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高印象仙華山景中村、大宋皇族后裔、趙氏宗祠、古甘泉、馬良發源地、古道、萬古圖騰、梯田、玫瑰花田、美食登高村核心價值判斷山間古村田園幽居登高才可見宋朝遺風詩情畫意最風雅村莊六大潛質高山隱幽格局自然田園風光多元傳統建筑宋朝遺風文化動人傳說故事特色地方美食發展思考發展困境與矛盾四大困境人口流失嚴重住房條件落后空間場所破敗農田逐漸荒蕪兩大機遇鄉村旅游熱潮景村發展聯動三大矛盾新村建設與景區限制矛盾村民生活與游客活動的矛盾環境承載與旅游開發的矛盾登高:我們如何來呵護?要為村民打造“家園”?還是要為游客打造“度假村”?打造一個真正”村民生活著的村莊”才是村莊能夠傳承發展的根本,也是“有溫度的民宿”和“有靈
2、魂的鄉村旅游”得以青睞的魅力所在。農業從生產變為生景創造四季變化的梯田景觀體驗農耕,拾回童趣“客隨主便”規劃意在通過村民生產、生活、精神的回歸,并兼顧游客的個性化服務需求,打造一個村民安居樂業,主、客祥和共生的特色宜居村落。(1) 生產回歸“景觀化”多元農業的耕種模式發展思考發展本位考量(2)生活回歸“家庭式”生活氛圍的空間建設小家庭大家庭“小家庭”建設新居,改善現狀村居質量、設施與環境“大家庭”建設注重公共活動空間場所的打造(3) 精神回歸“最風雅”宋朝遺風的文化品味書畫飲食裝飾傳統與現代文化生活藝術家、村民共同生活、創作,品味藝術土米酒,木蓮、觀音、柴籽豆腐及白豆腐,米粉面,灰粽,藥菜等組
3、合出各式登高特色養生套餐田園花、庭院花、屋墻花,打造登高花的世界發展主題 隱逸生活的大家庭 一個辛勤勞作的桑梓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一個鄉愁情懷的家園村新居新村新環境新設施 一個喜慶祥和的文化村書畫電影戲劇民俗 一個賓至如歸的樂園宿食飲養 一個文化創客的驛站寫生攝影論壇展覽體農耕拾童趣補給養觀星辰賞民俗 一個品味鄉村的凈土發展主題熱情好客的古村落功能業態功能業態田園幽居傳統村落和睦家園梯田花海特色提煉登高攬勝修養身心詩情畫意田園野趣歷史生活:嚴格保護傳統村落歷史風貌,不破壞村莊街巷、開敞空間肌理,老村內部建筑以整修、恢復和少量填補為主,對破壞村莊風貌的現狀建筑進行降層和外立面風格改造。觀景游覽:
4、一日游觀光客為主,需限制客流量。觀看仙華美景、田園風光、古村建筑、民俗風情,在其主要活動空間(如迎客廣場、攬勝平臺、明堂廣場、宗祠、玫瑰花田等)提供休憩小坐、茗茶飲食服務。創作交流:藝術創客、學生以及書畫節、書畫展客人。需要寫生空間、創作空間、交流空間、展示空間、論壇空間。文化生活:復興傳統民俗民情,豐富現代文化生活,對各個文化生活的空間載體進行環境提升。生產生活:突出獨特梯田、花海景觀,讓農業勞作不僅僅是一種生產,更是一種田園風光。修養身心:度假游客、家庭游客。村莊田園生活深度體驗,無固定活動空間,提供多類型幽靜別致的住宿、清新淡雅的飲食。體驗拓展:家庭游客、背包客。提供具有田園野趣的特色場
5、所空間,和設備給養的補給服務。居住生活:改善老村民居條件;新村合理選址,需融入自然,布局延承“隱”的靈魂;提升交通環境;修建水庫,增加生活用水水源;村莊整體綠化景觀環境提升。隱隱隱逸生活的大家庭熱情好客的古村落雅雅項目新村建設、老房整修、環村道路與停車場建設、水庫修建、衛生院、基礎設施完善、村居綠化環境提升宗祠、戲臺、十三間頭等古建修繕、村莊內部街巷路面鋪磚、老村住房外立面整修。村口、迎客廣場、攬勝平臺、硯池、明堂廣場、古甘泉廣場等公共活動場所;登高書屋、村民活動室、健身場。梯田種植物種分類集中引導,田間、山頭補種色葉樹、果樹。農家樂、土特產品飲食與購物商店、茶室、衛生間、臨時停車場。特色民宿
6、,精品飲食,幽靜院落。攬勝平臺,馬良書畫苑、仙華論筆場、大師工作室、花圃展覽園。帳篷、登山設備、自行車租賃,農耕體驗田,挖泥鰍水田,觀星空平臺,天書探秘。4242空間策略田園景觀化材料鄉土化空間活力化建筑庭院化布局隱幽靜化規劃落地村域層面人口、用地規模2030年,戶籍人口達到584人。用地規模預測村莊實際所需增加村莊建設用地約2.51公頃。意向公共建筑意向民宿建筑意向居住建筑村民安置策略(1)影響因素 人口復興要求 旅游發展矛盾 村民意愿 村居人口容量(2)安置策略 策略一 策略二(3)規劃建議規劃主張盡可能尊重村民意愿,同時從建設“生活著的村莊”目標出發,要盡量吸引村民回村居住,因此在方案中
7、進行了新村建設用地的預留。村民意愿回村居住約280人舒適住房人口容量約160人住房缺口需新村建設約120人仙華山景區建設控制矛盾老村舒適居住人口約160人新村居住人口約120人游客對象引導(1)影響因素 環境容量 空間容量 品質要求(2)迎客引導策略 度假型游客 觀光型游客 節假型游客水庫容量:5萬m度假型游客可容約220人觀光型游客可容約4000人節假型游客不可控主要對象適當限制有效應對3.1.4 規劃構思(1)布局隱幽化 新村選址新村選址登高村屬山地村落,受地形限制,可用于新村建設用地的僅有兩處,一處為現狀村莊西南側,位于村莊入口通道上,建房后山下即可見,而且對老村觀仙華山有視線阻擋;另一
