐體系) 二一五年五月目 錄一、編制依據2二、工程概況3三、模板工程安裝方案4四、施工工藝流程及勞力組織4五、模板施工技術要求6六、安全注意事項11七、應急預案14八、模板工程設計計算15一、編制依據1、建筑法、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湖南省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2、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省住建廳、市住建局的相關規范性文件;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4、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2、0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工藝標準(ZJQ00-SG0102003);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7、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JGJ231-2010);8、建筑施工盤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66-2008);9、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10、建筑施工手冊第三版;11、岳陽縣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的本工程施工圖紙;12、本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等。二、工程概況第一節 緒言工程名稱:岳陽億豐時代廣場工程建設單位:XX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監理單位:XX監理有限公司設計單位:XX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施工單位:3、XX總公司質量監督單位:XX質量監督站安全監督單位:XX安全監督站第二節 結構特征 工程分別為B1#B3#、B5#B13#、B15#B20# 樓,主要結構類型為:框架結構,基礎形式:獨立柱基,建筑高度為11.6523.2米(其中B1#建筑高度為23.2米、B2#、B6#為15.55米、其他為11.65米),屋面防水等級為級,防火等級二級,建筑層數為:25層(其中B1#建筑層數為五層、B6#、B19#、B20#建筑層數為三層,其他層數為二層),總建筑面積為42677.82,本工程按七度抗震設防。1、 基礎部分:基礎為C30砼獨立柱基礎,基礎墊層采用C15砼,承臺基礎和基礎地梁,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4、為C30,0.000以下采用MU10粘土標準磚、M10水泥砂漿砌筑。2、 主體部分:主體部分為框架結構,M10水泥砂漿砌筑,鋼筋采用HPB300、HRB335、HRB400,梁、柱、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C30。鋼筋采用級,625。第三節 建筑概況本工程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正常環境),結構重要性系數1.0。本工程位于岳陽縣境內,地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設計地震加速度0.10g;抗震設防類別丙類。經建筑類別、場地類別調整后設計設防烈度7度。 本工程地基基礎設計等丙級。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本工程場地按類場地考慮,設計場地特征周期 0.35s。地面粗糙程度:C類。本5、工程標高系為黃海高程基準系,0.000均相當絕對標高+45.65m。 三、模板工程(承插型盤扣式與鋼管混合搭設支撐)安裝方案1、本工程標準層模板支撐擬采用承插型盤扣式鋼管鋼管混合搭設支撐體系,其架體節點構造要求(詳見附圖1):承插型盤扣式插銷采用8mm厚的型鋼成品支撐,盤口及插銷與主要立桿及縱橫桿之間采用雙面滿焊焊接,連接盤的厚度為8,焊接接頭有現場取樣作節點抗壓、抗拉試驗,試驗值為縱向抗壓15KN,橫向抗拉25KN,符合要求。立桿縱橫桿采用483.0鋼管作主要的骨架構件,立桿上的第一個盤扣件距離地面300mm,第一道水平拉桿作為掃地桿,第二個盤口件距離第一個盤口件1700mm作為第二道水平拉6、桿;由于該工程開間大小不規則,一般縱橫水平桿長度采用600mm、900mm、1200mm三種規格布置。2、本工程模板梁、板采用松木膠合板輔以60mm80mm松方木,模板支撐體系采用盤扣式頂托支撐架,截面較大的梁采用12mm對拉螺栓加固。四、施工工藝流程及勞力組織1、工藝流程:柱鋼筋綁扎、隱蔽驗收搭支撐架柱模板安裝加固梁板模板安裝加固柱砼澆筑梁板鋼筋綁扎、驗收梁板砼澆筑柱模板拆除,吊上一層使用2、每棟勞力組織:天數工種1234搭架(16人)模板(27人)五、模板施工技術要求1、操作要點A、柱模板(1)先在基礎或樓板面彈出柱的中心線四周邊線。(2)沿邊線豎立立板,正確固定柱腳,用斜撐將柱模板臨時固7、定,再由柱頂用線垂吊直找正,然后正式固定。柱腳一側要留清掃口。(3)通排柱模板安裝,應先裝兩端柱模板,校正固定,拉通線校正中間各柱模板。(4)門子板應分節鋪釘,或分節預留施工洞口,其高度由地面起2m留一道,以便灌入混凝土及放入振搗器。(5)柱模板加設柱箍,柱箍采用50mm100mm松方木及12mm對拉螺栓,間距通過計算確定,截面較大的柱加設對拉螺栓。