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鮮知識手冊十一:生鮮產(chǎn)品商品化加工處理不新鮮的果菜,不但易招來顧客的抱怨,而且顧客會對賣場所販賣商品鮮度產(chǎn)生懷疑。肉類若不經(jīng)過加工處理,鮮度會隨溫度上升而極度變化,容易使肉類質(zhì)量較差與腐敗。水產(chǎn)經(jīng)過加工,不但可維持質(zhì)量、增加銷售效果、提升水產(chǎn)商品價值,更可增加顧客的便利性。熟食經(jīng)過加工后,價值可翻兩倍。由此可見,生鮮的加工處理是生鮮管理重要一環(huán)。生鮮蔬果、魚、肉各種形狀大小、規(guī)格均不同,如何經(jīng)過加工處理后,展現(xiàn)出價值感、豐富感與鮮度感,從而激起顧客的購買欲望,這便是生鮮加工處理的最佳表現(xiàn)。以下就生鮮蔬果、肉類、水產(chǎn)與熟食(面包)的加工處理簡述于后。一、蔬果的加工處理方法對蔬果進行初步加工處理
2、,既利于鮮度保持,也可提高商品價值、提高毛利,同時也方便顧客挑選,進而促進銷售。1、葉菜類加工處理方法:去除枯萎、折斷的葉子,切去老化根部,洗去泥土、瀝干水分,再理齊分把用捆扎帶捆扎上貨。結(jié)球葉菜可直接去除外層枯萎、折斷的葉子后上架陳列,或用保鮮膜包裝后上貨。2、根莖類:刷除泥土、削整葉柄分出形狀大小,可直接散裝陳列,也可用包裝網(wǎng)袋盛裝,以袋售賣。莖類要去除枯萎梗、折斷莖和泥土,理齊分把用捆扎帶捆扎。較細小的豆芽可直接投入周轉(zhuǎn)箱散裝售賣,也可用透氣袋包裝售賣。3、花果類:切去老化梗,去除泥土,把腐爛、蟲咬的挑選出來,上貨。較大的冬瓜、南瓜,段用保鮮膜包裝,花菜可用保鮮膜包裝,如西蘭花。4、菇菌
3、類:去除泥土、污物,挑出腐敗變黑的,可用透氣袋分裝,也可用托盤盛裝、用保鮮膜包裝。5、調(diào)味品類:蔥、青蒜等去腐葉,分把捆扎好;鮮姜去泥土用托盤盛裝,用保鮮膜包裝;蒜去泥土、外皮,可用網(wǎng)袋盛裝。6、水果類:擦凈表皮將蟲咬、腐敗、有疤痕的挑選出來,上貨架散裝售賣,柑橘也可用紅色網(wǎng)袋盛裝,以袋售賣。進口高價值水果,部分易變質(zhì)熱帶水果(漿果類)要用托盤盛裝,用保鮮膜包裝,可防止損耗。菠蘿、香蕉、榴蓮則不必如此。7、加工榨汁類:(分果盤與鮮榨汁兩類)原料可利用加工、補貨過程中被挑選出來的蔬果,必須是可食用的。制果盤要削去損傷部分,去皮削成塊、片,分類裝或利用色彩搭配混裝。用托盤盛裝以保鮮膜包裝整齊,貼價
4、簽,鋪冰陳列,或在冷藏柜陳列。制果汁要先洗凈,去損傷部分,用榨汁機加工,用瓶(約250300毫)盛裝,鋪冰陳列或在冷藏柜陳列,否則果汁極易變酸。二、肉類的加工處理肉類的加工處理是原料肉經(jīng)過收驗貨后,在操作間經(jīng)切割成商品化之過程,其程序分為:原料入庫一次處理二次處理裝盒、包裝陳列銷售。(一)原料入庫處理1、豬肉:白條豬和部位肉收驗貨后,應立即放入冷藏庫保鮮。如需要加工處理,預冷15分鐘后再拿出來加工。若不能立即加工,要用塑料袋覆蓋肉類,以免風干,冷凍豬肉收驗貨后直接進入冷凍庫貯存。2、雞肉:全雞、琵琶腿、翅中、雞全翅等帶皮的雞肉可直接敷冰貯存。雞大胸、雞小胸等沒帶皮的要須隔塑料袋敷冰。3、牛肉:
5、加工處理時,真空冷藏牛肉應防止大量堆積,若是冷藏裸肉則須以塑料袋覆蓋,以免風干,貯存時應避免大量堆積,影響品質(zhì),冷凍牛肉直接進入冷凍庫貯存。(二)一次處理肉類一次處理是指家畜、家禽屠體的分切過程。1、豬肉之部位分切:豬肉的分切方法多種多樣,分切時要考慮地區(qū)的消費習慣,要以提高毛利額為前提。現(xiàn)介紹常用的分解方法: 肩甲部:由第4與5肋骨之間,與背中線呈直角切斷成肩甲部。 腰內(nèi)肉(小里脊肉):整片豬肉分切前要先取出腰內(nèi)肉。由前端下方切斷并順延腰內(nèi)肉之后端切離,取出腰內(nèi)肉。 后腿肉:由最后與倒數(shù)第二腰椎之間于背中線呈直角切斷成后腿部。 腰部:用分切刀緊貼排骨下方將五花肉與排骨切離。2、雞肉之部位分切
