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匯報大綱 Part1 Part1 工作背景、目標 Part2 Part2 總體城市設計方案 Part3 Part3 重點片區城市設計 Part4 Part4 近期實施計劃與項目庫 圖片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Part1 Part1 工作背景、目標 圖片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龍頭企業的發展訴求與地區現狀發展的差距 以“華為”為代表的超大型國際化企業的發展水平遠遠高于坂田其他 地區的發展水平,坂田片區現狀難以滿足超大型企業的發展需求; 城市空間的限制制約龍頭企業發展; 發展趨勢:坂田未來必須提供高質量的發展環境與高水平的配套服務,來 實現大型企業與地方發展的良性互動與融合。 項目背景 面臨主要問題
2、崗 頭 舊 村 項目背景 以“服務華為,提升片區城市品質”為目標, 區政府委托規土委龍崗管理局于2016年6月開始 籌備坂雪崗科技城城市設計國際咨詢,本次國際咨詢旨在集思廣益,征集具遠見、富創意、 并且可行的方案。充分借鑒國內外類似已建成區的城市或者地區的規劃設計和建設發展經驗,以 國際性視野、形成獨有特色的、豐富多樣的城市景觀風貌。同時,空間規劃方案必須具有可操作 性,能夠為下一步規劃工作提供系統性、框架性的設計指引。 一、塑造新形象:以國際視野,塑造坂雪崗科技城地區新形象從整體上通過城市設計指引, 逐步轉變本地區的城市環境品質,增加城市公共空間和公共配套設施,改善交通和基礎設施條件。 二、
3、共生共榮 縮小差距:通過本次國際咨詢及后續的規劃實施工作,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改 善本地區的城市品質,提升本地區的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努力使華為與周邊地區達到共生共榮的 城市發展狀態,更大的發揮坂田片區的整體城市價值,同時也為華為提供更多的城市支撐。 服務華為與坂雪崗科技城城市設計國際咨詢 通過城市設計國際咨詢及后續設施方案的研究,尋找一種城市 理想,一種在高密度建成區實現城市理想的發展模式! 項目背景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建規201759號 2017年3月6日); 城市設計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35號 2017年3月14日) 住房城鄉建設
4、部關于將北京等20個城市列為第一批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的通知(建規201768號 2017年3月14日)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全面深化規劃國土體制機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深府函【2016】259號) 國家及深圳市發布的有關“城市設計”的重要文件 “城市雙修”與“城市設計”已經成為國家層面關注的重點工 作,坂雪崗科技城城市設計國際咨詢是深圳市落實相關政 策的重點項目之一。 本次國際咨詢在有限的時間內,采取了邀請參賽的方式組織,并且創新了組織形式, 一家擅長城市設計的具有國際視野的設計機構+一家深圳本土本地優秀的規劃設計機 構+具有國際視野的空間設計機構+擅長城市研究的學術機構的聯合體: 本次國際咨詢在
5、有限的時間內,采取了邀請參賽的方式組織,并且創新了組織形式, 一家擅長城市設計的具有國際視野的設計機構+一家深圳本土本地優秀的規劃設計機 構+具有國際視野的空間設計機構+擅長城市研究的學術機構的聯合體: 深圳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楷亞銳衡建筑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RTKL) 深圳大學城市設計研創中心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國AAUPC建筑規劃事務所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深圳市都市實踐設計有限公司 紐約雪城大學 深圳市蕾奧城市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荷蘭KCAP國際有限公司 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 項目背景 創新的國際咨詢組織方式 一2016
