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市農貿市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市農貿市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研究報告報告可行研究報告第一章第一章總總 論論1.11.1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XX 市鄉農貿市場基礎設施改造項目1.2 項目建設地點及規模:項目建設地點及規模:項目規劃占地總面積 1.3 萬平方米(19.5 畝);其中農貿市場市場 0.98 萬平方米(14.7 畝),建筑總規模 1.8 萬平方米。1.31.3 項項目建設周期和總投資:目建設周期和總投資:項目建設周期為 0.5 年,總投資為 320 萬元人民幣,其中固定資產投資 300 萬元,流動資金 20 萬元。1.41.4 項目主辦單位:項目主辦單位:XX 市經濟貿易委
2、員會1.51.5 項目業主單位:項目業主單位:XX 市興財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XXX1.61.6 項目提出的背景及意義:項目提出的背景及意義: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是農產品流通的載體,是連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重要環節,也是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搞好農產品流通,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開拓農村市場,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產品流通設施的建設有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目前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農產品流通設施嚴重滯后,農產品不能完全實現其潛在的價值。
3、建設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擴大交易規模,就可以把千家萬戶分散的小生產組織起來,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逐步形成區域化、產業化、規模化的商品生產基地。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從現在起到2010 年,要基本建立起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為支撐,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并且強調,要“繼續發展多種形式的初級市場,重點在農產品集散地發展區域性或全國性的批發市場”、要“加強市場設施建設,完善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向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等等。在這樣一個指導我國農業跨世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中,把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問題擺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提出如此明確的要求,既體現了黨中央對多年來農產品市場建設和發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肯定,也表明黨和國家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與發展寄予厚望。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