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土空間規劃十大控制線國土空間規劃十大控制線 當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進入了關鍵時期, “三區三線”劃定再次成為焦點。 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各類控制線與約束性指標,都是規劃傳導的重要內容,是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剛性 管控作用的政策工具。 目前,國土空間規劃的控制線體系,主要由三條基本控制線,即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 邊界,以及其他重要控制線組成。 以下為本公眾號選出的國土空間規劃十大控制線: 永久基本農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法確定不得 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實施特殊保護的耕地。三條基本控制線的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原本在生態保護紅 線之后
2、,但近期已調整為“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 。 生態保護紅線: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域、水域、海域等 區域。 城鎮開發邊界: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提升空間 品質的區域邊界,涉及城市、建制鎮以及各類開發區等。 歷史文化保護線:包括城市紫線、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水下文物保護區、地下文 物埋藏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范圍、歷史城區、古樹名木等在內的各類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控制線,按 照國家要求需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劃定,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嚴格保護。在中心城區規劃層 次,主要
3、劃定城市紫線。 洪澇風險控制線:為保障防洪排澇系統的完整性和通達性,為雨洪水蓄滯和行洪劃定的自然空間和重大調 蓄設施用地范圍,包括河湖濕地、坑塘農區、綠地洼地、澇水行洪通道等,以及具備雨水蓄排功能的地下 調蓄設施和隧道等預留的空間。另,部分地方要求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劃定災害影響與安全防護范圍線。 村莊建設邊界:在一定時期內可以進行村莊開發建設的地域空間邊界,是規劃保留且相對集中的農村居民 點現狀建設用地以及因村莊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各地 都在探索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劃定村莊建設邊界成為村莊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此定義 主要參考云南省村莊規劃編制指南。 規劃綠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確定的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界線。 規劃藍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確定的江河、湖、水庫、渠和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的地域界線。 規劃黃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確定的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