6、年6月 龍崗管理局開始籌備城市設計國際咨詢; 二2016年07月28日 國際咨詢發布會; 三2016年09月29日 國際咨詢專家評審會; 四2016 年 10月 成果公眾展示; 五2016 年 11月1日2017年3月 整合深化國際咨詢方案,編制規劃實施方案; 六2017年3月2日 向區領導匯報階段成果和工作進程; 七2017年3月9日 整合方案及規劃實施方案中期成果經專家評審 會審議通過; 八2017年3月2017年5月 征求各部門意見(區更新局、區水務局、區交通 運輸局、區教育局、區文體局、區域重大署、坂田街道辦等),完善規劃實施方案; 九2017年5月18日 完成規劃實施方案主體成果,向
7、區領導匯報; 十. 計劃2017年5月中旬-7月 成果評審及完成全套技術成果。 工作歷程 第 一 階 段 第 二 階 段 第 三 階 段 項目背景 評審專家 評審專家 評審專家 國際咨詢方案簡介 第一名方案專家評語 一座擁有國際視野、創新理想、人文情懷的“復合型科技 創新城”! 一座擁有國際視野、創新理想、人文情懷的“復合型科技 創新城”! 圖片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優點:以崗頭河改造為紐帶,拉動城中村的改造,形成新的城市服務帶和景觀帶,這個特點比較突出,沿街并不是 重點,整個城中村,整個系統在崗頭河改造的帶動下形成了新的城市發展區; 對公交、軌道交通、步行系統的梳理,包括綠帶滲透性的擴展都考
8、慮到了; 城市更新的地區對周邊城市地塊的織補性比較強。綜合來看是一個比較平衡,比較有潛力的方案。 缺點:但是城中村的整個改造量太大,現在留的東西不多,所以勢必造成成本高、周期長,下一步要謹慎研究。 國際咨詢方案簡介 第二名方案簡介 方案整體思路:提出“共同城生長圈”的概念,提出 “一園、三廊、五區、一圈、三核、多點”的城市結構; 以半環性的城市干道為主線進行城市再開發,形成了鑲 邊式的城市環境更新的策略;城市更新方面也提出了 “大統籌小分散”的城市更新策略。 專家評語:以半環性的城市干道為主線進行城市再開發, 形成了鑲邊式的城市環境更新的策略,有一定的可行性; 總體空間設計上是沿著主干道旁邊劃
9、紅色的公共空間、 公共建筑,城市的形象改善,有一定作用。大部分內容 缺乏具體的策略,停留在概念層面,設計深度不夠。 國際咨詢方案簡介 第三名方案簡介 方案特點:宏觀層面對城市定位的研究,和西側龍 華片區的聯動發展等策略,研究的比較深入,提出 了坂雪崗科技城與龍華地區互動發展的規劃策略。 產業發展方面,將坂雪崗科技城定位為未來與南山 高科技園共同構成深圳創新產業圈的科技硅崗。 城市空間方面,提出“NODE 矩陣 超級網絡”的 面向未來的,聚合了城市產業、公共設施、公共空 間、交通綜合體的多元城市聚合體。 專家評語:宏觀層面對城市定位的研究,和西側龍 華片區的聯動發展等策略,研究的比較深入;對城
10、中村改造做了比較多的研究,希望能保留村落,促 進村落的創新性的提升,設計理念值得肯定;對崗 頭河的改造和鐵路綠帶的結合形成綠環,規劃形態 也還是比較順其自然,比較有機,有特色。 但是對城中村改造的方式主要是立體化、公共性, 可實施性不強,難度太大,把這個作為本次城市設 計的總的空間策略有點偏題了。新建地區空間特色 不足,沒有形成特別有價值的城市空間,個別建筑 形態非常夸張,但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尺度太大; 沒有重視這一部分建筑的形態和主要的中心區銜接, 城市形態的處理還是缺少對街區的織補和補充。 國際咨詢方案簡介 第四名方案簡介 方案提出的產城融合、創新生態圈、城中村改造讓原 住民受益,市政、
11、景觀、交通一體化的啟用模式等設 計概念;對城中村也采用了有拆、有留,保持多樣性 的策略;尤其著重研究了產業發展的趨勢。 專家評語:宏觀層面提出產城融合的概念,有一定 的可行性,但缺乏具體的實施辦法;提出創新生態 圈,概念不錯,但缺乏具體的落實。提出城中村改 造讓原住民受益,對城中村也采用了有拆、有留, 保持多樣性的策略,理念很好。但是整體方案都是 概念較理想,但是都缺乏可靠的落實路徑;從城市 空間設計的角度去看,整體空間結構比較松散、比 較偶然,比較被動,還是屬于見縫插針、修修補補 的做法,這個沒有為未來的發展提供特別有價值的 城市形態,方案的可控性也較差。 專家對坂雪崗科技城城市設計的總體要
