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蕪湖古城規劃導則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目錄 規劃設計 規劃總圖 用地平衡表 規劃分區圖 處置方式圖 交通規劃圖 綠地與公共空間規劃 建設控制圖 建設時序規劃 歷史街區與保留建筑整治導則 建議歷史街區范圍圖 南門灣歷史街區發展分析 南門灣歷史街區整治利用范例 南門灣歷史建筑利用范例 南
2、門灣歷史文化街區商業規劃 南門灣立面整治控制導則 南正街立面整治控制導則 花街立面形成控制導則 肖家巷歷史街區形成控制導則 保留建筑維護、保留與利用 保留建筑處置與功能更新表 點段設計 縣衙文廟城隍廟能仁寺 城墻城門 十里河房 東北角院落式住區 古城歷史與現狀研究 古城區位研究 歷史城區發展階段 古城格局分析 古城歷史信息 現存建筑狀況調查分析 風貌、年代、結構、層數、質量、功能 現存街道與交通狀況分析 歷史建筑與建議保留建筑分布圖 概念生成 二維結構 三維結構 城市肌理與標志建筑 標志性 識別性 復雜性 步行系統 規劃元素 城墻與城門 歷史遺存與公共建筑 歷史街道 居住空間 商業 綠地系統
3、建筑遺存修復 院落可達性 古城歷史與現狀研究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110km 354km 315km 130km 72km 78km64km 57km 長江 寧蕪高速 蕪合高速 古城歷史與現狀研究 古城區位分析 SITE 城市商業中心 1.5km 大學城 4.5km 火車站 3km 城市生活區 4.5km 方特游樂場 6.5km 古城 城市區位 蕪湖地處蘇皖兩省交接地區,是安徽省的經濟、文化、交 通、政治次中心,是安徽省東南部的重要城市。 蕪湖西鄰
4、長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重要口岸,水路交通 便利;此外,蕪湖距離皖蘇浙滬四地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 較近,并有蕪合、寧蕪等高速路連接到這些城市,相對于 安徽省其他地方更容易收到滬寧杭經濟圈的輻射。 在古代,蕪湖經由青弋江(徽水)可連接至徽州,經由長 江上可至四川、湖北等地,下可達浙江、江蘇,經運河可 達北方諸地。 古城區位 地塊為蕪湖老城的東半部分,原老城被九華中路一分為二。 地塊位于現鏡湖區,是由環城北路、環城東路、沿河路、九 華中路圍合而成的區域。 古城地理位置優越,處于蕪湖中心城區位置,距市商業中心 極近,易于收到商業中心輻射;其與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樞 紐也距離較近;蕪湖最大的旅游中心區域方
5、特游樂場距古城 也僅20分鐘車程。 古城周邊概況 九華中路是城市主干道,可方便進入地塊,根據城市規劃, 北面將建成商業區,可帶動地塊內發展。 地塊西面是城市快速干道,但進入地塊不便,沒有規劃合適 的車行入口。 地塊南面臨青弋江,僅有弋江橋與南岸連接,根據城市道路 規劃,弋江橋也即將被拆除,地塊與南岸連接需通過九華中 路。 地塊西側的環城東路為城市支路,可由儒林街、東內街、環 城南路進入地塊。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古城歷史與現狀研究 歷史城區發展階段