8、處為老村東北側山坳,屬整個村莊平臺后側,既隱蔽又無視線干擾,因此規劃選擇此處為新村建設區域。 環村道路建設環村道路建設現狀村莊道路可通往是個方向,東往巖頭、南往縣城、西往仙華山景區、北往虞宅;其中連接仙華山與巖頭的道路從村莊內部穿越,并經過的村入口廣場、觀景平臺、明堂等村莊重要公共空間,規劃建議建設環村道路解決過境交通,并在各方向村口設置集中停車位,截流機動車,整個老村內部進行步行化改造,營造幽靜的慢生活體驗。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現狀建筑狀況分析,登高老村內部建筑高度超過兩層,就會對整體的建筑風貌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規劃對現狀重要位置兩棟建筑進行降層處理,而新建建筑嚴格控制在兩層以下,對山下
9、能看到的區域建筑采用地下地景建筑形式;而新村建筑高度控制在三層以下。新村選址二:隱幽新村選址一:凸顯新村選址比較環村道路建設內部道路步行化新建環村路PPPP建筑降層與遮擋需降層改造建筑需高大喬木遮擋建筑3.1.4 規劃構思(2)田園景觀化、趣味化 梯田農作物種植引導梯田農作物種植引導針對登高村空殼化嚴重,農田逐漸荒廢的狀況,鼓勵發展農村合作社,一是有力于農田的集體耕種,二是可適應市場需求進行針對性農作物集體經營,三是有利于分片集中種植,創造良好的農田景觀,間接觸動鄉村旅游的發展。村域景觀樹種補種村域景觀樹種補種結合多元化經濟農作物發展,在田間種植各類果樹,如桃樹、梨樹、柿樹等,創造桃花漫野,碩
10、果磊磊的景觀效果,在周圍山林補種一些色葉樹種,增色秋景。趣味活動點開辟趣味活動點開辟開辟鄉村趣味體驗營地,登高地處山地,光污染少,可在村北側高處開辟觀星辰營地,萬古圖騰地處洼地,遠離村莊,可結合圖騰探秘開辟觀螢火蟲活動;結合農作生產,組織春耕、割禾、挖紅薯、采柿子等農耕體驗活動。農作物種植引導樹種補種引導農作物種植引導玫瑰花田高山蔬菜谷粟梯田果樹林高山茶園螢火蟲營地色葉樹種桃樹柿樹梨樹梨樹林望星辰露營地農耕體驗田挖紅薯體驗田采柿子圖騰探秘越野自行車田園燒烤3.1.5 村域規劃布局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點六區”的規劃結構一心:登高古村一點:新村居民點六區:玫瑰花田區、天書探秘區、果蔬花田區、谷粟梯
11、田區、高山茶園區及仙華論筆區。一 心一 點玫瑰花田區天書探秘區果蔬花田區谷粟梯田區仙華論筆區高山茶園區3.2 村莊規劃3.2 村莊規劃3.2.1 方案構思3.2.1 方案構思鄉村空間精神,是人與人和諧共處營造出來的鄉村大社會中的一種情感和生活方式的表達,是人們相互協助、相互支持的精神的載體,亦是對自然、祖宗、鬼神等等尊重以及敬畏精神的一種寄托,鄉村每一處空間往往被非常多元化的利用,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積累的一種鄉土智慧,不僅能節約土地,還能充分去營造單一空間的場所感和精神感,規劃正是要繼承和放大村莊不同空間的精神內涵,并融入現代游客的需求,以鄉村空間精神,是人與人和諧共處營造出來的鄉村大社會中的
12、一種情感和生活方式的表達,是人們相互協助、相互支持的精神的載體,亦是對自然、祖宗、鬼神等等尊重以及敬畏精神的一種寄托,鄉村每一處空間往往被非常多元化的利用,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積累的一種鄉土智慧,不僅能節約土地,還能充分去營造單一空間的場所感和精神感,規劃正是要繼承和放大村莊不同空間的精神內涵,并融入現代游客的需求,以 “家庭式”“家庭式”生活場所理念進行空間營造生活場所理念進行空間營造。公共活動空間公共活動空間家庭中的“客廳、書房、書房、餐廳”,強調公共性,居中布局。家庭中的“客廳、書房、書房、餐廳”,強調公共性,居中布局。 室內空間:室內空間:最具歷史傳統風貌的古建利用,祠堂、十三間頭為村莊
13、節慶、祭祀、婚嫁、喪禮等各種民風、民俗活動場所,馬良故居、十三間頭為村民書屋和藝術創客駐點,在宗祠東側增加老年活動室、衛生院等。 室外空間:室外空間:主要有村口迎客廣場、攬勝平臺、明堂廣場、古甘泉廣場四大公共活動空間,也是游客集中活動空間,既要滿足村民生產生活需求,也要為游客創造舒適的觀景、休憩環境,個體生活空間個體生活空間家庭中的“臥室、客房”,強調私密性,布局村莊外圍。家庭中的“臥室、客房”,強調私密性,布局村莊外圍。 村民住宅:村民住宅:強調個體生活方式的權利以及左鄰右舍的互惠,以小組團模式進行共享空間與院落的打造。 游客民宿:游客民宿:強調建筑的組合使用,通過院落整合,形成不同等級、不
14、同規模的民宿酒店組團。3.2 村莊規劃3.2 村莊規劃3.2.1 方案構思3.2.1 方案構思5555花園景觀空間花園景觀空間家庭中的“花園、菜園”家庭中的“花園、菜園”村民的生產空間,鄉村的自然本底,在更具景觀化提升的基礎上,在村莊西側梯田植入“仙華論筆”書畫主題活動場所。行徑連接空間行徑連接空間家庭中的“走廊、玄關”家庭中的“走廊、玄關”蜿蜒穿梭與村莊內部的主要步行道路,或寬或窄、或平緩或攀高,一步一景,是品味村莊細節的。行徑空間,亦是串聯各組團、各開敞空間的紐帶。3.2 村莊規劃3.2 村莊規劃3.2.2 村莊空間結構3.2.2 村莊空間結構“珠鏈串接、庭院組團”“珠鏈串接、庭院組團”珠