(6)在柱與梁的結合處,正確鋸好梁的槽口,在梁的槽口上劃好中心線。(7)柱模安裝時應注意以下事項:a、在澆筑樓板砼時應在柱位四周預埋40mm*40mm*30mm小木塊做為柱模底部固定。b、支設的柱模,其標高、位置要準確,柱身不扭曲,支設應牢固,均采8、用四面支撐。c、柱模底部四周用1:3水泥砂漿堵嚴,防止漏漿。d、每根柱模底部應設清渣口,作為澆筑之前清理模內雜物。柱模板上口標高應安至梁底模板下,在柱砼達到拆模強度時,可比梁模板先拆卸,在安裝時應鉆好插筋孔,及時預埋好其他設計要求的預埋件,并要求方位準確。B、梁、板模板(1)在樓面上彈出主梁及次梁的中心線,同時復核柱模上梁槽口處中心線位置,在柱模上彈出梁底標高,對準標高釘上梁底托木。(2)按照設計間距搭設盤式鋼管支撐架,鋼管支撐底部應鋪設墊板。設計要求安裝縱橫兩個方向的水平拉桿,并在鋼管立柱上彈好標高線。(3)根據梁底標高及起拱要求,確定梁底大橫擔標高,安裝好大橫擔。在大橫擔上鋪設梁底木楞。按9、同樣的方法鋪好板底木楞。(4)對準柱模槽口中心線,在托木上鋪設主梁底模,軸線復核無誤后安裝。(5)側模,主梁側模上應開好次梁槽口,在槽口上劃好次梁中心線,對準中心線安裝次梁底模。次梁軸線位置核對無誤后,安裝側模。(6)主次梁模板安裝加固完畢,鋪設板底模。(7)梁高度較大時,側模可先安裝一面,待梁鋼筋安裝完畢,再安裝另一面側模。(8)梁高度大時,應設置對拉螺栓,待梁鋼筋安裝完畢,在側模上鉆孔,安裝對拉螺栓。C、梯模板采用松木膠合板,支撐前先根據層高放好大樣,搭好支撐架,先支平臺梁底模板,再支梯梁底模板、外幫側板,在外幫側板內側,放出樓梯底板厚度線,用樣板劃出踏前側板的檔木,再釘側板。梯踏步高度要10、均勻一致,特別要注意最上一步和最下一步的高度,要考慮樓地面裝修層厚度的影響以及梯自身裝修層的影響。2、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A、梁、板模板:梁、板底不平、下撓;梁側模不平直;梁上下口漲模:防止的方法是:梁、板底模板的龍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間距應通過設計計算決定,使模板的支撐系統有足夠的強度和鋼度。作業中應認真執行設計要求,以防止砼澆筑時模板變行。模板支柱應立在墊有通長木板的堅實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產生下撓。梁、板模板應按設計或規范起拱。梁模板上下口應設銷口楞,再進行側向支撐,以保證上下口模板不變形。B、柱模板:(1)漲模、斷面尺寸不準:防治的方法是,根據柱高和斷面尺寸設計核算柱箍自身的11、截面尺寸和間距,以及對大斷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豎向鋼楞,以保證柱模的強度、剛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側壓力。施工應認真按設計要求作業。(2)柱身扭向:防治的方法是,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裝斜撐(或拉錨),吊線找垂直時,相鄰兩片柱模從上端每面吊兩點,使線墜到地面,線墜所示兩點至柱位置線距離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3)軸線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線上:防治的方法是,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彈出柱軸線及軸線通線,然后分別彈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軸線,再確定柱的另兩條邊線。支模時,先立兩端柱模,校正垂直與位置無誤后,柱模頂拉通線,再支中間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時,通排支設水平拉桿及剪力撐,柱距較大時,12、每柱分別四面支撐,保證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確。4、模板工程質量標準模板安裝完畢,應對其軸線、截面尺寸、垂直度、標高、平整度等進行全面檢查,模板安裝允許偏差應符合規范的要求。5、模板拆除(1)側模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壞后,方可拆除。(2)承重模板(梁、板底模)的拆除時間。板跨度2m時 達到砼強度標準值50%以上;板跨度2m,8m時 達到砼強度標準值75%以上;板跨度8m時 達到砼強度標準值100%;梁結構跨度8m時 達到砼強度標準值的75%以上;懸臂構件及結構跨度8m時 達到砼強度標準值的100%;(3)拆除模板應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拆除大跨梁支撐柱時,先以跨中開始13、向兩端對稱進行,當立桿水平拉桿超過兩皮時,應先拆兩皮以上的水平拉桿,最后一道水平桿與立桿同時拆除,以確保柱模穩定。(4)拆除跨度較大的梁底模時,應先從跨中開始,分別拆向兩端(5)模板拆除應按區域逐步進行,嚴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積撬落的拉倒,模板支撐要隨拆隨運,嚴禁隨意拋擲,拆除后分類碼放,不得留有未拆除的懸空模板,并及時消除防止傷人。(6)拆除模板作業比較危險,防止落物傷人,應設置警界線明顯標志,并設專門監護人員。6、模板支架立桿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模板支架立桿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a、每根立柱底部應設置墊木和底座,頂部設可調頂托,其螺桿伸出鋼管頂部不得大于200mm,安裝時應保證上下14、同心。