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 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一)、什么是聲音:(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產生之后必須通過空氣或其它物質的傳播,形成聲波,才能讓人和動物的耳朵聽到,反饋到大腦,讓人們知曉。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2)聲音傳播的速度與媒質種類和環境溫度有關,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米/秒。周波:波長:波長越長,1秒鐘內經過的周波就越少,頻率就越低 振幅:波長最高點到最低點的距離 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3)聲音本來是看不見的,為了便于研究,按照聲音的高低,把波長給畫出來: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4)聲音的三要素是:響度:與波形幅度有關(震耳朵)音調:與波形頻率有關(
2、刺耳)音色:與波形和諧波有關(規律性)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二)、廣播中的聲音 1、發射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2、接收:如果收音機調諧到廣播中的一個高頻載波頻率,那么收音機的無線線圈就會感應出較強的電信號,也就是按聲音節目信號變化的高頻載波電流載波頻率較低的已調波電流解調器原來的聲音節目電信號揚聲器發聲。這就是無線電波傳播的全過程。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三)、廣播發射 1 調制調頻、調幅 (1)調幅(AM):頻率不變,調整幅度易受靜電、電器干擾,有雜音、易失真 (2)調頻(FM):改變頻率,振幅不變聲音效果好,但覆蓋面小,技術條件要求復雜 (3)立體聲廣播:在調頻的基礎上,利用人的雙
3、耳效應,在演播室里放兩個傳聲器,而放在一條廣播通道中播出,造成一種有方位感的廣播效果,一般在超短波波段轉播。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2 發射廣播電臺發射臺用天線發射時:(1)電磁波形式 地面波傳播:頻率越高吸收越多晚間比白天吸引的多;天波傳播:白天,太陽的作用有電離層,強烈吸收天波,造成天波衰減頻率越高越不容易被電離層吸收;空間波:介于地波與天波之間的。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2)根據廣播發射時這三種波的多少以誰為主 分為:(1)中波(2)短波(3)超短波: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1)中波:以地波傳播為主的電波,一般為3003000千赫(頻率單位)因為相對短波來說,中波的波長較長,因此頻率
4、較低,白天天波就要受到電離層的強烈吸收,主要以地波傳播,一直到了晚間,電離層沒有了,地波又受到地面的強烈吸收,天波才被大量反射,傳遞到很遠的地方去,這就是為什么人們總感覺晚間比白天收聽到的廣播節目多的原因。總之,中波電臺的功率越大、天線越高、它傳播的距離就越遠,通常可傳播200公里(再遠的話,就是用微波站中轉)。中波主要用于強調廣播人口覆蓋的國內廣播,也稱調幅廣播(載波的幅度按照聲音電信號的變化而變化)A、技術上較容易實現:普及廣播發展中波B、傳播距離較遠C、抗干擾差,易受靜電、電器干擾、保真度不高,有雜音。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2)短波:以天波傳播為主,一般為330千赫,因為相對于中波來
5、說,短波的波長較短,因此頻率較高,地面對它的吸收就更強烈,一般短波的地波只能傳輸幾十公里,但也正是由于它的頻率較高,所以它的天波在電離層中損耗減少了,短波靠天波可以傳遞幾千公里,所以短波主要用于對外廣播(如VOA、中國的國際廣播電臺,對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廣播等);但由于電離層隨晝夜、季節、緯度而變化,所以傳播不穩定,收聽到的信號忽強忽弱,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聽對華廣播聽不清的主要原因。廣播技術常識廣播技術常識(3)超短波:頻率為30300兆赫,是三種波頻率最高的,地波衰減很大,天波又因為頻率太高以至于穿過電離層很深,甚至穿透而反射不回來,這樣超短波就只能靠空間波傳播,由于空間波傳播只是兩點間的直線傳播沒有反射,一般來說傳播距離只有幾十公里,主要用于電視和FM調頻廣播,UF(特高頻)抗干擾能力強,保真程度高,FM與AM聽覺效果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