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2010-2030年)(237頁).pdf
-
資源ID:390324
資源大小:1.70MB
全文頁數:237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積分:
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驗證碼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2010-2030年)(237頁).pdf
1、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2010 年-2030 年)-說明書1第一章第一章市域概況市域概況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亳州市地處黃淮海平原南端,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全境跨東經 1155311649、北緯 32513505,呈東南西北向斜長形,長約 150 公里,寬約 90公里。市域北、東北、西三面與河南省的商丘市、鹿邑縣、永城縣接壤;西南面與本省的太和縣、南面與穎上縣、鳳臺縣、東面與淮北市、懷遠縣相連。中心城區距阜陽市區約 100 公里,距省會合肥市區約 260 公里,距河南商丘市區約 60公里,距江蘇徐州市區約 130 公里(以上均為直線距離) 。二、歷史沿革二、歷史沿革亳州古為南亳故地,隋大業三
2、年(公元 607 年)改稱譙郡,唐武德四年(621年)譙郡復改稱亳州。開元元年(713 年)成為全國“十望”州府之一。天寶元年(742 年)改亳州為譙郡;乾元元年(758 年)復改譙郡為亳州;元末至正十五年(1355 年) ,劉福通擁韓山童之子韓林兒于亳州稱帝。明洪武初(1368 年)降州為縣。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 年)又復稱亳州。至雍正二年(1724 年)升為直隸州,轄太和、蒙城兩縣;1735 年,降為散州。1912 年州改為縣。1948 年8 月設亳州市;1949 年 2 月成立亳縣政府。1986 年 5 月撤縣設市,同年 12 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2000 年 9
3、月 19 日正式掛牌成立地級亳州市。三、自然條件三、自然條件(一)地貌、土壤亳州市轄境與黃河決口扇形地相連, 屬平原地帶, 地勢平坦, 僅東部有龍山、石弓山、齊山、狼山、雙鎖山等 10 余處石灰巖殘丘分布;整個亳州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以 1/9000 地面自然坡降向東南微傾。西北部譙城區詹樓地勢最高,亳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2010 年-2030 年)-說明書2海拔 42.5 米;東南以利辛縣展溝南部最低,海拔 22 米,相對落差 20.5 米。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變遷和黃河歷次南泛的影響,形成平原中崗、坡、碟形洼地相間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土壤主要是砂礓黑土,其次是潮土、棕壤土類,并有少量石灰土在渦、蒙兩縣的山丘周圍分布。(二)氣候、災害全市氣候處在暖溫帶南緣, 屬于暖溫帶半溫潤氣候區, 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征,主要表現為季風明顯,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無霜期長,四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