15、鏈串接:珠鏈串接:對村內現狀主要道路進行統一的景觀改造,包括路面、植物配景、家具小品、照明、設施等系列改造,形成三環相扣的行徑紐帶,將村口、迎客廣場、明堂、攬勝平臺、古甘泉等主要公共活動空間,以及硯池、花圃展覽園、休憩小廣場等串珠成鏈,庭院組團:庭院組團:根據主體功能差異,將建筑進行庭院化組合,形成諸多特色鮮明的建筑院落。56563.2.3 總平面布局3.2.3 總平面布局57573.2.4 鳥瞰圖3.2.4 鳥瞰圖58583.2.4 鳥瞰圖3.2.4 鳥瞰圖59593.3 組團節點3.3 組團節點鄉村空間涵蓋了生產空間、生活空間、交流空間、信仰空間、道德空間、商業空間等等,并且與村民的生活密
16、切相關。并且這些空間的功能具有多樣性和復合性,與城市空間的單一性不同,在鄉村中,每一個具體的空間都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性與文化內涵。規劃選擇了登高10個組團節點進行深化設計,并且追溯不同節點歷史的主要場所內涵,結合村民現代的生活需求以及鄉村旅游的發展的需求,進行重新詮釋。606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3.3 組團節點3.3 組團節點3.3.1 玄關村口迎客廣場(1)現狀 空間:東、北、西三側共五棟建筑,空間圍合感較好,南向視野開闊,可全覽山景; 建筑:東側為傳統古建,破損嚴重,需修復;北側為三棟二層坡屋頂普通民居,中棟局部紅磚裸露、平屋頂,都需進行外立整治;
17、西側建筑共五層,四層在平臺標高以上,且風格與村莊整體風格很不協調,對觀仙華山視線阻隔嚴重,需進行降層和外立面改造處理; 地面:路面平整,大部分為砂石簡鋪,局部泥土外露,雨天積水嚴重,需進行鋪設; 綠化環境:現狀廣場西北邊緣有兩顆大水杉,具有一定場所標示性,廣場內部基本無綠化,廣場南側為逐級而下的梯田; 現狀功能:臨時停車場,有流動攤販定時售賣。6161現狀照片區域位置(2)“村口”場所精神6262村口老樹村口商貿村口迎客村口交流村口老樹是村莊的根,老樹是村莊的魂,老樹是村莊的門牌,老樹是人們推崇的信仰的力量。村口往往是貿易往來的商業空間,勤勞的商販定期往來于那些偏遠的山村,送來便利。淳樸好客的
18、鄉村人,總是早早在村口的等候客人的到來;熱情的送客到村口。村口是村民口口相傳的交流空間,是故事的傳承地。室外茶座高山茶館大銀杏水杉梯田花海碎石鋪地土產飲食商店觀景平臺農家樂迎客廣場書畫展覽館水泥鋪面香樟香樟大石塊(3)迎客廣場總平面 功能:復合多元功能廣場; 建筑:統一白墻灰瓦風格改造,西側建筑降層處理,北側建筑村民自營茶館、土產飲食商店。 空間環境:整體開敞空間由邊界、通道和核心廣場三個層次構成,北側邊界精致化現狀建筑門前的小平臺,欄桿、花池圍合,磚石鋪面形成室外茶座,東側通過綠化界定,形成與攬勝平臺的過度空間;核心廣場種植三棵大樹,恢復村口意境,樹下放置大塊石磨石,為趣味休息座椅,用碎石鋪
19、地界定廣場邊界;廣場周邊為一圈水泥路面,是連接各方向的通過性空間。6363村口石碑6464(4)改造效果圖6565(4)改造效果圖6666(4)改造效果圖現狀照片區域位置3.3 組團節點3.3 組團節點3.3.2 客廳攬勝平臺客廳攬勝平臺(1)現狀 空間:突出兩層平臺,高差約3米,三面開闊視野,觀景攬勝,納吐仙氣之絕佳場所; 建筑:僅北側單棟1棟建筑,為村委辦公室; 地面:路面平整,上平臺為水泥路面,下平臺為泥土路面; 綠化環境:空曠無綠化; 現狀功能:上平臺集散廣場與臨時停車場,下平臺觀景。6767(2)“平臺”場所精神6868平臺觀景平臺交流平臺創作平臺休憩祖先選址此處建村,為登高創造了特
20、有的寶貴資源,隱逸山林的同時又可一覽群山。開放的空間,開放的交流,是主、是客、是家庭、是朋友,來登高必來此平臺小坐。美麗的風景、藝術的氣息,總是會激發創作的靈感。陽光沐浴下的休閑時光,坐下來喝杯高山茶。心語咖啡屋室外茶座寫生平臺油麥梯田游客中心古棧道凈池(仙華倒影)石座椅銀杏石碑地磚鋪地碎石鋪地銀杏樹池木平臺銀杏樹池下上上上下6868(3)攬勝平臺總平面 功能:復合多元功能廣場。農忙時可做曬秋場,農閑時可做集聚會、交流、觀景、寫生、休憩等綜合性廣場。 建筑:村委會建筑該做游客服務中心,下平臺增加服務性功能建筑,提供茶點、咖啡、簡餐、廁所燈服務,新增建筑突出“隱”的特點,層高1層,屋頂面與上平臺
21、略高0.5米,形成第三平臺,可做觀景臺、亦可作自由舞臺和大型活動的主席臺,建筑立面采用毛石貼面,與地面石材呼應,門窗采用深色鏡面大玻璃,映射自然風光。 空間環境:通過鋪裝、種植、家具小品進行適當功能分區引導,上平臺主要為集散和通過性空間,通過塊石鋪地界定廣場空間,在東側矩陣布置4個銀杏樹池,供庇蔭和休憩小坐,第三平臺(屋頂面)用青石板規整鋪面,置放幾塊石塊小坐,與上平臺用大臺階過度,臺階間隔銀杏樹池,通過銀杏樹,美化上平臺廣場;下平臺主要為停留觀景、寫生、休憩等功能,與上平臺通過東側無障礙坡道和西側大臺階過度,下平臺西側半部分為主要觀景面,設開闊廣場,人群自由活動選擇,東側半部分布置樹池、室外
