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漢城市規劃及產業布局一、城市簡介1(一)經濟產值1(二)產業結構1(三)人口數量2(四)城市標簽2二、發展規劃3三、戰略新興產業規劃8四、投資重點區域12(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12(二)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14(三)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四)東部新城組群17(五)西南新城組群18(六)西部新城組群20(七)北部新城組群21一、城市簡介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大武漢、東方芝加哥”),中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
2、全國文明城市,有“九省通衢”之稱。(一)經濟產值武漢作為湖北的省會城市,其經濟發展一直是巨大的,武漢各區的經濟發展也一直再繼續。武漢在2016年全國城市GDP排名里的第9名,經濟總值高達1.19萬億元。20052015年這十年間,武漢的GDP增幅達到了387%,大多數年份的增速超過現有一線城市。預計到2018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二)產業結構2016年,武漢市三次產業結構之比由上年的3.345.751.0調整為3.343.952.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全年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731.60億元,增長2.8%,快
3、于第二產業投資15.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7.2%,比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8446.11億元,增長12.6%。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信息技術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比上年增長19.0%、17.0%、19.0%。信息技術制造、裝備制造、能源及環保、生物醫藥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38.8%,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三)人口數量根據湖北省統計局及下轄各市統計局數據整理,2016年末武漢市常住人口為1076.62萬人,比上年增加15.85萬人;戶籍人口833.84萬人,增加4.57萬人,是湖北省唯一一個人口超千萬的城市。20112016年,武漢市凈流入人
4、口持續增加;2016年,武漢市凈流入人口達到242.78萬人。(四)城市標簽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研發和新興產業發展基地。截至2015年,武漢高等院校高達82所,僅次于北京;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數量居全國第三;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居全國第一。依托強大的科、教、文、衛實力,近年來,武漢通過不斷淘汰傳統落后產業,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使全市經濟大幅向前邁進,并被認為是國內“唯一能夠實現制造產業升級換代的城市”和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極少數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次于深圳等極少數城市,BAT等新興產業巨頭紛紛都在此設立研發中心或區域總部,城市創新能力在
5、全國排名第二,創業環境在中國大陸排名前十強,被認為是中國五大創業中心之一,城市綜合競爭力指數位居中國十強、中國大陸第七。隨著全市經濟大步發展,武漢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硬件建設突飛猛進,城市面貌顯著改善,對外來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漸增強,特別是備受年輕人青睞,年輕人口凈增率現僅次于深圳排名全國第二,是近年來全國吸引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是除北上廣之外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海外留學生主要求職目的地之一,經多年積累武漢逐步鑄就富有活力、年輕的創新城市新形象,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二、發展規劃 圖表:長江中游城市群產業空間布局規劃 圖表:武漢市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公示稿) 武漢市作為我國中部的特大型城市,其發
6、展一直受到國家層面的關注。2015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四省會城市規劃交流與合作。2016年底,經國務院正式批復,國家發改委發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新材料產業、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等行業提出協同發展的要求。武漢邁向我國城鎮體系塔尖正式進入國家戰略。根據武漢市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十三五”規劃,城市格局將由“1+6”向“133”轉變,即構建“1個主城+3個副城+3個新城組群”的城市空間格局,而長江主軸、長江新城是本次
7、規劃的大亮點之一。如上圖“武漢市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公示稿)”所示。圖表:武漢13市轄區 “十三五” 規劃綱要序號市轄區“十三五”規劃產業發展方向1武昌區實現“互聯網+”與金融、文創、商貿、旅游等重點產業融合發展,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強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重點產業和消費領域的滲透應用,推進“三網融合”和智能互聯感知網絡建設。發展智能裝備產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加快智能家居、3D打印、智能機器人等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加強對新型清潔能源的研發和綜合利用,提高對廢水、污水、餐廚垃圾、建筑廢物等廢棄物綜合治理回收及循環再利用產業。發展生命健康產業,
