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水市古登鄉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5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54182
2024-08-06
35頁
18.53MB
1、瀘水市古登鄉人民政府2024年7月,注:本次成果為草案公示稿,最終以審批文件為準。,瀘水市古登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前言,古登鄉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中北部,東至碧羅雪山頂峰,西至高黎貢山中緬分界線,南接秤桿鄉,北鄰洛本卓鄉,距瀘水市約74公里,對外交通僅依靠南北向國道G219(美麗公路)。古登鄉下轄俄奪羅、干本、季加、加奪馬、臘斯底、馬垮底、尼普羅、念坪、色仲、亞碧羅、佑雅11個行政村和1個恩河社區,國土面積329.35平方公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決策部署2、,嚴格落實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怒江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瀘水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相關要求,瀘水市自然資源局會同古登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瀘水市古登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古登鄉未來十五年空間發展的指南、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實施空間治理,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本次規劃僅有鄉鎮域1個層次。古登鄉下轄俄奪羅、干本、季加、加奪馬、臘斯底、馬垮底、尼普羅、念坪、色仲、亞碧羅、佑雅11個行政村和1個恩河社區,國土面積323、9.35平方公里。,古登鄉在瀘水市的位置,規劃期限本輪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目錄,MULU,01,規劃定位與目標,1.1.發展定位1.2.規劃目標,傈僳族特色風情鄉,古登鄉傈僳族約占總人口的96%,傈僳族風情濃厚,立足古登鄉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以念好“山水經”,打好“生態牌”為導向,積極謀劃高山生態旅游的新發展路徑,高山生態旅游地,重點發展峽谷特色農業,以現狀種養殖條件為基礎,打好“綠色食品”牌,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高山峽谷特色農業園,1.1發展定位,1.2規劃目標,至2025年,國土空間底線得到嚴格管控,國土空間結構4、進一步優化,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鞏固;森林、自然保護地的生態功能穩固,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鄉村基礎設施有改善,民族特色有彰顯,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有提高。,2025年近期目標,2035年遠期目標,至2035年,全面形成綠色生態、安全韌性的國土空間格局,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更加協調,均衡協調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體系全面建成,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更加鞏固,鄉村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傈僳族風情特色突出,鄉村產業體系發展壯大,鄉村振興躍上新臺階。,國土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2.1資源環境底線約束2.2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02,2.1落實資源環境底線約5、束,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古登鄉現狀耕地面積1536.62公頃,上級下達古登鄉耕地保護目標任務為1534.60公頃,實際劃定耕地保有量1534.70公頃,上級下達古登鄉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97.33公頃,古登鄉實際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10.31公頃,基本農田劃定面積占現狀耕地的7.18%。,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國土資規20181號文等要求進行管理,區內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為實施國家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及軍事用地,確實難以避讓的,按程序進行論證、補劃和報批。,2.1落實資源環境底線約束,生態保護紅線,古6、登鄉上級下達生態保護紅線任務15368.00公頃,古登鄉實際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5405.65公頃。紅線名稱均為滇西北高山峽谷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紅線類型均為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水源涵養。,根據自然資2022142 號文件要求進行管控,整個區域應以嚴格保護、禁止開發區域進行管理,實行最嚴格的準入制度。