6、:雞肉進行分切作業(yè)時,先進行部腿作業(yè),再取出雞翅、雞腿、雞清肉。(三)二次處理二次處理是指將部位肉再進行分切成商品化的過程。1、執(zhí)行二次處理須使用鋸骨機、切片機、絞肉機等機器,以及用剔骨刀、整形刀、剁骨刀等工具。2、豬肉肩甲部可細分成前腳、前臀尖、前排等肉,后腿肉可細分成肘棒、瘦肉、豬腳等,腰部可細分成五花肉、大排等。3、將細分成的肉類修整、去皮、去油膜或再分切成塊狀,片狀,絞肉餡等。4、為提高肉類之利用率,減少損耗,可在肉類尚未劣變以前,可進行再加工,如制作香腸、調(diào)味、絞肉餡等。(四)肉類裝盒、包裝1、肉類裝盒時不得高于包裝盒之高度。2、為襯托商品,可于盒中加上各種形式之山形葉,以美化肉類。
7、3、要注意包裝大小依顧客需求而定。三、水產(chǎn)的加工處理水產(chǎn)品的加工處理分為一次處理和二次處理。(一)一次處理水產(chǎn)品經(jīng)去魚鱗 去鰓 剖臟 去內(nèi)臟 清洗的加工處理程序,稱為一次處理。1、去魚鱗:將魚體與臺面呈平行狀態(tài),魚的腹部朝人,以左手按住魚頭,右手拿刮鱗器以逆鱗的方向,由魚的尾部向頭部去刮鱗片,如果腹部、鰭部有較細鱗片的必須用刀尖割除;有較細鱗片的魚也可用鋼刷刮鱗片;魚的反面同樣將魚體與臺面平行,背部朝人,逆向刮除魚鱗。2、去鰓及去內(nèi)臟:魚頭朝右邊,以右手持釘魚刀,左手按住魚體,先將魚鰓的根部切離魚頭,再將殺魚刀的刀鋒從鰓的邊緣插入,并順著邊緣割開魚鰓。再將魚腹朝上,切斷相反的鰓和頭的接合處,打
8、開鰓蓋到能夠切到魚腹的程度,將殺魚刀插入魚鰓蓋下,進行切開魚腹的動作。以殺魚刀的刀尖切開魚腹至肛門的部位,這個時候需要小心,不要傷及魚卵或魚膽等內(nèi)臟物。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將魚鰓掀起,以殺魚刀的刀尖頂住凸形部位,將魚鰓輕輕拔除,使魚鰓與魚頭部分離。魚鰓切除之后,取出內(nèi)臟,在肛門附近位置切除。3、清洗:清洗是完成一次處理的作業(yè),在這個階段的作業(yè)中,魚鱗、黏液、血塊等都必須用清水沖洗干凈,特別是腹腔內(nèi)背上肉發(fā)黑的部分,也要完全進行清除(此時可以用毛刷刷去)。(二)二次處理經(jīng)過一次加工處理后,用消毒過的干毛巾擦去附在表面的水分,然后再做商品化的作業(yè)。水產(chǎn)品以刀具做切割及修整成商品的作業(yè)稱為二次處理。
9、1、整體魚或全魚:保持魚體的原形而包裝成的商品,稱為全魚或整條魚,例如秋刀魚、多春魚、章魚、凍蝦、黃花魚、平魚、貝類等。2、半處理魚:經(jīng)去除魚鱗、內(nèi)臟、未再進行切割作業(yè)即包裝成商品的稱為半處理魚,例如各類淡水魚及魚體較小的海水魚。3、片魚:半處理魚以刀去除魚頭后,將殺魚刀從尾部或背脊部縱切成上、下二片的處理,稱為二片處理,例如虱目魚等。4、三片魚:用殺魚刀再去除二片肉中帶有脊椎骨的處理而成片肉,稱為三片魚,這種做法一般用于切生魚片。5、段塊肉:半處理魚去除頭部、尾部后,用殺魚刀沿魚體橫切成12公分寬的魚片或切成710公分長的塊魚。6、魚排:三片肉中去脊椎骨的二片肉切成0.51公分厚的魚片,稱為