8、加強心腦血管疾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及病毒性傳染病的診斷、疫苗、藥物的研發制造,建立健康大數據中心和信息系統,探索新型數字化健康管理服務模式2漢陽區力爭到2020年,形成1個千億板塊(生命健康板塊)、2個500億板塊(商貿板塊和汽車板塊)以及若干個百億板塊(食品醫藥、輕工電子、新材料和房地產板塊);做強食品醫藥、汽車及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壯大新材料、輕工電子兩大優勢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會展、路橋工程設計建設高端服務業,提升商貿服務、生命健康、汽車服務、房地產支柱服務業,拓展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和教育等新業態3江漢區構建“外引內培”的樓宇總部經濟發展模式,打造全市樓宇總部經濟高地;推動
9、集聚發展,鼓勵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做大做強四大主導產業金融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現代商貿業;立足培植新增長點和完善服務功能,大力發展新興及市場發展潛力大的服務業文創服務業、人力資源服務業、房地產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社區服務業4江岸區聚焦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先扶持發展金融業、加快發展商務商貿業、優質發展房地產業、加快壯大創意設計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大力發展總部經濟5硚口區構建“1+3+N”的開放產業體系,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引領作用,重點發展三大主導產業現代商貿、工業服務、健康服務,積極培育優勢服務業增長點專業金融、文化創意、專業服務、房地產及建安
10、、現代物流6洪山區突破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研發,推動軟件及信息服務、科技金融、知識產權服務、科技轉化服務等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包括動漫游戲產業、工業設計產業、時尚設計產業、出版傳媒產業;優化發展現代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商貿服務業,大力發展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服務業,重點發展楊春湖高鐵商務區7青山區積極引導公路交通運輸裝備、工程裝備、綜采裝備、鐵路裝備、機電裝備、新能源裝備六大支柱裝備制造產業向高端發展;推進軍民產業深度融合,重點推進一機、北重在信息制造、工程機械、在線檢測及測量儀器、安防公共安全、新材料、
11、新能源車輛等軍轉民關鍵技術應用領域的本地轉化; 重點發展的關鍵基礎零部件包括高速、高精度、重載軸承,大型傳動件,高壓智能液壓元件,高性能泵閥,特種電機,高強度緊固件;都市農業重點項目包括笸籮鋪村高效農業示范基地,羊山窯子、王老大、色氣灣村設施農業園區和青山區食品加工園8東西湖區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加速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突破發展信息技術產業;以通用航空產業為重點,突破發展臨空經濟;規模化發展先進制造業,包括食品煙草醫藥產業,汽車及機電產業;高端化發展現代服務業,包括現代物流業、總部經濟及商貿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生態休閑旅游業、創意設計產業;創新性發展現代都市農業9漢南區
12、加快培育發展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通用航空及衛星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傳統產業提升工程;大力提升汽車及零部件、電子電器、健康食品等傳統產業,實現產業鏈集群化、高端化、集約化發展;著力建設八大產業園區先進制造產業區、商務城、智慧生態城、通用航空及衛星產業園、出口加工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港口物流區、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示范區;大力發展生活型服務業,突出商貿服務、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三大核心領域10蔡甸區發展戰略性新型工業:高端智能裝備制造、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通用航空、環保新能源;形成5個支柱產業(商貿服務、宜居地產、生態旅游、現代物流、健康養老)和5個新興增長點(“
13、互聯網+”、文化體育、科技、總部經濟、金融業)的服務業發展格局;促進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加快搭建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推廣生態種植模式、發展生態休閑農業11江夏區支持汽車及零部件、現代裝備制造、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生命健康、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性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化發展現代都市農業12黃陂區大力發展第二產業:以卓爾通用航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北車裝備修造基地、中航森瑞、翰宇藥業、海大集團等企業和產業項目落戶黃陂區為契機,大力培育發展以航空技術、無人機技術為支撐的現代航空技術產業;大力培育發展