12、求和建議: 一 本地區的城市設計,要始終貫徹城市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 二 重點還是要突出城市空間的設計內容,通過好的城市空間,吸引各行各業的 人們留在這里,從而進一步增強本地區的城市活力,促進本地區的產業、經 濟、社會、文化的全面發展; 三 針對高度建成區的坂雪崗科技城,建議審慎選擇更新方式,結合現狀情況選 擇拆除重建或者是綜合整治等; 四 城市設計方案不僅要有長遠的發展目標和策略,也要有近期能實施的,能盡 快解決現狀問題的具體的環境改善行動。 國際咨詢專家意見梳理 龍崗區坂雪崗科技城城市設計國際咨詢專家評審會 專家達成共識的對四個方案以及下一步設計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備注:四家機構的方案介
13、紹、專家點評、本次整合方案采納的優點的梳理內容詳見附件。 第二名深規院聯合體 第一名深大院聯合體 第三名中規院聯合體 第四名雷奧聯合體 共識一:與龍華聯動的半環形空間軸線(局部線性存在差異); 共識二:三個重要核心節點,聯動發展; 共識三:打通生態廊道,構建綠環; 共識四:創新多元城市更新方式,避免大拆大建。 四家競賽方案的梳理 工作原則:尊重城市發展歷史與客觀規律;尊重城市文化、城市形態和城市景觀的多樣性。 工作基礎: 本次龍崗區坂雪崗科技城城市設計國際咨詢規劃實施方案是在“坂雪崗科技城城市設計國 際咨詢”的四家機構設計成果基礎上進行的整合、優化;并進一步征詢相關部門及企業的意見、 深入研究
14、完成實施落地方案的編制。 工作目標: 本次龍崗區坂雪崗科技城城市設計國際咨詢規劃實施方案目的旨在尊重已批準的法定規劃 (包括法定圖則和控制單元規劃、更新單元規劃)的基礎上,通過編制詳細的規劃設計控制指 引,有序指導本片區下層次的詳細規劃設計(可能包括:更新單元規劃、舊村舊工業區的綜合整治 專項規劃、街道景觀提升方案、慢行系統改善方案、局部交通節點改善方案等),通過城市設計的 空間統籌,有計劃、有步驟的大力推動片區整體的城市空間環境品質的提升,落實國際咨詢方 案的城市理想目標,逐步優化城市形態格局,凸顯城市特色。 項目背景 龍崗區坂雪崗科技城城市設計國際咨詢規劃實施方案 本次規劃實施方案的成果可
15、以成為: 坂雪崗片區的“多規合一”的三維空間統籌方案; 本片區實現精明增長與落實精細化管理的技術依據文 件之一; 指導下層次城市詳細規劃的編制的設計依據; 審查項目報批報建的技術依據與參考。 項目背景 龍崗區坂雪崗科技城城市設計國際咨詢規劃實施方案 成果構成: (一) 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是所有研究成果的匯編。 (二) 城市設計指引手冊 城市設計指引手冊是對所有研究成果落實到空間形態控制層面的提煉和總結。 (三)“近期實施項目實施指引”速查手冊 將近期3-5年內本片區內重要的近期實施項目在城市三維空間上進行統籌設 計,并提煉成為相關管理部門查詢相關項目的實施指引的手冊。 成果主要使用對象: 龍崗
16、區城市更新局、規劃國土委相關部門、坂田街道辦等相關管理部門,以 及參與本地區城市更新項目的規劃設計單位等。 城市設計規劃實施方案 成果構成與使用建議 現狀研究 相關規劃梳理 國際咨詢方案 問題與挑戰 優勢與機遇 定位與目標 對策與路徑 前期專家工作坊 中期部門訪談 成果公眾展示與 宣傳 相關理論研究 中期專家評審 成果專家評審 城市設計規劃實施方案 工作技術路線 重點地區設計方案 城市設計指引 近期實施項目與 實施指引 整體城市設計 Part2 Part2 總體城市設計方案 一、理水辟綠,修復生態構架; 二、服務提升,落實公共設施; 三、多元更新,塑造特色風貌; 四、以人為本,疏通城市網絡;
17、五、綠色市政,實現海綿城市; 圖片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坂雪崗科技城 22.18平方公里 坂雪崗科技城 22.18平方公里 坂田街道 28.58平方公里 坂田街道 28.58平方公里 總體城市設計 規劃研究范圍 四個法定圖則拼合 范圍39.17平方公里 四個法定圖則拼合 范圍39.17平方公里 規劃范圍 本次總體城市設計范圍:坂雪崗科技城, 總用地面積22.18平方公里; 數據統計范圍:坂田街道,總規劃面積為28.58 平方公里; 規劃研究拓展范圍:四個法定圖則拼合范圍 39.17平方公里(坂田北、坂田南,民樂地區和 LG102-T4四個片區) (備注:從規劃研究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出發,建議坂田