6、 HISTORY OF THE CITY 三國南北朝時期 三國時期戰事頻繁,蕪湖地位日益重要。吳國地處江東, 以長江之險與曹魏對峙,孫權將蕪湖縣由鳩茲西遷到青弋 江口不遠的雞毛山一帶的高地,成為現蕪湖是最老的城 區。東晉時期,蕪湖已經成為臨江重鎮。公元324年,大將 王敦在雞毛山屯兵駐守,固有“王敦城”之說。 1949年以后 新時代的蕪湖依托鏡湖,赭山兩大核心繼續沿河發展。新 的蕪湖已經由之前沿青弋江東西方向發展裝變為沿長江南 北方向發展。原有的老城區也逐漸衰敗而被遺忘。 唐明時期 兩宋時期,全國經濟中心逐漸南移。手工業和商業興起, 城區迅速擴大,蕪湖成為沿江當時的一座名城。約在十一 世紀初,
7、蕪湖開始筑城即宋城。明朝時期,蕪湖的經濟逐 步從元末遭兵火焚的灰燼中回復發展起來,以染漿業和煉 鋼業尤為發達。 明萬歷三年蕪湖再次筑城,部分利用宋城原址,但范圍小 于宋城。 清代 清代,蕪湖發展迅速,商業貿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整 個城區繼續沿青弋江發展,十里長街更是突破原來城墻的 限定向外發展。 近代 鴉片戰爭之后,蕪湖的民族產業受到了外來殖民工商業的 沖擊,市區重心轉向西北長江右岸。開埠后的蕪湖在官僚 買辦的政治環境下,開設了米號,形成了米市的中心。 同時官僚買辦資本也開設了新的工廠。經濟畸形發展,致 使市區擴大,中心西移,人口也從一萬人增加到了十萬多 人。 早期 蕪湖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
8、期就有聚落活動于此,因此地 地勢低平,湖沼草叢,鳩鳥云集,當時名“鳩茲”,為吳 國所屬;秦時,分全國為三十六郡,蕪湖屬鄣郡,仍名鳩 茲。 公元前109年(漢元封二年),鳩茲設縣,易名蕪湖,此乃 早期的蕪湖城。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古城歷史與現狀研究 古城格局分析 CITY STRUCTURE 奉賢縣城輿圖 無錫縣城輿圖 寧海縣城輿圖 常昭縣城輿圖 中國古代縣城中,縣衙、文廟、城隍廟 是縣城構成的重要組成要素,代表了中 國傳統城市中的行政管理、教育、
9、宗族 祭祀等主要職能。 蕪湖古城中包含了縣衙、城隍廟、文廟 等這幾個重要構成元素,還包括監獄、 寺廟等重要建筑,目前仍有遺跡可循。 蕪湖城墻即目前的環城路,根據民國年間蕪湖縣志所載,曾 經有八座城門:“蕪湖縣城建于明萬歷三年,其故城在縣東三十 里,自吳黃武初徙縣治,故城遂廢。今縣城周圍七百三十九丈, 高三丈,南距大河曰長虹門,汪道昆建城記勒石于門之樓,北至 北門橋曰來鳳門,有月城東跨能仁寺左曰宣春門,西連長街大市 曰弼賦門。” 與明清兩代的歷史地圖相對照,蕪湖仍部分保持著明清兩代的城 市格局,城墻、城門、路網都依舊依稀可辨,一些重要的傳統建 筑仍有部分遺跡留存。 蕪湖古城格局示意 明代蕪湖縣城
10、池圖清末蕪湖老城區圖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地塊中道路系統保存較為完好,大部分街巷仍保持有原有走向,南正街、花街、米市 街、薪市街、東內街、十字街、儒林街等幾條重要街道仍有保留;其中半數街巷仍然維 持清末民國的街巷尺度,肖家巷、南正街、南門灣等街巷的沿街界面也保存較好。 原有的古城城墻已經被拆除,開拓城道路,城門也已不存。 蕪湖古城中的幾個重要歷史節點中,模范監獄格局保存較為完整,蕪湖縣衙僅存大門, 城隍廟僅存娘娘殿與大門位置,文廟僅存大成殿,能仁寺
