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項目背景及狀況 1.項目區位 2.規劃范圍 3.綜合現狀 4.綜合建設條件分析 5.限制性條件分析 第二章 總體定位 1.總體定位對接 2.市場定位與預測 第三章 總體規劃 1.規劃總平面 2.空間結構 3.功能分區 4.鳥瞰圖 5.交通規劃 6.土地利用規劃 第四章 分區規劃設計 1.寺西入口服務區 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3.鏡心湖入口服務區 4.禪果寺文化體驗區 5.沐泉谷溫泉禪養區 6.花藏界生態休閑區 第五章 道路及交通系統規劃 1.道路及交通系統規劃 2.綠地系統規劃 3.景觀系統規劃 4.建筑風貌控制 5.豎向規劃 6.基礎設施規劃 第六章 投資估算與分期建設
2、第一章 綜合分析 1.項目區位 2.規劃范圍 3.綜合現狀 4.綜合建設條件分析 5.限制性條件分析 1.1項目區位 地理區位:晉巖旅游度假區位于河北省邯鄲武安市,臨近山西、河北、山東三省,距離邢臺 市區、邯鄲市區約50km,距離武安市區約25km。 高鐵:約1.5h抵達邯鄲站 機場:約1.5h抵達邯鄲機場,現有通往上海,深圳,張家口的航班。 高速:規劃2018年通車的北起涿鹿京冀界,終于涉縣的冀豫界。武安下道口距離項目地僅16 公里。同時還有青蘭高速、省道202。 旅游區位:從邯鄲旅游線路來看,項目地位于傳統型AAAA級景區聚焦區內,旅游環線,穿 境而過,成為武安門戶,旅游區位優勢明顯。 同
3、時項目地展望為國家級AAAAA級旅游景區。并與周邊景區作為武安北部區域旅游展望為全 國全域旅游示范區。 長壽村旅游風景區 AAAA 七步溝風景區 AAAA 區域游客集散中心 東太行景區 區域文化核心 休閑度假中心 消費娛樂中心 北部生態休閑基地 古武當山景區 AAAA(取消) 朝陽溝風景區 AAAA 京娘湖景區 AAAA 項目地 武安市 邯鄲市 規劃設計總范圍1075.8公頃,即16137畝。 1.2 規劃范圍 1.3 綜合現狀 地形地貌 項目地山體屬太行山余脈,境內四面環山、斷崖高起、臺壁交錯,總體有1個高山、3個 平臺、1個盆地、3個谷地構成。最高海拔高度為1257米,其中北寺溝,南寺溝地
4、勢較低 與三岔口至南寺溝谷段形成場地三個主要溝谷;高粱棧、山岔口處為中高地勢,地形相對 平整為緩坡,形成場地主要開發的兩個平臺;須彌山為地勢較高,山頂平兩側緩,形成項 目地獨特的高山“平臺”;寺西東入口片區面積較大,視野開闊,坡度較緩,為盆地地形。 東側盆地 谷地 谷地 谷地 平臺 平臺 平臺 高山 1.3 綜合現狀 水系 水系:規劃范圍內的水系主要因降雨、修建水池和排洪河道形成三條水系和三個水池。 其中北寺溝村東北側水池修建于建國時期,水面占地面積約556 ,水深7-8米;馬捉腦舊址附近溝谷 水池,為新建水池,水面面積約220 ,水深5-6米;北寺溝水系,河道枯豐期明顯,多為無水 狀態,豐水
5、期時水易漫過道路,河道沖刷凌亂;規劃中應考慮河道整理以及豐水期時水的利用。禪果 寺(南寺溝)現狀水系資源豐富,常年有水,規劃中應考慮如何充分利用水系景觀;馬捉腦至南 寺溝只有降雨時可形成水系,規劃中應考慮排洪溝的景觀利用。 1.3 綜合現狀 道路:現狀道路主要指車行道路和登山步道,以及村莊內部道路,道路等級 和道路景觀性均較差,其中通往各片區的車行道路寬度為4-6米;步道為1-2米。 道路 旅游環線 車行道路 步道、村內道路 圖例 1.3 綜合現狀 項目地植被主要分為闊葉樹種、針葉樹種、灌木、花田以及一般農田 植被 闊葉樹種:楊樹、榆樹、泡桐樹、黃櫨、金錢槭、刺槐、黃連木、香椿、 臭椿、桑樹、
6、漆樹、櫪樹、栓皮櫟、樺樹以及一些果樹如蘋果樹、桃樹、 核桃樹、柿子樹、棗樹、杏樹、梨樹等; 針葉樹種:油松、 白皮松、側柏等; 灌木:酸棗、荊條、胡枝子、鼠李、唐棣、錦雞兒、三裂繡線菊、小蘗、野 薔薇、黃刺玫、灰毛黃櫨等;草本:白草、藎草、魁蒿、狗尾草、中華隱子 草、野菊等。 柿子樹黃櫨 油松白皮松側柏 泡桐樹 梨樹刺槐金錢槭 鼠李錦雞兒繡線菊 1.3 綜合現狀 1 2 3 4 5 1 3 2 4 5 1 2 3 1 1 3 4 2 1 2 3 5 4 12345 12345 123 1234 123 45 1 現狀照片 1.3 綜合現狀 旅游資源 河石 谷 林 山 自然資源 晨鐘古樹 碑林
7、廟宇 塔林 人文資源 南寺溝 禪果寺 北寺溝 現狀土地利用類型主要包括農田、林地、村民住宅用地、水域、道路等, 具體特征如下: 自然保留地和林地占比重較大。規劃區共有耕地76.9公頃,占總用地的 7.15,其中基本農田占地11.1公頃,占總用地的1.03,一般農田占地65.8 公頃,占總用地的6.12。林業用地為376公頃,占總用地的34.95%,隨著旅 游度假區的開發,為保護生態,嚴格控制林業用地指標,除涉及到建設用地外, 對原有的耕地保留其用地性質。 村民住宅用地分布較分散,且比重較低。規劃區內村民住宅用地共有 13.5公頃,占總用地的1.25。征用部分現狀村莊作為旅游度假用地。 序號現狀