b、在立柱底距地面300mm高處,沿縱橫向水平方向設掃地桿c、立柱需接長使用時,應采用對接,接長部位不得設在立桿下部,立柱接頭在同一平面上應錯開50cm以上。(2)支架立桿應豎直設置,2m高度的垂直允許偏差為15mm;(3)當梁模支架立桿采用單根立桿時,立桿應設在梁模板中心線處,其偏心距不應大于25mm;(4)安裝此體系支撐架應水平搭設,首先根據支撐平面配置方案放置好立桿,4個為一基本組裝單元,接著同時安裝橫桿及縱桿,并敲緊上盤扣,使節點緊固。并以此基本單元為起點,安裝其它的支撐架單元桿件,隨安裝隨調整加固,完成最底層的安裝。當一層高度不能滿足高度需要時,可采用立桿接高方法來解決。首先鋪15、設操作平臺板供安裝人員站在上面操作,將立桿活接頭安裝在下層立桿上端部,這是上下層立桿連接的重要構件,安裝上層立桿插入立桿接頭內,注意與下立桿方向對正,先把上層4根立桿裝好后再安裝此基本單元的橫桿及縱桿,接下來以此單元為基礎安裝此層支撐架的其它桿件,完成此層的構件搭設。按此方法可以垂直搭設完一層后繼續搭設上層構件,最后安裝上部可調托撐,至此完成了整個架體的搭設,最后進行上層鋼管、木方和模板及其它部件的安裝。拆除此體系支撐架時,先放松上部的可調托撐,從一側分單元逐件拆除,同時應將上部的模板及腳手板同步拆除。拆除的總原則是先裝的后拆,后裝的先拆。(5)支撐架單元組裝完成后,應及時校正立桿垂直度、連桿16、的水平度、及單元組的整體方向,并及時緊固節點上盤扣,防止架體傾倒。安裝上層構件時必須鋪設必要的操作腳手板,確保操作人員安全。多層腳手架立桿應采用不同長度交錯布置,立桿接長時,應將2根需連接的立桿和接頭同時組裝、調整。當架體超高時,必須在適當位置設可靠連接,防止架體整體失穩,并增加側向通長斜撐桿。(6)梁板的鋼管立桿、其縱橫向間距相等或成倍數。(7)模板支撐四角均應布置雙向垂直剪刀撐。剪刀撐均應與框架柱模板可靠連接。水平支撐與立桿應連接牢固,四周要與框架柱頂緊。六、安全注意事項1、模板安裝(1)支模應按工序進行,模板沒有固定前,不得進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桿、支撐攀登上下。(2)支撐立柱模板時,17、四周必須頂牢,操作時要搭設工作臺。(3)支設獨立梁模應設臨時工作臺,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在梁模上行走。(4)二人抬運模板時要相互配合,協同工作。傳送模板、工具應用運輸工具或用繩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亂扔。(5)不得在腳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6)縱橫水平撐、斜撐等不得搭在門窗框和腳手架上。(7)支模中如需中間停歇,應將支撐、搭頭、柱頭封板等釘牢,防止因扶空、踏空而墜落,造成事故。(8)模板上有預留孔洞者,應在安裝后將洞口蓋好。砼板上的預留洞應在拆模后將洞口蓋好。2、模板拆除:(1)拆除模板應經負責人同意。操作時應按順序分段進行,嚴禁猛撬、硬砸或大面撬落和拉倒,停工前不得留下松動和懸掛的模板。(18、2)拆除檐口,陽臺等危險部位的模板。底下應有架子、安全網或掛安全帶操作,并盡量做到模板小掉到架、安全網上,少量掉落在架、安全網上的模板應及時清理。(3)拆模前,周圍應設圍欄或警戒標志,重要通道應設專人看管,禁人入內。(4)拆模的順序應自上而下,從里到外,先拆掉支撐的水平和斜支撐,后拆模板支撐,梁應先拆側模后拆底模,拆模人應站一側,不得站在拆模下方,幾人同時拆模應注意相互間的安全距離,保證安全操作。(5)拆下的模板應及時運到指定的地點集中堆放或清理歸垛,防止釘子扎腳傷人。3、圓盤鋸等機具:(1)圓盤鋸必須用單向開關控制。鋸片上方必須安裝保險擋板和滴水裝置,在鋸片后面,離齒10-15mm處,必須安19、裝楔形分料器,鋸片安裝在軸上應保持對正軸心。(2)鋸片必須平整且鋸齒尖銳,不得連續缺齒兩個,裂紋長度不得超過20mm,裂縫末端須沖鉆止裂孔。(3)被鋸木料厚度,以鋸片能露出木料10-20mm為限,夾持鋸片的法蘭盤直徑應為鋸片直徑的1/4。(4)啟動后,須待轉整正常后,方可進行鋸料。鋸料時不得將木料左右晃動或高抬,如鋸走偏應逐漸糾正,不得猛板,遇木節要緩慢送料。鋸料長度不應小于500mm。接近端頭時,應用推棍送料。七、應急預案1、指導思想:本預案針對模板施工中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如坍塌、高處墜落等進行編制。為了保證建筑施工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20、責”的原則,充分發揮項目部在事故應急處理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生命財產安全,使事故造成的損失影響降至最低程度。2、應急小組領導小組成員:總指揮: 周輝 電話:0730-7623509警戒指揮:陳賜華 電話:0730-7623509疏散指揮:李志鵬 電話:0730-7623509應急小組成員由李海波、 徐苗良、李時光以及后勤管理人員、保衛人員等組成,其他管理人員協助。3、應急預案啟動a、砼澆筑過程中應急領導小組人員進入緊急狀態。做好防治突發事故的準備。模板支撐體系一旦失效,立即啟動應急預案。b、總指揮立刻安排警戒指揮,疏散指揮、施救指揮進入工作狀態,分別負責警戒、疏散、施救指揮工作。指揮協調各方面搶21、救工作,及時向公司安全部門及領導匯報。c、警戒指揮:負責事故現場和施工現場警戒指揮工作,成員為保衛班組。除必要的搶救人員外,其余人員不得進入事故現場,外界人員不得進入施工現場,影響搶救工作。d、疏散指揮:負責事故現場及施工現場的疏散、搶救,指揮工作成員為后勤管理人員。