22、茶桌,讓人能安逸的坐下品茶休息,平臺邊緣布置一景觀水池,鏡面水體可倒影仙華山,水池邊緣鋪設一圈仿木石板,可坐下戲水,通過一小水增設平臺景觀,豐富廣場趣味活動。(4)改造效果圖7070(4)改造效果圖7171(4)改造效果圖72723.3 組團節點3.3 組團節點3.3.3 家庭活動室明堂廣場明堂廣場(1)現狀 空間:三面圍合,地面標高率高于祠堂一層樓面,空間有舒適的圍合感,又有開闊的視野,特別是東望近有層巒古建屋頂,原有仙華主峰,儼然一幅美麗畫卷。 建筑:東側為趙氏祠堂,南、北側為一棟2層夯土柴房,南側為一小棟一層閑置房,東側為水泥路和農田。 地面:路面平整,分三層平臺,每層高差約半米; 綠化
23、環境:空曠無綠化,泥土裸露; 現狀功能:農忙曬秋。區域位置現狀照片7373(2)“明堂”場所精神7474明堂曬秋明堂游戲明堂電影明堂村宴明堂是村莊最主要的曬場,是收獲豐收和喜悅最好的地方,也是年成好壞的最好見證。明堂,是兒童游戲的天堂,打彈珠、滾鐵環、學騎車、丟沙包、搶山頭、老鷹捉小雞、放鞭炮。鄉村電影,過去村民最歡迎的娛樂活動。農村紅白喜事,是全村的一件大事,都要置辦酒席,是鄉村大家庭人情味十足的代表。下下上下上上下下下明堂廣場鄉村影院攬勝平臺咖啡吧村委會衛生院老年人活動室指示石碑石板凳圍椅樹池深色水泥鋪面青磚鋪面休憩平臺休閑茶座銀杏水泥鋪面彩磚鋪面大條石休憩平臺下(3)明堂廣場總平面(3)
24、明堂廣場總平面 功能:復合多元功能廣場。滿足村民曬秋、集會、村宴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為主。 建筑:西側趙氏祠堂修復,恢復祠堂祭祖、宗教、節慶等主要功能,廂房居住置換,可植入為游客服務的部分功能;東側增建登高村公共服務中心,包括村委會、老年人活動中心、衛生院等設施;廣場南側小建筑改造成小咖啡吧。 空間環境:廣場主要空間維持開闊平整,保留三層平臺,地面用深色水泥鋪面平整。重點對廣場邊界進行人性化、趣味化設計,東側邊緣布置樹池,種植落葉樹,夏可庇蔭,冬可日曬,樹下置條石座椅,廣場西側與祠堂之間通過花池、矮灌分割,可做安全護欄,又不遮擋景觀;南側為“田園餐桌”拍攝地,在咖啡吧門前用彩色鋪磚限定出小塊區域作
25、為室外茗品空間;與廣場之間通過兩樹池限定,兩顆樹可作為掛活動幕布的支架,恢復明堂廣場鄉村露天電影活動。7575(4)改造效果圖7676(4)改造效果圖77773.3 組團節點3.3 組團節點3.3.4 家庭活動室趙氏宗祠趙氏宗祠(1)現狀 空間:三面圍合,地面標高率高于祠堂一層樓面,空間有舒適的圍合感,又有開闊的視野,特別是東望近有層巒古建屋頂,原有仙華主峰,儼然一幅美麗畫卷。 建筑:整體格局保持完好,需對構建進行整修維護,部分廂房亟需修復。 地面:磚、石路面,部分院落石塊破損,需替換修復; 綠化環境:內院無綠化; 現狀功能:宗祠,廂房居住。區域位置現狀照片7878(2)“宗祠”場所精神797
26、9宗祠祭宗祠孝宗祠戲宗祠慶宋朝皇族后裔,趙氏一脈相承。中國傳統美德,百善之首,孝為先。趙氏宗祠戲臺。節慶,板凳龍頭供奉地。8080(3)宗祠總平面 功能:村民公共活動,古建筑群展示。 建筑:恢復倒塌的廂房,對建筑進行整體修復,置換廂房村民居住功能,檔案展示、游客住宿與服務等功能。 空間環境:重點對五進院落進行環境整治,精心打造建筑外圍綠化空間和廂房別院。檔案展示廂房廂房廂房小院樹滋堂廂房恢復住宿別院又新堂主入口廂房廂房(廚房)古戲臺次入口孝友堂主廳廂房恢復廂房小院8181(4)改造效果圖8282(5)實施情況8383(5)實施情況區域位置現狀照片3.3 組團節點3.3 組團節點3.3.5 內院
27、古甘泉廣場古甘泉廣場(1)現狀 空間:精致圍合小空間。 建筑:磚混建筑,多紅磚裸露,坡屋頂為主,其中一棟三層建筑,高度不協調,且為紅瓦屋頂。 地面:環池石塊鋪設完好,外圍多有泥土裸露,雨天泥濘,亦污染水池; 綠化環境:北側住戶好蘭花,院外排滿盆景,院中兩顆棗樹,石塊砌墻,溫馨情調;廣場東側為菜園; 現狀功能:村民洗滌。8484(2)“古甘泉”場所精神8585古甘泉神明古甘泉道德秩序古甘泉生活舞臺古甘泉故事一方水土一方人,慢慢流淌的古甘泉養育的世代登高村人,一定也情系著登高人的信仰和對祖先的感恩。“文明用水,收益全村,精誠愛護,福壽永昌”,公共水源往往孕育出一種行為準則,造就了村的道德規范。池邊
28、石臺是村民生活交際的人生大舞臺,祖祖輩輩在這里上演了一幕幕生活大劇。古甘泉,池邊的古老石塊蘊含著回味悠長的點滴情節故事,或許也一些傳說故事讓人敬畏。青磚鋪面村居登高亭上甘泉下甘泉塊石鋪面砂石鋪面青磚鋪面中甘泉村居棗樹清茶書屋村居美食屋上木板凳上(3)古甘泉廣場總平面 功能:景觀休憩廣場,周邊建筑維持村民自住為主,可自行進行針對游客的服務經營。 建筑:現狀周邊建筑雖然紅磚裸露,景觀雜亂,但多為磚混結構,整修代價較小,因此對外立面進行統一風格,粉刷為白色墻面。局部紅瓦屋頂替換為灰瓦。 空間環境:重點對水池周邊石塊鋪地進行完善,以及對北側建筑庭院進行精細化打造。8686改造前改造后8787(4)改造