11、已經完全消失。 來鳳門 能仁寺 蕪湖縣署 模范監獄 城隍廟 寶春門 文廟 十里長街 上水門 長虹門 金馬門 來鳳門 新興街 同豐里 梧桐巷 羅家閘 太平大路 東寺街 井巷 安義街 十字街 東門大街 寶春門 肖家巷 財神巷 花街(孝豐里) 丁字街 河豚巷 新市街 上水門 南門灣 打銅巷 官溝沿 南門大街 長虹門 儒林街 金馬門 古城歷史與現狀研究 古城歷史信息重要節點 LANDMARKS 古城歷史信息街道 TRADITIONAL STREETS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12、OF WUHU 現存建筑狀況調查年代分析 PERIOD OF BUILDINGS STRUCTURE 現存建筑狀況調查風貌分析 HISROTIC VALUE 建筑風貌優 建筑風貌良 建筑風貌中 建筑風貌差 地塊內現存建筑中, 集中區域風貌較好, 保持有蕪湖傳統建筑 特色,西北角與羅家 閘小區區域風貌與傳 統較為不符。 地塊內現存建筑中建 筑年代基本都在1980 年代以前,分布有較 多民國時期建筑,以 及部分清代末期建 筑。 清代時期 民國時期 195080年代 1980年以后 古城歷史與現狀研究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13、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現存建筑狀況調查層數分析 NUMBER OF BUILDINGS FLOOR 現存建筑狀況調查結構分析 BUILDINGS STRUCTURE 地塊內現存建筑多為 木結構或磚墻承重的 磚木結構,混雜有部 分翻修重建的磚混建 筑,西北角沿九華中 路的多高層建筑則以 鋼筋混凝土結構為 主。 地塊內現存建筑集中 區域基本為一二層 房屋,新建建筑中以 多高層居多。 一層建筑 二層建筑 三四層建筑 五層以上建筑 木結構建筑 磚木結構建筑 磚混結構建筑 砼結構建筑 古城歷史與現狀研究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
14、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現存建筑狀況調查功能分析 BUILDINGS FUNCTION 現存建筑狀況調查質量分析 BUILDINGS QUALITY 地塊內現存建筑質量 較差,尤其是傳統建 筑,結構歪斜、屋頂 漏水等各種問題突 出;質量較好的建筑 多為80年代之后新建 的多高層住宅。 建筑質量優 建筑質量良 建筑質量中 建筑質量差 地塊內原有建筑功能 以居住為主,羅家閘 一帶與地塊西北角為 多層住宅區,其余的 多為底層住宅; 其中南正街南門灣一 線為曾經為沿街店 鋪,分布有書店、雜 貨店等,現多廢棄,
15、另外沿九華中路底層 為商業店鋪; 地塊內原有幼兒園、 小學、中學共七所, 部分還在使用。 住宅 商業 文化教育 文化娛樂 工廠 文物 古城歷史與現狀研究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現存街道與交通現狀分析 CURRENT TRAFFIC SYSTEM 車輛通行道路 主要步行街巷 次要步行街巷 羅家閘 公署路 太平大路 井巷 東寺街 馬號街 十字街 米市街 肖家巷 東內街 花街 河豚巷 丁字街 官溝沿 薪市街 南門灣 打銅巷 儒林后街 南正街 儒林街 環城南
16、路 沿河路 古城歷史與現狀研究 街道名稱 街道 斷面 DH1H2 D/H2街道名稱 街道 斷面 DH1H2 D/H2 街道寬度 (M) 沿街建筑高度 (M) 沿街建筑高度 (M) 街道寬度 (M) 沿街建筑高度 (M) 沿街建筑高度 (M) 公署路1-111.12.22.74.11環城南路27-2711.62.19.31.25 馬號街2-24.822.12.29環城南路28-282.7 2.74.50.60 馬號街3-343.450.80環城南路29-297.32.12.23.32 太平大路4-43.053.970.44漳河路30-3016.124.63.50 太平大路5-53.384.88.