14、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智能機器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大力培育發展以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為支撐的新能源汽車制造產業;大力培育發展以現代生物技術為支撐的生物醫藥產業;促進時尚產業、食品制造業、新型建材業、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向產業價值鏈高端延伸;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旅游、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打造現代商貿物流業等千億板塊;優化調整第一產業13新洲區加快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打造以港口物流業為主導,綜合性物業相配套的現代臨港物流基地;推進形成“一心兩帶三園”的工業產業總體布局:“一心”,把陽邏經濟開發區及陽邏街、雙柳街、倉埠街“一區三街”作為全區工業發展的重點核心片區,提升新洲在大臨港板塊中的主引擎功能。
15、兩帶”,一是依托長江岸線,覆蓋倉埠、陽邏、 雙柳等街的沿江重點產業帶;二是依托新施(道)公路,覆蓋沿線各街鎮的沿新施(道)公路特色產業發展帶。“三園(區),即陽邏經濟開發區、古龍產業園和問津工業園(暫名)三大園區,陽邏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電力裝備、金屬制品、耐用消費品、節能環保、新 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產業、新能源等產業;古龍產業園重點發展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產業;整合現有的邾城、汪集、李集工業園,規劃建設問津工業園,重點發展食品、加工、日用消費品工業等圖表: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之市域空間布局規劃圖主城區:城市核心,重點培育和提升城市服務功能,集中發展金融
16、商貿、行政辦公、科教文化、信息咨詢、旅游休閑等服務業,強化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承擔湖北省及武漢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中部地區生產、生活服務中心的職能北部新城組群西部新城組群西南新城組群南部新城組群東部新城組群東南新城組群陽邏:依托長江水運和岸線優勢,建設國際集裝箱轉運樞紐,以電力工業、機械裝備制造業、鋼材深加工和紡織業為主導,大力發展港口貿易,逐步建設工貿并舉的現代化港口新城北湖:利用良好的水域建港條件,建設大型石油化工基地,配套發展其下游產品產業鏈,逐步建成化工產業集聚發展的武漢化工新城左嶺:以精細化工產業為主,在泉井村一帶布置居住生活區紙坊新城:江夏區政府所在地,以醫藥、機電、建
17、材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發展交通運輸、物流、科教、旅游等第三產業,強化綜合服務職能黃家湖組團:武漢新的高校聚集區,形成環湖分布的新大學園區五里界:以旅游服務為先導,遠景發展為武漢的科教研發基地青菱組團: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鄭店:建成武漢市南部的建材和農產品物流基地金口:充分利用其港口和公路等交通優勢,建成地區性水陸聯運樞紐,重點發展造船、建材、機電工業和文化旅游業豹澥:重點發展以光電子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創新研究、成果孵化、科貿服務和規模化生產相結合的現代化科技新城流芳:建成以教育科研、生態居住、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物流為特色的新城組團薛峰: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軍山:重點發展機械制造和電子工業紗
18、帽:漢南區的區政府所在地,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特色,以機電制造、包裝印刷等為主導產業的濱江工業新城常福:發展汽車及零配件制造、機電制造等主導產業以及汽車展示、銷售、服務等第三產業吳家山:重點發展成為以國家級食品加工工業基地和臺商投資區為依托的現代化新城金銀湖:漢口北部的濱水居住新區,配套發展體育、休閑、游樂等功能走馬嶺:食品加工和保稅物流為主導的產業組團蔡甸:武漢西部的輕工業發展區和農副產品集散地黃金口:形成以家電制造和食品加工為主的工業組團盤龍新城:黃陂區南部的經濟中心,依托天河機場發展航空物流和高新技術產業橫店:建成航空物流基地和臨空工業園武湖:以農業產業化為主導的綜合城鎮三、戰略新興產業規
19、劃2016年12月22日,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正式發布,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定位于支柱產業,聚焦發展優勢產業集群;而“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則為先導產業,培育發展成長型產業。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到16800億元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總產值480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20%以上;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0%以上。圖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空間布局重點領域建設任務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
20、6000億元依托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重點建設光電子產業園、武漢未來科技城、光谷軟件園、光谷激光產業園、武漢軟件新城、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園、衛星產業國際創新園以及東湖高新區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園區,積極在江夏區、蔡甸區、黃陂區等地的專業園區培育發展重點布局移動互聯、集成電路、物聯網、全光網絡、量子通信等新興領域,著力突破光通信、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與照明、移動互聯、大數據與云計算等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加快大容量存儲、新型智能終端、新型路由交換、新一代基站、超大容量光纖傳輸、超強超快激光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設備的研發與制造強力推進國家存儲器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建設顯示面板、紅外傳感器、光通信