29、效果圖88883.3 組團節點3.3 組團節點3.3.6 書房馬良書畫苑書房馬良書畫苑(1)現狀 空間:建筑縱橫交錯,圍合大小院落。 建筑:馬良故居為精致四合院,粉墻黛瓦,結構完好;南側行列建筑破損嚴重,東側多為后期加建建筑,有石頭墻面,亦有紅磚裸露,西側十三間頭已倒塌,留下部分殘墻。 地面:院落水泥硬化,部分泥土外露,雨天泥濘; 綠化環境:主院落內有兩顆小喬木,院落邊緣種有瓜果蔬菜,十三間頭內雜草叢生,沿外圍殘墻攀爬有果蔬; 現狀功能:小部分居住,大部分閑置。區域位置現狀照片(2) “書畫苑”場所精神8989書畫苑傳說書畫苑創造書畫苑展示書畫苑共生家喻戶曉的神筆馬良。熱衷宋代書畫的藝術創作家
30、聚點,創建書畫院、大師工作室、展覽演示屋。鑄造具有獨特農村環境的展示場所,十三間頭殘墻為背景的花圃展覽園。共建村民書屋、文化活動室,通過大師駐點,讓村民與藝術家共同生活,來營造整個村的文化氣息,提升村民個體的文化藝術品位。花圃展覽園十三間尾矮墻休憩廣場土地廟硯池大師工作室馬良書畫院銀杏殘墻幽徑9090創作小院休憩小院演示屋(3)書畫苑規劃總平面 功能:宋文化主要展示體驗空間,包括村民書屋、“宋書畫”愛好者的創造、交流、展示功能。 建筑:居住功能置換,建筑外立面維持現狀風格進行修補統一,重點對部分結構加固和對內部空間不同功能的裝修改造。馬良故居作為書畫院,東側建筑為學生基地,內設青年旅社,南側建
31、筑改造成大師駐點工作室,院落內部夯土小建筑可改造為演示屋,西側十三間頭結合花圃園打造成室外展園。 空間環境:東側硯池適當往北擴大,重現仙華倒影景象;建筑分割圍合的大小庭院進行地面塊石或青磚鋪設,作為各式活動、休憩空間,西側十三間頭在院建筑的主要墻體位置修建矮墻,作為書畫展覽的背景墻,沿墻體種植果蔬、花草,平時可作為一個趣味性的花園迷宮游戲空間。學生基地土地廟9191(4)改造效果圖花圃展覽園9292(4)改造效果圖硯池9393(4)改造效果圖土地廟9494(4)改造效果圖改造前改造后9595(4)改造效果圖改造前改造后9696(4)改造效果圖現狀照片區域位置3.3 組團節點3.3 組團節點3.
32、3.7 餐廳竹林別屋竹林別屋(1)現狀 空間:位于村莊東南一隅,幽靜,有開闊的景觀視野。 建筑:兩棟并排兩層民居,共三戶人家,砂漿粉刷墻面,風格簡陋混搭,西北側有石頭殘墻圍合的菜園,頗具鄉土古樸特色。 地面:房前屋后為水泥路面; 綠化環境:西北角有一顆大樟樹,其它綠化雜亂,東、南側為拾級而下的梯田菜園; 現狀功能:民居。9797竹林別屋南瓜茶院梯田觀景休閑平臺蔓藤長廊玻璃內廊翠竹林上上上下上上碎石鋪面水泥鋪面石殘墻大條石青磚鋪面9898(2)竹林別屋規劃總平面 功能:比鄰游客最密集的攬勝平臺,可進行餐飲、茗品等服務經營,通過鄰里合作的方式將建筑重新組合劃分以適應居家、經營的共同需求; 建筑:用
33、玻璃連廊將兩排建筑組合成一體,外立面統一白墻粉刷,二層主要為居家空間,一層擴大門窗適應經營空間需求。 綠化環境:東側構架蔓藤長廊,下置座椅,小坐休憩觀景;西側大樟樹下的殘墻菜園進行地面碎石鋪設改造,沿墻種植絲瓜、南瓜等攀墻蔬菜,院中放置室外茶桌,形成小巧別致的休憩茶苑;由于建筑室內空間有限,重點利用南側梯田打造室外經營空間,搭建三層面向東南的觀景休憩平臺。(3)三維效果圖9999(3)三維效果圖1001001011013.3 組團節點3.3 組團節點3.3.8 客房土舍民宿土舍民宿(1)現狀 空間:分三層臺階行列式布局,位置較高,東可實現跨過宗祠望遠山,東西向巷道都正對仙華山主峰,具有良好的景
34、觀對景。 建筑:夯土建筑為主,獨具特色,但建筑質量較差。 地面:房前屋后都為道路,尚未統一路面鋪設,有水泥、泥土、砂石等各式路面; 綠化環境:綠化雜亂,局部房前開辟有菜園子; 現狀功能:民居,閑置率較高。區域位置現狀照片入口庭院停車場民宿民宿大堂登高石觀景平臺休憩座椅室外茶座青磚鋪面村內小道大堂前院自行車租賃102102(2)土舍規劃總平面 功能:位于村莊邊緣,環境幽靜,建筑最具鄉土風格,但改造代價大,適合引進外來資本進行整體改造,作為精品民宿; 建筑:外立面改造尊重原有式樣進行修補,重點對建筑內部進行結構加固和現代化設施改造,門窗重置適應民宿功能需求;通過局部玻璃架構連接相鄰建筑,擴大室內空
35、間,適應民宿大堂、餐廳等功能需求。 綠化環境:重點對原房前屋后巷道進行院落化改造,通過矮墻、綠化分割,鋪設精致磚石地面,形成一連串可觀景、可休憩的別致小院。103103(3)三維效果圖改造前改造后104104(4)改造效果圖改造前改造后105105(4)改造效果圖改造前改造后106106(4)改造效果圖區域位置現狀照片1071073.3 組團節點3.3 組團節點3.3.9 客房臺院小居臺院小居(1)現狀 空間:位于村莊最北端,特別幽靜,南北高差較大,北屋前院可俯瞰全村,視野開闊。 建筑:北側為單排兩戶兩層夯土建筑,一半有白灰粉刷;南側建筑一半為木結構建筑,部分倒塌,一半為一層夯土建筑,也是破損