18、 街道作為數據的統計范圍,規劃研究拓展范圍為四個法 定圖則片區拼合范圍。) LG102-T4 現狀問題梳理 一、山水與城市相互隔離,公共空間 品質較低,總量缺乏: 雖然片區外圍生態基底資源較好,但是與城市 生活缺乏聯系; 范圍內綠地分散連接度不足,環境質量較差; 自然水體(崗頭河)污染嚴重,無法親近,暴 雨期收納雨洪能力有限,存在安全隱患。 總體城市設計 現狀問題梳理 二、城市品質反差巨大,缺乏特色 與標識:高品質的局部地區與周邊較低品 質的舊村舊工業區反差巨大,城市風貌混雜, 缺乏地區特色和標識; 現狀實景照片 坂瀾大道兩側 環城東路兩側 平南鐵路兩側 總體城市設計 現狀問題梳理 三、公共設
19、施缺乏: 缺乏支持本底產業升級發 展的產業服務業和高品質 的城市公共設施; 小學學位緊缺,初中學位暫時能滿足需求 小學學位總需求為27000座,現狀實際小學學位 為18501座,缺8499座 學校分布不均衡,存在服務盲區 新雪社區、大發埔社區與馬安堂社區現狀是小學 和初中的盲區 崗頭社區北部、南坑社區南部也存在一定盲區 雪象醫院 坂田醫院 神源醫院 現狀醫療設施 現狀教育設施 現狀醫療設施基本均為民辦,缺乏公辦的大型 綜合醫院 現狀綜合醫院3所、門診部11處、診所52處、 社康中心16處、醫務室1處、預防保健機構1處, 床位數合計約400床 現狀床位供需矛盾突出,床位數缺口巨大 按照深標4床/
20、千人的要求,現實床位需求為 2410床,實際床位數為400床,缺口2010床 總體城市設計 現狀問題梳理 三、公共設施缺乏:缺乏支持本底產業升級發 展的產業服務業和高品質的城市公共設施; 現狀均為小型文體設施,缺乏大型綜合文體設施,人均面積 較低 現有的文體設施面積為120032平方米,其中公共文體設施面 積78302平方米,均為社區級文體設施,公共文體設施覆蓋 率為0.27,人均公共文體設施面積0.18平方米,遠低于文 化設施人均建筑面積0.5以及體育設施人均用地面積0.6 的標準。 現狀文體設施 總體城市設計 現狀問題梳理 序號 用地類別 用地代碼 面積(ha) 占總用地比例 (%) 1
21、城市建設用地 1903.66 66.61% 其中 居住用地 R 573.54 20.07% 商業設施用地 C 48.77 1.71% 公共服務用地 GIC 61.17 2.14% 工業用地 M 741.08 25.93% 倉儲用地 W 19.52 0.68% 道路用地 S 341.15 11.94%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U 11.16 0.39% 綠地與廣場用地 G 107.27 3.75% 2 水域及其他用地 E 954.34 33.39% 合計 2858.00 100 坂田街道土地利用現狀匯總表 四、增量土地匱乏,城市建設用地基本飽和 2858 公頃總用地,1903.66 公頃城市建設用地,
22、占比66.61%。 工業用地占25.93% 居住用地占20.07% 交通用地占11.94% 商業用地占1.71% 總體城市設計 現狀交通運行狀況 現狀路網結構 現狀問題梳理 五、現有交通出行模式難以為繼,亟需轉型; 總體城市設計 1、現狀公交場站設施嚴重 不足,始發運力受限; 2、常規公交線網重復系數 高,公交服務縱深不足; 3、停車供需嚴重失衡,基 本停車需求難以保障; 4、慢行環境呈兩極發展, 尚未形成網絡結構 5、職住分離仍將繼續加劇, 對外通道不足,擁堵難以緩 解; 油松 法定圖則 法定圖則 (2015) 法定圖則 (2015) 【坂田北地區】法定圖則 建筑規模為3067.94萬平方米
23、 【坂田南片區】法定圖則 建筑規模為602.95萬平方米 【民樂片區】法定圖則 建筑規模為381.28萬平方米 【油松片區】法定圖則 建筑規模為9.19萬平方米 【 LG102-T4】法定圖則 建筑規模為0 法定圖則拼合建筑規模:4061.36萬平方米 現狀問題梳理 六、市政基礎設施壓力大: LG102-T4 各法定圖則 坂田 北 坂田 南 民樂 (坂田范圍 內) 油松 (坂田 范圍內) 合計 規劃居住人口 (萬人) 57 11 8.29 0.29 76.58 法定圖則拼合規劃人口數據:76.58萬人。 總體城市設計 現狀問題梳理 六、市政基礎設施壓力大:部分市政設施 已超負荷運轉;以排水管網
24、為例,由于管網承接 雨水的能力有限,導致部分地段在雨季容易發生 內澇,亟需改善; 坂田街道內澇點分布圖 坂田街道內澇點分布圖 公安部門統計數據:2015年末坂田街道常住 人口:49.3萬人。 本地區規劃人口數量76.58萬人,規劃 建設量預計將達到4061.36萬平方米。 坂田街道內澇點新亞洲百貨 坂田街道內澇點新亞洲百貨 總體城市設計 總體城市設計 現狀問題小結與規劃對策 一、山水與城市相互隔離,公共 空間品質較低,總量缺乏; 二、城市品質反差巨大,缺乏特 色與標識; 三、公共設施缺乏; 四、增量土地匱乏; 五、交通問題嚴重,亟需轉變交通模式; 六、市政基礎設施壓力大; 現狀問題 一、理水辟
