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析山地建筑設計淺析山地建筑設計 1、山地建筑的現實意義、山地建筑的現實意義 我國是山地多、人多、耕地少的農業大國,增加住房需要大面積 的土地,發展農業同樣需要耕地面積。因此,“合理地開發利用土地, 保護好每一寸耕地”是我國國策。同時,資源開采、旅游業以及房地 產業的發展,也需要進行山地建設。為此,我國建筑業的發展中,山 地建筑的建設將會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項目類型。因此,探討山 地建筑設計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樹立正確的山地建筑設計觀念、樹立正確的山地建筑設計觀念 2.1 維護山地生態平衡(即生態觀)維護山地生態平衡(即生態觀) 相對于一般的建筑環境,山地建筑在地質、地形、地貌、
2、土壤、 植被和氣候等方面均有較大的特殊性,其生態敏感性更強,其對生態 系統的變化做出反應的可能性要比平地環境大得多。 而過去,沿襲 平原地區的城鎮規劃理論與方法布局結構模式、經濟指標體系等,使 山地建設難以因地制宜,適應于千姿百態的山地生態環境條件的變 化,屢屢出現“建設性的破壞”有的盲目追求平坦開闊的效果,依 賴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削平整個山頭,既增加造價,又破壞原有的地 貌,喪失了山地建筑的特殊韻味。還有的建筑為了爭取用地,竟然不 惜開山填溝、改變水道、破壞原有生態系統。因此,欲做好山地建筑 設計,就必須改變原有的設計觀念,樹立起保護山地生態系統、維護 山地生態平街的觀念,做到“保護植被、保
3、持水土、謹慎動土”。 2.2 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即技藝觀)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即技藝觀) 山地建筑技術與藝術結合是建筑師在山地建筑設計中的職業追 求。對于山地建筑而言,一方面由于地形的特殊性,它對建筑技術的 依賴性要比平地建筑更加明顯。比如在山地建筑的交通組織方面,為 了適應山地地形的起伏多變 ,人們常需要采取特殊的交通技術(設 置爬坡或采取架橋、挖隧道、纜車、傾斜電梯等),而這些道路系統 既是交通設施又是建筑群體的有機組成部分, 它構成了群體空間的骨 架;另一方面,由于地形的特殊,山地地表成了山地建筑的背景或組 成部分,山地綠化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山地建筑的景觀效果。另外,山 地建筑涉及的很多技術問題,也遠超出一般平地建筑的技術問題。以 往的建筑設計中,這些問題通常都由相關專業人員分項獨立完成,建 筑師關心得甚少,導致設計的整體性欠佳。例如擋土墻既是邊坡穩定 技術的具體體現,又是建筑立面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