36、嚴重。 地面:房前有水泥或石塊鋪面,東西各有1米左右寬鄉村小道,兩側石頭擋墻,曲徑通幽; 綠化環境:兩側為山林,植被茂密,東側多雜樹,西側有竹林,建筑之間為菜園子; 現狀功能:一半居住民居,一半閑置。室外茶座臺院上居上山小道菜圃上室外茶座休憩平臺小院入口十三間頭臺院下居上青磚鋪面塊石鋪面108108(2)臺院小居規劃總平面 功能:環境特別幽靜,建筑破損嚴重,改造代價大,也適合引進外來資本進行整體改造,作為精品民宿; 建筑:外立面改造尊重原有式樣進行修補,重點對建筑內部進行結構加固和現代化設施改造,門窗重置適應民宿功能需求。 綠化環境:打造臺地式菜圃內院,通過臺階將前后屋連成一家,菜園部分地面硬
37、化鋪砂石最為室外休憩場所。109109(3)三維效果圖改造前改造后110110(4)改造效果圖改造前改造后111111(4)改造效果圖112112區域位置3.3 組團節點3.3 組團節點3.3.10 客房隱舍隱舍(1)現狀 空間:山脊背,東西兩側為陡坡,視野開闊,東望群山梯田,西望縣城、仙華山。 建筑:有一小棟通信塔輔助建筑。 綠化環境:綠化雜亂,雜樹野草; 現狀功能:閑置。現狀照片休憩平臺山頂泳池酒店大堂入口小院屋頂茶座客房陽光木平臺油麥梯田客房休憩平臺攬勝長廊油麥梯田113113(2)隱舍規劃總平面 功能:村外最好的觀景點,線型展開,村委原意向做觀景長廊,規劃認為應最大發揮其景觀的經濟價值
38、,除觀景外,還可做高端鄉村度假養生酒店; 建筑:“隱”為關鍵,主體為地下建筑,屋面為公共觀景長廊,途至南側近端進入酒店大堂二層(僅有高出地面建筑),大堂下為酒店餐飲與休閑室,戶外為山頂景觀泳池,地下往北回走為酒店走廊,兩側串布全景客房。 綠化環境:沿觀景長廊兩側為屋頂綠化,與自然山體融為一體,感受不到建筑的存在,兩側農作物景觀化引導,形成油麥梯田景觀。4.1 公共服務設施4.1.1 配建設施與規模4.1.2 空間布局支撐系統4.2 基礎設施4.2.1 道路交通4.2.2 給水工程4.2.3 排水工程4.2.4 電力工程4.2.5 通信工程4.2.6 環衛設施4.3 安全與防災4.3.1 消防規
39、劃4.3.2 防洪排澇規劃4.4 分期與實施4.4.1 投資估算4.4.2 資金籌劃4.4.3 分期實施4.4.4 開發運營模式4.1 公共服務設施4.1.1 配建設施與規模1241244.1.2 公共設施空間布局村民公共服務設施圍繞村主要公共活動空間布置,在明堂西側新建中國服務中心,布置村委會、醫療室、文化活動中心、健身設施;圖書室結合馬良書院設置,促進村民與藝術家的交流;郵政代辦點結合旅游接待中心設置,兼顧為游客服務。設施名稱服務內容建設模式規模(m2)村委會黨組辦公室、村委辦公室、會議室、檔案室、信訪接待室新建置換老房280祠堂舉辦各種村集體活動老建筑修整醫療室醫療、保健、計生服務新建8
40、0村民活動中心老年活動室、兒童活動室、村民培訓中心新建置換老房240圖書室閱讀、學習結合馬良書院設置150健身設施室外健身場地新建郵政代辦點結合旅游接待中心設置老房改造20村委會村民活動中心醫療室祠堂圖書室郵政代辦健身設施4.1 公共服務設施4.1.3 旅游服務設施根據游客活動線路和集散空間,提供宿、食、飲、行、購、問詢、衛生等全方面服務。125125餐飲點餐飲點餐飲點餐飲點餐飲點住宿點住宿點住宿點住宿點住宿點購物點旅游咨詢金融郵政停車場停車場停車場停車場公廁公廁飲食住宿衛生4.2 基礎設施規劃4.2.1 道路交通規劃(1)道路交通規劃 拓寬整修聯系仙華景區和中心城區的主要道路,保證6米的悸動
41、車道寬度,增強村莊的可達性; 修建環村道路,避免過境交通穿越村莊,在各方向村口設置停車場,截流機動車,村莊內部道路進行步行化改造; 道路單側開辟自行車專用道,連接區域綠道系統; 改善石徑古道通行環境,構建登山健身步道。126126P至仙華景區至虞宅至巖頭PPP新建環村道路現狀道路整修、拓寬至中心城區4.2 基礎設施規劃4.2.1 道路交通規劃(2)道路交通組織完善公交站點、自行車租賃、停車場地等各項交通服務設施,有機組織各類交通,打造休閑、康體、運動、拓展等鄉村特色的交通與生活方式。127127P至仙華景區至虞宅至巖頭PPP機動車道自行車道步行空間自行車租賃自行車租賃4.2 基礎設施規劃4.2
42、.2 給水工程 給水量預測:依據人均160L*人/d,登高村規劃范圍內按六百人,總用水量為96立方米/日。 供水方式:規劃在村北側修建約3萬m的水庫,以滿足村民生產生活,以及未來的游客用水需求,主給水管管徑DN200,消防采用低壓消防給水系統,和給水管道同管。 管網布置:從高位水池引出DN200給水管,沿道路布置,在接其他支管至各條街巷,管徑DN150,規劃盡可能成環網布置,以保證供水安全。1281284.2 基礎設施規劃4.2.3 排水工程(1)污水規劃排水方式:規劃范圍內按照雨污分流設置,估算污水量為76立方米/日(按照最高日用水量的80%)計算,因地制宜,污水管管徑為DN200/DN15
43、0兩種,在規劃范圍內設置兩處地埋式污水處理池,處理達標后排至自然水系。管網布置:根據分區,規劃南北兩片污水管網片區,總體而言,污水管按照由北往南走向鋪設,最終接入地埋式污水處理池。化糞池布置:推廣應用新型的環保化糞池,可以安排設置在建筑庭院內部,規劃建議以建筑院落或組團為單位配合配置。1291294.2 基礎設施規劃4.2.3 排水工程(2)雨水規劃測算標準:暴雨強度公式采用松陽縣標準i=(54.896+35.7211gP)/(t+28.934) 1.023,重現期為TE=2年,地面徑流時間取20分鐘,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徑流系數采用0.6。規劃布局:根據現狀地形