8、用地面積(ha)占比(%) 1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13.51.25% 2農村道路用地7.50.70% 3基本農田11.11.03% 4一般農田65.86.12% 5林地37634.95% 6水域13.51.25% 7自然保留地588.454.69% 8總計1075.8100.00% 21現狀用地一覽表 1.3 綜合現狀 現狀用地 1.4綜合建設條件分析 綜合以上分析,場地內大部分盆地,平臺、溝谷以及獨立高山區塊為較適宜 開發用地。 1.5限制性條件分析 圖例 生態紅線 基本農田 建筑控制地帶 文物保護范圍 可利用規劃范圍 第二章 總體定位 1.總體定位對接 2.市場定位與預測 2.1總體定位對接
9、 以太行山自然生態及東方禪宗文化為主題, 將度假區打造為 集文化體驗、山地觀光、親子娛樂、禪修養生、溫泉度假為一體的 綜合型旅游休閑度假區 定晉巖文化旅游度假區的發展目標是: 以建造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為標準, 打造武安全域旅游的門戶和度假基地 。 用3 -5 年時間將景區建設成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 中國禪文化旅游的全新標桿及示范樣板 定晉巖文化旅游度假區的總體定位是 環境容量的計算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有三種,即面積法、游路法和卡口法。根據定 晉巖旅游度假區的景觀資源條件和分布情況以及交通狀況和游覽方式的要求,本次設 計采用面積法的估算方式:Y=S/N*T/t*M*30 注:
10、游客容量僅計算大眾游客區域,酒店等度假區域未納入考慮。 根據公式Gt/T C計算,日游客容量=(1+3+3)/7 41817=41817(人次/日) 式中:G-日游客容量,單位為人; t-游完某景區或游道所需的時間; T-游客每天瀏覽最舒適合理的時間,取7小時; C-某景區或游道的日環境容量,單位為人次。 按照年游客量200萬人次,高峰期游客量為平時的2.5倍計算,高峰期日游客量為2萬, 在日游客容量允許范圍內。 2.2市場定位與預測 1、市場定位 市場類別市場類別細分類別細分類別群體細分群體細分需求細分需求細分 專項市場禪修市場面向全國的中高端禪修市場休閑度假,禪修度假 養生市場康養度假及養
11、生旅居的專項 市場 溫泉養生,生態養生、 小鎮度假 國內市場基礎市場邯鄲本地及中原城市群生態休閑,禮佛 核心市場京津冀城市群生態休閑,小鎮度假 海外市場東亞中國港澳臺、日本、韓國度假旅游、生態休閑 2、市場預測/環境容量 游覽用地名稱游覽用地名稱計算面積()計算面積() 計算指標(計算指標(/ 人)人) 瞬時容量瞬時容量(人人/ 次)次) 日周轉率(次)日周轉率(次) 日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 (人次(人次/日)日) 禪果寺文化體驗區1418581001419811349 須彌山(天闕峰) 休閑度假區 566100807076321228 花藏界生態休閑區24642080308039240 總計9
12、54378-41817 第三章 總體規劃 1.規劃總平面 2.空間結構 3.功能分區 4.鳥瞰圖 5.交通規劃 6.土地利用規劃 3.1 規劃總平面圖 總體空間結構依據定晉巖場地及文化資源特色總體空間結構 呈 “一核、一山、兩心、兩臺、兩谷”的空間結構。 一核:依托禪果寺寺廟遺址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山:依托場地地勢屬最高層空間的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兩心:依托景區東西入口的寺西東入口服務中心和鏡心湖西入口服 務中心。 兩臺:依托馬捉腦遺址及高粱棧即場地內地勢屬第二層空間的花藏 界生態休閑區。 兩谷:依托場地內南寺溝及北寺溝谷的禪果寺文化體驗區、沐泉谷 溫泉度假區。 3.2 空間結構
13、 寺西入口服務區 花藏界生態休閑區 禪果寺文化體驗區 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沐泉谷溫泉禪養區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3.3 功能分區 3.4 鳥瞰圖 寺西入口服務區鳥瞰圖 3.4 鳥瞰圖 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鳥瞰圖 3.4 鳥瞰圖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鳥瞰圖 3.4 鳥瞰圖 沐泉谷溫泉禪養區鳥瞰圖 3.4 鳥瞰圖 花藏界生態休閑區鳥瞰圖 3.5 鳥瞰圖 花藏界生態休閑區鳥瞰圖 3.6 土地利用規劃 綜合項目情況,本著生態開發為基本原則,最大化的保護環境,營造生 態的旅游游憩和度假休閑環境,并滿足旅游所需功能空間,根據城市 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