事故發生后,現場的所有施工人員立刻疏散到事故現場外安全的地方并及時撥打“12O”救護電話。對現場通道影響搶救工作的圍觀人員進行疏散等,確保搶救工作有序進行。e、公司安全部門及領導接到報告后,立即趕到現場,協助項目經理指揮安排搶救工作,并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4、事故的調查反思:項目經理組織相關部門對事故產生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對事故22、進行總結、反思處理。八、模板工程設計計算梁模板(盤扣式)計算書 計算依據: 1、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JGJ231-2010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12 4、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梁名稱KL15新澆混凝土梁計算跨度(m)7.8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300800新澆混凝土結構層高(m)5.72梁側樓板厚度(mm)110 二、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模板面板0.5模板及其支架0.7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23、N/m3)24混凝土梁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5混凝土板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當計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結構構件時Q1k(kN/m2)2.5對水平面模板取值Q2k(kN/m2)2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3非自定義:0.156風壓高度變化系數z0.65風荷載體型系數s0.8 三、模板體系設計新澆混凝土梁支撐方式梁兩側有板,梁板立柱不共用A梁跨度方向立柱間距la(mm)600梁底兩側立柱間距lb(mm)1200支撐架中間層水平桿最大豎向步距h(mm)1000支撐架頂層水平桿步距h(mm)1000可調托座伸出頂層水平桿的懸臂長度a(mm)24、200新澆混凝土樓板立柱間距la(mm)、lb(mm)1200、1200混凝土梁居梁底兩側立柱中的位置居中梁底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mm)600板底左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s1(mm)450板底右側立柱距梁中心線距離s2(mm)450梁底增加立柱根數1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按混凝土梁梁寬均分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底左側立柱距離(mm)600梁底支撐小梁根數3梁底支撐小梁最大懸挑長度(mm)200結構表面的要求結構表面隱蔽 設計簡圖如下:平面圖立面圖 四、面板驗算面板類型覆面竹膠合板面板厚度(mm)15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5面板彈性模量E(N/mm2)10000 取單位寬度1000m25、m,按二等跨連續梁計算,計算簡圖如下: 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 q101.2(G1k+(G2k+G3k)h)+c1.4Q1kb=1.2(0.1+(24+1.5)0.8)+1.42.5128.1kN/m q1靜01.2G1k+(G2k+G3k)hb1.20.1+(24+1.5)0.8124.6kN/m q1活0c1.4Q1kb1.42.513.5kN/m q2G1k+(G2k+G3k)hb0.1+(24+1.5)0.8120.5kN/m 1、強度驗算 Mmax0.125q1L20.125q1l20.125226、8.10.1520.079kNm Mmax/W0.079106/375002.107N/mm2f15N/mm2 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max0.521q2L4/(100EI)=0.52120.51504/(10010000281250)0.019mml/250150/2500.6mm 滿足要求! 3、支座反力計算 設計值(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R1=R3=0.375 q1靜l +0.437 q1活l=0.37524.60.15+0.4373.50.151.613kN R2=1.25q1l=1.2528.10.155.269kN 標準值(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R1=R3=0.375 q2l=0.27、37520.50.151.153kN R2=1.25q2l=1.2520.50.153.844kN 五、小梁驗算小梁類型方木小梁材料規格(mm)5070小梁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3小梁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4小梁彈性模量E(N/mm2)9600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40.833小梁截面慣性矩I(cm4)142.917驗算方式三等跨連續梁 