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員工宿舍和部分公建商業配套項目消防施工圖設計說明.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5875
2024-06-06
14頁
286.58KB
1、一、 工程概況本項目xx市xx區開泰路以北,開達路以西,朝官嶺以南,用地性質為二類居住用地(R2)。用地東側為LG現有生活區,包括有若干棟宿舍樓和一棟員工活動中心;西側地塊為規劃當中的酒店寫字樓超高層綜合體,是xx區的標志性建筑。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45033,其中地上95179,地下45233,商業公建配套4621。塔樓建筑高度為61.5-79.5米(不包含頂層設備高度),地下室設計高度為25.6米(絕對標高)。項目主要功能為自持住宅、員工宿舍和部分的公建商業配套,其中住宅536套,宿舍810套。 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材料以輕質混凝土墻板為主,建筑物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二、 設計依據2、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 50352-2019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2018年版)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2014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098-2009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2015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公共廣播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526-2010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 GB 50222-2017教育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310-2013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370-2005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 GB50974-201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3、規范 GB50084-2017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技術規范GB50440-2007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3-2012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2014電動汽車分散充電設施工程技術標準GBT 51313-2018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規程DBJ/T 15-150-2018(廣東省標準)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的規定2016年版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空調等專業提供的技術條件及要求。國家現行的有關規范、規程及相關行業標準。三、 系統說明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含電梯運行監控、五方對講)1.1 系統通過對火災產生4、因素的監控,防止和減少火災危害,保護建筑內人身和財產安全。1.2 采用控制中心報警系統,結合建筑物的空間特點選擇不同的報警手段實現系統的功能,有效、及時地分析火情,指導疏散。1.3 消防和安防共用控制室。項目設一個消防安防監控中心于負二層,在首層住宅區設置一個消防安防分控室,消防安防監控中心負責整個項目的火災報警信號、消防設備的集中監控和消防指揮及與城市消防的聯系。總控室能顯示整個項目所有火災報警信號和聯動控制狀態信號,并能控制重要的消防設備。按建筑分布和關聯關系。總控室、分控室內消防設備之間需互相傳輸、顯示狀態信息,但不互相控制。