10、魚排,例如三文魚排、鯇魚排等。7、生魚片:魚排中較新鮮、而且不含血合肉的部份,切成厚0.51公分,寬2.53.5公分,長45公分的小魚片,做生吃用。8、魚干:水產(chǎn)品經(jīng)熟食、或以鹽腌的方式加工而成的商品,例:馬友、紅魚等。9、魚頭、魚骨:比較新鮮的魚頭及魚骨,可以切成塊狀,用于煮魚湯。四、水產(chǎn)品配菜的制作與應用(一)制作過程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也發(fā)生變化:他們從重量變成重質(zhì),從以往觸摸商品到后選擇,演變成在事前加工處理包裝好及自助標價的陳列臺前選購,因此我們著實應該不斷開發(fā)一些鮮度佳、品項多的水產(chǎn)品商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水產(chǎn)品配菜便是待開發(fā)的商品之一
11、。水產(chǎn)品配菜的開發(fā),可以豐富水產(chǎn)部的商品群、滿足顧客需求、提升業(yè)績;此外,還可以很好地幫助消化部分滯銷水產(chǎn)品、降低損耗。例如窒息剛死的水產(chǎn)品,顧客挑選剩下的水產(chǎn)品等,都可以經(jīng)過再加工處理成配菜來銷售。配菜又稱為配料,就是將經(jīng)過初步加工和刀工處理成形的原料,根據(jù)菜肴的質(zhì)量要求和色澤、口味、烹調(diào)方法等,配成一只或一組完整的菜肴原料。水產(chǎn)品配菜的制作過程可分成二個階段:一是準備階段,具體的工作有選擇原料和初步加工;二是定形、定質(zhì)、定量階段,具體的工作有刀工(定形)、配菜(定質(zhì)、定量)。這里的刀工并不強調(diào)像酒樓那樣非常專業(yè)性(雕花),而是普通家庭慣用的刀工即可。因為我們所作的水產(chǎn)配菜類型是大眾口味類的
12、,既要考慮其制作必須遵循以下原則:第一、衛(wèi)生干凈。顧客購買回家即可放心烹飪;第二、價格要適中。適合廣大顧客的購買力;第三、便于烹調(diào)。經(jīng)驗告訴我們:將大塊、整條或質(zhì)地較硬的原料直接烹制,往往對火力和烹制的時間都不易掌握。魚片質(zhì)地松軟、韌性較差、入口易碎,我們可以加工得厚一點、大一點,以防止加熱時碎爛。整齊的形態(tài),可以保證水產(chǎn)品在烹制過程中受熱均勻,成熟一致;第四、便于食用。整條的大塊原料,如青魚、草魚等,不經(jīng)過刀工處理,直接烹制食用,會給食用者帶來諸多不便,如果能先將原料進行分檔,然后按制作菜肴的要求進行配菜。再烹制成菜肴,就容易取食和咀嚼了。水產(chǎn)品配菜原料進行初步加工時,應該注意以下一些操作關(guān)
13、鍵:第一、清除腐爛、變質(zhì)等不能用的部份,以防止食物中毒,保證食用者的身體健康。水產(chǎn)品配菜原料,在運輸、儲存等流通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病菌和有害微生物的污染而引起變質(zhì),例如鮮魚經(jīng)日曬、雨淋、嗜鹽菌會加速繁殖,使鮮魚腐爛,產(chǎn)生惡臭味。受到輕度污染仍能食用的原料,要注意重點消毒。嚴格把關(guān),不可掉以輕心,才能杜絕食物中毒事故。第二、要有科學的加工方法,盡可能地保存原料內(nèi)的營養(yǎng)成份。新鮮的魚類在加工以后不放入冷藏庫保存,而是放在任意的場所,就會造成魚中的生素,水溶性脂肪及磷、鈣等礦物質(zhì)的流失。第三、不影響菜肴的色香味形:活魚在剖腹取內(nèi)臟時,千萬不可碰破魚膽,膽汁進入魚肉內(nèi),就會產(chǎn)生苦澀味,直接影響菜肴