44、高程情況,村內雨水系統采用原有雨水系統,雨水均由路旁邊溝匯集后直接排至溪溝,對原有邊溝進行疏通,局部地方增設排水溝或排水管道。1301304.2 基礎設施規劃4.2.4 電力工程現狀:登高村南側有兩處10KV變壓器,村內電力電纜以明線電線桿為主,電線亂搭亂拉現象嚴重,不少電箱露天設置,缺乏安全防護。規模預測:本規劃區內目前并無大型用電負荷的設施,負荷預測主要負荷是保留建筑用電、新建建筑及旅游配套設施用電。居民戶每戶按4KW計算,店鋪按7.2KW計算,祠堂、旅游服務中心等公共場所按每所9.5KW計算。管線規劃:現狀村莊內部各類電力線路主要為架空線路,本次規劃的各電力線路均改造為埋地(電纜管溝內)
45、敷設,電纜穿越道路時穿鋼管保護,并應預留足夠數量的過路管,線路直埋或穿管埋地時埋深應大于0.7M。所有電纜及電纜溝在道路的西側及南側布置。統籌考慮村內新型功能植入后電力負荷增加的情況,建議在大型公共建筑增設室外箱式變壓器負責供電,設置地點宜隱蔽安全。為保護古建筑的安全,按防火規范的規定,所有強電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否則不準進入供電網絡。1311314.2 基礎設施規劃4.2.5 通信工程現狀:登高村電視電話網絡由其他村莊引入,以架空明線為主。管線規劃:在本規劃區內的道路綠化帶及地下管溝敷設電信管網,逐步取消目前的架空電纜,使管線敷設達到傳統古村景觀要求,原則上沿道路的東側或北側布置
46、,敷設的管道應盡量連通,并需預留足夠數量的過路管。電信管網采用UPVC管,管徑選擇110,以滿足寬帶網及住戶通訊的需要。管子埋地敷設,埋深大于0.7M,穿過機動車道時改鍍鋅鋼管保護或采用混凝土包封保護,過路管網及預留管道應設置標志樁。1321324.2 基礎設施規劃4.2.6 環衛設施成立環境衛生管理機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統一布局,在村莊布設垃圾收集點兩處,按服務半徑60米布設垃圾箱,垃圾箱外觀應與環境相協調,美觀大方,宜派專人負責定期將垃圾集中,定時運送到縣垃圾處理場處理。保留現狀公廁一處,村內游客和居民活動集中的公共建筑內宜結合建筑改造布局廁所,并對外開放。1331334.3 安全與防災
47、4.3.1 消防設施村莊內部分建筑毀于火災,木結構古建較多,消防狀況較為嚴峻。村內現狀除劃分出防火責任隊外,仍然還保持著舊有的滅火措施,巷道內配置有防火水缸,防火取水水塘等。村內現狀沒有消防栓,消防器材僅祠堂等公建處有完整滅火措施;部分巷道較窄,給消防帶來了困難。 消防組織:規劃登高村內設置消防組織,并配備小型、適用的消防設施和裝備。在不能滿足消防通道要求及給水管徑DN100mm的街巷內,應設置水池、水缸、沙池、滅火器及消防栓等小型、簡易消防設施及設備。 消防栓布點:考慮到登高村內傳統建筑的重要性,規劃消防栓按60米間距布點,重要地段考慮縮小間距。 消防用水:消防水源以供水管網為主,并結合水塘
48、、水井作為消防補充水源。1341344.3 安全與防災4.3.2 綜合防災規劃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金華市區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g(對應于地震基本烈度值),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根據建設部2003年頒布的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管理規定,登高村不屬于抗震設防區。 避震疏散:以村內主要街巷作為避難疏散通道,主要疏散道路的寬度及兩側建筑高度應考慮災害時安全疏散的要求。結合綠的廣場設置四處避難場所,結合旅游服務中心設置綜合防災急救中心。 防洪排澇:規劃主要采取修筑溝渠,泵站排水的防洪排澇措施。疏通淤積、堵塞的泄洪渠,保證排水暢通。新建、改造排水管,使村內排水暢通,
49、減少積水。 地質災害規劃:村內所有建設項目,尤其是交通、水利、居住等重大工程項目,在申請建設用地之前,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在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區域,建設項目施工前應做地質災害評估。1351354.4 分期與實施4.4.1 投資估算4.4.2 資金籌劃登高村改造建設費用主要來自政府投資、社會資本、村民自籌三個方面:(1)政府投資政府主要負責人居環境改善的公共建筑、基礎設施、綠化環境建設等投入,所需資金約3045萬元;(2)社會資本對于改造難度高、投資所需資金大的建筑,可考慮土地、房屋整體出租,引進社會資本進行經營性項目優質,主要包括土舍民宿、臺院小居、隱舍酒店,所需資金約2230萬元;(
