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綜 述 一、規劃回顧 巴東縣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自古有“楚西厄塞、巴東為首”之說, “川鄂咽喉、鄂西門戶”之稱。境內三山(巴山、巫山、武陵山)相連, 兩江(長江、清江)貫通,兩道(209、218 國道)縱橫,巴東長江大橋飛 架長江南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巴東縣城區位于縣域北部, 依山面江,為“帶狀組團式”城市結構形態,沿長江兩岸共七個組團, 長江南岸由東至西包括黃土坡、大坪、白土坡、云沱、西壤坡五個組 團;長江北岸包括西部官渡口和東部東壤口兩個組團。 巴東縣城區受地質災害制約,曾三次選址,兩次搬遷。1979 年巴 東縣新城址經地質勘查比選定址于黃土坡, 1980 年由湖北省規劃院完
2、 成城區總體規劃,1982 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1984 年開始建設。 19901991 年湖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在對黃土坡進行詳勘后, 認為黃土坡存在大型巖質古滑坡,應控制性使用,經省有關部門與縣 政府反復考察研究確定,巴東縣城需沿江拓寬新址。 伴隨三峽大壩工程的動工興建,1992 年湖北省規劃院根據長江委 一勘隊提供的地質初勘報告和確定的縣城遷建新址編制了巴東縣城 搬遷總體規劃,并于 1993 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1995 年長江委綜合勘測局提交了縣城新址詳勘地質報告,因發現 新城址西壤坡、云沱、白土坡、大坪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滑坡體及崩塌 體等地質問題存在, 湖北省規劃院受
3、長江委委托對巴東縣城總體規劃 進行了合理調整。1995 年編制的巴東新縣城搬遷擴建總體規劃(調 整) 主要內容如下。 1、規劃期限 近 期 19952000 年 遠 期 20012010 年 2、人口規模 近 期 4.75萬人 遠 期 89萬人 3、城市性質 巴東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以發展食品、化工、建材為主 的工業基地, 是鄂西地區的重要港口并具山區民族特色的旅游依托城 市。 4、城區規劃結構 沿江帶狀組團式結構。 5、功能分區及人口分布 西壤坡行政辦公、金融、商貿、醫療中心,城區主要居住用 地,人口規模2.2萬人。 云沱文教、體育中心,適量的商業服務用地,人口規模1.5 萬人。 白土坡、大坪無污梁或輕污染工業和倉儲用地,人口規模分 別為0.85萬人、0.7萬人。 黃土坡商業、居住為主的混合區,嚴格控制發展,人口規模 0.5萬人。 東壤口化學工業和有一定污染工業區, 近期按集鎮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