14、的口味。第四、要合理使用原料,減少損耗。對整條的魚類,則根據(jù)原料、各個部位的特點和配菜要求,進行分檔、合理取用、零料小用。(二)蔬果配菜原料的具體加工蔬菜類1、菜梗、菜葉:先用刀切去青菜的老根,剝?nèi)デ嗖说睦先~和黃葉,用刀順著菜梗和菜葉的連接部位切開,把青菜分成菜梗、菜葉兩個部分:分別用兩個盆,把菜梗和菜葉用冷水洗干凈。2、菜心的加工:先將青菜的老根切去。剝?nèi)ダ先~、黃葉,繼續(xù)用手剝?nèi)ツ廴~,留菜心,隨即用刀沿著根部旋轉(zhuǎn)地削一周,修成橄欖狀,根據(jù)菜包的大小,順長切成2片或4片,最后洗滌干凈。3、芹菜的加工:用刀切去老根,剝?nèi)ダ锨o、老葉,隨后,取竹筷2根:用方的一端用力抽打芹菜的葉片,直到芹菜葉片脫盡
15、為止。在抽打時注意用力要均勻,并要把芹菜的各個部位均勻的抽打一遍。將去葉的芹菜清水盆里用水沖洗干凈,為了除去根部的泥土,可以用力搓洗。4、筍類的加工:竹筍類的外殼較硬,用手剝殼既費時效率又低。可先用刀在筍的外殼上從頭至尾劃一刀;然后將刀跟緊嵌在原料的根部,左手握住原料,用力向左滾動旋轉(zhuǎn),便可一次除去全部筍殼。再用刀切剁去筍的根部,并修凈筍衣,用水沖洗。5、大蒜頭的加工:大蒜頭的衣薄而緊密,直接用手撕剝,費時費力。可用刀切去大蒜頭的根部和尖部,用刀背對著大蒜頭,豎直拍下,拍散拍松,使大蒜頭直接脫落出來,個別蒜衣無法脫落的可用刀背拍幾下。去衣后的大蒜頭,只要放入水盆里抓洗幾次即可。6、洋蔥的加工:
16、先用刀切去洋蔥的兩頭,并在表面一層劃一刀,然后,用手剝?nèi)ネ饷嬉粚悠ぃ们逅疀_洗即可。7、韭菜花的加工:用手摘下韭菜的花蕾,然后用水沖洗,撈出后瀝干水分,倒入盆內(nèi),灑上少許鹽,上下翻動拌勻,約腌漬5分鐘,再用水沖洗一下即可。8、姜:先洗掉表泥土,再用小刀割去表皮;將姜塊橫著纖維紋路切成0.1cm厚的薄片,后再切成細絲,規(guī)格為50.10.1cm。9、蔥的加工:用水沖洗掉根部泥土,再切掉根須。將粗蔥切成6cm長便為蔥段;將粗蔥切成0.5cm長的段,要先劃成幾瓣起絲后再切,便為蔥花;將粗蔥切成細絲,然后再切成細末,便成蔥末。水產(chǎn)類原料的加工1、青魚:右手握刀,左手按住魚的頭部,刮鱗刀從尾往頭部刮去鱗片
17、;然后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將魚鰓挖出,用殺魚刀從青魚的口部至臍眼處剖開腹部,挖出內(nèi)臟,用水沖洗干凈,腹部的黑膜用刀刮一刮,再沖洗干凈。2、鯧魚的加工:右手握刀,左手按住魚的頭部,刀從頭部向尾部刮去鱗,然后用刀從口部向腹部劃一刀口長約5cm,左手挖去鰓和內(nèi)臟,將魚放在水盆里,邊沖邊洗;用手指搓去腹部的黑衣,待水清無粘液即可。3、帶魚的加工:帶魚的表面雖然沒有鱗片,但表面發(fā)亮的銀鱗有入口膩的缺點,所以一般都要刮去。方法是:右手用刀從頭至尾頭,來回刮動,刮去銀鱗。然后用剪刀沿著魚背從尾至頭剪去魚鰭,再用刀沿著口部向肛門處剖開腹部,用刀挖去內(nèi)臟和魚鰓,剪去尖部和尖尾,然后用水反復沖洗,洗去銀鱗、血筋、瘀
18、血等污穢之物。4、墨魚的加工:先將墨魚浸泡在水盆里;然后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擠壓眼球,使黑水迸出,然后,右手用力拉下魚頭,抽出背骨,沿著背脊處將魚撕開,挖出內(nèi)臟,用手撕去魚肉上的黑皮,黑衣,用清水重點洗幾次,洗去黑水即可。5、用右手的中指關(guān)節(jié)勾住黃鱔離頭療15cm左右處,然后將黃鱔用力摔,猛擊黃鱔頭部,等黃鱔無力掙扎時,左手捏住黃鱔的頭,右手持剪刀去喉部插入向尾部推去,直到肛門為止,用力拉出內(nèi)臟,隨后放入水盆,邊沖邊洗,直到黃鱔無血跡,無粘液,瀝干水分,就可用直刀劈的刀法劈成段狀。6、甲魚的加工:宰殺時,右手執(zhí)刀,左手用竹筷或抹布將甲魚頭引出,也可以將魚腹朝上,等甲魚頭伸出,對準頭頸用刀劈頸