14、37-2011進行土地利用規劃,具 體參數如下表格; 規劃用地統計表 3.6 土地利用規劃 項目項目數值數值 所占比例所占比例 備注備注 規劃 總用地面 積 建設用地 面積 寺西服務區3公頃0.28%45.00畝 鏡心湖服務區3.05公頃0.28%45.75畝 花藏界5.32公頃0.49%79.80畝 禪果寺0.47公頃0.04%7.05畝 須彌山7.8公頃0.73%117.00畝 沐泉谷13.4公頃1.25%201.00畝 小計小計33.04公公頃頃3.07%495.60畝畝 非建設用 地 村莊建設用地9.6公頃0.89%144.00畝 公路用地19.9公頃1.85%298.50畝 基本農田
15、76.9公頃7.15%1153.51畝 公園與綠地75.2公頃6.99%1128.01畝 林地290.8公頃27.02%4362.00畝 自然保留地561.3公頃52.18%8419.58畝 水域8.6公頃0.80%129.00畝 小計小計1042.3公公頃頃96.93%15634.50畝畝 總計1075.8公頃 100.0% 16137.16畝 總建筑面積149228平方米平方米 建筑基地面積85772平平方米方米 容積率0.45 建筑密度26% 綠地率58% 項目項目數值數值備注備注 寺西服務區 建設用地面積3公頃45.00畝 總建筑面積 2445 建筑基地面積 1865 容積率 0.08
16、 建筑密度 6% 鏡心湖服務區 建設用地面積3.05公頃45.75畝 總建筑面積 14750 建筑基地面積 5630 容積率 0.48 建筑密度 18% 花藏界 建設用地面積5.32公頃 79.80畝 總建筑面積 5890 建筑基地面積 5020 容積率 0.11 建筑密度 9% 禪果寺 建設用地面積0.47公頃7.05畝 總建筑面積 479 建筑基地面積 479 容積率 0 建筑密度 10% 須彌山 建設用地面積7.8公頃117.00畝 總建筑面積 64134 建筑基地面積 37238 容積率 0.82 建筑密度 0.47 沐泉谷 建設用地面積13.4公頃201.00畝 總建筑面積 6153
17、0 建筑基地面積 35540 容積率 0.45 建筑密度 26% 第四章 分區規劃設計 1.寺西入口服務區 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3.鏡心湖入口服務區 4.禪果寺文化體驗區 5.沐泉谷溫泉禪養區 6.花藏界生態休閑區 規劃面積:3.56 公頃,即53.4畝 功能定位:本區域以游客集散與換乘為主要功能,是游客進入景區 首先到達的片區,承擔著整個景區整體風貌提升與第一印象的重要功能。 關鍵詞:綜合服務、旅游集散、形象展示、商業休閑、交通換乘、員 工住宿 分區項目體量 寺西服務區 (總規劃面積 35650 ) 游客服務中心 占地面積970 建筑面積1550 集散廣場4400 生態停車場18
18、900 商業配套 占地面積585 建筑面積585 景區大門占地面積140 景觀廊架占地面積270 崗亭3個 電瓶車15個 綜合換乘點(三岔口)3000 景觀塔(三岔口)1個 主要道路L=700M,W=6M 其他(景觀)3485 寺西入口服務區 1 4.1寺西入口服務區 綜合現狀 現狀照片 基本農田 旅游環線 緩坡地 山包 緩坡地 較陡 場地地形較為復雜,主要為溝谷和山坡地,基本農田面積相對較大,旅游環線與現狀主要道 路相接,中間為居民自行修建的景觀塔;設計要合理布局功能空間、考慮游客服務中心、 大門等的設置與周邊環境及景區內景觀關系。 4.1寺西入口服務區 平面圖 設計說明: 1、滿足基本功能
19、需求,控制建筑體量,通過景觀構廊架、游 客服務中心、商業建筑、景區大門等,整體形成較為大氣的 建筑界面; 2、注重景觀視覺與軸線、強調建筑界面與旅游環線的視覺關 系,游客中心與景觀塔軸線關系以及與須彌山(核心景物區) 軸線關系 。 設計風格: 總體建筑風格以漢唐建筑風格為原型,通過簡化造型,抽取 建筑特色符號,立面裝飾以當地石材和木質為主,以體現在 地性,建筑室內以滿足現代人居對空間的需求,運用現代設 計手法,總體呈現具有漢唐建筑風格韻味的新古典建筑風格。 立面效果圖 4.1寺西入口服務區 總體鳥瞰圖 游客服務中心 以國家級景區建設為標準,未來將成為定晉巖文化旅游度假區東入口的綜合服務 中心,
20、承載綜合服務、旅游宣傳、智慧景區展示和員工住宿功能。 建筑占地面積:970平方米,建筑面積1550平方米。 4.1寺西入口服務區 游客中心1F平面圖(單位:mm)游客中心2F平面圖(單位:mm) 游客服務中心 4.1寺西入口服務區 游客中心正立面圖(mm) 游客中心側立面圖(mm) 商街建筑平面圖(單位:mm) 商街建筑側立面圖(單位:mm) 商街建筑正立面圖(單位:mm) 景區大門及商業配套 4.1寺西入口服務區 充分利用現狀豎向優勢,結合桿欄式建筑設計手法,使商業建筑、景區大門和景觀 構筑物形成錯落有致的建筑景觀界面。 商業建筑占地及建筑面積:585平方米 景區大門占地面積:140平方米
