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項目成本管理p 工程項目管理發展中 - 蘊藏著什么機會p 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理論p 現代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水平為何難以上臺階 p 什么是工程項目成本管理中的創新 當前我國建筑企業對成本管理的內涵及界定和認識比較模糊,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也不盡科學。 大多數建筑企業的成本管理中以價值鏈為核心的管理體系還遠遠沒有完善。因此造成了很多成本管理方面的缺陷。普遍存在問題。歸納如下三點: 作為完成某個項目所需要的成本,理應在該項目投標報出之前測算清楚,在投標報價階段完成投標項目的成本預測,這是國際工程承包通行的做法。 但目前,我們在投標階段仍是按照政府規定的預算定額跳過項目成本預測直接計算項目投標價格,因此
2、我們在自己報價過程中到底要花多少錢才能夠完成這個項目缺乏總體的把握,因此,本項目根據預算編制完成報價以后到底能作多大幅度的讓利,只能考慮一種平均的、大概和粗略的項目成本,如果能夠中標,再重新對這個工程項目的成本進行詳細測算(多數項目甚至已經沒有時間再進行重新測算)。 這個就是所謂的制造成本測算的滯后。 使用概預算進行項目報價,根據政府提供的各種取費系數和市場價格來計算報價,報價人員均感到省時省力,但報價所需計算的各種取費系數是否需要調整并不是報價人員所關心的,最后都要在總報價的基礎上進行讓利,至于讓利的多少就是領導的決策,與報價人員無關。 但隨著競爭加劇和項目成本管理的細化,特別是招標人使用工
3、程量清單進行招標時,就要求投標人根據本企業所掌握的資源、歷史經營資料以及市場信息進行報價,也只有這樣的報價才具有競爭力。 由于長期以來,我們投標報價并沒有將組織設計作為估價的依據。不管投標項目上應使用的設備、人力等情況,都是按照政府規定的統一定額和取費系數進行計算,這樣的投標報價根本不需要考慮施工方案。由于在獲得項目的過程中并不考慮施工方案,所以我們的項目成本核算中,往往不重視對不同的技術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進行充分的技術經濟評估,這樣使我們的項目成本管理失掉了技術的支撐。 上述三大現況,是國內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長期以來,國內建筑企業的成本管理一直是以傳統會計核算所形成的有限范圍內的成本項目為主要對象,以建筑產品的會計核算的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降低作為成本管理的起點和終點。因此成本管理的思維方式、管理重點,控制成本決策等僅僅孤立地停留在表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