25、綠,修復生態構架; 二、服務提升,落實公共設施; 三、多元更新,塑造特色風貌; 四、以人為本,疏通城市網絡; 五、綠色市政,實現海綿城市; 規劃對策 總體城市設計 遠期空間發展戰略 龍崗區產業發展示意圖 坂雪崗科技城位于珠三角創智中 軸呈上啟下的中腰位置,中軸沿 線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 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北串廣州中 新知識城、蘿崗科學城及東莞松 山湖、深圳光明高新產業園,經 坂雪崗,南接西麗大學城、南山 高新區和福田中心區。未來,泛 珠三角合作全面升級,區域轉型 創新融合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坂 雪崗科技城將成為引領區域參與 全球競合的戰略要地。 珠三角創智中軸的戰略中樞 坂雪崗深圳東進-
26、特區擴容提質- 龍崗再崛起的先導示范區 總體城市設計 遠期空間發展戰略 總體城市設計 遠期總體目標 一座擁有國際視野、創新理想、人文情懷的“復合型科技 創新城”! 一座擁有國際視野、創新理想、人文情懷的“復合型科技 創新城”! 圖片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逐步實現綠色坂田、科技坂田、人文坂田和宜居坂田! 逐步實現綠色坂田、科技坂田、人文坂田和宜居坂田! 近期目標 “生態修復”河道空間與部分山體郊野公園,生態資源與城市生活實現初 步融合; 改善重點地區城市空間品質,“城市修補”部分舊村和文化遺產,鼓勵多 種方式的城市更新,綜合整治部分舊村與舊工業區釋放創新空間,初步凸 顯城市特色; 改善綜合交通系
27、統,公交優先,近期重點改善慢行交通環境; 優先落實近期可以落實的各項公共配套設施與市政基礎設施; 優先落實各類海綿設施,在各類改造項目中貫徹海綿城市建設指引; 總體城市設計 龍華中心 深圳北站商務中心 清湖副中心 人文生活軸 產業聯動軸 城市發展軸 對接福田-羅湖中心 對接觀瀾中心 對接龍崗中心 片區空間結構圖 總體城市設計 坂田街道全域規劃結構 與龍華共同形成深圳北中軸發展區,片區內部延續”三軸四心”的規劃結構 圖片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總體城市設計 北區規劃結構 空間結構 三核三軸、三帶多組團。 實現這個理想城市還需要各個方面 的努力,下面就從各個系統具體闡 述總體城市設計的實施目標、實施
28、 路徑以及近期工作建議。 圖片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總體城市設計 郊野公園 城市公園 銀湖山郊野公園 雪象體育公園 三聯郊野公園 崗頭水庫郊野公園 樟坑徑水庫郊野公園 甘坑特色公園 理水辟綠,修復生態構架 5 個山體郊野公園; 5 條特色生態公共走廊; 11 個特色城市公園; 多 個社區公園+街頭綠地; 強化龍崗山環水潤大格局 規劃社區綠道 現狀社區綠道 規劃城市綠道 現狀城市綠道 現狀區域綠道 生態格局與綠道規劃圖 300 公里城市綠道。 近期建議實施的生態修復項目 雪象體育公園、銀湖山郊野公園 崗頭水庫郊野公園(本次新增) 推進3 個山體郊野公園的前期設計與建設: 推進1 條特色生態公共走
29、廊的前期設計與建設: 崗頭河特色生態公共走廊 推進1 個特色城市公園的前期設計與建設: 黃金山公園二期、 推進3 個社區公園+街頭綠地的前期設計與建設: 推進30 公里綠道的前期設計與建設: 禾坪崗村社區公園(本次新增) 天安云谷社區公園、大族云峰社區公園 禾坪崗村社區綠道、 總體城市設計 1.規劃 6條 登山郊野路徑,共計里程 12.6km 2.規劃 4條 沿湖綠道,共計里程 11.2km 3.設置登山口 18處,與5號綠道銜接口 5處 休閑綠道 道路名稱 里程(km) 沿湖綠道 崗頭水庫綠道 2.24 托坑水庫綠道 4.25 南坑水庫綠道 3.18 雅寶水庫綠道 1.53 總計 11.2
30、登山路徑 麻竹山登山道 2.16 雅寶登山道 1.57 黃金山登山道 2.99 高山領登山道 2.77 下雪登山道 0.66 依云山莊登山道 2.29 蒲香灣登山道 0.21 總計 12.65 黃金山登山道 圍繞坂田山水資源,打造以”山、水、城 ”為主題的休閑綠道網 近期建議實施的生態修復項目 總體城市設計 總體城市設計 服務提升,落實公共設施 公共設施規劃圖 序 號 設施 類別 項目名稱 數量 備注 1 教育設 施 寄宿制高中 1 普通高中 2 九年一貫制學校 13 1處27班、1處45班、11 處54班 小學 1 幼兒園 39 2 醫療衛 生設施 綜合醫院 3 門診部 1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