21、景觀廊架占地面積:270平方米 4.1寺西入口服務區 景區大門及商業配套 購物中心立面圖(單位:mm) 購物中心平面圖(單位:mm) 購物中心側立面圖(單位:mm) 景區大門立面圖(單位:mm) 景觀廊架立面圖(單位:mm) 設計元素:漢闕柱體、石墻灰瓦、木條裝飾 生態停車場 臺地式設計,依據現狀地形,盡可能減少土方開挖,形成臺地 式停車區域,豐富停車場的景觀性; 生態設計,利用透水混凝土材質及植草格,注重綠化效果,并滿 足遮陰需求。 根據團游出行比例4:6計算,大巴停車位共35個,中巴停車位25 個,小車停車位335個,總占地面積1.89公頃,即18900平方米。 4.1寺西入口服務區 廣場
22、占地980平方米;規劃停靠15輛電瓶車,為疏散人流設1 個管理用房,為電瓶車管理和社區車行管理。 4.1寺西入口服務區 電瓶車換乘廣場 現狀三叉口區域,作為綜合換乘站點, 即通往花藏界小火車換乘、通往禪果寺 滑車換乘以及通往須彌山電瓶車站點換 乘。 通過開挖土方和平整土地,廣場總占地 3000平方米,設置景觀塔,休閑廊架, 豐富空間景觀。 綜合換乘站點 上 下 小火車站點 候車點 滑車站點 候車點 綜合換乘站點 4.1寺西入口服務區 入口形象大門 其他節點效果及意向圖 入口廣場 游客中心前廣場 停車場 入口跌水景觀 綜合換乘站點 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2 項目體量 須彌山(天闕峰) (總
23、規劃面積 608500 ) 摩天輪1個 管理用房140 巨人秋千450 空中跳躍L=40M,W=2M 懸崖餐廳600 玻璃棧道L=100M,W=3M 空中棧道(普通棧道)L=100M,W=3M 禪堂6580 花鳥溫室1370 中心景觀廊5000 菩提H=15M 佛光(大門)H=12M 垂直電梯H=130M 入口服務房310 商業配套650 無垠酒店(主體酒店)8600 無垠酒店(客房區)864 度假配套(麓府,樣式二) 占地面積8060 建筑面積16120 度假配套(麓府,樣式一) 占地面積8740 建筑面積17480 民宿酒店 占地面積3000 建筑面積5200 觀景及休息平臺4360 社區
24、服務中心860 換乘中心360 上山道路L=6180M,W=6M 直升機+停機坪 其他(山頂景觀面積)559000 規劃面積:60.85公頃,即912.7畝 功能定位:本片區充分利用須彌山制高點的優勢,以“須彌屋 脊”“七步生蓮”,“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為設計概念打造一處集 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天空之城” ,滿足游客漫步云端、感 悟禪意、感受新奇餐飲住宿體驗的需要。 關鍵詞:高山度假 綜合現狀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景區主要道路 步行道 場地現狀為獨立高山地塊,周邊多為垂直崖壁,山頂主要由山包、山梁和兩側緩坡地構成;現狀步道多為自然步道、局部為人為修建步道; 山下為
25、新修道路;總體景觀植被較好,陰面喬木居多;陽面多為灌木和草本植物; 山頂大部分區域較為適宜開發坡度較緩坡度在15%以下,山脊兩側坡度在25%以內空間,接近懸崖周邊坡度較陡,在25%以上。 綜合價值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山脊北側,陰面較多,坡度相對較大,現狀為小 喬木植物為主,適宜開發小喬木及喜陰為主綠地 休閑空間, 坡度較大,多為陰面,現狀以松林為主,適宜開 發林地為主綠地休閑空間 山脊及山包景觀視線極佳,坡度較緩,可利用空 間較大,為重點開發的空間; 向陽,坡地空間相對獨立且相對私密,景觀視線 較好,適宜開發度假產品空間; 位置相對險要,山體岸線坡度相 對較小,景觀視線極佳,適
26、宜開 發特色產品的空間; 懸崖邊地勢險要,景觀視線較好, 向陽,適宜開發具有極限挑戰類 產品的空間; 坡地山型,無懸崖斷面,適宜開發車行入口 山底與景區內部道路相接,山中至山頂為較為垂 直懸崖,高差相對其他懸崖較小,適宜開發直梯 即人行入口; 向陽,景觀視線較好,局部坡度 較大,植被覆蓋率高,以低矮小 喬、灌木、地被為主,適宜開發 地被為主綠地休閑景觀; 理念結構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須彌屋脊”“七步生蓮” “佛光”山門 “菩提”明鏡臺 “輪回”摩天輪 “浮屠”禪堂 “梵音”童趣園 “無垠”酒店 “喜舍” 理念結構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動物植物動物植物 構筑物 移