1.4 消防安防監控中心、分控室內置火災自動報警控制器、消防聯5、動控制裝置、彩色圖形顯示裝置、消防專用電話總機、火災應急廣播控制裝置、防火門監控裝置、電氣火災報警系統控制裝置、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等。值班室內置區域火災自動報警控制器、區域彩色圖形顯示裝置、區域火災應急廣播控制裝置、區域防火門監控裝置、區域電氣火災報警系統控制裝置、區域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預留與上級消防系統對接的遠程監控系統接口、與集成管理系統(BMS)對接的通信接口(OPC接口),并提供通用的、公開的通信協議。1.5 消防安防監控中心、分控室不應設置在電磁場干擾較強及其他可能影響消防控制設備正常工作的房間附近;疏散門應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應采取防水淹的技術措施。應有承包6、商提供的相應竣工圖紙、各分系統控制邏輯關系說明、設備使用說明書、系統操作規程、應急預案、值班制度、維護保養制度及值班記錄等文件資料。消防控制室內嚴禁穿過無關的電氣線路及管路。安保總控室、分控室應能顯示所有火災報警、故障報警部位、顯示保護對象的重點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設備所在位置的平面圖或模擬圖。1.6 本工程選用智能型火災自動報警控制器和聯動控制裝置,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報警/控制回路采用二總線樹形連接方式。并在報警總線和聯動總線上設置短路隔離模塊,每只隔離模塊保護的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消防設備的總數不超過32點;總線穿越防火分區時,應在穿越處設置總線短路隔離器。報警與聯動控制各回7、路的應留有不少于額定容量10%的余量。1.7 按防火分區及使用功能劃分報警區,并按環境特點設置相應類型的探測器。超過12米的高大空間設置大空間自動消防炮滅火系統,采用線型光束感煙探測器做第一種保護,大空間自動消防炮滅火系統自帶的智能型火災探測組件(需通過消防3CF認證)做第二種保護;一般用房、地下停車場、公共場所、凈高大于0.8米的吊頂內等處均采用感煙探測器保護;廚房、鍋爐房、發電機房、茶水間等采用感溫探測器保護;配電房、網絡機房、UPS間、儲油間等氣體滅火的場所采用感煙加感溫探測器聯合保護;儲油間等有爆炸危險的場所采用防爆探測器(管線也采取防爆措施);使用可燃氣體的場所(如廚房、鍋爐房等)設8、可燃氣體探測器。1.8 探測器的布置:按平面圖確定探測器的安裝位置時,應按照現場的實際情況遵循下列原則,適當調整探測器的位置和數量:a) 當房間內被櫥柜、高大設備及建筑間隔等分隔時,其頂部與頂棚或梁的間距(h),小于房間的凈高(H)的 5%時(即 h0.05H),在每個被隔開的部分,至少加裝一只點型探測器。b) 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超過600mm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域至少應設置一只點型器。c) 點型探測器至墻壁、梁邊的水平間距不應小于0.5m;探測器周圍0.5M的范圍內,不應有遮擋物;探測器至空調通風系統送風口的水平間距不應小于 1.5m;至多孔送風頂棚的孔口水平間距不小于0.5M。d) 探9、測器宜水平安裝,當必須傾斜安裝時,傾斜角不應大于45度。e) 線型光束感煙探測器的光束軸線至頂棚的垂直距離宜為0.3m1.0m,距地高度不宜超過20m。相鄰兩組紅外光束感煙探測器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14m。探測器至側墻水平距離不應大于7m,且不應小于0.5m。探測器的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距離不宜超過100m。線型光束感煙探測器分別在屋頂和距地6m7m 處各裝一層。建筑高度超過16m但不超過26m時,在6m7m和11m12m處各增設一層探測器。f) 裝修后凈高大于0.8米的吊頂內原探測器保留,在吊頂下加裝探測器,凈高小于0.8米的吊頂時可將原探測器移到吊頂下安裝。1.9 每個防火分區至少設置一只手10、動火災報警按鈕,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30m。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宜設置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處。在消火栓箱處設消火栓報警按鈕。