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0建設背景項目介紹產品及行業應用215目 錄商業模式市場背景分析34市場現狀與痛點分析市場定位項目支持76產品優勢及特點89建設背景012020年住建部等十三部委發布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建市202060號)。住建部會同有關單位研究編制發布多項有關智能建筑、綠色建筑的國家標準。2020-2025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智能建筑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期,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領域的延伸,未來幾年智能建筑市場前景仍然巨大。總體思路信息物理融合建筑能源系統運行的主要任務是在滿足人員舒適、健康需求的基礎上,以信息化控制和物理建筑融合的手段
2、,實現建筑能源系統安全、經濟運行。人員識別與分布定位微環境和舒適性感知建筑能源系統運行管理負載響應-能源優化可再生能源和儲能規劃應急疏散及系統安全系統架構設備層儲水罐蓄電池HVAC照明設備吸收式制冷機光伏感知層紅外攝像頭 紅外攝像頭溫濕度計智能電表CO2計數據層有線、無線網絡數據庫服務器優化層建筑能效監測-區域人員個性化舒適需求動態感知室內人員定位與識別信息物理融合建筑能源系統安全、經濟運行人員應急疏散與系統安全管理項目介紹02 智慧建筑智慧園區安防安防管理管理設備設備管理管理運行運行管理管理節能節能管理管理建筑環境健康動態感知與監控人員定位與身份識別人流分析與疏散預警氫-水能源互聯網建筑能源
3、系統運行調度XX系統協同規劃恒溫儲冷熱水系統吸收式制冷機水循環恒溫供水系統輻射制冷降低碳排放等環境污染,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氫燃料電池CHP系統電能熱能信息電能網絡中各物理節點相互配合,滿足建筑總電需求;熱能網絡中各物理節點相互配合,滿足建筑總熱需求;信息網絡整合各節點信息,實現供需兩側電能與熱能的協同規劃太陽能集熱器太陽能電池板采光井和通風筒壁真空玻璃陽光采集器遮光板自然通風溫室自清潔玻璃植被樓頂傳感器節點傳感器節點匯點服務器能耗設備能源設備 通過信息物理融合建模,實現:通過信息物理融合建模,實現:通過信息物理融合建模,實現:通過信息物理融合建模,實現:l l多種能源的復雜轉化和傳遞關系建
4、模多種能源的復雜轉化和傳遞關系建模多種能源的復雜轉化和傳遞關系建模多種能源的復雜轉化和傳遞關系建模l l人員與建筑交互模式建模人員與建筑交互模式建模人員與建筑交互模式建模人員與建筑交互模式建模l l刻畫信息系統與物理系統相互影響刻畫信息系統與物理系統相互影響刻畫信息系統與物理系統相互影響刻畫信息系統與物理系統相互影響l l為建筑系統信息化以及系統供需協同優化奠定基礎為建筑系統信息化以及系統供需協同優化奠定基礎為建筑系統信息化以及系統供需協同優化奠定基礎為建筑系統信息化以及系統供需協同優化奠定基礎技術方案:場景:辦公樓宇空調系統節能運行優化商業綜合體空調系統節能運行優化園區冷-熱-電協同運行優化
5、數據中心空調系統節能運行優化建筑能源系統隨機優化調度的方法,可以預測供給量與需求量,使儲能設備經濟化,更好地調整建筑能源調度策略。通過供需協同規劃與運行優化:通過供需協同規劃與運行優化:l完完成成多多種種耗耗電電設設備備與與空空間間信息的交互關系建模信息的交互關系建模l描描述述多多種種供供給給來來源源的的轉轉化化效率與影響強弱效率與影響強弱l供供給給響響應應可可以以跟跟蹤蹤建建筑筑能能源系統的需求曲線源系統的需求曲線l促進系統供給側智能化促進系統供給側智能化利用暖通空調各房間末端物理設備相似關系基于相鄰房間空氣濕、熱耦合及墻體傳熱模型提出基于局部信息的事件驅動暖通空調整體優化方法便于在大型建筑
6、中應用清華大學清華大學FITFIT大樓大樓211211個房間個房間水泵水泵水泵水泵冷機冷機冷機冷機冷卻塔冷卻塔冷卻塔冷卻塔AHUAHU 遠端模型遠端模型遠端模型遠端模型 房間模型房間模型房間模型房間模型 西安賽格國際購物中心西部地區最大商業單體建筑西部首家采用商用冰蓄冷恒溫恒濕中央空調系統冷水機組物理機理驅動模型NARX神經網絡數據驅動模型數據機理雙驅動模型優化結果技術方案:舒適度舒適度:溫度溫度 濕度濕度照度照度 風速風速CO2CO2人員熱舒適度感知環境動態感知個性化舒適度感知測試建筑環境信息采集應用場景:n優化建筑環境控制機制n提高駐在人員群體熱舒適度n提升建筑環境健康質量舒適度舒適度:溫
7、度溫度 濕度濕度照度照度 風速風速CO2CO2感知控制計算西安交大彭康樓:西安交大彭康樓:5000500050005000平米建筑面積、平米建筑面積、105105105105個房間、個房間、400400400400余人余人應用場景:1.智能安防人員身份識別與劃分2.大型建筑人員定位與追蹤系統3.人員檢測與健康狀態感知系統l基于數據機理雙驅動,構建彭康樓室內人員定位系統實現室內人員的精確定位對人員行為預測,以及目的地預測傳感器網絡路由器網絡樓宇結構運動物理機理人員識別AI分析疏散策略人員定位技術方案:社會力排隊網絡模型應用場景:1.人流分析2.疏散預警3.疏散策略商業模式03以技術為驅動以行業痛
8、點為導向以科研為核心競爭力規劃設計產品解決方案產品技術服務科研資本實業產品及行業應用04 建筑能源互聯網平臺 BIM數字設計平臺和集成系統 智能建筑智能化工程系統 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統 智能建筑大數據運營管理平臺基于網格化主要產品行業應用 發展改革委 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科技局 工業和信息化局 生態環境局 交通運輸廳 市場監管局城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市場背景分析05市場背景概述我國智能建筑已經形成了產業規模及產業鏈,普及到各種類型的建筑并延申到了城市建設及相關行業;我國智能建筑由一線城市逐漸向二三線城市推廣,由機電管理逐漸向數字化、網絡化發展20182018年,我國建筑智能化改造市場規模為年,我