27、步亦景,步移景異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平面圖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交通及道路分析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補票、檢票 旅游環線道路 電瓶車道 登山步道 車行道路 站點 小火車起點 滑道起點 集散、換乘 祈福臺站點 須彌山管理入口 麓府入口 無垠酒店 總體鳥瞰圖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云梯”-垂直電梯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設計說明: 連接山下入口服務及山門,總高度130米,4個 轎廂。與配套建筑總占地面積600平方米,集散 廣場占地面積900平方米。 轎廂區 等候,服務 檢票區 售票區 “云梯”-垂直電梯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
28、假區 須彌山入口云梯立面圖(單位: mm) 須彌山入口云梯側立面圖(單位: mm) 須彌山入口云梯平面圖(單位:mm) 須彌山入口服務區立面圖(單位:mm) 須彌山入口服務區側立面圖(單位:mm) “佛光”-山門 5.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設計說明: 節點位于須彌山入口氛圍區,通過臺地整理設入口集散及景觀廣場滿足功能需求,并設“山門”構筑物 作為入口核心景物。山門設計采用不銹鋼材質結合水霧技術,注重空間尺度把握使之與自然陽光照射形 成”彩虹“門的景象,并結合豎向臺階和水景設計,給人入天門之感,增強游客互動性,強調入口儀式 感; “佛光”-山門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菩提”
2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設計說明: 進入須彌山第一個高點,總景觀梳理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設計要滿足 游客停留和休閑功能,注重強調游客與景物的互動性。 核心景物的設計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為設計靈感,通過景觀 藝術小品、水景、運用哈哈鏡、光影等原理形成具有趣味景觀標志物;景物 高12米,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 花鳥溫室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設計說明: 中心景觀廊兩側花園入口及展示節點 溫室建筑設計以“荷包、鳥籠”為設計靈感,強調景觀及生態性,溫室內以熱帶及觀賞植 物為主,并結合特色鳥類及觀賞性動物增強趣味性;室外廣場以體現人與動物親密
30、接觸理 念,植入孔雀,鴿子、兔子、羊駝等小型溫順性動物。景觀植物以北方野生花卉類為主, 總體營造花鳥世界的形象氛圍區。 (七級)“浮屠”-禪堂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設計說明: 須彌山標志性景觀建筑 設計“七級浮屠”為靈感,形成七層臺地式“塔型”建筑,空間的設計充分運用自 然光體現生態設計,體現“我即是佛,佛即是我”的理念,使游客體驗光線變化 和“禪意”的神圣感。 建筑功能:休息休閑、活動場地、夜間演藝等 。 建筑室內入 口 建筑屋頂入 口 (七級)“浮屠”-禪堂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禪堂平面圖(單位:mm) 禪堂側立面圖(單位:mm) 禪堂立面圖(單位:mm) “輪
31、回”-摩天輪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設計說明: 高山彈出式A字型摩天輪,須彌山景觀至高點,直徑 60-80米,與山下高差高達300米。 設計說明: 童趣園設計以“梵音”為設計靈感,以“轉經筒”為設計原型, 結合“旋轉木馬”,成為童趣園中心景觀,周邊緩坡區設置地形、 攀爬、滑草、設施等娛樂游玩區;坡度較陡區域配置商業配套, 以餐飲為主,結合少量零售、咖啡廳等。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梵音”童趣園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梵音”童趣園 商業配套建筑平面圖(單位:mm) 商業配套建筑立面圖(單位:mm)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無垠酒店”懸崖酒店 主
32、體建筑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其中彈出部分3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600平方米。 獨立客房(鑲嵌式客房)占地面積:32平方米,建筑面積:32平方米,共12個。 獨立客房(巖洞開挖式客房)占地面積:60平方米,建筑面積60、80平方米(兩種戶型) 共6個。 設計說明: 須彌山景觀標志建筑之一,基址崖壁幾乎為垂直面,景觀視覺極好,主體酒店酒 店主體探崖而出,猶如懸掛在山壁上,為游客帶來新奇有趣的休閑住宿體驗。建 筑采用幾何造型,結合玻璃和混凝土等材質打造現代簡約建筑風格。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無垠酒店”懸崖酒店 無垠酒店平面圖(單位:mm)無垠酒店側立面圖(單位:mm)無垠酒店
