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市商品價格決定的方法 傳統的雜貨店或市場,其定價的方法 為“買打賣罐”,例如:A醬油一打進價是 200元,則每罐賣20元,我們可以算出其總 售價為:20元12(瓶)=240元,毛利毛利率為: (240元200元)240元=16.6這種定價 起因于當時市場的價格全由廠商主導者, 而零售店與消費者只能被動地接受。 漸漸的步入消費導向的時代,市場上漸漸有 了比較,結果有些零售店為了增加競爭力,就把 大品牌或暢銷的商品稍微降價,而將消費者較不 敏感的商品酌予調升。如上述A醬油為大品牌則 可能以19元一瓶銷售,而小品牌的B醬油也許一 打進價只要170元,每瓶原以17元銷售賣出,而 此時可能調整為18元
2、,此時A品牌的一打總價為: 19元12(瓶)=228元,而毛利毛利率為(228元200 元)228元=12.3,至于B品牌其一打售價為18 元12瓶=216元,毛利毛利率為(216170 元)216=21.3 至于生鮮食品,其傳統的定價方法為 “公斤買市斤賣”,例如:1公斤用50元買 的水果,則一市斤賣50元,此時其每市斤 的進貨成本為50元0.5=25元。(1市斤等 于0.5公斤),其毛利毛利率為:(50元25 元)50元=50。 乍看之下,似乎毛利毛利率很高,但由于果 菜具有分級包裝不易,不易保存,容易腐 敗的特性,在設定價格時,如果沒有設定 這么高的毛利毛利,可能會虧本。 一般而言,果菜
3、因須處理,去外葉、去頭、去 皮或買進時斤兩不足,其可用部分大約只有原先的 八成,故其進貨成本應先加上二成,即我們用一公 斤的價格,實際上只買進了0.8公斤的貨,例如一 公斤用100元買人,則其實際成本應是: 100元0.8=125元。如果我用傳統方法去賣,每 市斤賣100元,而一市斤的實際成本為: 125元0.5=62.5元,即指其毛利毛利率實際僅有: (100元62.5元)100元=37.5,由于以此價格 出售,仍有可能會有賣不出去的損失。故訂這樣的 毛利毛利率還算是合理。 現在社會已進入消費者主義與競爭導向 的時代,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越來越多, 但無論如何轉變,廠商總是要將價格定在 成本最大的容許值范圍內。 至于現代價格的決定方法與步驟大致如 下: 一、確認訂價目標 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為了要賺取利益,故其價格訂 定必須牽涉到利益的回收,亦即應先找出利潤目 標,但要如何來找出這個目標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