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外,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2.2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全鄉共劃定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和礦產能源發展區六個一級規劃用途分區;共劃定城鎮集中7、建設區、城鎮彈性發展區、特別用途區、工業拓展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牧業發展區八個二級規劃用途分區。,生態保護區按照生態保護紅線要求進行管控;生態控制區內采取“名錄管理+約束指標+分區準入”進行管控制;農田保護區按照土地管理條例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條例進行管控;鄉村發展區分別以村莊建設邊界、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和牧業發展區的相關要求進行管理;城鎮發展區主要是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區域,按照城鎮集中建設區、彈性發展區和特殊用途區的要求進行管控和約束;礦產能源發展區在符合相關產業政策和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按照相關程序辦理用地手續。,資源保護與利用,3.1.耕地資源3.2.林草濕資源3.38、.水資源3.4.礦產資源,03,3.1耕地資源,耕地資源現狀,古登鄉現狀耕面積為1536.62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4.67%,其中水田14.21公頃,占全鄉耕地面積的0.92%;水澆地0.38公頃,占全鄉耕地面積的0.02%;旱地1522.03公頃,占全鄉耕地面積的99.05%。,嚴格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耕地占用結合耕地后備資源進行補足保證耕地數量不減少,全鄉現狀耕地資源1536.62公頃;通過國士綜合整治項目安排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提質改造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與治理,實現耕地質量不降低。,保護與利用,3.2林草濕資源,正文(思源黑體18號)。,林9、地資源,國家公益林省級公益林,森林天然林,保護與利用,落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做好考核評價工作,啟動林長制工作試點,聘用各類護林員,實現鄉、村、組的三級管理模式。,草地資源,古登鄉現狀草地類型全部為其他草地,面積統計為1727.88公頃,占國土面積的5.25%。,保護與利用,任何單位或個人申請使用草地,須向當地林草部門申請草地使用許可,獲得許可后方可使用。申請者必須提供草地使用計劃書,并承諾對草地資源進行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古登鄉現狀濕地全部為內陸灘涂,面積統計為88.02公頃,占國土面積的0.27%。,保護與利用,開展濕地分級認定工作,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完善濕地資源保護管理體10、制,推進濕地依法執政,使濕地資源保護管理工作進入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3.3水資源,水資源現狀,加快流域岸線劃定及保護工作,規劃建設古登鄉俄奪羅村俄奪羅依瑪河治理工程、瀘水市古登鄉季加村抗旱應急引水工程、瀘水市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項目、怒江干流瀘水境內綜合治理項目,計劃建設實施怒江干流水生態治理與修復、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工程、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檢測體系及站點建設、基層水利服務站建設等項目建設。加快河(湖、庫)長制管理系統和水土保持監測站建設,有序推動智慧水利建設。,古登鄉境內河道屬怒江流域,有數條河流自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呈“非”字形注入怒江,主要河流有色仲河,馬垮底河、俄奪羅河、11、本都基河4條,河流總長度45千米,流城面積179平方千米。,保護與利用,3.4礦產資源,礦產資源現狀,古登鄉現有礦產資源總量為2.31公頃。已設立采礦權范圍9個,面積為1924.71公頃。主要集中在主要位于馬垮底村委會、尼普羅村委會、念坪村委會、干本村委會、色仲村委會。,嚴格遵循可持續利用、科學規劃和法制化管理的原則,采取資源調查和評價、推進礦業行業轉型升級、強化環境保護和安全管理、加強監督執法和懲治違法行為等措施,保障2.31公頃現狀采礦用地和9個已設立采礦權范圍的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保護與利用,鎮村統籌發展,4.1.鎮村體系構建4.2.村莊分類引導4.3.公共服務體系4.4.12、產業空間布局4.5.城鄉風貌引導,04,4.1鎮村體系構建,規劃構建一江兩岸聯系緊密的鎮村發展空間,完善各級設施配建,形成“一般鎮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級鎮村等級結構,包含1個古登鄉政府駐地、12個中心村和101個一般村,打造有機互聯的鎮村體系。,一般鎮,古登鄉政府駐地,鄉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行政、集散、商貿物流、居住、教育等職能為主,發展商貿物流、農產品加工、旅游服務等產業。,中心村,12個行政村/社區村/居民委員會駐地(季加村、加奪馬村、色仲村、馬垮底村、念坪村、干本村、尼普羅村、俄奪羅村、亞碧羅村、佑雅村、臘斯底村、恩河社區),各行政村/社區的村/居民委員會駐地,村莊的公共服務、文化、13、經濟中心,以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引導片區特色產業發展為主要職能。