為簡化計算,按三等跨連續梁和懸臂梁分別計算,如下圖: q1max1.613+1.2(0.3-0.1)0.3/2+0.5(0.8-0.11)+1.2(0.5+(24+1.1)0.11)+1.42.5max0.45-0.3/2,0.45-028、.3/2/21,5.269+1.2(0.3-0.1)0.3/2=5.305kN/m q2max1.153+(0.3-0.1)0.3/2+0.5(0.8-0.11)+(0.5+(24+1.1)0.11)max0.45-0.3/2,0.45-0.3/2/21,3.844+(0.3-0.1)0.3/23.874kN/m 1、抗彎驗算 Mmaxmax0.1q1l12,0.5q1l22max0.15.3050.62,0.55.3050.220.191kNm Mmax/W0.191106/408334.677N/mm2f13N/mm2 滿足要求! 2、抗剪驗算 Vmaxmax0.6q1l1,q1l2max29、0.65.3050.6,5.3050.21.91kN max3Vmax/(2bh0)=31.911000/(25070)0.818N/mm21.4N/mm2 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10.677q2l14/(100EI)0.6773.8746004/(10096001429170)0.248mml1/250600/2502.4mm 2q2l24/(8EI)3.8742004/(896001429170)0.056mm2l2/2502200/2501.6mm 滿足要求! 4、支座反力計算 梁頭處(即梁底支撐主梁懸挑段根部)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Rmaxmax1.1q1l1,0.4q1l1+q1l30、2max1.15.3050.6,0.45.3050.6+5.3050.23.501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撐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為R1R32.096kN,R23.501kN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Rmaxmax1.1q2l1,0.4q2l1+q2l2max1.13.8740.6,0.43.8740.6+3.8740.22.557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撐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為R1R31.792kN,R22.557kN 六、主梁驗算主梁類型鋼管主梁材料規格(mm)483可調托座內主梁根數1主梁彈性模量E(N/mm2)206000主梁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205主梁抗剪強度設計值(N/mm31、2)125主梁截面慣性矩I(cm4)10.78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4.49 主梁自重忽略不計,計算簡圖如下: 1、抗彎驗算 主梁彎矩圖(kNm) Mmax/W0.206106/449045.956N/mm2f=205N/mm2 滿足要求! 2、抗剪驗算 主梁剪力圖(kN) Vmax1.916kN max2Vmax/A=21.9161000/4249.037N/mm2125N/mm2 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主梁變形圖(mm) max0.071mml/250600/2502.4mm 滿足要求! 4、支座反力計算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支座反力依次為R1=0.18kN,R2=7.333kN,R32、3=0.18kN 七、可調托座驗算荷載傳遞至立桿方式可調托座可調托座內主梁根數1可調托座承載力容許值N(kN)30 可調托座最大受力NmaxR1,R2,R37.333kNN30kN 滿足要求! 八、立柱驗算鋼管類型483立柱截面面積A(mm2)424回轉半徑i(mm)15.9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4.49抗壓強度設計值f(N/mm2)205支架自重標準值q(kN/m)0.15 1、長細比驗算 hmax=max(h,h+2ka)=max(1.61000,1000+20.7200)=1600mm =hmax/i=1600/15.9=100.629=150 長細比滿足要求! 查表得,0.475 33、2、風荷載計算 Mw01.4cklah2/101.40.90.1560.612/100.012kNm 根據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JGJ231-2010公式5.3.1-2: 1)面板驗算 q11.2(0.1+(24+1.5)0.8)+1.40.92.5127.75kN/m 2)小梁驗算 q1max1.59+1.2(0.3-0.1)0.3/2+0.5(0.8-0.11)+1.2(0.5+(24+1.1)0.11)+1.40.92.5max0.45-0.3/2,0.45-0.3/2/21,5.203+1.2(0.3-0.1)0.3/2=5.239kN/m 同上四六計算過程,可得: 34、R10.179kN,R27.26kN,R30.179kN 立柱最大受力NwmaxR1,R2,R3+1.20.15(5.72-0.8)+Mw/lbmax0.179,7.26,0.179+0.886+0.012/1.28.156kN fN/(A)+Mw/W8155.928/(0.475424)+0.012106/449043.123N/mm2f205N/mm2 滿足要求! 