21、芯片等重大項目,策劃建設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基地,引進系統集成電路設計、6-8英寸芯片、基板玻璃、觸摸屏、LTPS、OLED、智能平板電視等一批重點項目圖表: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空間布局重點領域建設任務到2020年,生命健康產業實現產值3000億元依托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東西湖區打造產業集群,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江夏區、新洲區、武漢化工區等地專業園區為重要輔助重點布局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精準與智慧醫療、醫療器械、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服務、現代健康服務等產業細分領域,加快推動基因測序、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分子靶向治療、仿生科技等技術大規模應用,超前布局生命、信息、納米等科技的
22、融合創新領域推進湖北智慧醫療健康產業基地、基因測序儀生產基地、植物源重組蛋白藥物生產基地、武漢友芝友腫瘤治療性雙靶向抗體藥物產業化基地、武漢健民集團生物醫藥產品研發生產基地、湖北天濟藥業中藥飲片生產基地、中國醫藥集團與法國賽諾菲巴斯德公司疫苗生產基地、湖北凌晟藥業頭孢菌素藥物產業化基地、海特科技園、喜康(武漢)生物醫藥模塊化大分子藥物生產基地、鼎盛聯創酵母蛋白培養基地、博雅干細胞研發基地、疫苗和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生產基地、武漢光谷生物醫藥產業園等重點項目的建設圖表: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空間布局重點領域建設任務到2020年,智能制造產業產值達到4000億元集中力量建設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并
23、在新洲區發展機電裝備制造,在江夏區發展機械裝備制造,在黃陂區發展臨空裝備制造,在青山區發展船舶裝備制造促進數控機床、數字控制、工業機器人、智能儀器儀表、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裝備研發和推廣,發展智能控制系統、數控切削裝備、數控成型裝備、汽車零部件加工裝備、電子制造裝備等關鍵技術與工藝,加強新型傳感技術、模塊化與嵌入式控制系統設計技術、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系統協同技術等智能關鍵技術、智能共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進一步提升制造過程的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水平建設智能汽車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海洋工程裝備研制生產基地、深海裝備創新平臺、智能機器人國家研究中心;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動建
24、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信息安全保障系統和智能制造網絡系統平臺圖表: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空間布局重點領域建設任務到2020年,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1000億元以武漢化工區為主要依托,以江夏區、新洲區為重要輔助重點發展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新型輕合金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納米材料、抗污材料、智能材料、超導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推進陶氏化學華中業務中心、PPG化學汽車高性能涂料研發中心、深圳光華偉業化工基地、中國鋼研集團特種鋼華中生產基地、ET低碳改進性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產業化基地、武漢“膜”技術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進程;重點引進石墨烯與碳纖維、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項目圖表:新能源產業發
25、展規劃發展目標空間布局重點領域建設任務到2020年,新能源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武漢經濟開發區、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為主要依托,以武漢化工區、武漢新港為重要輔助重點發展太陽能、風能、氫能、生物質能、核電技術等新能源細分產業領域,同步發展核電服務、儲能和動力電池等重點支持圣德利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生產基地建設,著力打造燃料電池、生物質能、太陽能光伏全產業鏈體系,大力提升風電、核電、頁巖氣開采核心部件及整套裝備的生產制造能力圖表: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空間布局重點領域建設任務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產值1000億元以青山區為主要依托,發展環境監測技術與裝備、
26、新型環境友好材料產品,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水污染防治與循環利用、大氣污染防治與相關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回收處理與綜合利用、新興環保節能服務重點發展水污染防治與循環利用、大氣污染防治與相關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回收處理與綜合利用、環境監測技術與裝備、新型環境友好材料與產品、新興環保節能服務業等細分產業領域重點支持污水治理基地、綠色環保材料及包裝基地、青山節能環保產業基地、東湖煙氣脫硫基地、光谷綠色動力節能環保產業園等環保產業板塊的建設與發展圖表:數字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空間布局重點領域建設任務到2020年,數字創意產業實現產值300億元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數字創意文化
