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房顫動的臨床表現有哪些?、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1)男性患者多見,常無器質性心臟病。(2)陣發性心房顫動可頻繁發作,動態心電圖可見發作持續數秒到幾個小時不等。(3)常伴有頻發房性期前收縮,房性期前收縮可誘發心房顫動。(4)房性期前收縮的聯律間期多數 500ms,常有 P-on-T 現象,并誘發短陣心房顫動。(5)激動、運動等交感神經興奮時可誘發心房顫動發作。(6)年齡較輕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顫動患者心房顫動發作次數相對少。心房常不大,多數為一支肺靜脈受累。(7)陣發性心房顫動發作時,如頻率不快,可無明顯癥狀。如心率快,患者訴心悸、心慌氣短、胸悶、心臟亂跳、煩躁、乏力等。聽診心律不齊、
2、心音強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脈短拙、多尿等。如心室率過快還可引起血壓降低甚至暈厥。、持續性及慢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1)持續性(或慢性)心房顫動的癥狀與基礎心臟病有關,也與心室率快慢有關。可有心悸、氣短、胸悶、乏力,尤其在體力活動后心室率明顯增加,并可出現暈厥,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腦缺氧及迷走神經亢進所致。(2)心律不規則:第 1 心音強弱不均、間隔不一。未經治療的心房顫動心室率一般在 80150 次/min,很少超過 170 次/min。心率 100 次/min,稱快速性心房顫動;180 次/min 稱極速性心房顫動。有脈短拙。(3)可誘發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礎心臟病加重, 特別
3、是當心室率超過 150 次/min時,可加重心肌缺血癥狀或誘發心絞痛。(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強,因而易發生栓塞并發癥。心房顫動持續 3 天以上者,心房內即可有血栓形成。年齡大、有器質性心臟病、左心房內徑增大、血漿纖維蛋白增加均是發生血栓栓塞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心房顫動的特殊類型:迷走神經介導性心房顫動(簡稱迷走神經性心房顫動)(1)臨床特點:首次發作者的年齡在 3050 歲,年齡范圍為 2565 歲。男女之比為 41。幾乎只發生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多數患者常經過幾年藥物治療,但療效差,病情加重后才就診,臨床病史常為 215 年。(2)發作模式特點:發作多在夜間、休息時,很少或從不發生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興奮時。發作常與進食相關,尤其在晚餐后,因早餐、午餐時交感神經活動較強。飲酒是促發因素。陣發性房顫主要在夜間發作,常在早晨恢復竇性心律。機械性或藥物刺激興奮迷走神經常可誘發心房顫動。在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