31、 34 控制單元內該設施可附設 3 文娛設 施 文化站 1 居住區級文化中心 1 居住小區級文化室 35 控制單元內該設施可附設 4 體育設 施 綜合體育活動中心 2 社區體育活動場地 10 不包括控制單元內社區體 育活動場地 5 行政管 理與社 區 服 務設施 街道辦 1 派出所 2 社區警務室 17 不包括控制單元內社區級 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設施 社區居委會 14 便民服務站 10 社區菜市場 4 物業服務用房 8 其他地區根據深標配置。 6 社會福 利設施 養老院 1 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29 7 道路交 通設施 社會停車場(庫) 11 加油加氣站 4 公共充電站 16 每個控制單元
32、內公共充電 站按 1 個計算,具體根據 深 標配置 公交場站/公交首末站 12 8 給水排 水設施 雨水收集處理設施 2 (給水、雨水、污水)泵站 2 污水處理廠 1 9 電力設 施 變電站 13 10 通信設 施 通訊機樓 5 11 郵政設 施 郵政支局 6 郵政所 8 不包括控制單元內郵政 所 12 燃氣設 施 液化石油氣設施 1 燃氣供應站 1 13 環衛設 施 垃圾轉運站 13 再生資源回收站 14 環衛工人休息室 15 公共廁所 21 14 防災減 災設施 消防站 3 應急避難場所 8 圖片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總體城市設計 近期落實的公共設施 近期實施公共設施分布圖 教育設施(5個
33、):坂田小學 擴建工程、坂田街道雅寶小 學、萬科城實驗學校擴建工 程、坂田街道第二初中、大 光勘學校 醫療衛生設施(1個):吉化 醫院 文化體育設施(1個):坂田 南園文體中心 萬科城實驗學 校擴建 大光勘學校 坂田小學擴建 坂田第二初中 雅寶小學 坂田南園文體 中心 吉化醫院 總體城市設計 多元更新,塑造特色風貌 傳統歷史風貌區 當代高密度風貌區 當代低密度風貌區 現代城中村風貌區 結合多種更新方式,逐步實現本地 區多元共生、融合發展特色城市風 貌。主要的城市設計指引包括以下 三個方面: 一、城中村更新指引 二、舊工業區發展指引 三、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指引 圖片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城市風貌
34、特色塑造案例借鑒蘇黎世西區更新改造 總體城市設計 多元更新,塑造特色風貌 總體城市設計 多元更新,塑造特色風貌 法定圖則城中村更新規劃示意 本次城市設計城中村更新規劃示意 更新依據:現狀容積率、現狀建筑質量、軌道站點輻射范圍和拆建比。 區內村落總共41個,其中法定圖則:拆除重建村落19個、綜合整治村落 22個。 本次城市設計:拆除重建村落16個、綜合整治村落15個、現狀保留村落 10個。 圍繞軌道站點,結合舊村的現狀情況,選 擇近期綜合整治的項目3個。 新圍仔村 中心圍村 禾坪崗村 一、城中村更新方式指引 圖片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總體城市設計 多元更新,塑造特色風貌 近期舊村綜合整治設計指引
35、 工業區發展指引 總體城市設計 多元更新,塑造特色風貌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未定級文物分布 楊美炮樓院 街巷 街巷 炮樓 街巷 民居 禾坪崗老圍 楊美老圍 象角塘老圍 坂田老圍 炮樓 炮樓 四處傳統歷史風貌區區位圖 總體城市設計 多元更新,塑造特色風貌 圖片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總體城市設計 多元更新,塑造特色風貌 機遇龍崗區探路未定級文物保護 將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文物線索中的200多處公布 為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并在2015年2月正式出 臺深圳市龍崗區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管理辦法 (試行),龍崗區率先探路未定級文物保護。 據悉,剩余的近500處歷史文化線索的保護政策