1.10 消防聯動控制器應能按設定的控制邏輯向各相關的受控設備發出聯動控制信號,并接受相關設備的聯動反饋信號;各受控設備接口的特性參數應與消防聯動控制器發出的聯動控制信號相匹配;消防水泵、防煙和排煙鳳機的控制設備,除應采用聯動控制方式外,還應在消防控制室設置手動直接控制裝置;需要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控制的消防設備,其聯動觸發信號應采用兩個獨立的報警觸發裝置報警信號的與邏輯組合。1.11 主要的聯動控制如下:1) 消火栓水泵的控制11、:a) 系統為臨時高壓系統,平時由壓力開關自動控制穩壓泵維持管網壓力。出水干管上設置的低壓壓力開關、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設置的流量開關或報警閥壓力開關等信號作為觸發信號,直接控制啟動消火栓泵,聯動控制不應受消防聯動控制器處于自動或手動狀態影響。b) 消火栓按鈕的動作信號作為報警信號及啟動消火栓泵的聯動觸發信號,由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控制消火栓的啟動。c) 消防控制室應能接收和顯示水泵反饋信號(故障、運行),能手動通過專用線路控制消火栓水泵。d) 消防控制室設置顯示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水位的裝置,同時應有最高和最低報警水位。2) 噴淋系統的控制:a) 其余系統為濕式噴淋系統。b) 由消防噴淋泵出水干12、管上設置的壓力開關、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開關或報警閥組壓力開關直接自動啟動消防噴淋泵,聯動控制不應受消防聯動控制器處于自動或手動狀態影響。c) 水流指示器、信號閥、流量開關、壓力開關、噴淋消防泵的啟動和停止的動作信號,應反饋至消防聯動控制器。d) 消防控制室應能接收和顯示水泵反饋信號(故障、運行),能手動通過硬線控制噴淋泵、預作用閥等。3) 防排煙風機及排煙閥的控制:a) 采用同一防煙分區內的兩只獨立的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作為排煙口、排煙窗或排煙閥開啟的聯動觸發信號,并應由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控制排煙口、排煙窗或排煙閥的開啟, 并反饋信號,同時停止該防煙分區的空氣調節系統。采用排煙口、排13、煙窗或排煙閥開啟的動作信號作為排煙風機啟動的聯動觸發信號, 并應由消防聯動控制器聯動控制排煙風機的啟動, 并反饋信號。b) 機械排煙系統中的常閉排煙閥或排煙口應具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開啟、消防控制室手動開啟和現場手動開啟功能,系統中任一排煙閥或排煙口開啟時,排煙鳳機、補風機自動啟動;當火災確認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在15s 內聯動開啟相應防煙分區的全部排煙閥、排煙口、排煙風機和補風設施,并應在30s 內自動關閉與排煙無關的通風、空調系統。c) 當火災確認后,擔負兩個及以上防煙分區的排煙系統,應僅打開著火防煙分區的排煙閥或排煙口,其他防煙分區的排煙閥或排煙口應呈關閉狀態。d) 排煙防火閥在2814、0時應自行關閉,并應連鎖關閉排煙鳳機和補鳳機。a) 地下車庫在穿過不同防煙分區的排煙支管上設置煙氣溫度超過280C自動關閉的排煙防火閥,排煙防火閥應聯鎖關閉相應的排煙風機。b) 應能在消防控制器上手動控制電動排煙口、電動排煙閥的開啟或關閉及防煙風機、排煙風機等設備的啟動或停止。c) 消防控制室應能接收和顯示消防風機反饋信號(故障、運行),可手動通過專用線路控制消防風機。4) 消防送風機、加壓送風機的控制:a) 送風口所在防火分區內的兩只獨立的火災探測器或一只火災探測器與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報警信號,作為送風口開啟和送風機啟動的聯動觸發信號,系統中任一常閉加壓送鳳口開啟時,加壓風機應能自動啟動15、;并反饋信號。b) 當防火分區內火災確認后,應能在15s 內聯動開啟常閉加壓送風口和加壓送風機。并應符合下列規定:應開啟該防火分區樓梯間的全部加壓送風機;應開啟該防火分區內著火層及其相鄰上下層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閉送風口,同時開啟加壓送風機。c) 消防控制室應能接收和顯示消防風機反饋信號(故障、運行),可手動通過專用線路控制消防風機。5) 防火門及防火卷簾系統的聯動控制:a) 采用常開防火門所在防火分區內的兩只獨立的火災探測器或一只火災探測器與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報警信號,作為常開防火門關閉的聯動觸發信號,聯動觸發信號應由火災報警控制器或消防聯動控制器發出,并應由消防聯動控制器或防火門監控器聯16、動控制防火門關閉。