九、立桿支承面承載力驗算支撐層樓板厚度h(mm)120混凝土強度等級C30立桿底座長a(mm)200立桿底座寬b(mm)200 F1=N=8.156kN 1、受沖切承載力計算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6.35、5.1條規定,見下表公式參數剖析Fl(0.7hft+0.25pc,m)umh0F1局部荷載設計值或集中反力設計值h截面高度影響系數:當h800mm時,取h=1.0;當h2000mm時,取h=0.9;中間線性插入取用。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pc,m臨界面周長上兩個方向混凝土有效預壓應力按長度的加權平均值,其值控制在1.0-3.5N/2范圍內um臨界截面周長:距離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周邊h0 /2處板垂直截面的最不利周長。h0截面有效高度,取兩個配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min(1,2) 1=0.4+1.2/s,2=0.5+ash0/4Um1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形狀的影響系36、數2臨界截面周長與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響系數s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為矩形時的長邊與短邊尺寸比較,s不宜大于4:當s2時取s=2,當面積為圓形時,取s=2as板柱結構類型的影響系數:對中柱,取as=40,對邊柱,取as=30:對角柱,取as=20說明在本工程計算中為了安全和簡化計算起見,不考慮上式中pc,m之值,將其取為0,作為板承載能力安全儲備。 可得:h=1,ft=1.43N/mm2,=1,h0=h-20=100mm, um =2(a+h0)+(b+h0)=1200mm F=(0.7hft+0.25pc,m)umh0=(0.711.43+0.250)11200100/1000=12037、.12kNF1=8.156kN 滿足要求! 2、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6.6.1條規定,見下表公式參數剖析Fl1.35clfcAlnF1局部受壓面上作用的局部荷載或局部壓力設計值fc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可按本規范表4.1.4-1取值c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按本規范第6.3.1條的規定取用l混凝土局部受壓時的強度提高系數Aln混凝土局部受壓凈面積l=(Ab/Al)1/2Al混凝土局部受壓面積Ab局部受壓的計算底面積,按本規范第6.6.2條確定 可得:fc=14.3N/mm2,c=1, l=(Ab/Al)1/2=(a+2b)(b+2b)/(ab)138、/2=(600)(600)/(200200)1/2=3,Aln=ab=40000mm2 F=1.35clfcAln=1.351314.340000/1000=2316.6kNF1=8.156kN 滿足要求!板模板(盤扣式)計算書 計算依據: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承插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2312010 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12 5、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屬性新澆混凝土板名稱B1,標高5.62m新澆混凝土板板厚(mm)150模板支架縱向長度La39、(m)8.1模板支架橫向長度Lb(m)7.8模板支架高度H(m)5.47 二、荷載設計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標準值G1k(kN/m2)面板0.1面板及小梁0.3樓板模板0.5模板及其支架1.05新澆筑混凝土自重標準值G2k(kN/m3)24鋼筋自重標準值G3k(kN/m3)1.1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Q1k(kN/m2)3泵送、傾倒混凝土等因素產生的水平荷載標準值Q2k(kN/m2)0.25其他附加水平荷載標準值Q3k(kN/m)0.55Q3k作用位置距離支架底的距離h1(m)4風荷載標準值k(kN/m2)基本風壓0(kN/m2)0.250.2510.5=0.125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z1風荷載體型40、系數s0.5抗傾覆計算中風荷載作用位置距離支架底的距離h2(m)6 三、模板體系設計主梁布置方向平行立桿縱向方向立桿縱向間距la(mm)900立桿橫向間距lb(mm)1200水平桿步距h(mm)1200頂層水平桿步距h(mm)1200支架可調托座支撐點至頂層水平桿中心線的距離a(mm)150小梁間距l(mm)300小梁最大懸挑長度L1(mm)100主梁最大懸挑長度L2(mm)150平面圖縱向剖面圖橫向剖面圖 四、面板驗算面板類型覆面竹膠合板厚度t(mm)15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6.83彈性模量E(N/mm2)9350計算方式簡支梁 按簡支梁 ,取1m單位寬度計算。