19、骨,放盡血液。將甲魚放在盆里,沖入熱水,燙泡35分鐘取出,用小刀刮或手搓去黑衣,如除不干凈,也可以放在熱水里邊泡邊刮,接著將甲魚的背殼朝上,用小刀沿著魚身兩側(cè)裙邊上面骨縫處下刀,將背殼四周的皮肉與殼割開,揭去背殼,用刀挖出內(nèi)臟,撕盡黃油,用冷水洗凈。7、用于制作菜肴的食品原料有數(shù)千種,在眾多的食品原料中進行選擇,做出科學和合地方口味的搭配,使配成的菜肴色澤實現(xiàn)美味可口、富有營養(yǎng),這就是配菜。以下介紹常見水產(chǎn)品配菜的作法:(1)清蒸石斑魚:材料:石斑魚1條(約600g),蔥2棵,紅辣椒1個,姜6片。作法:將蔥、姜及紅辣椒均洗凈、切絲,石斑魚去除魚鱗及內(nèi)臟,抹去水分放入包裝盒中,撒上蔥、姜及紅辣椒
20、,最后包裝即可。(2)豆豉蒸鯧魚(平魚):材料:鯧魚1條(約600g),蔥1棵,大蒜3粒,豆豉1大匙。作法:蔥洗凈切絲;大蒜去皮洗凈切成末;鯧魚去除內(nèi)臟地洗凈,兩面各劃兩刀,抹干水分放入盒中,撒上蒜末,蔥絲,豆豉即可。(3)油淋馬頭魚:材料:馬頭魚1條(約600g),蔥2棵,紅辣椒1個。作法:蔥及紅辣椒均洗凈切絲,馬頭魚殺好放入盒中,撒上蔥、紅辣椒絲即可。(4)糖醋金線魚:材料:金線魚1條(約500g),竹筍、胡蘿卜各50g、干香菇2朵、紅辣椒1個。作法:竹筍及胡蘿卜去皮洗凈,香菇泡軟、去蒂,紅辣椒洗凈,分別切絲;金線魚殺好,抹干水分放入盒中,放入以上配料即可包裝。(5)油燜麻辣魚:材料:鯛魚
21、1條(約600g),紅辣椒5個,花椒1/2小匙。作法:紅辣椒洗凈去籽節(jié)段,鯛魚去除魚鱗及內(nèi)臟洗凈抹干水分,放入盒中,加入配料即可。(6)花身蒸魚:材料:花身魚2條(約500g),蔥1棵,大蒜5粒。作法:大蒜去皮拍碎,蔥洗凈切絲;花身魚去除魚鱗及內(nèi)臟,洗凈抹干水分,放入盒中,加入配料即可。(7)麻辣帶魚:材料:白帶魚1條(約300g),香菜20g,蔥1棵,姜3片。作法:香菜摘下葉片,洗凈;蔥、姜分別洗凈,切末;白帶魚去除內(nèi)臟、洗凈、切段,整齊放入盒中,加入配料即可。(8)蔥燒黃魚:材料:黃魚1條(約500g),蔥2棵。作法:蔥洗凈、切斜段;黃魚去除魚鱗及內(nèi)臟,洗凈抹干水分,放入盒中,加上配料即可
22、。(9)苦瓜鱸魚湯:材料:鱸魚1條(約600g),苦瓜100g,姜3片,醬冬瓜50g,蔥1棵。作法:鱸魚去除魚鱗及內(nèi)臟,洗凈切成厚塊;苦瓜對半切開去籽,洗凈切成段塊;蔥、姜均洗凈、切成絲;醬冬瓜洗凈、切塊,將以上材料整齊擺放入盒中即可。(10)煎燒紅目鰱:材料:紅目鰱1條(約400g),蔥2棵。作法:蔥洗凈、斜切段;紅目鰱去除魚皮及內(nèi)臟、洗凈,放入盒中,加入蔥段即可。(11)炒海瓜子:材料:海瓜子500g,九層塔20g,姜3片,紅辣椒1個。作法:九層塔洗凈;姜及紅辣椒分別洗凈、切末;海瓜子放入盆中泡水、吐沙,放入盒中,撒上配料即可。(12)鯽魚川豆腐:材料:鯽魚2條(約500g),鮮豆腐150
23、g,白菜葉150g,蔥1棵,姜15g。作法:豆腐切3cm長的條。白菜葉洗凈,適當切片。蔥姜洗凈切片;把鯽魚收拾干凈,每條一剖成兩半,放入盒中,加上配料即可。(13)蔥姜蒸鮮鯽:材料:鯽魚2條(約500g),蔥、姜共50g,香菜30g。作法:蔥姜洗凈切細絲;香菜洗凈切段;把鯽魚收拾干凈;放入盒中,撒上配料即可。(14)蒜子燒鱔段:材料:鱔魚片500g,大蒜50g,蔥姜共40g。作法:大蒜剝凈皮,切粗粒;姜蔥洗凈切片;鱔魚、切成3cm長的段后放入盒中,加入配料即可。(15)清炒鮮魷卷:材料:凈水發(fā)魷魚卷500g,鮮柿子椒100g,蔥姜蒜共40g。作法:柿子椒擇洗干凈,適當切片。蔥姜蒜洗凈切片;將水