b) 疏散通道上各防火門的開啟、關閉及故障狀態信號應反饋至防火門監控器。c) 疏散通道上設置的防火卷簾防火分區內任兩只獨立的感煙火災探測器或任一只專門用于聯動防火卷簾的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應聯動控制防火卷簾下降至距樓板面 1.8m 處;任一只專門用于聯動防火卷簾的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應聯動控制防火卷簾下降到樓板面;在卷簾的任一側距卷簾縱深 0.5m5m 內應設置不少于 2 只專門用于聯動防火卷簾的感溫火災探測器。防火卷簾兩側設置手動控制按鈕控制防火卷簾的升降。d) 非疏散通道上設置的防火卷簾應將防火卷簾所在防火分區內任兩只獨立的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 作為防火卷簾下降17、的聯動觸發信號,由防火卷簾控制器聯動控制防火卷簾直接下降到樓板面。火卷簾兩側設置手動控制按鈕控制防火卷簾的升降.e) 能在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聯動控制器上手動控制防火卷簾的降落。防火卷簾下降至距樓板面 1.8m 處、下降到樓板面的動作信號和防火卷簾控制器直接連接的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應反饋至消防聯動控制器。f) 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防火單元防火卷簾應能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下降并停在距地面1.8m 處,并應在防火卷簾兩側設置由值班人員或消防救援人員收到控制防火卷簾開閉的裝置。6) 氣體滅火系統自成系統,設置專用的滅火控制器,可獨立完成整個滅火過程,系統要求同時具有自動控制、手動控制18、和應急操作三種控制方式。氣體滅火控制器要求設手動和自動控制轉換裝置,防護區內外設手、自動控制狀態的顯示裝置。系統應由同一防護區域內兩只獨立的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一只火災探測器與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報警信號或防護區外的緊急啟動信號,作為系統的聯動觸發信號。控制器在接收到滿足聯動邏輯關系的首個聯動觸發信號后,應啟動設置在該防護區內的火災聲光警報器,且聯動觸發信號應為任一防護區域內設置的感煙火災探測器、其他類型火災探測器或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首次報警信號;在接收到第二個聯動觸發信號后,應發出聯動控制信號,且聯動觸發信號應為同一防護區域內與首次報警的火災探測器或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相鄰的感溫火災探測器、19、火焰探測器或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報警信號。聯動關閉防護區域的送(排)風機及送(排)風閥門;停止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及關閉設置在該防護區域的電動防火閥;聯動控制防護區域開口封閉裝置的啟動,包括關閉防護區域的門、窗;啟動滅火裝置。經過有爆炸危險和變電、配電場所的管網以及布置在以上場所的金屬箱體等,應設防靜電接地。氣體滅火系統用模塊接入火災自動報警控制器,要求消防控制室能顯示系統的工作狀態、氣體滅火系統報警(一、二級報警)、選擇閥的功作信號、壓力開關的動作信號。本設計采用的是直接接入報警總線的滅火控制器,如中標廠家提供的設備不能直接接入報警總線,則應增加5個輸入模塊接入報警總線。7) 火災報警后,聯動智20、能應急疏散系統指揮疏散。當確認火災后,從發生火災的報警區域開始,順序啟動全樓疏散通道的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系統全部投入應急狀態的啟動時間不應大于5s。8) 火災確認后,消防控制器應具有發出聯動控制信號強制所有電梯停于首層或電梯轉換層的功能。電梯運行狀態信息和停于首層或轉換層的反饋信號,應傳送給消防控制室顯示,轎箱內應設置能直接與消防控制室通話的專用電話。電梯控制箱引電梯聯動線至消防/安防控制室用于消防迫降、對講、電梯運行監控等。9) 在每個樓層的樓梯口、消防電梯前室、建筑內部拐角等處的明顯部位及25米左右設置1個聲光警報器,其聲壓級不應小子60dB;在環境噪聲大于60dB的場所,其聲壓21、級應高于背景躁聲15dB。聲光警報器不宜與安全出口指示標志燈具設置在同一面墻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能同時啟動和停止所有聲光報警器工作。