17、10.42環城南路31-3111.62.13.63.22 米市街6-67.42.320.50.36南正街32-326.13.56.40.95 太平大路7-732.42.81.07南正街33-333.85.25.90.64 羅家閘8-83.22.12.91.10儒林街34-3455.47.10.70 羅家閘9-93.422.11.62儒林街35-353.65.76.40.56 羅家閘10-103.62.25.20.69儒林街36-367.32.19.10.80 羅家閘11-113.73.23.21.16官溝沿37-374.63.74.11.12 羅家閘12-125.219.523.50.22官溝
18、沿38-385.16.47.60.67 井巷13-133.73.719.50.19肖家巷39-391.95.35.50.35 井巷14-143.76.519.50.19肖家巷40-403.94.77.40.53 井巷15-153.23.13.50.91肖家巷41-4157.58.10.62 井巷16-162.73.35.80.47肖家巷42-421.32.47.30.18 東寺街17-174.34.37.80.55肖家巷43-4332.76.10.49 東內街18-189.1518.90.48肖家巷44-443.477.60.45 東內街19-196.92.45.71.21丁字街45-454.
19、22.450.84 東內街20-204.34.14.31.00打銅巷46-463.23.25.80.55 東內街21-213.13.350.62打銅巷47-471.73.14.50.38 東內街22-2253.26.30.79南門灣48-484.15.65.60.73 河桐巷23-23334.90.61薪市街49-494.95.56.80.72 河桐巷24-242.92.87.30.40花街50-505.235.40.96 河桐巷25-253.31.64.70.70花街51-514.55.46.50.69 河桐巷26-267.24.3120.60肖家巷52-521.93.46.30.30 20
20、-2051-5148-4821-21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序 號 名稱地址序 號 名稱地址序 號 名稱地址 1大成殿十二中大成殿28民居肖家巷52號55民居環城南路南側 2城隍廟東內街60號29民居肖家巷58號56店鋪南正街21號 3衙署前門十字街29號30吳宅肖家巷62、39號57店鋪南正街25號 4段謙厚堂太平大路17號31民居肖家巷19、21、23號58店鋪南門灣25號 5鐘家慶故居太平大路12號32民居官溝沿28號59民居馬號街北側 6民居
21、太平大路13號33民居井巷14號60店鋪東內街花街交口東北角 7潘宅太平大路15號34黃公館馬號街2號61花街小學教學樓花街小學內 8俞宅太平大路4號35黃宅丁字街13號62民居丁字街13號西北角 9民居儒林街7號36民居丁字街6號63店鋪南門灣12號 10水產網線廠儒林街27號37民居儒林街47、49、51、53、55號64民居東寺街東側 11民居儒林后街17號38民居環城南路7號65監獄用房模范監獄內 12小天朝環南幼兒園39民居環城南路29號66監獄用房模范監獄內 13雅積樓儒林街18號40柯宅環城南路44號67羅家閘小學磚樓羅家閘小學內 14清末官府薪市街10、12號41民居米市街47
22、號68民居官溝沿西側 15伍劉住宅薪市街28號42民居南正街6號69民居官溝沿肖家巷交口處北側 16民居花街44號43商鋪南正街20號70民居東內街南側 17正大旅社花街32號44弋江經理部南正街22號71民居儒林街北側 18花街居委會花街27號45南門藥店南正街23號72民居丁字街南側 19二棉廠車間東內街53號46商鋪南門灣7、9、11、13、15號73民居丁字街南側 20模范監獄東內街32號47商鋪南門灣20、22、24、26、28、30號74民居丁字街南側 21民居公署路66號48商鋪南門灣38、36號75民居官溝沿東側 22皖南行署公署路43號49民居同豐里52號76店鋪南正街24號
23、 23烽火臺環城南路56號50民居花街米市街交口西北角77店鋪南正街12號 24模 范 監 獄 看 管房 東寺街6-8號51民居薪市街北側78廠房環城南路北側 25私人錢莊肖家巷28號52店鋪薪市街花街交口西南角79民居十二中西側 26民居肖家巷3、4、5號53店鋪南門灣花街交口西北角80民居十二中西側 27民居肖家巷16號54菜市場大潘家墩西側81民居沿河路北側 地塊內現有48處歷史建筑,其格 局保存較為完好,除此之外,另 有33處建議保留建筑,這些保留 建筑是蕪湖傳統建筑特色的集中 反映,體現了蕪湖古城的特有風 貌。 2 60 61 62 63 2 50 3 4 5 6 7 8 9 1 1
24、0 11 12 23 13 14 51 52 53 54 56 57 58 15 16 17 18 19 70 20 65 66 67 68 69 71 72 7374 75 76 77 78 79 80 55 81 24 6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1 33 34 59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48 43 22 49 歷史建筑 建議保留建筑 歷史建筑與建議保留建筑分布圖 LISTED BUILDINGS AND HISTORIC AREA 古城歷史與現狀研究 概念生成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
25、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二維結構 THE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概? 人行入口(主入口) HISTORICAL PLOT BORDER 歷史街道網 HISTORICAL STREETS NETWORK 新街道 NEW STREETS 老城城墻位置 HISTORICAL WALL POSITION 老城城門位置 HISTORICAL GATES POSITION 規劃范圍 INTERVENTION PERIMETER 歷史街道網 HISTORICAL STREETS NE