24、發(fā)魷魚卷清洗干凈,弄干水分放入盒中,加上配料即可。五、熟食(面包)的加工處理原物料(新鮮品、凍品)進入賣場后,第一時間進入冷藏、冷凍庫貯存,新鮮品須用保鮮蓋住,避免干化。待加工制作時再從冷藏、冷凍庫取出處理。加工流程如下:原物料粗加工 半成品 成品 銷售。1、新鮮品:在制作前應放在固定的不銹鋼水槽內(nèi)清潔干凈,不得直接放于地面上,應隔離地面5cm以上。2、凍品:首先從庫房取出放在不銹鋼水槽內(nèi)(專用)解凍,一般情況下是自然解凍,不要用水解凍。待解凍完成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浸放在塑料周轉(zhuǎn)箱內(nèi)待用,應隔離地面5cm以上。3、商品具體的加工制作方法(詳見單品的制作食譜卡)應注意的事項:1、粗加工間與熟食
25、加工間應分開,嚴禁合二為一操作。2、加工間應保持干凈清潔,擺放整齊。3、粗加工間使用的工具、刀具與熟食加工間的工具、刀具須分開使用。4、所使用的刀具、工具須經(jīng)過消毒后方可使用。5、加工間里的設(shè)備應定時作保養(yǎng),保持清潔,須按正常的操作方法操作。六、熟食的加工(一)熟食二次變鮮方法及實際操作二次變鮮:指的是加工制作的商品當天未銷售完,商品無任何變質(zhì),但賣相欠佳,報損不符合條件、第二天不能以正常商品販賣的商品。在這種情況下,為減少損耗,須經(jīng)過再加工成另外一種商品,再販售。實際操作方法如下:1、烤雞的二次變鮮方法:當天未售賣完的烤雞,第二天可以把整只烤雞砍成雞塊,然后再加上調(diào)料(干尖椒、花椒)制作成為
26、辣子雞丁再行販賣。其次是可以把雞塊與其它蔬菜配置成一道小菜做成便當(盒飯)售賣,或制作成炸雞塊再售賣(烤雞腿、烤雞翅與烤雞處理方法相同)。2、烤排骨的二次變鮮方法:把當天未銷售完的排骨砍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加上調(diào)料用火炒成一道小菜,做排骨盒飯(便當)販賣。3、炸雞腿、雞翅的二次變鮮方法:把當天未售完的雞腿、雞翅,用手把雞腿、雞翅外表皮的炸粉削掉,然后把雞腿、雞翅放到鹵水里鹵成鹵雞翅、鹵雞腿,做雞腿盒飯(便當)銷售,也可做鹵雞腿、雞翅販賣。4、鹵制品(鹵牛肚、鹵牛筋、鹵豬肚、鹵豬舌、鹵豬耳等)的二次變鮮方法:鹵水鹵制的商品,有它的特性,如一個商品經(jīng)過多次鹵制加熱后,商品會越變越黑,賣相會變差。一
27、般情況下,為了保持鹵制品的新鮮度,在販賣時,托盤內(nèi)應加鹵水汁,銷售人員要經(jīng)常做翻面的動作,以維持鮮度。當天未銷售完的鹵制品,第二天可以切成片制成涼拌菜販賣,或者切成片(段)調(diào)上鹵汁打成包裝后再銷售。(二)大眾口味熟食原料標準化配方烤雞1、原物料:新鮮(凍品)的白條雞或三黃雞,每只重量約為750800克之間。2、腌制烤雞的配方: 醬料腌制配方(琵琶醬、金沙醬、黑椒醬)原料 數(shù)量白條雞或三黃雞100只琵琶醬、黑椒醬(各半)5千克水(生抽)11.5千克鹽適量3、制作步驟: 將雞清洗干凈,剔去內(nèi)臟、雞腳等。按雞和醬料的重量比為1:12的原則,根據(jù)雞的重量,準確配置出所需的醬料(兩種調(diào)料各一半),然后在