聲光警報器單次發出火災警報時間宜為8s20s,火災聲警報應與消防應急廣播交替循環播放。10) 消防聯動控制器應具有切斷火災區域及相關區域的非消防電源的功能,當需要切斷正常照明時,宜在自動噴淋系統、消火栓系統動作前切斷。火災時可立即切斷的非消防電源有:普通動力負荷、自動扶梯、排污泵、空調用電、 康樂設施、廚房設施等。火災時不應立即切掉的非消防電源有:正常照明、生活給水泵、安全防范系統設施、 地下室排水泵、客梯。11) 電氣火災報警系統及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等自成系統,22、控制主機置于消防控制室,電氣火災報警系統主要用于預防接地故障引起的電氣火災危險,實時監控漏電電流、過電流的變化,電柜、電纜的溫度,發出聲光信號報警,準確報出故障線路的地址;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主要用于監控消防設備電源工作狀態,在電源發生過壓、欠壓、過流、缺相等故障時能發出報警信號,由消防電源狀態監控器、電壓傳感器、電流傳感器、電壓/電流傳感器等部分或全部設備組成。同時需接口信號給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詳見強電圖紙)。12) 火災報警后,聯動出入口控制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等,解鎖疏散的門、打開道閘。開啟相關區域安全技術防范系統的攝像機監視火災現場。13) 本工程在使用可燃氣體的場所應設可燃氣體報23、警器。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應獨立組成,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的報警信息和故障信息,應在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或起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災報警控制器上顯示,但該類信息與火災報警信息的顯示應有區別。1.12 消防/安防控制室可通過消防電話與消防水泵房、發電機房、配變電室、計算機網絡機房、主要通風和空調機房、防排煙機房、滅火控制系統操作裝置處或控制室、消防電梯機房及其他與消防聯動控制有關的且經常有人值班的機房等重要部位聯系,還以專線電話直接與消防部門聯系(119)。所有手動報警按鈕處均附設消防對講電話插孔。1.13 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的主供電源為消防電源,此外廠家需成套提供蓄電池備用電源。消防設備24、電源輸出功率應大于火災自功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全負荷功率的120%,蓄電池組的容量應保證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在火災狀態同時工作負荷條件下連續工作3h以上。1.14 本工程火災應急廣播系統由公共廣播系統兼任(詳見公共/應急廣播系統)。1.15 導線、電纜的選擇及敷設方式: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電線路、消防聯動控制線路采用耐火銅芯電線電纜,報警總線、消防應急廣播和消防專用電話等傳輸線路采用阻燃或阻燃耐火電線電纜。線路暗敷設時,采用金屬管、可撓(金屬)電氣導管或B1級以上的剛性塑料管保護,并應敷設在不燃燒體的結構層內,且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線路明敷設時,采用金屬管、可撓(金屬)電氣導管或金屬25、封閉線槽保護,明敷時金屬管或金屬線槽外涂防火涂料。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可直接明敷。不同電壓等級的線纜不應穿入同一根保護管,當合用同一線槽時,線槽內應有隔板分隔。所有電氣管線穿越墻、樓板預留洞均采用防火堵料封堵。1.16 本工程所有輸入輸出模塊均安裝在模塊箱內,同一地點的模塊安裝在一個模塊箱內,嚴禁設制在配電(控制)柜(箱)內。本報警區域內的模塊不應控制其他報警區域的設備。1.17 本工程采用聯合接地,接地電阻要求小于1,由強電專業在消防控制室設置專用接地箱。由專用接地箱引至各消防電子設備的專用接地線應選用銅芯絕緣導線,其線芯截面面積不小于4mm。1.18 在消防、安防控制室設置等電位連接網絡。26、電氣和電子設備的金屬外殼、機柜、機架、金屬管、槽、浪涌保護器接地端等均應以最短的距離與等電位連接網絡的接地端子連接。1.19 本工程采用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備應選擇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有關市場準入制度的產品。