36、 依據,市級相關部門也正在起草。 現實挑戰 由于未定級歷史文物的保護長期存在法律空白, 在管理辦法頒布后,在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的 審批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包括職能范圍、管理效能 和協作方式等方面的現實問題亟需系統研究和解 決。 文化保護與發展指引圖龍崗綜合發展規劃 政府部門的職能訴求:作為城市建設的主導方, 城市文脈的傳承和城市特色的塑造,成為城市更 新帶來城市發展動力后的強烈訴求。 社區居民的保護訴求:面對歷史文化遺產在市場 經濟沖擊下的流失,使本地居民的宗族意識的被 重新點燃,對世世代代傳承的民風民俗和物質空 間載體的保護意愿日趨強烈。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計原則與更新規劃審批工作指引 總體城市設
37、計 多元更新,塑造特色風貌 整體性原則 原真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 可持續性原則 社區融合原則 充分考慮產權處理方式,合理確定文物活化利用方式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須在明確文物產權處理方式的前提下,確定文物活化利用方式,包 括修繕方案或遷移方案(朝向、方位等建筑設計層面訴求),以免后期因產權問題影響 規劃實施。 更新計劃、更新規劃、項目實施統籌考慮 從項目實施角度全面考慮文物活化利用方案的可行性,在規劃階段充分理清項目實施所 需的各項條件,以避免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文物部分引起糾紛,形成項目推進的阻礙。 充分考慮產權人意愿和訴求,合理確定活化利用功能。 涉及文物的更新單元規劃編制,一定不能忽略產權人
38、或產權主體的意愿,規劃編制階段 性成果應在報批前充分征求產權人的意見和訴求。 充分征求區文體局關于文物保護利用相關意見,落實各街道編制的保護利用導 則要求。 嚴格落實文體局意見,活化利用方案階段性成果須與文體局進行充分溝通,嚴格按照各街 道編制的保護利用導則要求,在規劃文本中予以體現。 若所屬街道尚未編制保護利用導則,以區文體局意見為準。 部門意見 社區訴求 實施管理 五大原則: 更新規劃審批工作指引 以人為本,疏通城市網絡 打造便捷,低碳,智慧,與高新產業、現 代居住有機融合的交通系統 交通改善設計總目標 分近、遠期兩個階段開展工作: 遠期目標:將坂田打造城“公交都市示 范區”,全面提升片區
39、軌道、道路、公 交、慢行、靜態等各方面的交通品質, 形成以“公交+慢行”為主體的出行結 構。 近期目標:重點采取“短、平、快”的 整治措施,將片區打造成道路交通暢達、 公交出行便捷、交通秩序良好、慢行環 境舒適的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區。 對策一:增加軌道線路覆蓋,支撐大規模城市更新 對策二:以軌道站點為核心,加強TOD開發,地 上地下空間統籌開發 “交通與用地一體化”策略 “公交主導”策略 對策三:實施公交提速工程,增強公交競爭力 對策四:完善公交場站設施,提升公交運行環境 “路網暢達”策略 對策五:推進道路網絡建設,構建暢達路網格局 “宜行城區”策略 對策六:打造以”山、水、城 ”為主題的慢行
40、網絡 對策七:以軌道站點為核心,構建慢行接駁系統 “需求管控”策略 對策八:實施差異化靜態交通策略,縮小停車缺口 對策九:大力發展智能交通,助力構建智慧城市 對策十:強化片區交通管理,提升整體交通環境 “五大策略,十大對策” 總體城市設計 軌道交通規劃圖(資料來源:深圳市軌道交 通線網規劃(2016-2040)公示稿 ) 本次城市設計 建議線形 對策一:增加軌道線路覆蓋,支撐大規模城市更新,地上地下空間統籌開發 以人為本,疏通城市網絡 總體城市設計 “交通與用地一體化”策略 建議局部調整22號線走向,使之更契合用地 功能。建議深惠城際線與25號線增加一個城 際換乘站。 結合軌道站點,周邊地區加
41、強地上與地下空 間的統籌開發,系統布局地下步行系統,地 下商業、地下停車場庫。地下公交接駁站、 地下市政設施等。 引自深大院聯合體成果 北片區軌道交通規劃圖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圍繞軌道交通站點,打造地上地下兩套慢行接駁體系 圍繞站點500m范圍改造步行道,1000m范圍內改造自行車道, 聯系主