計算簡圖如下 : 41、W=bt2/61000152/637500mm3 I=bt3/121000153/12281250mm4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q1=Gb(G1k+(G2k+G3k)h0)+QbQ1k=1.21(0.1+(24+1.1) 0.15)+1.413=8.838kN/m q1靜=Gb(G1k+(G2k+G3k)h0)=1.21(0.1+(24+1.1) 0.15)=4.638kN/m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q=Gb(G1k+(G2k+G3k)h0)+QbQ1k=11(0.1+(24+1.1) 0.15)+113=6.865kN/m 1、強度驗算 Mmax=0.125q1l2=0.1258.8380.32=042、.099kNm =Mmax/W=0.099106/37500=2.64N/mm2f=16.83N/mm2 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 max5ql4/(384EI)=56.8653004/(3849350281250)=0.275mm max=0.275 mmmin300/150,10=2mm 滿足要求! 五、小梁驗算小梁材質及類型矩形木楞截面類型50mm70mm 截面慣性矩I(cm4)142.917截面抵抗矩W(cm3)40.833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12.87彈性模量E(N/mm2)8415計算方式二等跨梁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q1=Gl(G1k+(G2k+G3k)h0)+QlQ1k43、=1.20.3(0.3+(24+1.1) 0.15)+1.40.33=2.723kN/m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q=Gl(G1k+(G2k+G3k)h0)+QlQ1k=10.3(0.3+(24+1.1) 0.15)+10.33=2.119kN/m 按 二等跨梁連續梁 計算,又因小梁較大懸挑長度為100mm,因此需進行最不利組合, 計算簡圖如下: 1、強度驗算 =Mmax/W=0.483106/40833=11.829N/mm2f=12.87N/mm2 滿足要求! 2、抗剪驗算 Vmax2.023kN 3Vmax/(2bh0)=32.0231000/(25070)0.867N/mm2=1.386N/44、mm2 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max=1.934mm=minlb/150,10=min1200/150,10=8mm 滿足要求! 4、支座反力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R1=1.513kN R2=4.046kN R3=1.513kN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R1=1.179kN R2=3.153kN R3=1.179kN 六、主梁驗算主梁材質及類型鋼管截面類型483截面慣性矩I(cm4)10.78截面抵抗矩W(cm3)4.49抗彎強度設計值f(N/mm2)205彈性模量E(N/mm2)206000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2)125計算方式四等跨梁 取上面計算中的小梁最大支座反力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 45、R=maxR1,R2,R3/2=max1.513,4.046,1.513/2=2.023kN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R=maxR1,R2,R3/2=max1.179,3.153,1.179/2=1.5765kN 計算簡圖如下: 1、抗彎驗算 =Mmax/W=0.531106/4490=118.263N/mm2f=205N/mm2 滿足要求! 2、抗剪驗算 Vmax3.287kN 2Vmax/A=23.2871000/42415.505N/mm2=125N/mm2 滿足要求! 3、撓度驗算 max=0.637mm=minlb/150,10=min1200/150,10 =8mm 滿足要求! 七、立柱46、驗算鋼管類型(mm)483回轉半徑i(mm)15.9抗壓強度設計值f(N/mm2)200立柱截面面積(mm2)424立柱截面抵抗矩(cm3)4.49支架立桿計算長度修正系數1.2懸臂端計算長度折減系數k0.7 1、長細比驗算 l01=h+2ka=1200+20.7150=1410mm l02=h=1.21200=1440mm 取兩值中的大值l0=1440mm =l0/i=1440/15.9=90.566=150 長細比滿足要求! 2、立柱穩定性驗算 不考慮風荷載 頂部立桿段: 1=l01/i=1410/15.9=88.679 查表得,=0.566 N1=G(G1k+(G2k+G3k)h0)+Q47、Q1klalb=1.2(0.5+(24+1.1)0.15)+1.430.91.2=10.063kN f=N1/(1A)10.063103/(0.566424)=41.932N/mm2=200N/mm2 滿足要求! 非頂部立桿段: 2=l02/i=1440/15.9=90.566 查表得,=0.55 N2=G(G1k+(G2k+G3k)h0)+QQ1klalb=1.2(1.05+(24+1.1)0.15)+1.430.91.2=10.776kN f=N2/(2A)10.776103/(0.55424)=46.209N/mm2=200N/mm2 滿足要求! 