系統中各類設備之間的接口和通信協議的兼容性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組件兼容性要求GB 22134的有關規定。2. 公共/應急廣播系統2.1 為給建筑內營造一個愉快的氣氛,并及時把各種信息、應急事件傳達給用戶,本建筑設置公共/應急廣播系統。公共廣播兼作應急廣播,屬于語言廣播、背景音樂廣播兼用的具有多個業務播點的綜合系統。系統把音樂廣播、業務性廣播、呼叫廣播和應急廣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27、采用網絡數字化系統。2.2 安保總控室、分控室、值班室設智能消防廣播主機、本地音源和功率放大器等,消防廣播呼叫具有最高級別的優先權,系統需配置與上一級應急響應系統信息互聯的通信接口。2.3 消防能監控用于應急廣播的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狀態,功率放大器輸出功率不應小于其驅動的廣播揚聲器額定功率總和的1.5倍,功率放大器應具有消防電話插孔,消防電話插入后應能直接講話。消防應急廣播系統的聯動控制信號應由消防聯動控制器發出。當確認火災后,應同時向全樓進行廣播。2.4 火災應急廣播具有獨立性,即使火災區域的背景音樂或現場音樂正進行廣播中,火災應急廣播亦可強行切入。火災應急廣播能自動和人工播放,自動播放時能用28、漢語和英語報出火災地點,疏散指引等信息。消防應急廣播的單次語音播放時間宜為10s30s,應與火災聲警報器分時交替工作,可采取1次火災聲警報器播放、1次或2次消防應急廣播播放的交替工作方式循環播放。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能同時啟動和停止所有廣播工作。在消防控制室應能手動或按預設控制邏輯聯動控制選擇廣播分區、啟動或停止應急廣播系統,并應能監聽消防應急廣播。在通過傳聲器進行應急廣播時,應自動對廣播內容進行錄音。消防控制室內應能顯示消防應急廣播的廣播分區的工作狀態。當系統主機癱瘓時候,消防話筒也可實現全區呼叫。2.5 系統按防火分區或使用功能要求劃分廣播分區,任何時候都可以根據需要對獨立的范圍進行廣播。 各29、廣播分區線路編組、各樓層分區之間的任意組合廣播,均可通過系統設備生產廠家提供的軟件進行編程設置。當有火災情況出現或有突發事件發生時,系統管理人員可根據現場情況啟動原先編程設定的相應緊急疏散撤離預案,以便安全、有序地疏散人群或為應對和處理突發事件而進行相關的應急廣播。當需要手動發布緊急廣播時,應設置一鍵到位功能。2.6 應急廣播預置地震廣播模式。2.7 廣播主機具備與其他弱電系統的集成接口的二次開發協議功能。2.8 系統電聲性能指標需符合公共廣播系統工程技術規范中的二級緊急廣播、業務廣播、背景廣播的指標,有足夠的聲壓級,聲音應清晰,聲場應均勻。消防廣播時必須大于環境噪聲15dB,并能以最大音量持30、續廣播1小時或以上。2.9 系統聲源包括AM/FM調諧器、CD/MP3播放器和呼叫器等。系統的設備互聯時,阻抗電平及輸出狀態等方面應滿足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中的電氣配接優選值。2.10 在高大空間設置3060W全頻音柱,其它室內廣播區域設3/6W天花喇叭或音箱。揚聲器應使用阻燃材料,或具有阻燃后罩結構。調音開關應具有強切換功能。室外根據環境特點采用防水的音柱箱或草地音箱。2.11 公共/應急廣播采用100V定壓傳輸,功率傳送回路為二線制,當有音控器時,分回路采用四線制。饋電線采用低煙無鹵阻燃絞合多股銅導線,主干線采用線槽敷設,分支線穿金屬電線管保護在天花、墻、柱、板中暗敷或天花內明敷。暗敷時保31、護層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時金屬管或金屬線槽外涂防火涂料。2.12 公共/應急廣播電源為雙回路220V供電消防電源,此外廠家需成套提供應急備用電源,主電源與備用電源切換時間不應大于1s應急備用電源應能滿足1h以上的緊急廣播。以電池為備用電源時,系統應設置電池自動充電裝置。2.13 室外的設備線路進入主機必須有音頻浪涌保護器,室外設備本身要求滿足防雷、防靜電指標,要求達到防潮、防霉、防鹽霧侵蝕1級戶外防護等級要求。四、 施工要求1. 設備安裝1.1 本建筑的設備安裝必須有抗震措施。所選的設備和線路必須滿足抗震要求,安裝牢固。蓄電池應安裝在抗震架上;設備機柜靠墻落地安裝時,底部安裝應牢固;設備機32、柜非靠墻落地安裝時,根部應采用金屬膨脹螺絲或焊接的固定方式;水平操作面上的設備應采取防止滑動措施。內徑不小于60mm的電氣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線纜槽盒需設置抗震支吊架。抗震支吊架的設置原則為:剛性管槽側向支撐最大間距為12m,非剛性管槽側向支撐最大間距為6m,剛性管槽縱向支撐最大間距為24m,非剛性管槽縱向支撐最大間距為12m。