26、TWORK 建筑尺度邊界 HISTORICAL PLOT BORDER 歷史街道網以及房屋的尺度與方向的保護 THE PRESERVATION OF OLD ROAD NETWORK,THE DIMENS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PLOTS 一些城市元素通常情況下不會改變或者具有存續性,諸如 道路、邊界、城市與居住形態,這些構成了一個城市的靈 魂,是城市最永恒的部分。 這就是城市的二維內在結構,你可以通過歷史地圖甚至是 現在的地圖辨識出來的。 這是我們在研究蕪湖的歷史城區時所做的,所以我們可以 發現現存的道路網絡來自明朝,盡管受到了一些近現代的 影響,很多傳統的院落
27、建筑還是依然保存下來了。 The elements of a town that usually do not change or change into continuity - like roads, plots border, urban and residential types and so on - makes the soul of a city, the permanent part of it. This is the two dimensional inner structure of a town, the one you can recognize looking to
28、 historical maps or even reading carefully a today land Register Map. It is what we did studying the historical centre of Wuhu, so we could find that the existing street network is from Ming Dynasty and the plots of the original courtyards houses still remain in spite of the late transformation. GUI
29、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三維結構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城市肌理 URBAN FABRIC 開放空間 OPEN SPACE 公共廣場 PUBLIC SQUARE 虛與實的關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IDS AND VOIDS. 一座城市是有實與虛構成的:住宅、學校、辦公樓和其他 建筑起著實的作用;街道、廣場、公園和其他空白的空間 起著虛的作用。 一個城市中,實和虛之間的關系反映著某個
30、特定時期其城 市的空間性格;現代城市與古城有著顯著的不同:現代城 市中建筑漂浮在一片未開發的空白空間中,在現代主義之 前的時代中,建筑與虛體是由有著獨特數量關系的城市肌 理以及結構、特點來確定的。特定的數量關系一般是道路 寬度與高度的關系以及他們和開放空間的關系。 A city is made up of volumes and voids: houses, schools, offices and all the others buildings act as volumes; streets, squares, parks and the other empty spaces are vo
31、ids. The relation between volumes and voids also called figure-background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which characterizes the different city scapes along history; the Modern city is different from the Historical one: in the Modern city the buildings float in a wide and unstructured open
32、spaces; in the pre- Modern period the buildings and the void are defined by an unique figure and structure, a dense city fabric which led all the dimens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dth and height of the roads and rapport between them and the open spaces. 概念生成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33、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城市肌理與標志建筑 URBAN FABRIC AND OUTSTANDING BUILDINGS 城市肌理 URBAN FABRIC 標志建筑 OUTSTANDING BUILDINGS 公共廣場 PUBLIC SQUARE 綠地院落 GREEN COURTYARD 城市肌理與標志建筑之間的關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FABRIC AND OUTSTANDING BUILDINGS 在古代社會中,一個普通人是在相同類型、類似尺度、相 互擠壓、從而形成城市肌理