,一般村,101個自然村,農村居民點聚集地,以營造良好的鄉村生活環境為主要職能。,4.2村莊分類引導,集聚發展類村莊,積極完善設施配置,保障產業發展需求,合理引導聚集發展。,整治提升類村莊,合理限制村莊規模擴張,以人居環境提升和設施配套完善為主。,搬遷撤并類村莊,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生態宜居搬遷、農村集聚發展搬遷等方式實施搬遷撤并,積極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后的土地復墾工作。,古登鄉共有11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112個自然村。其中集聚發展類行政村1個(季加村委會),其他11個均為整治提升類村莊;集聚發展類自然村29個,整治提升類自然村40個14、,搬遷撤并類自然村43個。,4.3公共服務體系,鄉集鎮公共服務中心,古登鄉政府駐地,鄉集鎮層級配置幼兒園、小學、初中、衛生服務站、文化活動室、室外綜合健身場地、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菜市場、生活垃圾中轉站等服務要素,服務全鄉人口,統籌布局滿足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生產需求的各類服務要素,并強化交通、旅游等綜合服務能力。規劃重點完善規劃重點完善小學、衛生院和農貿市場項目。,構建“鄉集鎮-中心村-一般村”三個層級的鄉村社區生活圈,分級分類配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供給,完善鄉鎮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社會福利等設施。,中心村公共服務中心,12個行政村村民委員會駐地(季加、加奪馬、色仲、馬垮底、念坪、干本、15、尼普羅、俄奪羅、亞碧羅、佑雅、臘斯底、恩河)。村/組層級配置村幼兒園、村衛生室、村務室、老年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健身廣場、垃圾收集點、公廁等服務要素。,一般村公共服務中心,配置基礎型公共服務設施,部分設施可合并設置,為鄉村生產生活提供便利。,4.4產業空間布局,依托怒江及美麗公路,優化并整治沿路沿河生態環境,提升沿線村莊風貌,做好怒江河道保護,美化怒江流域,打造怒江觀光產業帶。,規劃形成“一帶、一核、三片區”的產業發展格局。一帶是怒江觀光產業帶,一核是以鄉政府駐地為載體的鄉域產業綜合服務核心,三片區分別是西部高黎貢山生態保育區、中部峽谷特色農業產業區、東部碧羅雪山生態保育區。,一帶,16、以鄉政府駐地為核心,統籌協調和促進區域性產業發展。,一核,根據古登鄉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發揮生態功能和農業產業功能優勢,分別在東、中、西三個區域形成西部高黎貢山生態保育區、中部峽谷特色農業產業區和東部碧羅雪山生態保育區。,三片區,4.5城鄉風貌引導,古登鄉傈僳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6%,是傈僳族聚居地,規劃總體風貌定位為傈僳族特色風貌區,整體風貌上要突出民族特色,彰顯山水相融的自然特征。,風貌定位,分區引導,鄉政府駐地風貌指引,重點開展沿街建筑立面提升整治、街區美化、亮化等項目,在公服建筑項目建設中,通過建筑外立面上的民族符號來體現特色民族文化;另外,在濱河景觀、廣場、公園中則通過景觀亭17、廊、雕塑小品來突出風貌特色和文化內涵,從而集中體現傈僳族特色的傳統民族文化。,鄉村風貌區,整體上按照傈僳族民居風格,裝飾上采用地方特色和傳統文化元素進行點綴,建筑色彩以白色、淺黃色外墻涂料為色彩基調,窗框和構架可選用自然的原木色,輔助色系以暗赭石色、土紅色等自然材質為主。,高山生態風貌區,突出高黎貢山、碧羅雪山的秘境之美,春夏秋冬風格迥異各有韻味,展現綠野山原,萬物并秀的壯美畫卷。,基礎設施支撐體系,5.1.道路交通設施體系5.2.市政基礎設施體系5.3.綜合防災減災體系,05,干線公路,農村公路,保留現狀G219,將有利于加快怒江社會經濟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推進沿線鄉鎮城鎮化發展和脫貧步伐。18、,行政村與G219之間的連接道路,規劃為四級公路,規劃紅線寬度6.5米。增加農村公路路網提升改造,由單車道改為雙車道,按四級公路標準建設。,構筑具有較強區域輻射力,高效暢達的一體化、現代化客貨運交通體系,促進古登鄉與瀘水市區聯動發展。,5.1道路交通設施體系,5.2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供水,加強供水設施建設,構建一體化供水格局。用水由新建洛本卓水廠統一供給,保障鄉鎮供水安全,加大投入補齊鄉鎮供水安全短板。,排水,加強排水設施建設,構建生態、安全環境。擴建古登污水處理廠,完善污水、污泥處理,加強污水再生利用及雨水資源化利用。,電力,保障區域電力供給,由35KV古登變和110KV稱桿變聯合供電。,燃19、氣,構建供需平衡天然氣系統,近期建設LNG氣化站場,遠期從六庫街道延伸天然氣管網到古登鄉供氣。,通信,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構建智慧網絡平臺,做好5G站點建設,規劃一座通信局站。,環衛,建立和完善資源回收系統,推動垃圾無害化處置,生活垃圾通過垃圾壓縮車壓縮后轉運。,防震抗震,地質災害,防洪排澇,消防安全,人防,嚴格管控重大危險源,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抗震設防烈度均為8度,城市重要建筑物、生命線工程應提高1度設防,構建分布式的應急避難場所體系和網絡化的應急救援疏散通道系統。,進一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網絡,采用先進技術手段,形成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時自動化檢測預警網絡,加強地質災害治理。,加20、強防洪排澇排水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通過源頭控制、管網梳理、內河治理、推行生態治水理念等舉措,提高城鎮防洪能力。,建設城鎮消防安全布局,建立統一的消防安全應急指揮系統,構建森林防火系統;加強消防通信、消防供水等相關配套建設完善。