50、3)村民自籌對于有條件、有意愿回村建房居住的村民,提供新村建設用地,建設單價約50萬元/棟,共36棟,合計計費用約1800萬元;136136項目序號內容單位單價(元)數量投資(萬元)資金來源備注建筑新建1其中新村住宅棟500000 36 1800 村民自籌老村東北側布局,塑造層疊變化的建筑群體和山墻屋頂景觀風貌2隱舍平方米5000 2000 1000 社會資本突出“隱”的特點,以地下建筑為主,完全融入環境中拆除3其中拆除違章建筑物平方米130 5006.50 政府投資4拆除違章構筑物平方米1303003.90 政府投資改造建筑5其中祠堂改造平方米30002000600 政府投資初現狀建筑整修外
51、,對倒塌廂房進行修復6馬良書畫苑(含村民書屋)平方米3000240 72 政府投資對居住功能進行整體置換,打造集創造、展覽、交流等為一體的文化場所7書畫展館平方米300014042 政府投資在村民自住的基礎上,植入部分書畫展覽等功能8古屋驛站平方米3000600 180 政府投資在村民自住的基礎上,植入部分青年旅社、背包客驛站等功能9竹林別屋平方米3000600 180 政府投資在村民自住的基礎上,植入餐飲服務功能10臺院小居平方米3000700 210 社會資本院落化打造中高端民宿11土舍民宿平方米30003400 1020 社會資本院落化打造中高端民宿12其它建筑立面整治棟20000 40
52、 80 政府投資不同區域,不同風格的統一道路13新建道路平方米1508000120 政府投資6米寬,村口開辟路邊停車場改造拓寬道路14其中進村道路拓寬與路面改造平方米12018000216 政府投資拓寬至6米,瀝青路面15村內道路路面改造平方米100600060政府投資采用鄉土材料(砂石、石板、碎瓦礫、卵石等)16路燈百米500073.50 政府投資河道水系治理17水體清淤整治立方米30080024 政府投資景觀環境18環境衛生整治全村10 政府投資19村莊綠化全村100500050 政府投資村莊公園節點20其中迎客廣場平方米40048019.20 政府投資21攬勝平臺平方米400200080
53、政府投資22攬勝平臺地下建筑平方米200025050政府投資23明堂廣場平方米40075030政府投資24古甘泉廣場平方米40030012政府投資設置配置公共服務設施25其中文化活動中心(村委會、老年活動室、醫療室、村民培訓中心等)平方米2500 600 150政府投資明堂東側新建,順應地形臺階狀布局,建筑東側打造室外健身休閑平臺26健身廣場、健身器材平方米2002004政府投資27停車場泊位50007035政府投資市政公用設施28其中污水處理全村300政府投資29新建水庫立方米30000300政府投資登高村缺水,水庫修建至關重要30生態公廁座20240政府投資31垃圾處理20政府投資32其他
54、設施活動設施、指示牌、座椅等20政府投資不可預見費用33上述費用的額5%336.91 合計70754.4.4 開發運營模式要實現“生活著的登高村”,必須吸引登高村的年輕人回家創業,將他們在城市積累的知識、資金、意識、市場帶回家鄉,村莊社會的次序才能得以重建,因此除了村莊住房條件與公共環境改善的同時,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引導多元經營模式也至關重要,圍繞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農業、傳統手工業、書畫文化、旅游服務業等產業,結合村民生產生活,從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形成鄉村服務員、農家廚師、鄉村導游等各種就業崗位,促進登高持久繁榮。由于登高現狀住房以獨戶獨棟為主,只適合
55、小規模功能的分散經營,141141模式一:村民個體自營鼓勵村民自住自營,利用自家宅院閑置用房進行經營服務,主要包括村莊外圍的農家樂,廣場周邊的餐飲、茶室等服務。模式二:鄰里聯合共營鄰里之間自主合作經營,整合室內、室外空間,可形成多個具有特色的院落,充分利用院落空間,發揮鄉村室外環境優勢。獨門獨戶經營整合鄰里院落空間4.4.4 開發運營模式142142模式三:農村合作社集體經營試推行新型農村合作社組織,作為帶動村民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通過專業合作或股份合作的形式,發展村集體經濟,使登高產業發展更加適應市場,使集體經濟保值增值,并通過相關制度,讓集體成員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和收益。集體經營的內容包括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青年旅社經營(古屋民宿)、書畫苑經營、旅游接待中心、攬勝平臺經營等。模式四:社會資本團隊經營對于土舍民宿、隱舍(高端酒店)等投資大、風險高的項目,建議引進外來資本和專業的經營團隊進行綜合經營與管理。農產品加工的集體經營高投資、高風險項目的專業化團隊經營4.4.4 開發運營模式不同經營主體的空間分布143143村民個體經營鄰里聯合共營合作社集體經營未來專業團隊經營