33、正立面圖(單位:mm) 無垠酒店B2層平面圖(單位:mm)無垠酒店B1層平面圖(單位:mm) 健身區 餐廳、廚房 更衣室 電梯間 衛生間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無垠酒店”懸崖酒店 無垠酒店1層平面圖(單位:mm) 無垠酒店2層平面圖(單位:mm) 客房 泳池 接待大堂 電梯間 更衣室 辦公區 客房服務 SPA區 無垠酒店3層平面圖(單位:mm) 無垠酒店4層平面圖(單位:mm)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無垠酒店”懸崖酒店 客房戶型B一層(單位:mm) 客房戶型A(單位:mm) 客房戶型B二層(單位:mm) 客房立面圖(單位:mm) 客房平面圖(單位:mm) 客房側立面
34、圖(單位:mm) 9700 5300 46007000 27001700 1200 1200 9700 5300 46007000 27001700 1200 1200 9700 5300 46007000 27001700 1200 1200 7300 2400 4000 7300 2400 4000 2700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無垠酒店”懸崖酒店 客房側立面圖(單位:mm) 客房平面圖(單位:mm) 客房正立面圖(單位:mm) 客房頂面圖(單位:mm) 設計說明: 連接重要節點的景觀通廊、通過運用木質和玻璃等材質體現具有禪意 風格的構筑風格;空間設計注重封閉和通透有節奏的
35、變化,并與周邊 景觀結合,形成異步亦景效果。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景觀廊架 設計說明: 須彌山主要坡地休閑空間,綜合現狀分析,分為三大主題花園,即以野 生花卉為主的“花草園”,局部種植區以“葉子”為造型,形成大地景 觀,主要喂養動物以鳥類,昆蟲類,羊駝等特色溫順性動物;以松林等 大喬木為主的“松林園”,主要喂養松鼠等習性叢林性動物;以花果樹 等小喬木為主的“花果園”,主要喂養家養溫順性動物。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花園 “花草園” 變異的果蔬 美麗的野草 實用的藥材 迥殊的草花 昆蟲之家 整體以野生花卉、觀賞草本為主,營造自然野趣的花草園; 探寶,若隱若現的爬蟲和珍奇
36、小生物,在花朵中尋覓到各類昆蟲、鳥類和中小型動 物的蹤跡。 科普,打造放大版的昆蟲之家,游人穿梭其中,體驗動物居住形式。認知千姿百態 的花卉,探尋各種各樣的昆蟲動物。 植物,以地被花卉為主,喬木為輔。結合植物種類的差異,營造四個小主題花園: 探秘“美麗的野草”,“變異的果蔬” ,“實用的藥材” ,“迥殊的草花”。植 物有狼尾草、細葉芒、羽衣甘藍、觀賞韭菜、觀賞椒、桔梗、虞美人為主,萱草、 蒲公英、癢癢樹(紫薇,怕撓)、紅瑞木(枝干紅艷如珊瑚)為主,臘梅(冬季開 放)、晚飯花等植物。 動物,以昆蟲鳥類為主,中小型動物為輔,并打造游人可體驗版昆蟲之家(蜘蛛網、 蜂巢、螞穴等)。昆蟲(瓢蟲、黃蜂、蝴
37、蝶等)、鳥類(孔雀、黃鸝、喜鵲等)和 中小型動物(鹿、羊駝、兔子等)的蹤跡。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花園 整體以種植花果樹等小喬木為主,營造浪漫的花果園 “花果園” 植物,保留現狀山桃、核桃、丁香、核桃、胡枝子等景觀價值較好 的植被,補種香椿、刺槐、山桃、核桃、山杏、蘋果、棗樹、柿子樹 等具有觀賞和采摘價值的樹木,春季采葉、夏季采花、秋冬摘果,營 造四季均可采摘食用的果園。 動物,若隱若現的野兔,野雞、喜鵲等鳥類是其常駐人口。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花園 “松林園” 植物,保留現狀松林,林下配植耐陰植被玉簪、牡丹、二月蘭等,營造安 靜私密的封閉空間。 動物,若隱若現的松
38、鼠、啄木鳥、野兔,野雞,零星的點綴在樹干上的松 鼠屋、啄木鳥舍等等,固定的投食喂養區讓游人更為親近動物。 依托現有松林,對主要人行線路的林下進行改造,營造幽靜松林園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花園 在摩天輪左側區域建設探出式玻璃觀光臺。結合空中秋千,玻 璃吊橋,供觀光游客登高望遠,云海漫步。觀光臺橋面是全透 明的玻璃,遠可眺望京娘湖景色,近可感受懸崖驚險。左側崖 壁設置空中棧道,分為玻璃棧道和普通棧道,體現多形式棧道 設計,并結合設置懸崖觀景餐廳,滿足功能需求。 巨人秋千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景觀平臺及云海肴餐廳 云海肴餐廳修建于懸崖峭壁之上,一層餐廳探出懸崖,顧客可以在