,考慮總體防空抗毀功能,并兼容平時的防災功能,綜合協調規劃道路系統、避難隔離場地布局、預警系統、城市基礎設施以及人防工程建設。,構建城鄉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加強源頭治理,提高應急防護與處置能力,降低危險源事故風險。,完善應急信息系統,提高監測預警能力 完善應急預案系統,提高服務實戰能力完善實戰演練系統,提高駕馭局勢能力 完善應急保障系統,提高處置保障能力整合救災應急指揮功能 21、健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機制,5.3綜合防災減災體系,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6.1.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6.2.國土綜合整治6.3礦山生態修復,06,6.1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西部高黎貢山生態功能區、東部碧羅雪山生態功能區,該區域涵蓋了重要自然保護區、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國家級的生態公益林以及一些生態環境極敏感的區域。,水土流失防治重點區,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重點區,臘斯底村委會是古登鄉水土流失防治重點區域,主要在怒江沿岸,面積為170.5公頃。,根據古登鄉實際情況,怒江流域作為古登鄉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重點區域,面積143.77公頃。,推進生態系統修復,系統治理江河湖庫水系,修復水生態環境;精準提22、升森林質量,重點對怒江沿線、公路兩側、城鎮周邊、邊境屏障等區域進行綠化美化、生態景觀修復;加快推進重要濕地保護與修復,實施重要濕地修復與綜合治理;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系統功能提,加快對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區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6.2國土綜合整治,古登鄉農用地適宜整治規模為106.17公頃,主要集中在俄奪羅村委會、臘斯底村委會。農用地整治重點區域:俄奪羅村、季加村、臘斯底村、亞碧羅村和佑雅村,整理規模87.08公頃。農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潛力:3.16公頃。,農村建設用地整治,理論潛力:理論潛力為77.48公頃現實潛力:現實潛力為8.64公頃,土地占用破壞治理、地形地貌破23、壞治理、土地復墾及其他治理。,礦山修修復方向,整治前,整治后,6.2國土綜合整治,礦山修復重點治理區,古登鄉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重點治理區有9個,共計1695.52公頃。,采取削坡、錨固、擋墻、護坡、排水、加固、綠化等一系列工程措施。,修復內容及原則,開展防治工程,1,2,鄉駐地規劃,7.1.鄉駐地規劃,07,7.1鄉駐地規劃,古登鄉政府所在地村莊建設邊界,以“生態優先、緊湊集約”為原則,基于道路、河流等實體邊界進行劃定,東至美麗公路、西至鄉駐地西部山麓,劃定村莊建設邊界10.42公頃。,劃定鄉駐地村莊建設邊界,鄉駐地用地布局,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8.1.規劃實施傳導8.2.實施保障措施,0824、,8.1 規劃實施傳導,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傳導,落實,怒江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傳導,落實,瀘水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傳導,落實,瀘水市古登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傳導落實,協調,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不涉及)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特定行業、區域專項規劃周邊縣市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約束性指標主導功能重要控制線重大設施,8.2實施保障措施,強化規劃實施的管理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國土空間實施機制,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和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相關戰略和剛性任務要求。,利用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充分利用國土空間信息平臺,統籌多個部門及鄉村協調工作,彌補鄉鎮與上級政府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將國土空間信息平臺作為構建國土空間數字化生態的基礎和抓手,促進規劃的實施監督預警管理。,實施規劃實施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制度健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定期評估制度,結合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規劃定期評估結果,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動態調整完善。,完善規劃實施監管和考核機制強化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數據在督查工作中的應用,完善分級管控的責任制和監督考核機制,探索實施督察員按圈層的督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