27、技術裝備產業集群,中心城區重點發展創意設計、數字傳媒、數字出版、數字演藝、數字會展等產業,新城區、風景區重點發展數字文化旅游產業重點發展數字文化創意技術和裝備的研發與生產,推動數字文化創意內容與形式的融合創新,加強內容和裝備的協同創新,提升設計服務創新水平,推進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東湖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加快發展數字傳媒產業,大力發展網絡出版、手機出版、云出版等新業態;大力發展創意設計產業,支持設計創意與工業、時尚、建筑、城市規劃等融合發展;對武漢市歷史文化建筑、街區、名鎮、名村、考古遺址以及“漢派”文化等優秀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和開發圖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空間布
28、局重點領域建設任務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江夏區為主要依托,重點提升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產業創新能力,在大漢陽地區建設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平臺加大混合動力汽車優勢產品的示范應用力度,大力推進新能源整車、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及零部件、動力電池產業、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的研發與生產重點建設東風雷諾一期、東風本田三廠、通用汽車二期、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基地、南京金龍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等項目;積極引進中國一汽、上海大眾、三菱、中國兵器、樂行天下等新能源汽車項目,并積極聯合長沙、南昌等長江中游城市打造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圖表: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
29、劃發展目標空間布局重點領域建設任務到2020年,實現航空航天產業產值達到380億元以新洲區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核心區為依托,以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武漢院區(東西湖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地球空間信息化產業基地、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通用航空及衛星產業園為支撐優先發展新型運載火箭及發射服務、衛星平臺及載荷、空間信息應用、地面及終端設備制造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及相關主導產業,推進自主可控信息技術、航天云制造、航天增材制造、航天新材料及新能源等航空航天相關基礎產業重點支持武中航工業特種飛行器研發生產基地、通航南屏產業園飛機制造中心、波音飛機總裝廠、凌云漢莎飛機維修基地等關鍵基地的建設與運行;加快商業航天
30、運載與發射運控系統項目、全球移動互聯網項目、全球移動物聯網項目、地球空間信息云項目、衛星導航應用與位置服務項目、“互聯網+天基信息服務”系統項目、低軌寬帶衛星、低軌窄帶衛星、空間信息應用及車聯網、船聯網、工程機械聯網等衛星應用服務體系項目的建設布局四、投資重點區域(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于1991年,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4月,國務院批準同意在開發區內設立武漢出口加工區。經過五次托管擴容,目前規劃控制面積489.7平方公里。開發區位于武漢市西南,長江以北,東經114度9分,北緯30度29分,瀕臨長江,地處市區武漢三環線和武漢外環線之間
31、。開發區發展腹地廣闊,區位優勢明顯。2014年,工業產值突破5000億。距離市中心及漢口火車站、武昌火車站約30分鐘路程,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約40分鐘路程。武漢開發區內有八大園區,業已形成以汽車及零部件、電子電器產業為主導的多功能綜合性區域,汽車產能近200萬輛,位列全國汽車行業第一方陣,有“中國車都”之稱;聚集了標致雪鐵龍、本田、日產、雷諾、博世、法國興業銀行等43家世界500強企業,是中國境內重要的外資企業聚集地和首屈一指的法國資本聚集區。圖表:武漢經開區八大園區概覽序號園區名稱占地面積產業定位1制造產業園區59.5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電子電器、智能裝備等制造業2智慧生態城
32、89.8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城市服務業、健康養生、文化體驗等產業3商務城70.0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體育產業,著力打造城市綜合體、工業設計中心等重點項目4出口加工區1.01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珠寶設計保稅加工,保稅物流、高端進口商品展示、跨境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5港口物流區17.83平方公里 重點發展港口物流和臨港工業6汽車零部件產業園25.16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制造、再制造、分裝,同時兼顧發展汽車教育和研發7通用航空及衛星產業園23.61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通用航空和衛星產業,目前機場飛行區1600米長的跑道以及滑行道、停機坪已
33、全面建成,航站航管樓、車庫、賽事綜合樓等全面進入內部裝修階段8農業產業園157.77平方公里 依托鄧南、湘口一帶農業資源 ,打造58個全國馳名商標品牌 ,建立12個省級農業技術研發中心- 先進制造產業區:2017年以來,先進制造產業區圍繞項目精準發力,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共簽約東風雷諾智能焊裝車間配套、東風乘用車小排量變截面渦輪增壓等工業項目12個,涉及投資總額61.645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1-10億元項目10個。12個簽約項目中,4個項目已開工,3個項目預計今年投產,其它項目預計將在今年底明年初全部開工。- 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國際賽車場