28、醬料中加適量鹽和水(生抽),以保證烤雞的味道與色澤。把調(diào)制好的醬料均勻涂在雞身上和內(nèi)部,以雞頭朝下、屁股朝上的方式重疊放在腌制桶中,最后把剩下的醬料淋在雞上面,放入冷藏庫腌制68小時。 把烤爐溫度調(diào)至160180左右,將已腌制好的雞串好放入烤雞爐,烤4045分鐘即可。 將烤好的雞取出,刷上一層麥芽糖,以保證其色澤不變。4、用香料配制法:原料:白條雞或三黃雞100只;鹽2包;糖2千克;味精1.5包;五香粉0.3千克;沙姜粉0.2千克;肉桂粉0.3千克;甘草粉0.3千克;辣粉1包;米酒2瓶;南乳0.5千克;生抽(醬油)0.5千克;姜0.75千克;蒜茸1千克;水20千克。將以上原料混合調(diào)好后,加入水
29、攪拌均勻至糖、鹽、味精味精完全溶化。把雞清洗干凈放入腌制桶內(nèi),倒入調(diào)好的香料腌制,一般腌制時間為810小時。烤雞時需注意:將雞烤至表皮的水珠干后,將麥芽糖漿刷上一遍(雞的全身),待烤雞完全熟透時再刷上一層糖漿,然后再出爐。(烤雞溫度同,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定)。鹵水制作的配方鹵是制作燒鹵食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操作不好,則影響食品質(zhì)量。一切鹵味制品均需色鮮明、味甘香、不走色為標準。要達到質(zhì)量要求,關(guān)鍵是要用料準確和掌握好鹵浸的時間。1、制作方法如下:用生油2000克(4斤)炸透生姜500克(1斤)、蔥(蒜頭)1000克(2斤),放入生抽20千克(40斤)、紹酒7.5千克(15斤)、白糖(冰糖)10千克(
30、20斤)、清水20千克(40斤)。加入藥材:八角300克、桂皮400克(8兩)、干尖椒200克(4兩)、沙姜300克(6兩)、羅漢果4個、甘草400克(8兩)、草果100克(2兩)、陳皮100克(2兩)、丁香100克(2兩)、豆蔻100克(2兩)、香葉100克(2兩),用一個布袋裝好。紅谷米600克(1.2斤),另外一個布袋裝好,大約滾3040分鐘便成鹵水。然后再加上鹽1.5千克、味精1.5千克調(diào)味(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定)。香料包留在鹵缸內(nèi)不必撈起,一般每45天換一次藥材香料。每天晚上必須把鹵水里的殘渣過濾干凈,并把鹵水燒開后存放保存。每天可根據(jù)鹵水的耗用情況,適當按比例加入生抽、冰糖、酒,以補充
31、鹵水份量,若咸味不夠,可適當加入精鹽、味精調(diào)味。調(diào)制成的鹵水可以浸鹵:豬肝、豬肚、豬舌頭、豬大腸、豬腳、牛肚、牛肉、牛腱、牛筋、雞爪、鴨胗、鴨翅等食品。注意事項 凡要浸鹵的食品,要先將肉類用沸水滾至56成熟,然后放入鹵水缸內(nèi),用慢火鹵浸23小時即可(可根據(jù)食品的熟度掌握)。 鹵水缸要保持清潔衛(wèi)生,不鹵浸東西時,鹵水冷卻,要加蓋保管好(鹵水熱不可加蓋)。 鹵水滾后,才可清除浮面的泡沫雜質(zhì),不要讓生水進入,以防變質(zhì)。 無特殊情況,鹵水汁不可更換,時間長的鹵水汁更香濃。 所使用的調(diào)料,可以根據(jù)當?shù)仡櫩偷目谖墩{(diào)制,如口味咸,少放一點糖;口味稍微甜,少放精鹽,保持鹵水味不變?yōu)樵瓌t。(三)熟食配菜的制作與
32、應用熟食制作加工的配菜可以稱之為配料,就是將經(jīng)過初步加工和刀功處理成形的原料,根據(jù)菜肴的質(zhì)量和要求以及它的色澤、口味、烹調(diào)方法的應用,做出科學合理的搭配,使配成的菜肴色澤美觀、美味可口、形態(tài)美觀、富有營養(yǎng),稱之為熟食配菜。熟食制作配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利用現(xiàn)有商品經(jīng)過刀功切配處理,合理配出另外一道菜肴,這樣可以減少商品損耗,也可以提升業(yè)績、增加毛利額。制作加工配菜注意事項1、刀功技術(shù):常用刀法有:直切、推切、拉切、鋸切、壓切。2、配菜的基本要求: 了解原料的產(chǎn)地。 掌握原料的性能。 既要精通刀功,又要掌握烹調(diào)的技術(shù)要求。 掌握菜肴的質(zhì)量標準及成本。3、菜肴原料的搭配原則: 量的配合原則。 質(zhì)的