34、的房屋中生活和工作的。而權 利階層的人居住的建筑則是獨立的,與其他建筑分隔開 的,巨大而宏偉,這些建筑的屋頂相互連接,就像一個個 城市紀念碑。 In the historical society, ordinary people lived and worked in houses of the same type and similar dimension, pull each other, to create an urban fabric. The powerful persons lived and acted in rather isolated buildings, separat
35、ed from the others, more impressive and large, emerging over the roofs of the houses as urban monuments. 概念生成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概念生成 標志性元素 THE SYMBOLS 標志建筑 SYMBOLIC BUILDINGS 縣衙 CITY HALL 城隍廟 CITY TEMPLE 文廟 CONFUCIOS TEMPLE 能仁寺 BUDDHA
36、S TEMPLE 城墻 WALL 城門 HISTORICAL CITY GATES 標志性元素:城墻,城門,廟宇,衙署 THE ROLE OF THE SYMBOLIC ELEMENTS: WALL, GATES, TEMPLES, CITY HALL 在蕪湖,盡管城隍廟已經在150年前就已經被破壞了,人們 仍然習慣于在城隍廟的門前祭拜供奉。 一座城市不但是由有形的事物構成,也由一些無形的東西 構成,有時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加重要,這些無形的東西包 括城市的歷史、文化和信仰等等,簡單的講,就是場所的 精神。 衙署、城隍廟、文廟、城墻和城門依然存活在人們的腦海 中,因為它們是這個城市物質的和非物質的
37、象征。 At Wuhu citizens are continuing to bring gifts and to pray at the front door of the City Temple, even if that building was destroyed about a century and a half ago. A city is not just made from physical objects, but even by intangible identities, sometimes more important than material ones, as i
38、ts history, its culture, its beliefs. In one word, the spirit of the site. The City Hall, the City Temple, the Confucius Temple, the Wall and the Gates are still living in the mind of the citizens because are the symbol of the material and immaterial past of their home town.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
39、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識別性 IDENTITY 現存主要建筑與城市肌理的更新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MAIN EXISTING BUILDINGS AND THE PRESERVED URBAN FABRIC 識別性 完全把城市過去的痕跡抹去,便會冒著失去城市自身文化 特點的風險,因為每個城市區域都有它必須要保護的自身 特點,這不僅僅是指那些代表了上層階層的新興建筑,也 包括了那些代表著普通人的城市肌理。 Identity Making completely disa
40、ppear the traces of a city, carries the risk to lose its own cultural identity, because every urban area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at must be protected. Not only the ones of emerging buildings, expressions of powerful persons, but even those of urban factory, expressions of ordinary
41、people. 歷史建筑 LISTED PROTECTED BUILDINGS 保留城市肌理 LISTED URBAN FABRIC TO BE RESTORED 綠地院落 GREEN COURTYARD 復原城市肌理 COMPLETION OF THE URBAN FABRIC 建議歷史文化街區 HISTORICAL AREA 保留街道 PRESERVED STREETS 更新街道 PRESERVED STREETS RECONFIGURED 新規劃街道 NEW STREETS 概念生成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42、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復雜性 COMPLEXITY 古城中功能的混合與不同尺度的共存 THE FUNCTIONAL MIX AND PRESENCE OF DIFFERENT SCALES WITHIN THE HISTORICAL CITY 現代規劃的基礎是功能分區的概念。這意味著生活被劃分 為各個部分并安置在城市的不同區域:我們將有一個商務 區,與商業區、居住區等分開來。 相反的,傳統城市復雜性的必要之處需要一個更加開放、 有機、層狀的結構:在這樣的結構里,無論在家里還是街 道上,你都可以生活,工作或者娛樂。 The modern planning
