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30年山東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生態環境現狀評價報告書(42頁).doc
-
資源ID:241619
資源大小:1.86MB
全文頁數:4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2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5-2030年山東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生態環境現狀評價報告書(42頁).doc
1、7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7.1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概述本章將對山東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生態環境現狀給出客觀評價, 并對其開發建設可能造成的生態影響進行評價和預測, 同時對山東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的生態適宜性和對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影響進行評價, 在此基礎上,提出可行的生態保護與建設方案。生態影響因子識別生態影響因子識別為識別山東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建設對當地環境生態的影響性質和影響程度,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生態影響的評價工作。根據開發區的建設內容、主導產業以及所在地區的生態現狀及環境特點, 對開發區建設的生態影響因子進行識別與篩選,見表 7.1-1。表表 7.1-1 環境生態影響識別
2、與因子篩選矩陣環境生態影響識別與因子篩選矩陣序號影響因子影響行為影響時間影響范圍影響程度1土地利用征地長期開發區大2地貌變化平整土地長期開發區較小3生物量清除植被,綠化長期開發區較大4植被類型清除植被,綠化長期開發區大5動物棲息人類活動,交通等長期開發區及其周圍較大6景觀開發區建設長期開發區大7地下水涵養不透水地面增加長期開發區及其周圍較大8水土流失地貌變化,植被覆蓋變化短期、長期開發區大由表 7.1-1 可見,開發區建設對環境生態產生的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有所不同。施工期的影響主要通過施工擾動產生的,屬于直接影響,而且影響性質屬于負面的。根據識別,施工期對環境生態的各個方面均會產生不利影響,其
3、中對土地利用、植被覆蓋度、水土流失、景觀方面的影響尤為突出,即開發區建設降低植被覆蓋度,加劇水土流失,改變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觀。開發區建設完成后,由于施工期的主要區域已由開發區各項建設項目等取代, 并在開發區內按要求進行綠化,所以對環境生態的負面影響已經顯著減輕,生態環境得以恢復改善。影響方式影響方式根據開發區的項目特點和所處的自然與社會環境的特點,在不同的階段,不同類型的建設活動對生態環境中各主要環境因子的影響方式列于表 7.1-2。表表 7.1-2 開發區對生態環境的主要影響方式開發區對生態環境的主要影響方式影響類型影響方式有利影響營運期推進產業合理布局,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不利影響施工期和營運初期的占地、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加重可逆影響施工期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大不可逆影響占地區域內生物和人類受噪聲污染近期影響占用土地,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加重遠期影響區域內生物和人類受噪聲和化工氣體污染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