9、國建筑智能化改造市場規模為2356.552356.55億元億元,智能建筑行業新建市場規,智能建筑行業新建市場規模為模為31813181億元,億元,即智能建筑市場總規模達到即智能建筑市場總規模達到5537.65537.6億元億元,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比例達到40%40%表1 2018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存量市場規模預測情況表2 2018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新增市場規模測算情況市場前景分析智能建筑行業在我國處于成長期,行業發展潛力大。未來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仍將保持每年3 3個個百百分分點點左右的提升速度,到2024年,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有望逼近55.8%5
10、5.8%。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國家戰略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入鋪開,更助推了智能建筑產業的進程。智能建筑已成為21世紀房地產投資開發的主導方向。圖5 2018-2024年我國智能建筑再新建建筑中的比例預測市場現狀與痛點分析06我國智能建筑發展存在系統穩定性差、功能實現率低、智能化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我國各類建筑的整體智慧水平較高,安防與安全優勢突出,但綠色節能還處于薄弱環節缺少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設計、施工和驗收標準智能建筑的規劃、設計和施工隊伍的技術能力不強智能建筑設計存在缺乏設計規范、設計理念落后、專業人才稀缺的難題缺少國產化智能建筑產業系統集成產品理論研究跟不上智能建筑的產業發展智能建
11、筑尚存在問題市場定位07在全國各商業,工業,公共基礎設施以及住宅等提出的需求意見上,從智能建筑到各分支需要的網格化產品,均體現出硬件與軟件業務系統的結合由于硬件設施在不同地區均有地方保護政策,廠家均不參與硬件需求的具體采購流程,我們的目標在于用戶軟件業務信息物理融合智能建筑系統平臺的構建 說明事項:對于硬件設施的采購均有地方保護政策支持,因此全國硬件報價波動幅度較小,利潤主要來自于軟件及服務業務 信息物理融合智能建筑系統平臺信息物理融合智能建筑系統平臺可應用于各商業,工業,公共基礎設施以及住宅等建筑,通過電能網絡和熱能網絡連接各物理節點,相互配合滿足建筑負荷需求;通過信息網絡整合各節點信息,形
12、成動態信息共享服務體系。平臺基于對各類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促進智能建筑形成以人、建筑、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為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環境。產品優勢及特點08產品優勢及特點 以建筑物為平臺,基于對各類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為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續發展功能環境。本產品可大幅降低碳排放等環境污染,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擁有全球最大的室內環境
13、和人員行為共享數據庫,可進行基于行為軌跡預測的非入侵式人員定位與識別,并對駐在人員行為進行分析與動態感知。科技成果領先,6個核心技術解決方案的先進性、完整性和實踐性均實現全球領先;目前技術團隊在該領域已發表IEEE論文50余篇,其中進入核心期刊的,會刊長文30多篇;目前技術團隊已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10項,正在申報的發明專利6項,正在規劃的發明專利12項。項目支持09項目支持 投資經營團隊計劃投資1000萬作為產業公司的啟動資金,其中約600萬用于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智能建筑專項實驗平臺(聯合實驗室)建設,剩余部分保證產業公司初期的運行,后期主要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及市場拓展部分。目前已經通過前期的布局形成與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延安智慧城市智慧服務項目、蘭州榆中生態創新城、蘭州(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等項目的意向合作訂單,截止2020年底預計訂單額超過2000萬元。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