39、二層的 露天平臺上體驗在云端用餐的感覺。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麓府”-度假配套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麓府”-度假配套 度假配套(麓府,樣式二) 占地面積8060 建筑面積16120 度假配套(麓府,樣式一) 占地面積8740 建筑面積17480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首層平面圖(單位:mm)立面圖(單位:mm) 立面圖(單位:mm) 2層平面圖(單位:mm) “麓府”-度假配套樣式一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首層平面圖(單位:mm)2層平面圖(單位:mm) 立面圖(單位:mm) 立面圖(單位:mm) “麓府”-度假配套樣式二 4.2須彌山(
40、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精品民宿 對項目地內廢棄的可使用的民居材料,構成物等進行整合重造,提取和利用當地材料的特性、肌理、元素、符 號等,充分營造和體現建筑的在地性,因勢造物,延續與傳承當地原生的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還原當地淳樸 的生活氣息。 建筑意向建筑意向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光樂園 須彌山的夜間亮化結合主題性的燈光設置,共同形成“光樂園”的概念思想。 其中, 景觀亮化主要依托重要的標志性景觀節點、景觀連廊、花園和麓府,突出景 觀性,滿足照明需求。 主題性的燈光布置主要依托梵音童趣園區域、景觀廊兩側以及部分花園區域, 設置具有趣味性和藝術性的燈具造型,供游客參觀娛樂。 總體形
41、成須彌山的夜間景觀,形成天空不夜城的景象。 因建筑形式、功能性的不同,營造不同燈光效果。 摩天輪:可調控led燈,變幻不同圖案。 禪堂:外部沿建筑輪廓線布置燈光,凸顯建筑輪廓的層次感。禪堂內部設置多處投射 燈,以實現聚光效果。 花鳥溫室:七色燈光輪番呈現,在夜空映襯下,展覽溫室如同一個不斷變幻的發光體。 鏡面水池(山門、亦非臺):水池內部鋪設水下燈,營造星空感。 懸崖酒店、社區服務中心:洗墻燈為主,營造建筑發光體效果。 懸崖酒店 鏡面水池 花鳥溫室 禪堂 摩天輪 標志性景觀節點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光樂園 樣式一:以沿廊道輪廓設置條形燈,凸 顯廊道輪廓,簡潔通透。 樣式二:以簡潔
42、垂吊的燈籠為主,與光 樂園風格協調。 樣式三:地下廊道以墻壁投影為主,變 換不同場景畫面。 樣式五:以光纖照明為主,與風鈴結合。 景觀廊架 沿景觀廊道內部打造四種燈光形式,增加廊道的變化層次; 廊道外側以草坪燈為主,零星點綴燈光球、動物發光體等。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光樂園 花園區:整體以草坪燈為主,局部采用小型投射燈增加景觀效果, 重點打造沿景觀廊道一側燈光帶。 配套區:以庭院燈、草坪燈為主,結合建筑內部照明,形成山體點 光景觀效果。 花園區 配套區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光樂園 “梵音”童趣園:感應發光球、光的動物世界、夢幻音樂 矩陣等等,將光、音樂、科技等結合,
43、營造夢幻場景氛圍。 4.2須彌山(天闕峰)休閑度假區 光樂園 3 項目體量 鏡心湖服務區 (總規劃面積 104300 ) 游客服務中心390 生態停車場8800 臨時停車場11050 立體停車場 占地:1800 層高:4層 澄鏡湖酒店 占地面積2755 建筑面積6475 鏡心湖水庫26000 澄鏡湖酒店配套停車場7350 入口門樓占地面積 280 門樓兩側塔樓2個 商業配套600 景觀塔1個 七寶蓮花1個 崗亭2個 電瓶車10個 電瓶車換乘點候車廊架85 集散廣場6130 其他(景觀及道路面積)39340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 規劃面積:10.4公頃,即156.5畝 功能定位:綜合服務、旅游集散、
44、商業休閑、交通換乘 設計要點:解決空間局促所要滿足的功能空間問題以及旅游環線帶 來的交通問題。解決入口氛圍營造的景觀問題。 綜合現狀 4.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現狀為南寺溝與北寺溝交叉口,中間為溝谷,落差較大。旅游環線將場 地分割零碎,可利用的空間非常有限;其中,旅游環線左側山體坡地相 對較緩,可利用空間相對較大,旅游環線南側山體較陡,山下為臺地農 田;旅游環線西北側山體較陡,可利用空間較小。 基本農田 旅游環線 現有道路 平面圖 4.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鏡心湖 鏡心湖酒店 游客服務中心 集散廣場 集散廣場 商業配套 換車中心 綜合停車區 立體停車 臨時停車
