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一一章章 總總論論第一節 項目提出的背景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是中央、國務院保持國民經濟平穩發展、構建社會和諧穩定、使人民生活質量穩步提升、國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一項戰略方針,是“十二五”期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為中低收入人群解決和提供社會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國策。近年來,商品房價格的一路飆升。巨大利益驅動使得商品房建設規模迅速擴大,而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的建設卻遠遠落后于商品房的發展速度,不能滿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在這種狀況下,國家為了改變商品房價高居不下的現狀,有效緩解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決定加大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的建設力度。
2、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全國建設保障性住房 1000 萬套。*省將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 80.86 萬套、4728 萬平方米,實現對人均住房建筑面積 13 平方米以下城市低收入家庭應保盡保。今年,*省將完成 32.04 萬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改革開放以來, *區同全國一樣進入了經濟持續發展時期,“十一五”期間建設各類住房 17.9 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 9.9 萬平方米,城區居住人均住房面積達到 26 平方米,緩解了居民住房緊張的局面。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就業機會的增加,城區居民人口也隨之增加,因此住房的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購買住房十分困難。據初步調查,城區中的無房戶、危房戶就有 1800 戶
3、左右,這部分居民大多為中低收入家庭,購買普通商品住宅有困難,單純依靠商品房開發無法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目前加快建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是解決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主要途徑。在這種情況下,*區委、縣政府決策按照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貫徹落實國家惠民政策,積極發展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的建設。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補貼或實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住房困難的家庭提供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補貼為主,實物配租和租金減免為輔。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由政府出資建好后,低租金給住房困難戶,二是由政府發放租金補貼給住房困難戶,由他們租賃社會房屋居住。公共租賃住房是一個過渡性的解決方法。就是這部分群體不屬于低收入,但是他目前通過市場確實解決不了自己的住房困難。因此,政府提供給他們一定的幫助,過一段時間,當這部分群體有支付能力了,他們就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