34、)一期項目封閉試驗場選址已經確定,位于武漢開發區(漢南區)生態智慧城黃陵磯公園。據悉,項目連接黃陵磯、西依龍靈山、東南傍東荊河,占地3600余畝。武漢國際賽車場是國內第一個依河而建的賽車場,賽道長4.3公里,建成后可以舉辦除F1之外的所有國際大型賽車比賽。項目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2年內,建成2平方公里的智能網聯汽車封閉試驗場,搭建“部分自動駕駛”測試場景,第二階段是在3-5年內建設15平方公里的半封閉區,實施“有條件的自動駕駛”示范,第三階段是5年后擴展至90平方公里,開展“高度自動駕駛”下的智慧城市服務示范。- 冰雪運動小鎮:從武漢開發區(漢南區)獲悉,奧山集團將在該區建起武漢首個大型
35、室內滑雪場,引進滑雪、溜冰等冰雪項目,打造華中首個冰雪運動歡樂小鎮。據了解,奧山集團冰雪運動小鎮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規劃建設室內滑雪場、真冰溜冰場等冰雪運動設施,引進山地摩托車、卡丁車、戶外攀巖、山地馬拉松等運動娛樂項目,并配套購物中心、度假酒店等商業項目,打造以冰雪為主題的運動、旅游休閑小鎮。二期將建設5A級城市度假休閑營地。項目靠近武漢開發區內的硃山和通順河,周邊山水資源豐富,附近有龍靈山生態公園,武漢鳥語林,以及規劃的武漢賽車場項目。(二)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名吳家山臺商投資區、吳家山國家級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對
36、外經濟開發區,創建于1992年,創建目的是為了吸引臺灣和其它地區的投資。2013年5月14日更名為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名后開發區將整合國家級開發區和國際空港資源優勢,推動臨空經濟高速發展。臨空港經開區目標為加快建設國家網絡安全人才培養與創新基地,重點發展臨空制造、網絡安全、高端服務、現代食品等產業,努力打造“臨空制造之城”“網絡安全產業之城”“現代健康食品之城”。2016年7月17日,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十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總投資124.1億元,項目涵蓋新能源汽車、航空科技、高端制造、現代物流等四大領域。大洋電機武漢基地項目、揚子江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項目等兩個新能源汽車產
37、業項目總投資68億元。瑞華航空飛機組裝廠及航空總部項目,進一步強化了經開區在航空制造領域優勢。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將建設直升機組裝制造基地和維修中心。易商物流跨境電商產業(物流)項目、蓋世理現代物流/沃爾瑪華中配送中心項目、武漢漢歐國際綜合物流項目、中遠集運全球服務中心項目總投資34億元。2017年7月29日,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10個重點項目集體開工,總投資50.53億元。涉及網安社區、高端服裝、現代物流、食品醫藥等行業,包括總投資20億元的白云邊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歐芳眼睛護理液生產項目,總投資2億元的吉人食品烘焙食品項目等。(三)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
38、開發區于1988年成立,1991年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1年成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并稱為“武漢中國光谷”。 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設于該區。2017年4月,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其中,武漢片區70平方千米,以中國光谷為主體(涵蓋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5.41平方千米、光谷生物城、未來科技城、光谷中心城、光電子信息產業園、光谷現代服務業園、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等七個園區)。其中東湖綜保區全部納入自貿區范圍,光谷生物城、未來科技城、光谷中心城、電子信息產業園、光谷現代服務業園、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是部分區域。圖表:光谷產業園集群序號園區名稱發展概況1光谷生物城(Biolake)
39、武漢東湖高新區建設的國家級產業基地,占地30平方公里。于2008年11月開工建設,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精準診療、智慧醫療、生物服務等領域,已建成生物創新園、生物醫藥園、生物農業園、醫療器械園、醫學健康園和智慧健康園,正在大力推進建設生命健康園,打造集研發、孵化、生產、物流、生活為一體的生物產業新城。其生物產業已躍居中國第三,僅次于上海張江和北京中關村(2016年產業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聚集各類生物企業10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強8家,國內上市公司32家)2未來科技城位于武漢東南部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占地面積66.8平方公里,開工時間
40、為2010年10月,項目定位為整體覆蓋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環保、現代裝備制造和高科技農業等五大主導產業領域,重點發展光電子信息、能源環保和現代裝備制造業,集中推動新材料、物聯網、文化創意等產業的集聚發展3光谷東湖綜合保稅區國務院于2011年8月29日正式批準設立的全國第17個綜合保稅區、湖北省首個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5.41平方公里,首期啟動區1.82平方公里,于2013年1月15日通過國家十部委聯合正式驗收,并于當年6月29日正式封關運行;二期3.59平方公里已啟動建設。園區集保稅區、保稅物流區、出口加工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于一身4光谷中華科技園位于武漢中國光谷南部,總規劃面積21