45、功能分區 設計要點: 解決旅游環線與游客中心的關系 滿足停車需求 入口形象營造 總體鳥瞰圖 4.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交通與道路分析 旅游環線 主干道 電瓶車道 停車場內部車行動線 圖例 人行道 電瓶車換乘站點 橋涵 4.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游客服務中心 功能:綜合服務中心,承載綜合服務、旅游宣傳、智慧景區展示功能。 建筑占地面積:390平方米,建筑面積390平方米。 建筑設計以日式禪意風格為主,并結合當地石材和木質,總體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日式禪意建筑風格。 4.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90 00 整體建筑立面圖(單位:mm) 13000 260
46、0013500 6500 10000 7500 13000 7500 10000 6500 1350026000 460004800046000 入口大門商業街游客服務中心商業 商業 游客服務中心 4.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2600013500 6500 46000 5000 4000 13000 2000 3500 3500 2000 游客服務中心商業 建筑立面圖(單位:mm) 1F 平面布置圖 入口大堂及休息展覽區 功能間 電梯/步梯間 辦公室 商業 廊道 衛生間 2F 平面布置圖 3F 平面布置圖 屋頂層 煙波里(商業街) 次入口商業配套項目,以餐飲、購物為主要業態,輔以
47、部分城市商業 功能,如24小時便利店、郵局、ATM機等。滿足游客日常消費需求。 建筑占地面積:600平方米 建筑面積:770平方米 5.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建筑立面圖(單位:mm) 26000135006500 46000 6000 4000 13000 2000 3500 3500 4000 2000 商業商業街 澄寂湖景酒店 在西入口鏡心湖處打造湖景酒店,以濱水為賣點,設置水上餐廳,作為景區 大眾住宿配套設施。 建筑面積統計: 1F: 1810 建筑面積 + 945 濱湖餐廳 2F: 2045 建筑面積 3F: 1675 建筑面積 共計:5530 建筑面積 + 945 濱
48、湖餐廳 5.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入口大堂及休息展覽區 功能間 電梯/步梯間 餐廳及廚房 標準間(31 ) 廊道 單人間(25 ) 公共衛生間 標準間(31 ) 單人間(25 ) 套間(60 ) 天臺 電梯/步梯間 廊道 公共衛生間 澄寂湖景酒店 5.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標準間(31 ) 單人間(25 ) 電梯/步梯間 廊道 公共衛生間 澄寂湖景酒店 204003500015500 6000 3000 5000 79000 14000 酒店客房區 濱湖餐廳 4.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40000 85000 建筑正視圖(單位:mm) 2000 2
49、000 105000 6000 酒店客房區 濱湖餐廳 建筑側視圖(單位:mm) 停車場 利用現狀溝谷設置立體停車場和大車停車區;利用現狀臺地設置臨時停車區,以滿足 旅游高峰期時的停車需求;通過對現狀豎向的分析和整理,合理選擇與旅游環線接口 位置,設置涵洞整合因旅游環線分割的停車空間。 4.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在西入口處將水庫大壩加高10米,形成鏡心湖。鏡心湖水面呈人字 形,在游客進入景區時可提升游客對景區的第一印象認知,同時為 游客提供一片親水空間。 鏡心湖 規劃立體停車場共設置了276個車位,占地面積為3470;規劃大巴 車停車場共設置了112個停車位,其中大巴車停車位62個,小型車停 車位50個,總占地面積8800;本次規劃臨時停車場共設置了227個 停車位,總占地面積11000。 整體剖面圖 A A1 B B1 旅游環線 入口大門游客服務中心 擋土墻 景觀亭 A-A1 剖面圖 B-B1 剖面圖 旅游環線擋土墻 鏡心湖濱湖餐廳 酒店 游客服務中心 商業街 4.3 鏡心湖入口服務區(次入口服務區) 主要項目備注 VR體驗(佛窟遺址)文物保護及景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