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鹁娓呒夹g產業開發區“十四五”農業發展規劃方案(2021-2025年)(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9478
2024-05-22
8頁
592.98KB
1、威?;鹁娓呒夹g產業開發區“十四五”農業發展規劃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市鄉村振興工作部署和威海市鄉村振興工作專班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聚焦“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形勢與任務、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根據區黨工委、管委統一安排,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規劃。一、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立足資源優勢和區域特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品牌興農、科技興農、綠色興農,積極培育農業“新六產”,加快構建現代農2、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整體素質,著力打造農業高質量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新樣板。二、任務目標到2025年,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顯著成果,現代農業體系更加完善,具有高區特色的農業政策體系、制度體系、標準體系和考核體系基本確立,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同城化、一體化的社會發展形態基本形成,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重大突破,全區50%農村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三、重點工作圍繞高區鄉村振興總體規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深化農業科技“展翅”行動、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構建農業開放發展新格局3、。(一)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大力開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基地示范創建行動,健全管理制度,規范經營行為。到2025年,全區創建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家以上,其中,創建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家以上。指導龍頭企業建立現代化企業運營制度,完善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條,提升科技帶動能力,提高品牌效應,引導農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提高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建設以五十一號農場為龍頭的現代果業集群,以廣植田園綜合體為龍頭的食用菌產業集群,以藍呱呱為龍頭的甘薯生產加工產業集群和干果種植產業集群,形成蘋果、干果、食用菌、甘薯生產加工共同4、發展新格局。依托龍頭企業,建立農業生產經營新業態,大力推廣廣植田園綜合體 “農民孵化器”和藍呱呱“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新模式,細化產業分工,完善產業結構,形成規模效益,加快一家一戶小生產逐步融入農業現代化大生產進程。支持農業行業組織發展,鼓勵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鼓勵建立產業協會和產業聯盟,加強行業自律、實現抱團發展。支持農業行業組織發展,鼓勵興辦農業合作示范社、聯合社,具備條件的向公司制企業轉變。(二)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建立常態化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重點培育“三類職業農民”,提升一批對農業有經驗、有勞動力的“老農”,吸引一批有鄉愁、想返鄉創業的“新農”5、,引進一批有學歷、能創新的“知農”。依托威海職業學院高新學院,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到2025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程度達到50%以上。推動出臺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產業扶持、金融保險、人才激勵、社會保障等銜接配套的政策扶持體系,從制度上保障職業農民隊伍健康發展。(三)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堅持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首要任務,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通過加強永久基本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工程實施、糧食綠色高產創建等手段,保障我區糧食生產安全。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十四五”期間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3000畝,穩固糧食生產基礎。加強甘薯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6、鏈建設,健全冷物鏈等配套設施,依靠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加快新品種研發推廣,擴大種植規模,到2025年,全區甘薯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四)大力發展特色精致農業制定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區域、聚焦產業、聚焦政策,提高農業綜合發展能力。實施農業特色產業培育行動計劃,緊緊圍繞品種、品質、品牌三大要素,依托蘋果、干果、藍莓、食用菌、甘薯、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實施農業園區提升工程。加強推進蘋果聯合社建設,整合現有資源,統一標準、統一銷售,提高蘋果產業市場地位;加快干果業種植推廣,提高山嶺薄地的利用效率;推進食用菌種植業發展,依托我區菌種、菌包生產優勢,探索農民增收新渠道;7、推進中藥材業發展,豐富農業種植品種,推動產品提檔升級。到2025年,全區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到10000畝。(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堅持農業提質導向,啟動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綠色富農三大行動,推進全區農業標準化、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按照“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新要求,推進“三品一標”示范鎮、村創建,加強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管理。到2025年,“三品一標”產品產地認定面積占農業種植總面積的比重達到87%以上,獲得農業部種植業“三品一標”產品認證總數達10個以上。實施農業特色產業培育行動計劃,緊緊圍繞品種、品質、品牌三大要素,做8、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對取得無公害認證、綠色認證、有機認證企業(或組織)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完善農產品監測制度,確保主要農產品抽驗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健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不斷提高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水平,完善提升互聯共享的農業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落實農藥特許經營制度。積極響應“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產品”建設,建立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提高涉農商標注冊、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重點圍繞我區特色優勢農產品,培育一批區域特色明顯、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產品品牌。到2025年,形成市級以上知名品牌6個,其中,省級以上9、知名品牌2個。(七)發展農業“新六產”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拉長農產品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積極推進鄉村旅游業發展,建設農業休閑園區。加強農業科技引領,推進農業領域產學研合作。大力發展 “新六產”重點工程,提升產業競爭力。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區市場配送農產品,到大中城市建立銷售網絡。積極組織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各類展銷會、推介會等活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扶持“農超對接”基地建設,培育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落實推進鄉村旅游提檔升級的實施意見,發揮鄉村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功能,利用“互10、聯網+”“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推進鄉村旅游提檔升級。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以培育環城市游憩帶和鄉村休閑旅游帶為重點,大力發展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城鎮化發展相協調、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都市休閑觀光農業。推進農業休閑園區建設,建成五十一號農場4000畝田園旅游園區、旮旯山莊3000畝休閑養生園區、廣植田園綜合體1000畝農業觀光園區、藍呱呱田園綜合體等休閑農業項目,使休閑農業成為農民創收的重要途徑。(八)發揮農業科技引領作用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注重農業科技創新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驅動作用,與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展開全方位、深層次的科技交流合作,11、推動華菱光電與宮崎大學、廣植與魯東大學、藍呱呱與中國農科院校企聯合。建立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大農業科技平臺建設支持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創建各類創新平臺,支持五十一號農場院士工作站項目建設。深入推進農業領域產學研合作,不斷提高科技成果創新轉化能力,力爭到2025年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75%。四、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部門要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動產業振興的重要意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協調好各方面利益。要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鄉村產業振興,優化資源配置,形成齊抓共推的強大合力。(二)強化財政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公共財政向鄉村產業傾斜,為鄉村產業振12、興提供政策和資金保障。加強財政支農政策頂層設計,強化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及使用績效監督,各類涉農基金向鄉村產業傾斜。優化資金支出結構,突出綠色生態導向,增量資金主要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傾斜,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創新投入方式,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擔保貼息、以獎代補、民辦公助、風險補償等措施,引導和撬動更多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三)優化金融服務支持工商資本進入鄉村產業領域。充分發揮農業融資擔保機構的作用,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信貸保障。建立健全農業保險制度,增加保險種類,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穩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規模,探索創新信用互助模式。(四)完善土地政策逐步提高土地出讓純收益用于鄉村產業發展的比例。鼓勵探索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具體辦法,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和農民財產性收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釋放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紅利;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