41、7.66平方公里,產業定位于文化和科技融合服務業、生態旅游服務業、通用航空服務業、國際商事商務服務業、創新動力服務業5光谷中心城光谷中心城位于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部,規劃總面積36.15平方公里;重點引進“金融機構、企業總部、商務辦公、商業娛樂、高檔居住”,打造高科技商務中心,力爭成為今后全省乃至中部區域科技創新企業(總部)的聚集區6光谷現代服務業園光谷現代服務業園位于東湖高新區北部,規劃面積78.17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商貿流通業,軟件服務業為主導,金融總部和港口物流為輔的現代服務業7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園總面積約82.38平方公里,是中國首個國家級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的核心載體,中國孵化器
42、事業的發源地,東湖高新區第一個“千億元級”產業園區;園區匯聚企業1.7萬多家,其中規上企業總數及工業總產值占整個高新區的86%以上,預計到2020年,園區產業收入將突破2萬億元,產值達到3000億元8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位于東湖高新區東北角,規劃面積約24.1平方公里;重點吸引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環保及其配套、港口物流產業;打造成為光谷智能智造產業的承接區、國家光谷激光產業基地、國家級面板顯示產業基地、光谷電子商務及物流產業基地9光谷創意產業基地聚集文化創意類企業約200余家,涵蓋游戲、動漫、新媒體、數字出版、創新設計等領域,已成為國內文化創意產業最密集的園區之一;旗下光谷創意產業
43、孵化器成立于2009年8月,企業孵化面積2.8萬平方米,現有在孵企業數61家,畢業企業25家,在孵企業均為動漫游戲相關企業10新能源汽車產業園2016年12月11日,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東湖高新區、蔚來汽車、蔚來資本在漢簽約,在東湖高新區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長江蔚來基金”,并在光谷投資不少于200300億元建設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致力于引入并服務新能源汽車相關的上下游研發和制造創新型企業,共同打造國際一流的研發型、創新型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四)東部新城組群武漢市東部新城組群主要包括陽邏新城、北湖新城,主要引導城區鋼鐵制造、裝備制造和化工企業等工業外遷,重點發展重
44、化工、紡織業和港口運輸等。2017年7月17,武漢市政府明確長江新城選址于武漢中北部,將分三期建設。近期,起步區位于諶家磯武湖區塊,具體方位是:東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長江北岸,西至灄水河、府河,西南至張公堤路,北至江北鐵路,約30到5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100平方公里,遠程控制區500平方公里。1、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基地落戶陽邏開發區,總投資1500億元,可容納1000家相關企業入駐,園區企業直接產出能力1000億元,能帶動社會相關產出約3000億元。基地核心區選址于陽邏開發區古龍產業園,總規劃面積30-40平方公里;支撐區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武漢院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
45、地、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通用航空及衛星產業園等區域;輻射區包括孝感、遠安、襄陽和武漢城市圈的航天產業園區(集聚區)。該基地將優先發展航天運載火箭及發射服務、衛星平臺及載荷、空間信息應用服務等主導產業,以快舟運載火箭為基礎,面向微小衛星提供廉價快速、響應靈活的商業航天發展服務,到2020年形成年產50發運載火箭的生產能力,以及年產40顆100公斤以上、100顆100公斤以下商用衛星的制造能力,力爭年產值達300億元。2、左嶺智能制造產業園按照規劃,左嶺將成為“光谷智能智造產業的承接區、國家光谷激光產業基地、國家級面板顯示產業基地、光谷電子商務及物流產業基地,并努力創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高科技產業
46、園、全國新城鎮建設的示范區。”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面板顯示產業,華星光電面板顯示生產基地、天馬微電子相繼落戶光智園。華星光電項目位于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左嶺大道以西、武九鐵路以南地塊,投資160億元,擬建設第六代面板顯示產業基地,預計年產值200億元。深圳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擬選址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面板顯示生產基地,投資新建第6代LTPS顯示面板生產線項目。其中項目一期計劃總投資120億元,設計產能為36萬片/年。以上項目建成投產后,光谷面板顯示產業基地全產業鏈年產值超1000億元,目標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面板顯示生產產業鏈。3、武漢化學工業區武漢化學工業區位于武漢市主城區東北部,東、北向緊鄰長江
47、,向南接東湖高新區,西至青山區。為充分發揮80萬噸乙烯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2008年省市決定成立武漢化工區管委會,統一領導、管理、協調武漢化工區的開發建設。園區著力構建石化產業核心區、石化產業發展區、化工港口物流區、石化產業配套區、行政管理服務區、生活服務居住區六大功能區域,重點發展石油煉化一體化、有機化工原料、合成材料、高端精細化工、新材料和橡塑材料深加工等石化產業,同時發展化工物流、化工裝備制造、生產性服務業。(五)西南新城組群西南新城組群包括常福新城、紗帽新城和薛峰、軍山等組團,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配件、電子信息、家電制造和包裝印刷等。1、常福工業園常福工業園于1999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2