43、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zoning. It means that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that organize the life are divided into parts and are placed on the urban land: we will have a business district, separated from the commercial one, or the residential, etc. On the contrary the necessary complexity of the hist
44、orical city needs a more open, articulated and layered functional structure: at home or in street you can live, work and play. 居住、藝術與手工藝作坊 RESIDENCES + ART the lands occupied lastly will be the ones inside the urban blocks or close to the urban wall. Placing the most part of the new green areas in t
45、hose two positions, we were following some modern aims in this sector, looking to the history of the place. In particular in the first case the lands will be green private areas at the service of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in the second one they will be green lands of public use at the service of th
46、e whole city. 公共綠地 GREEN PUBLIC AREAS 私人停車綠地 GREEN 對于部分能體現建筑風貌特征的部分(如立面、墻體、門洞)予以強制性保留。 移建.復建;對于古城內文化價值較高,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傳統公共建筑進行復建。 復建.移建對于與規劃有沖突的保留建筑,移至地塊中其他合適區域集中保護。 保留建筑的功能更新與利用方式 根據保留建筑在古城內的位置分布以及其本身的建筑特點,規劃對保留建筑進行了新的功能界定,將保留建筑的保護與古 城復興結合起來,使這些老建筑煥發新的活力。 保留原有功能按原有功能進行利用對于已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宗教建筑等,今天仍然 可以加以利用,與當今
47、社會的精神需求相結合而加 以利用。 I.宗教與古代傳統 禮儀展示; 對于部分居住類保留建筑,可結合地塊規劃,仍然 保留原有的居住功能,延續傳統的居住形態。 .獨戶居住; .多戶居住; 作為歷史遺跡進行展示對于衙署前門等這一類古代公共建筑,在今天的日 常生活中已經失去它的實用功能,卻有著很高的歷 史價值,因此將其作為展示性歷史遺產(紀念性建 筑),進行適當地維護保留。 .展覽; 改變建筑原有功能作為公共設施利用對于部分處于重要開放空間的保留建筑,可以作為 社區乃至全蕪湖的公共服務設施。 .公共服務 作為文化旅游設施利用對于歷史建筑集中區域的保留建筑,可以作為老字 號與手工藝展示區域,用作可以體驗
48、當時的傳統工 藝與生活空間的文化旅游設施。 J.藝術家工坊; .休閑娛樂; 作為商業設施利用結合地塊規劃,對部分保存較好,規模較大的保留 建筑,可以改建為商鋪、SOHO工作室、民居客棧 等商業類型。 .SOHO工作室; .民居客棧; .商鋪; 歷史街區與保留建筑整治導則 保留建筑維護、保留與利用 INTERVENTION AND REUSE FOR LISTED BUILDINGS 2 60 61 62 63 2 50 3 4 5 6 7 8 9 1 10 11 12 23 13 14 51 52 53 54 56 57 58 15 16 17 18 19 70 20 65 66 67 68
49、69 71 72 7374 75 76 77 78 79 80 55 81 24 6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1 33 34 59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48 43 22 49 歷史建筑 建議保留建筑 GUIDELINE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 HISTORIC CENTER OF WUHU 序號名稱地址年代類別處置方式功能建議序號名稱地址年代類別處置方式功能建議 1大成殿十二中大成殿清代保留建筑AI42民居南正街6號民國 保留建筑AF 2城隍廟東內街60號凊末保留建筑FI43商鋪南正街20號清末保留建筑BCDE 3衙署前門十字街29號宋-凊保留建筑AG44弋江經理部南正街22號清末保留建筑AE 4段謙厚堂太平大路17-1、17-2號清末-民國保留建筑BCDB45南門藥店南正街23號清末保留建筑BCDE 5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