33、配合原則。 色的配合原則。 香和味的配合原則。 形的配合原則。 營養(yǎng)成分的配合原則。一般配菜的配置方法和實例1、魚香豬肝原料:豬肝、冬筍、黃瓜、青椒、木耳、調(diào)料。制法:將豬肝飛水后切片,冬筍、黃瓜、青椒切片待用。把黃瓜放入包裝盒底,豬肝一片一片擺放在黃瓜上(大約盒子的一半),另一半擺放冬筍、青椒、木耳,完畢后打包裝陳列于排面上售賣即可。食用方法:鍋內(nèi)放少許油,放入原料爆炒即可食用。2、火爆腰花原料:豬腰、青椒、木耳、冬筍、調(diào)料。制法:將豬腰分成兩半,去掉里面的腰膳,用水洗凈。把豬腰平放在砧板上(用直刀法剝成一條一條平行的斜刀紋,互相交叉90),然后用拉刀切的刀法將豬腰切成4.5厘米寬的一塊飛水
34、待用,青椒、冬筍切片。食用方法:把油倒入鍋內(nèi)爆炒腰花,然后加入青椒、冬筍、木耳、調(diào)料炒熟后即可食用。3、宮爆雞丁原料:雞胸肉、花生(腰果)、紅蘿卜粒、青瓜、調(diào)料。制法:將雞胸肉飛水后切成丁(一粒一粒)備用,然后把紅蘿卜削掉皮切成粒狀,青瓜切成條后去掉瓜子再切成粒狀,把紅蘿卜粒、青瓜粒各1/2放入包裝盒底。雞肉丁放在上面占盒子的一半,另一半加上花生(腰果)、紅蘿卜粒、青瓜粒等即可。包裝后陳列于排面上銷售。食用方法:先用爆的烹調(diào)方法烹調(diào)雞丁,九成熟后撈起待用,然后鍋內(nèi)放入少許油炒花生(腰果)、紅蘿卜粒、青瓜粒,熟后加入雞丁炒熟即可出鍋食用。4、魚香肉絲原料:豬肉、冬筍、青椒、木耳、黃瓜、調(diào)料。制法
35、:先將豬肉切成絲后飛水(或過油),再把冬筍、青椒、黃瓜切成絲備用。把黃瓜絲放入包裝盒底部墊底,再把豬肉絲擺放于黃瓜上約占盒子的一半,另一半擺放冬筍絲、青椒絲、木耳,完畢后用保鮮膜包裝好陳列于排面上售賣。食用方法:先把豬肉絲炒熟后撈起待用,再把冬筍、青椒、木耳、黃瓜炒八成熟后加入豬肉絲炒拌均勻即可食用。5、洋蔥牛肉片原料:牛肉、洋蔥、調(diào)料。制法:將牛肉修去筋膜、放入鹽水里浸泡片刻洗去血水,用拉切的刀法切成長條、再切成薄片,并飛水過油。洋蔥用刀切去兩端,剝?nèi)ダ掀は锤蓛簦谐蓛砂搿⒃偾谐烧狡H缓蟀岩话氲难笫[片放在盒子底部墊底,牛肉片擺放在上面約占一半,另一半擺放洋蔥片,最后打好包裝陳列于排面上販
36、售。食用方法:用爆的烹調(diào)方法烹制。6、菜炒雞片原料:菜遠(菜心)、雞肉、生姜、調(diào)料。制法:先將雞肉切成薄片,用蛋白拌勻上濕蹄粉過油待用,再將生姜切成絲,然后把菜遠放盒內(nèi)墊底,上面擺放雞肉片、生姜絲,即可打包陳列銷售。食用方法:先下少許油炒菜遠,熟后撈起放在碗中,再下少許油將雞片泡油至熟,倒入生姜、菜遠炒均勻即可食用。7、冬筍炒牛肉原料:冬筍、牛肉、生姜、蔥、調(diào)料。制法:先將牛肉切片過油,把冬筍切片、生姜切絲、蔥切段,完畢后打包陳列于排面銷售。食用方法:先把筍片加鹽滾過,再起鍋下油將牛肉泡溫油撈起,隨即放調(diào)料、筍、牛肉、酒炒均勻,打芡加尾油即可食用。另外還有:牛肉炒韭黃、香菇燜雞塊、腰果雞腎、青椒雞丁、竹筍炒肉絲、辣子肉丁、花生肉丁、菜炒雞胗等配制方法,基本相同或相似于以上7道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