42、要出行需求點;圍繞站點1000m范圍,統籌利用地下空間, 打造地下步行系統與地下商業空間。 案例對比:東京新宿地鐵站,最新數據出口178個;深 圳福田站30個出入口。 自行車主廊道 自行車連通道 自行車停放點 步行連通道 P 圖例 軌道站點 以人為本,疏通城市網絡 總體城市設計 案例借鑒:軌道交通樞紐地區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 日本東京站 總體城市設計 東京火車站位于東京千代田區,主體建筑丸 之內站房于1914年12月20日正式啟用,距今 已有100多年歷史,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 1960年代初,在另一側新建了八重洲車站作 為主車站。東京火車站的輻射范圍延伸到日 本橋、銀座等周邊區域,核心影響
43、范圍近27 公頃。 東京火車站已成為集區域鐵路、城際軌道、 城市地鐵、常規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 的城市綜合客運樞紐,也是多條鐵路干線重 要的始發站。目前東京火車站共有線路15條, 其中地上12條,地下3條,每日從東京車站出 發與到達的列車班次約4000班,居全日本首 位。 八重洲地下街分兩期建成(1963-1965年和1966-1969年),總建筑面積為7萬多平方米,加上連通 的地下室,總建筑面積達到9.6萬平方米。地下分為3層。地下一層由三部分組成:車站建筑的地下 室,站前廣場下的地下街,從廣場向前延伸的八重洲大街下約150米長的一段地下街。地下二層有兩 個地下停車場,約570個停車位。
44、地下三層有高壓變配電室、市政管線和廊道等,4號高速公路也由 此穿過,車輛從地下就可進入公路兩側的公用停車場,使地面上的車流量有所減少,路上停車現象 基本消除。這樣,盡管東京站日客流量高達80-90萬人,但站前廣場和主要街道上交通秩序井然,步 行與車行分離,行車順暢,停車方便,環境清新,體現出現代大城市應有的風貌。 坂田街道市政詳規需要協調落實的主要市政基礎設施包 括一下4各方面的設施(具體落實情況詳見附錄): 坂田街道市政詳規市政設施情況簡表 序號 類別 數量 1 垃圾轉運站 9 其中 現狀未落實用地的轉運站 3 規劃垃圾轉運站 6 2 電力廠站 10 其中 規劃220kV變電站 1 規劃11
45、0kV變電站 9 3 規劃通信機樓 1 4 供水廠站(擴建) 1 綠色市政,實現海綿城市 總體城市設計 序號 類型 深標面積(平米) 1 220kV變電站 50008000 2 110kV變電站 28003500 3 通信機樓 30005000 4 獨立占地小型垃圾轉運站(兩箱) 660 5 附設式小型垃圾轉運站 370480 6 特勤消防站 49006300 7 普通消防站 33004800 各類設施深標用地規模要求簡表 綠色市政,實現海綿城市 總體城市設計 海綿城市遠期目標: 規劃構建“海綿網絡海綿微單 元海綿走廊海綿濕地”的四 級海綿生態系統。構建全局性的 生態海綿框架,形成多層次的山
46、水綠城生態海綿格局,并與北部 山體、城市內部河流水系以及自 然綠地斑塊構建完整的生態空間 網絡。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實現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60%-85%;消 除區內內澇點,達到50年一遇內 澇防治標準;崗頭河水體黑臭情 況得到改善,河道水質達到地表 水類水體標準;實現雨水資源、 再生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并達到 熱島有緩解,生態情況有改善的 綜合效益,成為海綿城市示范區 域。 Part3 Part3 重點片區城市設計 復興水岸生活崗頭河沿岸地區城市設計(藍段) 強化產業集群坂雪崗大道以東地區(綠段) 活化城市街區吉華路沿線地區城市設計(紅段) 重點片區城市設計 重點片區分布及主要工作內容 主要設計內容:塑造城市風貌特色,注重與山水自然的共 生關系,協調市政工程,組織城市公共空間功能,注重建 筑空間尺度,提出建筑高度、體量、風格、色彩等控制要 求。 工作思路 從現狀問題和遠景目標兩個層面入手,完 成重點片區城市設計方案,并且在每個片 區選擇一到兩處近期可以實施的節點,做 出近期實施建議方案。 山水生態區 孵化拓展區 配套生活區 門戶區 城市復興區 協同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