施工可參考建筑電氣設施抗震安裝16D707-1國標圖集相關做法。具體深化設計由專業公司完成,所有產品需滿足建筑機電設備抗震支吊架通用技術條件CJ/T476。1.2 箱體除豎井、機房、車庫內明裝外,其它均為暗裝,箱體高度600mm以下,底邊距地1.5m;600m33、m800mm高,底邊距地1.2m;800mm1000mm高,底邊距地1.0m;1000mm1200mm高,底邊距地0.8m;1200mm以上的,為落地式安裝,下設300mm基座。2. 線纜選型及敷設2.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傳輸線路和50V以下供電的控制線路,應采用電壓等級不低于交流300V/500V的阻燃低煙無鹵銅芯絕緣導線或銅芯電纜。采用交流220V/380V的供電和控制線路,應采用電壓等級不低于交流450V/750V的阻燃耐火低煙無鹵銅芯絕緣導線或銅芯電纜。2.2 主干線纜明敷在線槽上,其引出線人防區穿熱鍍鋅鋼管(SC)敷設, 其它區域穿金屬電線管(MT ) 敷設。32及以下管線可暗敷,34、40及以上管明敷。明敷時(包括敷設在吊頂內),應穿金屬導管或采用封閉式金屬槽盒保護,金屬導管或封閉式金屬槽盒應采取防火保護措施 ;暗敷時,應穿管并應敷設在不燃性結構內且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0mm。2.3 豎井內豎向線槽應與平面圖中水平線槽連接。線槽施工時,應注意與其它專業的配合。2.4 線槽穿過防煙、防火分區、樓層時,應在安裝完畢后按照消防要求用防火材料封堵。如:塑料管用防火圈及防火泥封堵,電氣線槽用防火泥及防火包封堵,金屬管用防火泥或混凝土封堵。建筑內的電纜井、管道井在每層樓板處應采用不低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2.5 所有穿過建筑物伸縮縫、沉降縫、后澆帶管線應按建筑電氣35、安裝工程圖集中有關作法施工。3. 防雷及接地3.1 系統必須采取等電位連接與接地保護措施。3.2 所有安裝在室外的器件均需帶有IP65的防護等級和防雷保護措施。3.3 當電纜從建筑物外面進入建筑物時,應選用適配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浪涌保護器的參數如下。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的安裝位置及其標稱放電電流參數值應符合下表的規定: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參數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設置B2類慢上升率試驗類型的浪涌保護器,其短路電流選用75A)。3.4 凡與施工有關而又未說明之處,參見國家、地方標準圖集施工,或與設計院協商解決。五、 招標統一要求1. 本工程所選設備、材料,必須具有國家級檢測中心的檢測合格證書;必須36、滿足與產品相關的國家標準;安防產品、消防產品應具有相關的準入和認證,通訊產品應具有入網許可證。2. 為設計方便,所選設備型號僅供參考,招標所確定的設備規格、性能等技術指標,不應低于設計圖紙的要求。未有參數的設備參照國家產品制造標準。3. 系統所有器件、設備均由承包商負責成套供貨、安裝、調試。承包商應配齊各種配件,完善系統配置,與裝修協調,確保系統運行。4. 系統技術要求應以滿足實現系統功能為原則,當設備清單中的一個項目是由多個設備組合而成方能完整實現設備功能時,投標人應分別以該項子項的方式列出這些設備,并報價。圖紙上沒有分別表示,并不代表圖紙缺漏項,這些設備應視為形成功能所必須配置的部件,集成商在投標時不應以圖紙或清單沒有列出為由而故意漏項,在投標清單中應作為該設備的子項分別列明。如果沒有列明,將視為集成商已經理解了業主要求實現系統功能的最終目標,投標清單中已經包含了實現系統功能所需要的所有未列出的部件。六、 安裝大樣參見國家標準圖集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圖示14X505-1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66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55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5
12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46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5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