考慮風荷載 Mw=cQklah2/10=48、0.91.40.1250.91.22/10=0.02kNm 頂部立桿段: N1w=G(G1k+(G2k+G3k)h0)+cQ Q1klalb+Mw/lb=1.2(0.5+(24+1.1)0.15)+0.91.430.91.2+0.02/1.2=9.627kN f=N1w/(1A)+Mw/W=9.627103/(0.566424)+0.02106/4490=44.57N/mm2=200N/mm2 滿足要求! 非頂部立桿段: N2w=G(G1k+(G2k+G3k)h0)+cQ Q1klalb+Mw/lb=1.2(1.05+(24+1.1)0.15)+0.91.430.91.2+0.02/1.2=149、0.339kN f=N2w/(2A)+Mw/W=10.339103/(0.55424)+0.02106/4490=48.79N/mm2=200N/mm2 滿足要求! 八、可調托座驗算可調托座內主梁根數2可調托承載力容許值N(kN)40 按上節計算可知,可調托座受力 N =10.063kNN=40kN 滿足要求! 九、抗傾覆驗算 混凝土澆筑前,傾覆力矩主要由風荷載產生,抗傾覆力矩主要由模板及支架自重產生 MT=cQ(kLaHh2+Q3kLah1)=0.91.4(0.1258.15.476+0.558.14)=64.323kN.m MR=GG1kLaLb2/2=1.351.058.17.82/2=50、349.275kN.m MT=64.323kN.mMR=349.275kN.m 滿足要求! 混凝土澆筑時,傾覆力矩主要由泵送、傾倒混凝土等因素產生的水平荷載產生,抗傾覆力矩主要由鋼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自重產生 MT=cQ(Q2kLaH+Q3kLah1)=0.91.4(0.258.15.47+0.558.14)=36.41kN.m MR=GG1k+(G2k+G3k)h0LaLb2/2=1.351.05+(24+1.1)0.158.17.82/2=1601.675kN.m MT=36.41kN.mMR=1601.675kN.m 滿足要求! 十、立桿支承面承載力驗算支撐層樓板厚度h(mm)120混51、凝土強度等級C30立桿底座長a(mm)200立桿底座寬b(mm)100 F1=N=10.339kN 1、受沖切承載力計算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6.5.1條規定,見下表公式參數剖析Fl(0.7hft+0.25pc,m)umh0F1局部荷載設計值或集中反力設計值h截面高度影響系數:當h800mm時,取h=1.0;當h2000mm時,取h=0.9;中間線性插入取用。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pc,m臨界面周長上兩個方向混凝土有效預壓應力按長度的加權平均值,其值控制在1.0-3.5N/2范圍內um臨界截面周長:距離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周邊h0 /2處板垂直截面的最不52、利周長。h0截面有效高度,取兩個配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min(1,2) 1=0.4+1.2/s,2=0.5+ash0/4Um1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形狀的影響系數2臨界截面周長與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響系數s局部荷載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積為矩形時的長邊與短邊尺寸比較,s不宜大于4:當s2時取s=2,當面積為圓形時,取s=2as板柱結構類型的影響系數:對中柱,取as=40,對邊柱,取as=30:對角柱,取as=20說明在本工程計算中為了安全和簡化計算起見,不考慮上式中pc,m之值,將其取為0,作為板承載能力安全儲備。 可得:h=1,ft=1.43N/mm2,=1,h0=h-20=10053、mm, um =2(a+h0)+(b+h0)=1000mm F=(0.7hft+0.25pc,m)umh0=(0.711.43+0.250)11000100/1000=100.1kNF1=10.339kN 滿足要求!2、局部受壓承載力計算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第6.6.1條規定,見下表公式參數剖析Fl1.35clfcAlnF1局部受壓面上作用的局部荷載或局部壓力設計值fc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可按本規范表4.1.4-1取值c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按本規范第6.3.1條的規定取用l混凝土局部受壓時的強度提高系數Aln混凝土局部受壓凈面積l=(Ab/Al)1/2Al混凝土局部受壓面積Ab局部受壓的計算底面積,按本規范第6.6.2條確定 可得:fc=14.3N/mm2,c=1, l=(Ab/Al)1/2=(a+2b)(b+2b)/(ab)1/2=(400)(300)/(200100)1/2=2.449,Aln=ab=20000mm2 F=1.35clfcAln=1.3512.44914.320000/1000=945.748kNF1=10.339kN 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