48、012年被確定為武漢市新型工業倍增示范園,與國家級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聯手打造“中國車都”工業園定位在“重點發展通訊電子、汽車零部件、日用化工、環保新能源等主導產業,形成國家級制造業基地”。2014年常福工業園完成工業總產值85.20億元,稅收3億元,已入駐的企業包括武橋重工、東風易進、東風汽車零部件等,聚集的工業項目包括徐工集團華中產業園、世界500強企業佛吉亞(武漢)汽車座椅工業園等。2015年,常福工業園的企業達200家,實現工業總產值約100億元。2、夢世界國際電影文化博覽園2017年7月25日,預計總投資50億元的武漢夢世界國際電影文化博覽園項目落戶武漢市東西湖區,該項目致力于建設成為
49、全球最大以電影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游項目,為武漢打造電影文化創業產業新名片。項目計劃占地約1000畝,預計總投資50億元,包括“夢世界”電影樂園項目、“夢世界”生活城項目、電影主題餐廳項目、網絡主播培訓基地項目、電影文化及電影夢想類項目等。該項目擬打造成為武漢標志性景觀兼綜合性吃、喝、玩、樂、文、娛、住、購的文化旅游與商業服務園區。3、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國際賽車場)一期項目封閉試驗場選址已經確定,位于武漢開發區(漢南區)生態智慧城黃陵磯公園。據悉,項目連接黃陵磯、西依龍靈山、東南傍東荊河,占地3600余畝。武漢國際賽車場是國內第一個依河而建的賽車場,賽道長4.3公里,建成后可
50、以舉辦除F1之外的所有國際大型賽車比賽。項目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2年內,建成2平方公里的智能網聯汽車封閉試驗場,搭建“部分自動駕駛”測試場景,第二階段是在3-5年內建設15平方公里的半封閉區,實施“有條件的自動駕駛”示范,第三階段是5年后擴展至90平方公里,開展“高度自動駕駛”下的智慧城市服務示范。(六)西部新城組群西部新城組群包括吳家山新城、蔡甸新城和走馬嶺、黃金口、金銀湖等組團,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現代物流以及大型居住區。1、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2015年11月10日,在第二屆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由中法專家組創新編制的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總體規劃正式出爐,重點發展研發設計、健康醫療、
51、節能環保、信息電商、文化創意、教育培訓、生態旅游等產業。2017年2月,國家正式批復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總體規劃。示范城規劃核心面積約為39平方公里,拓展面積62平方公里,輻射區120平方公里。目前,在中法生態城區域已布局了中法科技谷、中法友誼大橋、后官湖國家濕地公園、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馬鞍山知音文化公園、地鐵蔡甸線、地下綜合管廊、什湖生態治理、中法生態城有軌電車、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永久會址及中法生態城規劃館、中法科技谷雷諾自動駕駛試驗區等一批總投資逾千億元的項目。目前已落戶的高端服務業、科技產業項目20多家,與法國電力、必維國際檢驗、勒芒“自然之門”生態公園等一批法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書
52、。2、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園2017年7月25日,位于武漢市蔡甸區的中國武漢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園正式揭牌。據了解,該園區借助中法、中德等國際產能合作平臺,打造“武漢智谷”,規劃占地約9000畝,將其建設成為武漢市“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先進制造業集聚中心、國際產業合作中心”,目標到2025年,園區企業數量達到3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比例達到90%,世界500強企業數量達20家以上,行業龍頭企業數量達50家,年總產值達到900億元。汽車領域,高端海工裝備領域,智能家居領域都是未來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園發展的方向。2016年,格力智能裝備制造業產業園就正式落戶這里,項目投資50億元,預計2018年建成投產
53、,屆時將實現年產值達100億元。3、萬新現代城項目2017年6月27日,中民投在武漢投資的萬新現代城項目已與蔡甸區簽約,項目總投資約200億,規劃總面積約5000畝,規劃范圍東至武漢市漢江路及京珠高速,西至西環路,南至漢蔡高速,北至成功大道,三方將圍繞總部金融、產城融合、文化旅游、公共服務、裝配式建筑等項目展開合作,全力打造產業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蔡甸新型城市地標。與中民投同樣落地蔡甸的,還有海航通航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蔡甸通航產業示范園“通航小鎮”,項目規劃和投資建設通航機場員工配套、特色小鎮、航空主題酒店、商業街、商業廣場、超市、影院、房車露營基地等相關配套設施,加
54、上海航區域總部等其他開發項目,總投資50億元。(七)北部新城組群北部新城組群包括盤龍新城和橫店、武湖等組團,以黃陂區為代表城區,主要是利用天河機場的優勢,吸引漢口地區產業和人口的外移,重點發展航空物流和綜合居住。圖表:黃陂區工業科技類主要投資項目匯總項目投資金額(億元)產業類型項目投資金額(億元)產業類型漢能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和太陽能幕墻制造基地項目70能源類翰宇制藥基地50醫藥類北車集團武漢軌道交通裝備修造基地50交通類周大福珠寶產品生產及配送中心50黃金珠寶類閩臺科技產業園項目40科技類中楷健康產業園32健康產業比亞迪新能源客車生產基地項目30汽車制造類中部尚谷產業園30服裝類中航武漢航空產業園30航空航天類程力武漢專用車產業園基地30整車制造類卓爾工業園20通用航空類貴聯華中高科技產業園20科技類華中印刷包裝工業制造15物流包裝類漢口北無紡布產業鏈基地13服裝類通用飛機的部件及零配件制造大類11.5通用航空類凌空云科技產業園10.2工業自動化弘毅建設建筑工廠化產業園10施工建筑類深圳科技園生產基地10科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